書香一縷
霜花(遲子建,1) 好詩不過近人情(劉躍進,2) 送春(宗璞,3) 有閱讀,人不老(梁衡,4) 窗外(梁曉聲,5) 不一樣的雨聲(王鼎鈞,6) 改變,在電光火石間(畢淑敏,7-8) 菊花(汪曾祺,9) 談讀書(朱光潛,10) 不滿足(呂思勉,11) 40歲的青春模樣(王連明,12)
記人
魚戲蓮葉間(李婭,1) 楊苡先生印象(張昌華,2) 父親(湯素蘭,3) 記憶中的父親(丁立梅,4) 顏寧:我就是我(趙永新,5) 父親的三萬七干個贊(張軍霞,6) 先生之風(卞毓方,7-8) 謝謝你,為我推開那一扇門(閆曉雨,7-8) 藍袖筒師傅(龐余亮,9) 我曾休學一年(陳忠實,10) 智者從善(丁純,11) 至性如水本無形(馮淵,12)
記事
我在田埂上跑過了四季(藍涵,1) 我的編輯(徐貴祥,2) 只道當時是尋常(肖復興,3) 梔子花(魏芳芳,3) 書夢(李復威,4) 雪中行(鄒賢中,4) 味蕾深處(朝顏,5) 難忘那個貞豐小女孩兒(王干,6) 抽屜里的黃精(劉群華,7-8) 魚梁子(肖復興,7-8) 夜歸者的禮物(明前茶,7-8) 撕書記(江子,9) 雨夜(潘軍,10) 渡口(周靜,11) 爬上房頂看禮花(肖復興,12)
議論
讓藝術走向公共空間(沈?qū)崿F(xiàn),1) 城市就該有一千零一種“打開方式”(任冠青,2) 別把困難生困在“吃清水煮白菜”的刻板印象里(張藝櫨,2) 圖書市集與閱讀共同體的締結(霍艷,3) 文明之花因交流互鑒而精彩綻放(姚華松,4) 從文物中汲取文化自信力量(李忱陽,5) 穿越時空的指紋何以動人(張鐵,5) “讀屏”帶來了什么(張埔華,6) 在城市森林里重建消失的“附近”(林樹心,6) 人間煙火氣中的文旅密碼(孫若風,7-8) 閱讀是生活的一種方式(吳浩,7-8) 傳統(tǒng)節(jié)日隨時代變革而破繭化蝶(劉曉峰,9) 讀書要讀到復雜性(曹林,10)面對畢業(yè)生的“花式整活兒”不妨包容一些(楊鑫宇,10) 閱讀是一件私密的事情嗎(戴納,11) 青年人緣何愛上“古建游”(李曉,12)
科學網(wǎng)站
智能手機消失之后,人類如何通信交流(左鵬飛 陳靜,1) AI為何會“一本正經(jīng)地胡說八道”(羅云鵬,2) 畫中有“化”——色彩世界中的化學元素(華雪瑩,3) 禁用“生鮮燈”:關于燈光與顏色的那些事(蘇更林,4) 從“爾濱”存冰有道看科技保溫妙招兒(都芃,5) 視頻生成新模型Sora的突破與風險(吳曉凌,6) “愛達·魔都號”郵輪——“移動的海上城市”(劉少才,7-8) 章魚是外星生物?(佚名,7-8) 嫦娥取月壤 滿載歸故鄉(xiāng)(邱晨輝,9) 上山下海,尋找未來能源——可燃冰(彭美茜 張茜,10) 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背后的“數(shù)字功臣”(李詔宇 王常琳,11) 為何人類熱愛奔跑(張?zhí)锟保?2)
小小說欣賞
客戶(袁有江 賞析/杳杳,1) 流遠的徒河(李海燕 賞析/杳杳,2) 比中獎還開心(歐陽華麗 賞析/杳杳,3) 貓眼(何圣林 賞析/杳杳,4) 海棠依舊(羊白 賞析/杳杳,5) 特殊印章(高軍 賞析/杳杏,6) 大紅襖(李海燕 賞析/杳杳,7-8) 扮演(申平 賞析/杳杳,7-8) 完璧(阿英賞析/敏敏,9) 予香(歐陽華麗 賞析/敏敏,10) 母親的嘮叨(劉洪文 賞析/敏敏,11) 陽光正好(肖靖 賞析/敏敏,12)
美文經(jīng)典
悠閑生活的崇尚(林語堂 點評/王劍,1) 三幅畫(宗璞 點評/劉斌,2) 雪(梁實秋 點評/王劍,3) 春聲和春深(林斤瀾 點評/劉斌,4) 馬纓花(季羨林 點評/王劍,5) 惜花人已去(茹志鵑 點評/劉斌,6) 故園春(柯靈 點評/劉斌,7-8) 棉被里的日子(丁立梅 點評/王劍,7-8) 姐弟拉煤(閻連科 點評/王劍,9) 想念荷花(琦君 點評/靖靖,10) 冬天里的一團火(謝宗玉 點評/王劍,11) 寒夜生花(遲子建 點評/劉斌,12)
中國古詩
消失的時間(劉志坤,1) 平生之志,不在溫飽(劉志坤,2) 莫忘作歌人姓李(劉志坤,3) 詩史互證(劉志坤,4) 情比金堅的“元白”(劉志坤,5) 季子平安否?(劉志坤,6) 留得悲秋殘影在(劉志坤,7-8) 弓刀雪融士人心(王安衛(wèi),7-8) 同登雁塔異樣情(王安衛(wèi),9) 悠然心會,難與君說(劉志坤,10) 收將十分春恨(劉志坤,11) 塞外傳烽急(劉志坤,12)
傳世古文
貧樂庵記(耶律楚材,1) 君子的憂與樂(陳恒舒,1) 錄海人書(王禹僑,2) 海島版“桃花源”(陳恒舒,2) 《孟子》二章(3) 人與環(huán)境的悖論(陳恒舒,3) 游記二則(李翱,4) 游山的啟示(陳恒舒,4) 為學一首示子侄(彭端淑,5) “只要學起來!”(陳恒舒,5) 求賢令三則(曹操,6) 求賢之道(陳恒舒,6) 東方智士說(朱敦儒,7-8) 茅廁不值得(陳恒舒,7-8) 贈黎安二生序(曾鞏,7-8)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惡闶?,7-8) 上乞毋割地與金人疏(宗澤,9) 烈士暮年的慷慨悲歌(陳恒舒,9) 武侯論(鄭獬,10) “一字立骨”說武侯(陳恒舒,10) 論唐太宗罪上封事者訐人細事(王夫之,11) 《春秋》之義與告訐之風(陳恒舒,11) 石洞書院記(葉適,12) 禮贊先賢,勉勵后學(陳恒舒,12)
文化常識
古代文人為何對劍情有獨鐘(李學樸,1) 才有梅花便不同——詩樂文化中的梅花(張漫憶,2) 在畫中,古人如何“玩”音樂?(方曲韻,3) 中國古代的“旅游達人”(嵇立平,4) 古代“春運”之路有多長(趙柒斤,5) 圍爐煮茶中的雅趣詩意(蕊紅,6) 古代“春晚”也精彩(路鵑龐明慧,7-8) 文學作品中的荷花(夏建軍,7-8) 古人的“臥游”傳統(tǒng)(范建華,9) 竹的君子之風(梅會林,10) 十年辛苦一枝桂——錄取通知書趣談(鄭學富,11) 趣話古代“護照”(任多,12)
青春佳作、“紅色印記”征文
腳踏大地仰望星月——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郭可菲,1) 翻過那座山(錢錦,1) 走進趙家村(孫克艷,1) 湯(馮越,2) 家鄉(xiāng)的英雄(尚鵬敏,2) 百年大樹陪劉帥(蘇發(fā)燈,2) 登頂(羅鴻鑫,3) 我的自述(雷子木,3) 遍地英雄的新縣(尚廷普,3) 生命的支點(王彥博,4) 父親的山海(張開然,4) 西柏坡上黨旗紅(齊若萱,4) 英烈輩出的故鄉(xiāng)(張林浩,4) 夜行尋幽(蔡雅馨,5) 紅星照亮太行山(錢國宏,5) 雨花臺(張佳熠,5) 登黃山(徐源權,6) 不滅的“火種”(沈定坤,6) 農(nóng)講所之行:歷史的回響(盧婷婷,6) 西門保安記事(蔡家玥,7-8) 豐子愷:你若愛,生活哪里都可愛(裴青禾,7-8) 蝎子山(岳欣遇,7-8) 為自己“開一次花”(沈歆舒,7-8) 香樟樹一樣的年華(王紫彤,7-8) 雞湯面(王佳辰,9) 遠足(周欣,9) 如何留住田園牧歌式的詩意(王彥博,9) 聆聽他人心靈的聲音(齊天霖,10) 在落差中反彈(劉鴻章,10) 鄉(xiāng)音不絕(黃中原,10) 熬出青春滋味(馬萌,11) 終見橘花開(周子茜,11) 情系沙家浜(韓峰,11) 笑看旌旗紅似花(楊力,11) 永遠的竹林(潘璽霖,12) 青年的力量(程子堯,12) 水源世居文脈長(雁城雪,12) 八灘王橋浩氣存(丁愛華,12)
試寫高考作文、高考作文選評
試寫2023年高考北京卷作文(單彤彤,2) 2023年高考全國乙卷作文選評(劉恒,3) 2023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選評(劉恒,4) 2023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選評(劉賀,5) 2023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選評(劉賀,6) 2023年高考新課標Ⅰ卷作文選評(劉賀,7-8) 2024年高考新課標Ⅰ卷作文選評(劉賀,10) 2024年高考新課標Ⅱ卷作文選評(劉瑜,12)
閱讀精練
《此情可待》閱讀(張碩/文 劉志遠付文/設題,1) 《最后一個戴罪的功臣》閱讀(梁衡/文 肖學軍/設題,2) 《古山兄弟》閱讀(卞毓方/文 費明富/設題,3) 《藥引》閱讀(聶鑫森/文 費明富/設題,4) 《桃花鋪》閱讀(喻永軍/文 鄭一斐/設題,5) 《桂公塘》(節(jié)選)閱讀(鄭振鐸/文鄭一斐/設題,6) 《夜色如水》閱讀(朱以撒/文 費明富/設題,7-8) 《祝老師和單老師》閱讀(李智/文 肖學軍/設題,7-8) 《畢業(yè)歌》閱讀(肖復興/文 肖學軍/設題,9) 《小鎮(zhèn)的秋天》閱讀(鄧宗良/文 肖學軍/設題,10) 《針腳》閱讀(江子/文肖學軍/設題,11) 《胡小偉:我生命中的風景樹》閱讀(閔樂夫/文 肖學軍/設題,12) (《迷你詩廊》《風物》《好書快讀》《熱點素材》《作文寶典》等欄目篇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