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心理咨詢快結(jié)束的時候,學生小心翼翼地提出:“老師,我能不能問你一個問題?”她的小心翼翼讓我不敢輕易出言,生怕因為語氣、語調(diào),或者說話不合適而驚動了她好不容易說出口的話。我語氣更加柔和,不多加一字,說:“請講?!?/p>
“老師,我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愛?”接著,學生講出了她的困惑,“我看到帥哥會不自覺地多看幾眼。我有一個很要好的閨密,我們經(jīng)常在一起,我是不是愛上她了?”“本來我也不覺得有什么,可同學們都說我和我的閨密是相愛了!”“說我一邊愛著帥哥一邊愛著我的閨密,人品有問題!”我如釋重負,只要不是嚴重的能導致心理疾病的問題就好。我給她講了愛與喜歡的區(qū)別,講了愛情與友情的不同,講了人有七情六欲,缺乏情感的人格是不健全的,人在面對自身所喜愛或者厭惡的人和事物候,所產(chǎn)生的喜悅的或者憎惡的情感是正常的。由于時間所限,雖然話題都沒有更加深入,但學生已經(jīng)恍然大悟了。
又有一次,一個男生為他的女朋友要和他分手感到煩惱前來咨詢。男生書生模樣,個頭兒中等,長相清秀,外表干凈整潔,不由得讓人心生喜愛。經(jīng)詢問,男生喜歡書法,多年的書法練習讓他沉靜的氣質(zhì)尤為突出。他講述了從高中到大學的幾次戀愛經(jīng)歷,但每次經(jīng)歷似乎都極為相似,確認關系的過程也相似。我迷惑了,反問男生:“你憑什么判斷對方是喜歡你的呢?你又憑什么覺得自己喜歡對方呢?”男生啞然,他才意識到自己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和女孩之間也沒有明確的愛的表白,只是女孩約自己出去逛街或者單獨喝奶茶什么的,就開始以戀愛關系相處了,覺得對方喜歡自己而認為自己也喜歡對方。每段關系并不持久,女孩說分開,男孩子開始痛苦,幾段關系都是這樣循環(huán)往復。
我小心翼翼地一點點幫學生抽絲剝繭,幫他確認在什么情況下有可能自己是喜歡對方的,有可能只是一種普通的喜歡,就像我們聽到好聽的歌曲、見到漂亮的花朵一樣。我生怕自己的傳統(tǒng)觀念影響了學生回答問題的勇氣,總是問出問題后就安靜地等待。在我們這一代人心中,愛是神圣的,是不能輕易說出口的,要想和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確立愛的關系,是需要審慎對待的,那份愛的重壓以及愛的生澀讓互有好感的兩個人牽腸掛肚好久,那份情感的折磨會在不短的一段時間內(nèi)讓人糾結(jié)反復甚至生不如死!而如今的年輕人比我們更勇敢,表達的方式也更多樣。可能他們無法理解上一輩為什么面對愛情時會扭捏、會糾結(jié)、會“愛你在心口難開”。到了21世紀,時代變了,人們對待情感的觀念也在改變。而作為情感之一的愛情也似乎變得簡單多了,愛了就在一起,不愛了就分開,至于是不是真正的愛,不得而知,也很少去思考,利弊權(quán)衡下的情感的流動反而變得不那么重要了。大眾視角的轉(zhuǎn)換使得剛剛步入青春期的男女難得有清晰的情感認識,方寸之間的得失怎是一日之功、一時之利?
孩子,愛的范圍很寬廣,作為同齡人,可以有兄弟之愛、姐妹之愛、摯友之愛、同窗之情、同事之誼等情感,所謂的愛情只是眾多美好情感中的一種,不是每一種美好的情感關系都要走向愛情。每個人都有追求美好情感的權(quán)利,不能因為他人的指指點點就熄滅自己內(nèi)心的正常情感需要。良好的戀愛關系一定是相互吸引、彼此牽掛、共同成長的。愛是情感轟轟烈烈下的平平淡淡,是生活平平淡淡下的甜甜蜜蜜,是甜甜蜜蜜下的責任互撐。喜歡與愛是不同的—喜歡是輕淺,愛是深沉;喜歡可以分享,但愛不能;喜歡是希望自己幸福,愛是希望對方幸福;喜歡,是可以被替代的,但愛恰恰相反……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喜歡會有很多次,而愛只有心動的幾次,甚至是唯一的一次。
童話作家安徒生說:“僅僅活著是不夠的,還需要有陽光、自由和一點兒花的芬芳。”我深以為然,這世間最治愈人心的,莫過于恰好的情感,讓無限美好的情感充盈我們有限的生命,讓生命變得更長久、更富有意義。孩子,希望下一次你能夠?qū)λ蛘咚f:遇見你,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