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娛樂活動少,可讀的書籍也不多。讀《聊齋志異》對我來說是一種欲罷不能的誘惑。那種恐懼與誘惑交織的感覺至今仍然清晰。還記得那些年,每當(dāng)我翻開書頁,讀到恐怖的場景時,常常因為緊張而大聲呼喊家人,然后匆忙逃離房間,融入街頭的喧囂之中,讓人間的煙火氣息平復(fù)我怦怦跳動的心。然而,等心情稍微平復(fù),我又會忍不住再次翻開那本令人毛骨悚然的書……
除了能成為美女的狐仙,和半夜把頭搬下來梳頭的女鬼,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張端莊、美麗、猙獰、可怕的畫皮。而那部叫《畫皮》的電影,我?guī)缀蹰]上眼睛,從頭“看”到尾。即便如此,我也不敢一個人待在家里。整個少年時期都籠罩在畫皮的陰影中。
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不禁啞然失笑。街上那些一個模子的網(wǎng)紅臉,掛著虛假的笑容,這樣的現(xiàn)代畫皮已經(jīng)掀不起心底的波瀾,習(xí)以為常。相反,我卻對童年所恐懼的事物越發(fā)懷念起來。
仔細想想,從人類懂得審美的那一刻起,畫皮時代就已經(jīng)宣告到來。西方歷史上最美的人物埃及艷后,她以超人的美貌征服羅馬,成就帝國,她的美貌讓人無法想象。但最近的考古出土的一枚銀幣卻給出了一個別樣的猜測:埃及艷后不僅不美,甚至非常丑陋。聽了之后,我忍不住笑了,感嘆畫皮的精妙,它帶來了如此巨大的威力和功效。難怪古代人既愛美人又懼怕美人。他們研究出胭脂水粉,讓女人看起來美麗動人,同時又稱如蘇妲己和楊玉環(huán)這樣的美麗女人為紅顏禍水。即使是純潔如浣紗女子的西施,優(yōu)雅的妝容背后依然隱藏著畫皮的神秘。
畫皮的最高境界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古今中外的女性都渴望追求自然的化妝技巧,不僅讓人們看到“自然浪漫”,而且還不讓人感到有危險性。埃及艷后是畫皮的佼佼者,手段之高妙舉世無雙。不僅幾千年沒人知道其真面目,以為其貌若天仙驚為天人,而且其用心深沉,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真正是畫皮高手!
不僅僅是女人,男人有時也會“道才事小,面皮事大”。這不僅體現(xiàn)在男人對妻子的選擇上,也體現(xiàn)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一些皇帝選擇人才的標(biāo)準(zhǔn)上,他們既要有才華,又要英俊的相貌。比如,衛(wèi)玠和潘安都是才貌雙全的一代美男;而同樣是魏晉時期的文學(xué)家左思卻因貌丑口訥,不好交游,始終郁郁不得志。即便他辭藻華麗,文采出眾,寫成《齊都賦》《三都賦》,卻只能靠其入宮的妹妹左棻相助,才得以舉家遷居洛陽,任職秘書郎。可見古代以貌取人也是常有的事。南北朝以來男子畫皮成風(fēng)。由此可見,“以貌取人”是畫皮盛行、根深蒂固的最根本原因。
畫皮就是這樣一種奇怪的東西,自古以來就在人們的心中蠢蠢欲動。部分女人為了博取男人的目光,開始進出美容院做各種整形手術(shù),倘若真是“女為悅己者容”,尚可理解??蓧木蛪脑冢琅c不美從此成為男人隨意褒貶女人、拋棄女人的借口,致使這些欲哭無淚的女人不得不在悔恨中將畫皮走向極端。這無疑給女性美強加了扭曲的定義,形成惡性循環(huán)。當(dāng)滿街千篇一律的豐乳肥臀招搖過市時,真正的美人又該何去何從?
而畫皮的男人更加可悲可怕。為了面子,不惜一切代價,打腫臉充胖子的大有人在;為了生存,忍氣吞聲裝出笑臉應(yīng)對別人;為了經(jīng)濟利益,投機取巧;為了政治前途,拉幫結(jié)派互相陷害。表面叫兄弟,背后掏家伙。誰又不是人前一張臉,背后另一面?他們在人前裝出一副和善的模樣,背后卻可能心懷叵測。這種現(xiàn)象不僅存在于個人層面,還影響著整個社會。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越來越不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粗涡紊?、濃濃淡淡的畫皮,我不禁感慨:在這個看似和諧的世界里,“畫皮”究竟何時才能消散?真正的美在哪里?在這個看臉的時代,我們能否擺脫外貌的束縛,回歸內(nèi)心的純凈與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