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二胎之前,我一度以為自己是個育兒天才。因為我的大女兒從小積極上進,不僅成績名列前茅,還多才多藝,是個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我原以為,照著老大養(yǎng)的老二,也能出類拔萃,結(jié)果卻被啪啪打臉。
我不是沒有想過改造老二。我曾經(jīng)為她制訂了一系列學習計劃:提前預(yù)習、作業(yè)鞏固、錯題查缺、復(fù)習歸納、周末總結(jié)。
可她完全不按照計劃來,回到家就喊餓,吃東西、上廁所、喝水、休息就要花掉一個小時。好不容易坐到書桌前,又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看到我表情不對,她才不情不愿拿出書本。還沒開寫就討價還價:“老師只布置了作業(yè),又沒說抄錯題,也沒說復(fù)習啊,你為什么要我多做那么多?”
這是什么學習態(tài)度?難道是給我學的嗎?可她不僅僅是不自覺,腦子還不拐彎。
為了讓她知恥而后勇,我時不時拿語言刺激她:“我和你爸、你姐都是學霸,怎么偏偏你是個學渣!”一開始我說她時,她還心有不甘,會努力證明自己,可到后來,不僅激發(fā)不了她的斗志,還會招來她的憤怒,“我討厭媽媽,我就是什么都不會行了吧!”
當然不行,她還沒有拼盡全力,沒有取得好成績。焦慮的我,控制不住對她咆哮,給她加壓,拽她前行。我和老二的矛盾因此不斷升級,親子關(guān)系僵化,她也越發(fā)厭學,后面就干脆破罐子破摔,“我不學了,反正在你眼中,我也一無是處”。
我拿老二沒辦法,甚至給她請了假,讓她去撿垃圾,體驗生活的苦,希望以此讓她珍惜學習的機會。30多度的高溫,她頂著大太陽,背著麻袋,沿著馬路,一個個垃圾桶翻找。我在后面不停地挖苦:“辛苦吧,你不好好學習,以后就只能撿垃圾,天天又苦又累,還撿不了幾個錢……”
老二熱得汗流浹背,卻依然一臉倔強,說什么也不愿跟我回家寫作業(yè)。那段時間,她一學習就苦著臉,抹著淚,喊著“我不會”。我身心俱疲,徹底拿她沒轍,只能任由她擺爛。但茫然、沮喪、焦慮卻一直盤踞著我的心。
事情出現(xiàn)轉(zhuǎn)機,是在一次家訪后。當時,我滔滔不絕地和老師訴說著自己是如何磨破了嘴操碎了心,孩子又是如何叛逆、厭學、擺爛的。我本以為老師會跟我站一隊,幫著教育老二幾句。但老師卻暗示我不要再說下去了,轉(zhuǎn)而拿出一張卷子,對老二說:“老師覺得昨天的考試沒有發(fā)揮出你的水平,現(xiàn)在再給你一次機會,把錯的都糾正了,讓老師看看你有多棒可以嗎?”
老二點了點頭,乖乖拿著卷子到屋里去了。我還想說些什么,老師卻突然變臉質(zhì)問我:“你這么大一個人,連個孩子都管不好,你還能干點什么?你簡直笨到家了!”
我一下傻了眼。老師這才語氣緩和下來,“怎么樣?你也不愛聽吧?你都不愛聽,卻每天用這種語氣跟孩子說話,她怎么能變好呢?所以現(xiàn)在要拯救的不是孩子,而是你。”
之后,老師又以身示范。當時,老二改的8道錯題只對了兩道。要擱平時,我早就開罵了,但老師卻表揚道:“太好了,又對了兩道!”接著就畫了兩個大大的勾。然后她再一一講解錯題,老二懂了她就一頓猛夸,不懂她就多講兩遍,還是不懂,她也不惱不怒,“沒關(guān)系,這題確實難,不怪你,老師明天再給你講講,你自己也琢磨一下,我們一起拿下它好不好?”
自始至終,老師都在給她加油打氣。而老二,也由最初的支支吾吾,不敢吭聲,逐漸變得積極自信,臉上也露出了許久不見的笑容。
老師走后,老二更是不用催不用盯,自己早早完成了作業(yè)。那天晚上,她走路是蹦蹦跳跳的,嘴里是哼著歌的,臉上是掛著笑的,整個人是那么的神采奕奕。而這,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一面。我這才意識到,她并不是不求上進,只是我的腳步太快,期待太高,教育太傷人,這才讓本就落后的她放棄了努力。同時我也明白了:莊稼長不好,我們要施肥除草,而不是上去踩一腳。
(摘自微信公眾號“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