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引路
一
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沒什么特別動人之處了。雪將化未化,草將出未出,此時的月光,也給人猶疑之感,瑟瑟縮縮的。
就是在這樣的乍暖還寒時節(jié),一個滿月的日子?;氐阶约旱淖√帟r,月亮已經(jīng)升起來了。微醺的緣故,未及望月,就熄燈睡了。大約凌晨三點,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書桌上,通常放著一杯白開水。室內(nèi)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時候,發(fā)現(xiàn)杯壁上晃動著迎春枝條般的鵝黃光影。心想,月光大約太喜歡玻璃杯了,在它身上作起了畫。喝過這杯被月光點化過的水,無比暢快。
回床的一瞬,我有意無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刻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樹叢中了?我見過的明月,不是東升時蓬勃跳躍在山頂上的,就是夜半時高高吊在中天的,我還從沒見過棲息在林中的月亮,仿佛伸伸手就能捉到。那團月亮也許因為走了一夜,被磨蝕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但皎潔而不耀眼,清澈中散發(fā)著溫?zé)幔褚槐K掛在樹梢的燈,默無聲息地燃燒著。那些還未發(fā)芽的樹,原本一派蕭瑟之氣,可是掖在林間的月亮,把它們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樹木一夜之間回春了。丫杈的樹枝上有如開滿了粉白的鮮花,而圓月、樹林、斜枝、光影像隨意潑灑點染的一幅畫,又如意境幽雅的一首詩。
看過了這樣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時,又怎能不被美給驚著呢!雖然接著睡了,可是瞇上一段時間,又惦記著什么似的,醒來了。只要睜開眼,朦朧中會望一眼窗外——啊,月亮還在林間,只不過更低了些。再睡,再醒來,再望,也不知循環(huán)往復(fù)了多少次。月亮終于沉在林地上,由燈的形態(tài),變幻成篝火了。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給我的最后印象。
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賞月時節(jié),卻看見了上天把月亮拋在凡塵的情景呢。
(節(jié)選自遲子建《燃燒的月亮》)
閱讀心得
選文第一段寫“冬春之交”的月光“沒什么特別動人之處”“給人猶疑之感,瑟瑟縮縮的”,顯然是“抑”筆。后文對“春夜?jié)M月”的描寫充滿了詩情畫意,景中含情,充滿贊美,無疑是“揚”筆。因此,前文“瑟瑟縮縮”的月光與后文春夜?jié)M月的景致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燃燒的月亮”的生機活力,營造出了優(yōu)美意境,表達了作者的喜愛與贊美之情。欲揚先抑手法的運用,能夠讓讀者在閱讀時產(chǎn)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繼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
來訪者一邊與他握手,一邊深感疑惑和驚訝。什么?就這么個侏儒!這么個小巧玲瓏的家伙,難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嗎?這位客人不無尷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著主人的臉。
突然,客人驚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見面前的小個子那對濃似灌木叢的眉毛下面,一對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雖然每個見過托爾斯泰的人都談過這種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圖片都沒法加以反映。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wěn)又準,擊中要害,令你無法動彈,無法躲避。仿佛被催眠術(shù)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這種目光的探尋,任何掩飾都抵擋不住。它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它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在這種入木三分的審視之下,誰都沒法遮遮掩掩。
(節(jié)選自茨威格《列夫·托爾斯泰》)
閱讀心得
文段中,“抑”的部分層層鋪陳,反復(fù)渲染托爾斯泰平庸的外貌,通過來訪者的心理落差,突出托爾斯泰身材的矮小和相貌的普通,作者甚至用“刻薄”的語言來“調(diào)侃”托爾斯泰的長相。但后半部分筆鋒一轉(zhuǎn),將敘述重點聚焦到托爾斯泰的眼睛上,突出描寫其目光犀利,具有強烈的穿透力和深刻的洞察力的特點。作者通過描寫托爾斯泰的眼睛,展示出他“天才靈魂”的深邃、偉大,字里行間透露著崇敬之情。文段“抑”的同時又在為“揚”做準備,正因為前面的“抑”,才使得后面的“揚”更有力度。
學(xué)生習(xí)作
她,是一盞燈
袁浩洋
我的班主任韓老師有個霸氣的外號,叫“韓不笑”。這個外號是一屆又一屆的學(xué)長學(xué)姐們傳下來的,等我知道這個外號的時候,她已經(jīng)是我的班主任了。
第一次見到她是在教室里。她看上去三十多歲,壯碩的身材,頭發(fā)隨意地在腦后扎了個馬尾,臉上沒有任何妝容,眼睛不大,一臉嚴肅。我打心眼里發(fā)愁:“哎,我這倒霉的三年呀。”
平時,我只專心做自己的事,既不是班里的優(yōu)等生,也不是搗蛋鬼,和“韓不笑”正面接觸的機會并不多。我想:就這樣捱過三年,也未嘗不可。
直到那一次——
我從實驗桌旁抬起頭,眼神穿過那扇半透明的窗戶,向遠處鉛灰色的天空望去——天色已暗下來了。
我低下頭,看著那精密復(fù)雜的化學(xué)儀器和五顏六色的化學(xué)藥品,肚子還時不時傳出此起彼伏的咕咕聲?!鞍?,好餓呀?!蓖蝗唬夷X海中萌生出這樣的想法:不如“逃”回家吧?正當我鬼鬼祟祟地邁出逃跑的第一步時,門被推開了。一束昏黃的光線照了進來。只見那縹緲的光像一條蜿蜒的河流從遠處而來,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點。我順著那光線的弧度看去,一個熟悉的壯碩身影出現(xiàn)在門口,中性風(fēng)的黃色格子上衣搭配灰白的牛仔褲,一雙小而有神的眼睛快速地搜索著我們的身影。
她,我的班主任——“韓不笑”。她向我走來,一改往日的嚴肅,和顏悅色地對我說:“浩洋,老師知道你很累,但千萬別放棄,勝利就在眼前!”聽了老師的話,我愣在了那里。想到自己的“出逃”計劃,想到自己一直以來對她的抵觸情緒,一股愧疚感油然而生。
這時,老師將一個面包塞在我手里,然后微笑著對我說:“孩子,堅持!”我心頭一震,再反應(yīng)過來時,韓老師已經(jīng)離開了。
她,我的班主任——韓老師,她對我笑了!原來,她一直都在以她的方式,默默地關(guān)注著我們,陪伴著我們。我放下書包,又站回實驗桌旁,繼續(xù)認真操作起來。
在這個夜晚,韓老師好像一盞明燈,點亮了我心中那名為“堅持”的火種。從今天起,我將在這盞燈的照耀下,繼續(xù)前行,點亮我的人生之路!
【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qū)實驗中學(xué)】
點評
文中,小作者運用欲揚先抑的手法描寫了他的班主任老師,從滿懷愁緒的“抑筆”到飽含深情的“揚筆”,轉(zhuǎn)折是在一次做實驗晚歸時,老師給“我”送來面包,并微笑鼓勵“我”繼續(xù)堅持。從畏懼老師到感激老師,“我”的情感轉(zhuǎn)變順理成章,一個真實敬業(yè)而又關(guān)心學(xué)生的老師形象躍然紙上。
寫作借鑒
“欲揚先抑”是一種創(chuàng)作手法,“揚”指褒揚、抬高,“抑”指貶低、按下。作者想褒揚某個人物或事物,卻不直接從褒揚處落筆,而是先從貶抑處落筆,再對其進行頌揚,這樣做能使文章情節(jié)波瀾起伏,收到引人入勝的表達效果。
如何運用好欲揚先抑的手法,同學(xué)們須掌握以下3點:
1.把握分寸,揚抑有度。運用欲揚先抑法行文,主要是為了突出人物或事物的正面形象,因此先要把握好整體的情感基調(diào),然后再進行素材選取。
2.巧妙過渡,情感自然。行文中,要在“抑”和“揚”之間進行過渡和轉(zhuǎn)變,可以是人物際遇、認知變化、感情波動等。需要注意前后承接的連貫性,如果轉(zhuǎn)變過于突兀,就會顯得不自然。
3.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欲揚先抑的實質(zhì)是為了“揚”,因此在寫作時,筆墨要著重于“揚”,“抑”則可點到為止,通過對詳略的把握,突出記敘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