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覺得我的外婆是一個很小氣的人。我們家的生活條件并不差,可她仍然每天省吃儉用,把一分錢掰成兩半花。每一次回外婆家住,我都對那里充滿了嫌棄:院子里的木凳不知用了多少年,斷了半條腿也還在用;外婆身上的衣服都是過時的款式,穿了三年又三年;甚至買幾塊錢的菜外婆也要討價還價。
一天,我陪外婆上街買菜。我遠(yuǎn)遠(yuǎn)地跟在外婆身后,不想挨著外婆,生怕被別人知道我們認(rèn)識。果然,外婆來到菜市場后,又因為一兩塊錢跟賣菜的小販討價還價,在一旁幫忙拎東西的我十分尷尬,恨不得立馬找個地縫鉆進去。忽然,我看到菜攤旁邊有一家水果店,便顧不上還沒買完菜的外婆,立刻逃也似的躲進了水果店里。
水果店里擺著豐富多樣的新鮮水果,竟然還有我最愛吃的水蜜桃!貨架上一個個飽滿、粉嫩的水蜜桃仿佛在嬌羞地向我問好,可難過的是,我身上沒帶錢。而外婆,她那么小氣,怎么會舍得給我買剛上市的、這么貴的水蜜桃呢?不知何時,外婆也走進了店里,盯著水蜜桃問我:“你想吃嗎?”我點點頭。但看見外婆猶豫的樣子,我馬上氣沖沖地轉(zhuǎn)過頭回了家,心里暗暗想:我就知道,外婆還是那般小氣!
不知過了多久,外婆回來了,她走進房間,把滿滿一袋水蜜桃塞到我懷里。我不知所措地捧著水蜜桃,內(nèi)心五味雜陳,回想起自己剛才對外婆的態(tài)度,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
不久后的一個假期,我和媽媽正在回外婆家的路上,這時一個電話打來,媽媽接聽電話后神色大變,雙手捂住嘴,眼淚瞬間如噴泉一般涌出。我也慌了神,馬上和媽媽趕到外婆家。外婆躺在床上,床邊擠滿了人。我雙腿軟綿綿的,崩潰地趴在外婆的床邊,對外婆說:“對不起,外婆,之前是我不懂事……”
后來,我才知道外婆給我留了一封信,里面還有一張銀行卡。原來,外婆省吃儉用是為了把錢留給我,而我卻一直誤會外婆是個小氣的人。在外婆的房間里,我發(fā)現(xiàn)了那個曾裝過水蜜桃的袋子,我明白,它不僅裝的是水蜜桃,更是外婆對我的滿滿的愛。
【點評】勞曉彤同學(xué)采用了先抑后揚的寫作手法,講述了外婆為“我”買水蜜桃一事,看似“小氣”的外婆,實則對“我”關(guān)愛有加,“我”對外婆的思念之情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