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老漂族”群體規(guī)模不斷發(fā)展與擴大,已成為社會流動人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袄掀濉痹诔鞘猩钊谌脒^程中普遍出現城市生活融入“難”的問題。本文選取安徽省合肥市Y社區(qū)“老漂族”群體為研究對象,采用半結構訪談法對Y社區(qū)30位“老漂族”進行深入訪談,對“老漂族”所涉家庭及社區(qū)工作人員共10人進行半結構訪談,了解“老漂族”在城市生活融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影響因素,并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老漂族”;城市生活融入;影響因素
在城市化與老齡化進程快速發(fā)展的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受傳統“家本位”文化價值觀的影響,主動或被動地選擇離開生活了一輩子的故土,跟隨子女流動到陌生城市,幫助子女料理家務、照顧孫輩,減輕子女的家庭負擔,由此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流動群體——“老漂族”?!袄掀濉痹诋惖厮l(xiāng)享受著家庭團聚、“兒孫繞膝”幸福生活的同時,也常常因為自身年老帶來的生理、心理社會化能力減弱、家庭代際矛盾凸顯、社會支持網絡薄弱、戶籍制度壁壘等主客觀因素使其在城市生活融入過程中呈現出一系列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出現不僅影響著“老漂族”自身生理、心理的健康狀況,影響著其在異地他鄉(xiāng)的晚年生活質量,還進一步影響著所在家庭的和諧、社區(qū)的發(fā)展、社會的穩(wěn)定。
一、“老漂族”城市生活融入存在的問題
不同于年輕一代的“漂族青年”,“老漂族”因其自身年老帶來的生理、心理社會化能力下降、文化水平較低、再學習能力不足等主客觀因素,在融入新生活場域時常常較為困難。在訪談的30位居民中,21位坦言其不適應新居住地生活,在融入城市生活時較為困難。
(一)心理融入困難
“老漂族”城市生活融入存在的一大問題便是心理融入困難[1]。雖然身體已經“漂”到城市,但“心”還在故鄉(xiāng),“老漂族”對于自己的城市身份認同始終是處于復雜而矛盾的徘徊狀態(tài),一方面“老漂族”認為,隨子女流動到城市生活而獲得了城市新身份,長期居住已使其成為社區(qū)的一分子,是社區(qū)“新居民”,享受著與子女同住而產生的家庭團聚,“兒孫繞膝”的滿足感;另一方面,“老漂族”又始終認為自己是城市的“暫住者”,是城市的“異鄉(xiāng)人”,故鄉(xiāng)才是他們最后的歸宿。在整個“老漂族”群體中女性比男性呈現出的心理融入困難更大,單獨跟隨子女隨遷的老年人(“單漂”)比與配偶一起隨遷的老年人在心理融入上呈現更大的困難。
(二)語言交流困難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最重要的工具,是人們進行交際互動最重要的手段。雖然我國已推行普通話多年,但各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大多依舊選擇方言進行交流,特別是來自鄉(xiāng)村、城鎮(zhèn)的“老漂族”,因為他們常年生活在熟悉的生活場域中,生活中很少用到普通話,也沒有學習過如何說普通話。而現在,他們脫離了自己熟悉的方言場域,面臨著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成為他們之間交流的一大障礙。
(三)新居住地支持網絡薄弱
“老漂族”在故鄉(xiāng)有著穩(wěn)固的支持網絡,享受著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的雙重關愛與保護[2]。當只身漂泊異鄉(xiāng),他們丟失了故鄉(xiāng)的支持網絡,失去了親密的朋友、同事、鄰里,因離鄉(xiāng)而錯失了故鄉(xiāng)的很多政策福利,他們在故鄉(xiāng)強大而完善的支持網絡因漂泊而斷裂,在異鄉(xiāng)被迫忍受著孤獨。
“老漂族”在城市生活融入過程中,其社會支持網絡構建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家庭關系矛盾和新社會關系網絡難以構建兩方面。
在家庭關系矛盾方面,首先體現在“老漂族”與老伴兒異地分居帶來的夫妻關系問題,因經濟能力和城市居住面積等多方面的綜合考慮,“老漂族”常常選擇單漂,使原有夫妻二人的核心家庭結構解散,夫妻之間生活照料減少、溝通不暢使夫妻關系出現矛盾。其次,家庭代際矛盾也是“老漂族”城市生活融入存在的一大問題。代際矛盾首先體現在婆媳關系矛盾上,婆婆與兒媳因為生活背景、思想觀念、角色定位等存在較大差異,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不同的處事原則、行為方式。而婆媳關系矛盾爆點,常常又因另一代際矛盾所引發(fā),這就是“親子關系矛盾”?!袄掀濉绷鲃拥匠鞘械囊淮笤蚓褪钦疹檶O輩,“老漂族”因年老而學習能力減弱,加之生活習慣、思想觀念固化,使其在照顧孫輩時常常使用幾十年積累而得的“經驗”。而這些老“經驗”在今天新時代、新環(huán)境中常常顯得有些突兀和不適應,常常與兒媳的新觀念、新方法產生沖突。
“老漂族”在新居住地沒有建立起新的社會關系網絡,也是其融入城市生活存在的不容忽視的一大問題[3]。一方面,城市社區(qū)的封閉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老漂族”的陌生感和想象中來自城市社區(qū)的排斥感,城市生活的陌生感和自身的“異鄉(xiāng)感”,使其沒有信心能在城市生活中建立起新的社會支持網絡,常常將自己的生活空間固化為“家庭—學?!藞觥比c一線。另一方面,常年的農村勞作生活,使其休閑娛樂生活匱乏,缺少對自身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和挖掘,在面對城市居民豐富的精神娛樂生活時,技能不足的自己顯得迷茫和格格不入。
二、“老漂族”城市生活融入難的影響因素
“老漂族”跟隨子女“漂”到陌生城市,在融入城市生活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影響了其在新居住地的生活體驗,甚至影響了其晚年生活質量。經過訪談,本研究發(fā)現“老漂族”流動到新居住地時,其城市生活融入狀況受“老漂族”自身、家庭、社區(qū)、制度等多元因素的影響。
(一)自身思想觀念
作為城市生活融入的主體,“老漂族”個體層面的生理、心理主動融入狀況直接決定了“老漂族”城市生活融入的質量,“老漂族”在過去幾十年的農村生活中,形成了較為固化的價值觀和思想觀念。他們始終將自己看作一個“異鄉(xiāng)人”“外來者”,一方面覺得自己只是暫住在城市,不需要和新居住地的城市居民產生太多聯系,一方面又失望于來到城市后自己的舊支持網絡斷裂,新支持網絡未建立,一邊覺得沒必要,排斥與社區(qū)居民交往,一邊又渴望通過建立新支持網絡來得到更多支持與關愛,在融入城市生活中他們是徘徊與糾結的。他們對于自己的城市居民身份,始終沒有堅定的認同和認可,對于城市生活融入是自我排斥的,而這必將影響其在城市生活的質量。
(二)家庭代際矛盾
“老漂族”是為減輕子女家庭負擔而跟隨子女“漂”到新居住地,在這個陌生的城市中,家庭是他們唯一的依靠和情感所系,來自家庭的關心和關愛是他們在這個陌生城市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袄掀濉毙量鄤诶垡惠呑?,他們放棄了舒適的養(yǎng)老生活,只身“漂”到異地他鄉(xiāng)只為幫助子女減輕家庭負擔,享受“兒孫繞膝”家庭團聚的幸福。但現實的畫面是矛盾凸顯、各種不愉快,這樣的家庭狀態(tài)使只身漂泊他鄉(xiāng)只為家庭付出的“老漂族”感到失望,加劇了“老漂族”對于城市生活的排斥,返鄉(xiāng)情緒強烈。
首先,家庭中家務的繁重使年老的“老漂族”覺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袄掀濉边m應了老家悠閑的生活狀態(tài),現在城市生活的快節(jié)奏和繁重的家務使其常常覺得身體吃不消。其次,家庭代際關系矛盾的凸顯也是阻礙“老漂族”城市生活融入的一大因素。子女在城市生活中忙忙碌碌,常缺少對“老漂族”的關心關愛,“老漂族”的身體健康狀態(tài)、心理情緒狀態(tài)常被子女忽視,城市生活融入問題也沒有引起子女的重視,在城市生活融入過程中最強大后盾沒有給予“老漂族”以支撐,使孤獨的他們孤軍奮戰(zhàn)。與此同時,“老漂族”與子女之間還常因思想觀念、生活習慣、行為方式不同而產生摩擦,代際矛盾在日常生活中時常發(fā)生,這更是降低了“老漂族”對于城市生活的好感,影響其自覺融入城市生活。
(三)社區(qū)融入不足
社區(qū)作為個體生態(tài)系統中的重要一環(huán),社區(qū)社會環(huán)境的好壞間接影響著社區(qū)居民的生活質量。而目前社區(qū)對于“老漂族”這個特殊群體不夠關注,社區(qū)沒有定期收集、核查過社區(qū)“老漂族”的數量,沒有為“老漂族”群體建立個人檔案,沒有針對“老漂族”群體的特殊需求開展特定的滿足其城市融入需求的相關社區(qū)活動,對于“老漂族”的需求熟視無睹。“老漂族”作為一個社區(qū)“新成員”,不了解社區(qū)文化、不知曉社區(qū)資源,如果社區(qū)沒有對該群體進行積極關注,積極引導其參與社區(qū)生活,主動幫助“老漂族”建立新的社會關系,幫助其構建新的社會支持網絡,那么“老漂族”在社區(qū)的漠視下最終將成為一個社區(qū)邊緣的“隱形人”,其生活融入進程也必將無比艱難。
(四)戶籍制度壁壘
“老漂族”流動前在戶籍地享受著戶籍地社會政策的關心與關愛,依賴完善的社會政策得到了來自正式社會組織的社會支持。但在跟隨子女“漂”到異地他鄉(xiāng)后,因戶籍沒有隨之遷移導致其在新居住地無法享受到與當地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而流動后戶籍地的很多福利待遇也因其沒在故鄉(xiāng)而導致很多福利待遇的錯失。一邊是人在新居住地但戶籍不在,使其無法享受同當地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一邊是戶籍在但人沒在導致其錯失了很多戶籍所在地的福利待遇,就這樣,在這一左一右之間,“老漂族”因社會政策轉接的不完善而使其福利待遇不能得到保障。戶籍制度的壁壘,會促使“老漂族”體驗不到現居住地的政策保障和福利待遇,影響其城市生活融入程度。
三、助推“老漂族”城市生活融入的建議及對策
作為社會互動集合體中的個體,“老漂族”的城市生活融入不僅需要其自身轉變固有思想觀念,積極主動融入,還需要得到來自社會支持網絡中重要相關主體力量的幫助與支持。
(一)以個人為中心,促使其增強自我調適
增強城市生活融入意識,形成積極主動融入心態(tài)。社會各界要引導“老漂族”在城市生活融入中形成強烈的主體意識,激勵其形成積極主動的城市生活融入心態(tài),主動做好融入城市生活的生理、心理準備,主動接納城市社區(qū)的居民身份,主動接納城市生活與農村生活的差異,積極主動地為融入城市生活付出努力。
接受現代社會流動的普遍性,弱化固有的“根”觀念。社會各界要引導“老漂族”意識到在現代社會流動日益加劇的今天,數不勝數的個體及群體都遠離戶籍地到全國各地工作與生活,子女的家庭也是自己的家,應該接納城市社區(qū)新居民的身份,淡化固有的“根”觀念,在城市社區(qū)中增強自己的歸屬感,積極融入城市社區(qū)“大家庭”。
不斷學習與進步,樹立“積極老齡觀”?!袄掀濉弊鳛槌鞘猩钊谌氲闹黧w,要學會主動學習新知識,接納新思想,更新舊觀念,樹立“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積極老齡觀,能動性地減少城鄉(xiāng)地域差異。
(二)以家庭為重點,引導其強化文化反哺
“老漂族”因子女家庭而流動,在充滿陌生感、孤獨感的異地他鄉(xiāng),子女家庭是他們生活起居的重要場所,是他們接觸陌生城市生活的第一道門,來自家庭的關心和關愛是他們在陌生城市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幸福和睦的家庭關系是他們在異地他鄉(xiāng)居住的最大底氣和最強支撐。在助推“老漂族”融入城市生活服務項目中,社會各界要把“老漂族”所在的家庭也作為提供專業(yè)服務的重點,通過改善家庭關系,強化代際支持,增強代際文化反哺,構建完善家庭支持網絡來間接助推“老漂族”的城市生活融入,提醒子女主動關心、關愛“老漂族”的生理、心理健康;引導子女感激“老漂族”為家庭的付出,積極承擔家務勞動;引導子女敏銳發(fā)現老人城市生活融入的困境,積極發(fā)揮文化反哺功能,共助“老漂族”的城市生活融入。
(三)以社區(qū)為依托,促進多元主體共搭支持網絡
身處異地他鄉(xiāng)的“老漂族”群體在新居住地的生活,除了圍繞在一百多平方米的小家以外,新居住地所在社區(qū)是其最重要、最頻繁的活動場域,社區(qū)生活的參與程度決定著他們在異地他鄉(xiāng)的生活質量,社區(qū)生活的融入程度決定著他們整個城市生活融入狀況。在助推“老漂族”城市生活融入過程中,要重視作為“老漂族”重要生態(tài)系統的社區(qū),以社區(qū)為依托,積極關注需求,建立服務檔案;強化社區(qū)共同體意識,接納社區(qū)新成員;引導社區(qū)資源主體參與,開展專項社區(qū)服務;鏈接社區(qū)資源,完善社區(qū)支持網絡,與社區(qū)一起發(fā)掘并鏈接多元化的資源體系,搭建社區(qū)支持網絡平臺,保障各資源主體相互銜接、聯動互助,為服務對象提供專業(yè)化、全方位、深層次、精細化的專業(yè)服務。
(四)以制度為推手,倡導打破戶籍壁壘
針對“老漂族”在城市生活融入中的戶籍制度壁壘問題,政府首先應在社會政策上高度肯定“老漂族”對于家庭和諧、社會發(fā)展的貢獻,倡導社會各界關心、關注“老漂族”群體,打破戶籍制度壁壘,完善福利評價認定體系,出臺關于“老漂族”的針對性福利政策。其次,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優(yōu)化公共服務,為“老漂族”提供精細化、優(yōu)質化、多元化、持續(xù)性的城市福利。最后,以政府為引領,建立跨地域跨領域跨專業(yè)服務平臺?!袄掀濉钡某鞘猩钊谌雴栴}涉及新居住地和戶籍地,涉及多領域、多專業(yè),需要以政府為引領建立跨地域、跨領域、跨專業(yè)的專業(yè)化服務平臺,多元主體協同合作,多方力量齊抓共管。
結束語
“老漂族”的城市生活融入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必須關注與重視的一大問題,怎樣助推“老漂族”順利實現城市生活融入也已成為社會各界多元主體亟須解決的問題。從“老漂族”城市生活融入的心理融入難、語言交流困難、新居住地支持網絡薄弱等問題出發(fā),引導“老漂族”自身、家庭、社區(qū)、制度等多方面、全方位進行賦能與支持,使“老漂族”在異地他鄉(xiāng)也能安享幸福晚年。
參考文獻
[1]杜啟霞.多維度視角下“老漂族”社會融合現狀與對策研究[J].現代交際,2022(3):76-85,123.
[2]葛小慶.“老漂族”的社會適應研究[D].貴陽:貴州民族大學,2023.
[3]趙燕嘉,楊靜慧.從“脫嵌”到“再嵌”:“老漂族”社會融入的影響因素剖析[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23,38(6):85-94.
作者簡介:李梅(1998— ),女,漢族,貴州仁懷人,茅臺學院,助教,碩士。
研究方向:高校社會工作、老年人社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