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大地多富饒,
江南塞北起春潮。
打起板鼓心歡暢,
請聽我,唱一段:
大 大小小、高高低低、長長短短、寬寬窄窄、四通八達、雄偉壯麗的中國橋。
要說橋,民間傳說數(shù)不盡,
口口相傳到今朝。
七月初七天河配,
牛郎織女登鵲橋。
西湖岸,濛濛細雨誰借傘?
原來是白蛇許仙在斷橋。
張果老,橋上過,
倒騎著毛驢把那唱本瞧。
猛張飛,長坂坡前一聲吼,
嚇退了曹孟德,喝斷那當陽橋。
說起橋,文人墨客最偏愛,
古詩詞里常見著。
“小橋流水”意境好,
“楓橋夜泊”禪意高。
李白有“余既還山尋故巢,
君亦歸家渡渭橋”。
蘇軾有“清波石眼泉當檻,
小徑松門寺對橋”。
杜牧有“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簫”。
中國人自古愛修路,
更愛遇水來搭橋。
您若想看單孔橋,
就往山東走一遭。
濰坊有橋一個洞,
建造年代在金朝。
兩孔橋,去安徽,
蒙城縣里能見著。
三孔橋看圓明園,
歷史遺恨難抹消。
上海韓湘水博園,
盛開四孔蓮花橋。
五孔橋,在麗江,
六孔橋,醴陵人稱淥公橋。
七孔橋,分大小七孔在苗寨,
八孔橋,咱去廈門瞧一瞧。
九孔橋到成都看,
順便瞧瞧大熊貓。
十七孔橋,共有兩座,
北京云南,各領風騷。
河北趙縣趙州橋,
廣東潮州廣濟橋;
山西太原十字橋,
江蘇揚州五亭橋;
甘肅蘭州普濟橋,
福建泉州安平橋;
廣西柳州風雨橋,
貴州福泉葛鏡橋;
都江堰上安瀾橋,
頤和園,昆明湖清澈如鏡映滄桑,
風光旖旎玉帶橋。
忘不了,紅軍強渡大渡河,
勇士飛奪鐵索橋。
忘不了,打響全面抗日第一槍,
石破天驚盧溝橋。
忘不了,新中國成立那一天,
萬眾涌向金水橋。
忘不了,鴨綠江大橋出雄兵,
保家衛(wèi)國,抗美援朝。
忘不了,歷史掀開新紀元,
萬里長江造大橋!
(白)“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笨础f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建成了!緊跟著,長江上有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雙層公路、鐵路兩用橋—“南京長江大橋”也建成通車!
她本是橋梁史上里程碑,
獨立自主逞英豪。
母親河,曲曲彎彎向東流,
“中山橋”,何懼咆哮浪滔滔。
屹立蘭州黃河岸,
真不愧“黃河第一橋”。
長江的橋,黃河的橋,
一座座大橋分外嬌。
分外嬌,分外好,
貫通南北到今朝。
到今朝,看今朝,
一橋更比一橋高。
若論高,抬眼望,
七彩祥云橋上飄。
北盤江大橋在云貴兩省交界處,
真不愧世界橋梁第一高。
若論長,往這瞧,
起自丹陽,終到昆山,
丹昆特大橋本是世界最長高鐵橋。
泉州灣大橋在福建,
第一座跨海高速鐵路橋;
海上絲綢之路從這里通向全世界,
古香海韻涌春潮。
您若問:“最美的橋梁是哪座?”
她就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港珠澳大橋!
南海之濱,風姿綽約,
凌駕駭浪臥驚濤。
這座橋,鑲嵌碧水云天處;
這座橋,搏風擊雨踏驚濤。
這座橋,磅礴氣勢雄姿展;
這座橋,恰似蛟龍海上漂。
她是圓夢橋,
她是同心橋;
她是復興橋,
她是自信橋!
全世界十大最長的跨海大橋列首位,
不愧為世界橋梁風向標!
中國橋,中國造,
咱們登上(這)大橋瞧大橋。
瞧大橋,上大橋,
越愛越瞧中國橋。
越瞧橋,越愛橋,
越瞧越愛越自豪。
中華兒女昂首闊步新時代,
造福人類架金橋!
賞析:
作品通過西河大鼓這一傳統(tǒng)藝術形式,生動地描繪了中華大地上各式各樣的橋梁,涵蓋了民間傳說、文人墨客的詩詞、不同孔洞數(shù)量的橋、各地著名的古橋以及現(xiàn)代具有代表性的大橋,信息量大,內容豐富,使聽眾能夠全面了解中國橋的多樣性和重要性。作品體現(xiàn)了作者對中國橋梁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展現(xiàn)了橋梁不僅是交通設施,更是文化和藝術的載體,凸顯了中國橋梁的深厚歷史和文化底蘊。
作品以“橋”為主線,貫穿全文,通過講述不同類型的橋梁,以及橋梁背后的故事等,使得整個作品結構清晰,條理分明,易于聽眾理解和接受。在藝術表現(xiàn)上采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橋梁不僅僅是物理存在的結構,而是成為了歷史變遷和社會發(fā)展的見證者。通過講述橋梁背后的故事和傳說,賦予了橋梁以生命力和情感,無論是講述牛郎織女登鵲橋的傳說,還是描述紅軍強渡大渡河的英勇事跡,都充滿了真摯的情感,引人入勝。
作品語言生動形象,運用了大量排比手法,增強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表現(xiàn)力,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該作品的字里行間洋溢著對中國橋的熱愛和對祖國發(fā)展的自豪之情,弘揚了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展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堅韌不拔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風貌。相信經(jīng)過演員的精彩演繹,必將激發(fā)觀眾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受到觀眾的共鳴和喜愛。
(賞析:本刊編輯部)
(責任編輯/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