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國網(wǎng)湖北超高壓公司科技資助項目(B71520230043)
第一作者簡介:王沐東(1996-),男,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變電運維技術(shù)。
*通信作者:文中(1968-),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輸電線路試驗理論與技術(shù)。
DOI:10.19981/j.CN23-1581/G3.2024.21.032
摘" 要:架空線路覆冰是影響電網(wǎng)正常運行較為嚴重的災害之一,尤其地線更易出現(xiàn)覆冰,有必要對架空地線直流融冰電流進行計算,而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公式及應用較多的布爾斯道爾夫融冰電流計算公式較為復雜,且有些參數(shù)測量困難。因此,該文提出一種用于快速估算已知架空地線型號在不同風速、環(huán)境溫度、覆冰厚度條件下臨界融冰電流的方法,通過分析地線融冰物理過程,利用有限元軟件搭建仿真模型,經(jīng)模型計算得到數(shù)據(jù)集,然后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擬合得到相關變量的函數(shù)表達式,并與計算值進行對比。
關鍵詞:架空地線;直流融冰;融冰電流計算;有限元;多元回歸
中圖分類號:TM75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4)21-0136-04
Abstract: Overhead line ice is one of the more serious disasters affecting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power grid, especially the earth wire is more prone to ice, it is necessary to calculate the overhead earth wire DC melting current, and the existing empirical formulas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re Bursdorff melting current formula is more complex, and some of the parameters are difficult to measure. Therefore,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for quickly estimating the critical ice melting current of known overhead earth wir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wind speed,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icing thickness. The simulation model is built by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the data set is calculated, and then the function expression of related variables is obtained by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fitting, and compared with the calculated value.
Keywords: overhead earth-wire; DC ice melting; ice melting current calculation; finite element; multiple regression
架空線路覆冰曾對世界各地電網(wǎng)安全運行造成嚴重影響。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都發(fā)生過嚴重冰雪事故,我國也出現(xiàn)不少冰閃跳閘和倒塔斷線等事故[1]。目前國內(nèi)外也提出了多種融冰計算模型,如融冰動態(tài)模型、融冰靜態(tài)模型、橢圓融冰模型等[1-2]。文獻[3-4]建立覆冰導線的物理數(shù)學模型對短路融冰過程中導線溫度、冰層變化等動態(tài)參數(shù)進行仿真。但物理仿真模型的建立過程較復雜,不便于工程應用實施。而現(xiàn)有的融冰電流計算經(jīng)驗公式及應用較多的布爾斯道爾夫融冰電流計算公式中部分參數(shù)測量困難。因此,提出一種快速估算已知架空地線型號在不同風速、環(huán)境溫度、覆冰厚度條件下臨界融冰電流的方法。
1" 有限元仿真分析
1.1" 模型假設與簡化
本文對架空地線直流臨界融冰電流進行有限元仿真時采用以下定義與假設:①臨界融冰電流定義為架空線路覆冰后,在風速、環(huán)境溫度、覆冰厚度一定下能使冰層融化的最小電流[5]在模型中體現(xiàn)為冰層與導體相交面一點溫度收斂于273.15 K時對應的電流大小。②架空線路覆冰形狀主要受線路扭轉(zhuǎn)剛度的影響,而地線直徑小,扭轉(zhuǎn)剛度較小,當迎風側(cè)覆冰堆積后更容易發(fā)生扭轉(zhuǎn),以致其覆冰截面較接近圓形[6],因此模型中簡化為均勻覆冰。③由于對架空地線進行直流融冰時,通常有數(shù)十公里的融冰距離,這時地線軸向傳熱可忽略[7]。
1.2" 融冰物理過程分析
覆冰未發(fā)生相變前,融冰電流產(chǎn)生的焦耳熱一部分用于加熱冰層與導體,剩余部分通過熱傳導傳遞到冰層外表面經(jīng)對流與輻射損耗在外界環(huán)境中,該過程中并不涉及相變焓,因此該階段能量守恒方程可表示為
, (1)
式中:I為融冰電流,A;R為導線電阻,Ω;h為冰層外表面與外界環(huán)境傳熱系數(shù),W/(m3·K);Ti和Ta分別為冰層外表面溫度、環(huán)境溫度,K;ρθ為求解區(qū)域微元?茲物質(zhì)密度,kg/m3;Cθ為求解區(qū)域微元?茲物質(zhì)比熱容,J/(kg·K);dS為截面面積,m2;dT為Δt時間內(nèi)溫度變化量。
在冰層外表面有對流與輻射熱交換,滿足第三類邊界條件,熱流密度方程表示為
式中:λ為覆冰導熱系數(shù),W/(m·℃)。
對于架空地線融冰過程中的空氣間隙,其尺寸較小,空氣間隙內(nèi)的熱量傳遞依靠導熱[8]。因此,在地線至冰層外表面之間的傳熱方式主要是熱傳導,滿足熱傳導微分方程[9]
式中:T為溫度分布函數(shù);c為物質(zhì)比熱容,J/(kg·°C);ρ為物質(zhì)密度,kg/m3;qθ為求解區(qū)域內(nèi)的內(nèi)熱源強度,W/m2。
1.3" 有限元仿真分析
本文以LBGJ-120-40AC(JLB40-120)為例,型號參數(shù)見表1。架空線路覆冰類型選擇對線路影響最大的雨凇,因此式中取λice=2.27×10-2,搭建電磁熱-非等溫流動耦合有限元仿真模型,對地線施加直流電流后進行溫度場分析。覆冰模型電熱參數(shù)見表2。
表2" 覆冰模型電熱參數(shù)表
求解區(qū)域采用自由三角形網(wǎng)格剖分,由于模型目標為冰層與地線的交界面溫度求解,選擇在該界面進行局部網(wǎng)格細化提高計算精度,最終網(wǎng)格剖分如圖1(a)所示。當設定風速為5 m/s,環(huán)境溫度為268.15 K,覆冰厚度為15 mm時,通過模型計算得到臨界融冰電流為241.11 A,此時冰層與地線溫度分布如圖1(b)所示。
2" 多元線性回歸
有2個或者2個自變量以上的回歸分析就稱為多元回歸,多元線性回歸(MLR)一般用于得到不同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本文中自變量為風速、環(huán)境溫度、覆冰厚度,因變量為相應的臨界融冰電流。可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為
, (4)
式中:因變量y為臨界融冰電流;x1為風速序列;x2為環(huán)境溫度序列;x3為覆冰厚度序列。常系數(shù)代表信息殘留與全體信息關系。未知常量α0、α1、α2、α3稱為回歸模型系數(shù),α0為常系數(shù)。常數(shù)項表示的是未被自變量解釋的且長期存在(非隨機)的部分,即信息殘留。因變量y代表需要解釋的全體信息,模型里的xi構(gòu)成的空間是自變量解釋空間,在自變量解釋空間外,如果還有恒定的信息殘留,那么這部分信息構(gòu)成常數(shù)項。隨后引入概率密度函數(shù)將回歸關系問題轉(zhuǎn)變?yōu)楦怕蕟栴}[10]
此時就把求解回歸系數(shù)αi的過程轉(zhuǎn)為解出全部概率密度函數(shù)的最大乘積結(jié)果的過程
通過以上的算法公式便可以求得多元回歸方程的回歸系數(shù),從而判斷相關影響因素對架空地線直流臨界融冰電流的影響大小。將其變形為矩陣形式可得
,(8)
將其展開后求導為0,可得
求得解析解為
。" " "(10)
而對于多元回歸分析的精準度判斷則是用擬合優(yōu)度R2,首先要計算殘差平方和Q=∑(y-y*)2和∑y2,其中y為有限元仿真模型計算值,y*為多元線性回歸返回值,然后擬合優(yōu)度R2=1-(Q/∑y2)0.5,其值越接近1,擬合效果越好。
利用搭建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計算得到的風速為1~5 m/s,環(huán)境溫度為263.15~272.15 K,覆冰厚度為5~25 mm的數(shù)據(jù)集進行多元線性回歸擬合,最終得到多元回歸模型擬合優(yōu)度R2為0.970 2,其回歸系數(shù)為
?茲=[?琢0,?琢1,?琢2,?琢3]
=[6 249.392,11.071 859 72,-22.728 3,1.443 724]。(11)
然后通過此擬合公式估算隨機5個自變量矩陣Ei=[風速 溫度 厚度]對應的臨界融冰電流見表3,并與有限元仿真計算模型與神經(jīng)網(wǎng)絡預測值進行對比,如圖2所示。
從表3、圖2可看出所得擬合表達式與實際值較為吻合,雖然擬合程度弱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但由于其形式簡潔僅為三元一次函數(shù)表達式,在架空地線融冰工程中,能夠方便工作人員快速估算地線在對應條件下的臨界融冰電流。
圖4" 3種方式計算結(jié)果對比
3" 結(jié)束語
本文提出了一種架空地線臨界融冰電流估算方法,通過分析直流融冰物理過程搭建出電磁熱-非等溫流動耦合有限元仿真模型,然后將計算得到的數(shù)據(jù)集進行多元線性回歸擬合出估算表達式。結(jié)果表明擬合優(yōu)度為0.970 2,最后和有限元仿真計算模型及神經(jīng)網(wǎng)絡擬合值做了對比,雖然效果遜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但通過多元線性回歸擬合的表達式,能夠方便工作人員快速估算地線臨界融冰電流。
參考文獻:
[1] 趙杰,饒宏,李立浧.電網(wǎng)防冰融冰技術(shù)及應用[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0.
[2] 蔣興良,易輝.輸電線路覆冰及防護[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2.
[3] P?魪TER Z.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the ice melting process on a current-carrying conductor [D].Québec: Université Du Québec,2006.
[4] HORW I C,DAVIDSON C C,GRANGER M. An application of HVDC to the de-icing of transmission lines[C]//2005/2006 IEEE/ Pes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Conference & Exposition,2006.
[5] 張益修,李健,趙全江,等.長距離地線融冰及工程實踐[J].電力勘測設計,2015(2):51-55.
[6] 李鐵鼎,李健,呂健雙,等.輸電線路地線融冰的熱平衡分析與計算[J].電力建設,2015,36(4):70-76.
[7] HE Z, ZHAO B H, HONG C X, et al. DC ice-melting operation of the ground wir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investigation of the thermal structure coupling effect[J]. 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2023,218(1):1-9.
[8] 楊世銘,陶文銓.傳熱學[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 孟志高.光纖復合架空地線(OPGW)直流融冰過程與模型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7.
[10] 馬旭.基于深度置信網(wǎng)絡和多元線性回歸的風電功率預測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