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哈佛大學(xué)哈佛燕京圖書館館藏的《拍案驚奇》來自齊如山,共36卷12冊,為消閑居刻本。此書缺失4篇小說,蓋有5種印,目錄有36卷的回目,部分篇目有標(biāo)點、評點。此書印刷不夠精良,錯別字多,保存不完善,多處字跡漫漶。但此本有一定的學(xué)術(shù)研究及參考價值,其中不少文字比通行的其他版本更形象、準(zhǔn)確、通俗,研究藏書人或讀者對此本的標(biāo)點和評點,可以獲知此本的流傳、接受情況,目前對于《拍案驚奇》的研究大都是以明代尚友堂刊本為底本的各種版本,對于此本的研究是不夠的,我們應(yīng)該努力發(fā)掘此本的價值,有效保護和整理利用流失海外的珍貴文獻(xiàn),達(dá)到延長中國古籍生命的目的。
關(guān)鍵詞:凌濛初;《拍案驚奇》;哈佛大學(xué);價值
中圖分類號:I207.419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4)14-0167-06
The Value of the Harvard University Collection of Amazing Tales
Yu Zhandong
(School of Literature, Xi’an University, Xi’an 710065)
Abstract: The collection of Amazing Tales in the Yanjing Library at Harvard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from Qi Rushan, and engraved by Xiao Xianju. The 36 volumes of the book are compiled into 12 paper bindings. The book has 4 novels missing, and is stamped with 5 various seals. The catalog consists of a 36-volume retrospective, and some of main content is punctuated and commented. Despite its plain printing, many misspellings, poor preservation, and indecipherable handwriting in many places, the book does have certain academic research and reference value, and many of its texts are more vivid, accurate, and popular than other commonly used versions. Moreover, the circulation and acceptance of this book can be concluded by studying the punctuation and evaluation of its collectors or readers. At present, most research on Amazing Tales is based on various versions of the engraving of Shang Youtang, which means insufficient research on the book itself. In this case, we should strive to discover the value of this book, and protect and utilize the precious overseas documents that has been lost, so as to prolong the life of ancient Chinese book.
Keywords: Ling Mengchu; Amazing Tales; Harvard University; value
《拍案驚奇》40卷,崇禎元年(1628年),由蘇州尚友堂刊行?,F(xiàn)存尚友堂本有40卷本、39卷本,皆藏于日本。1941年,王古魯與豐田穰,在日本日光輪王寺慈眼堂法庫發(fā)現(xiàn)40卷本《拍案驚奇》。39卷本名為《初刻拍案驚奇》,此本第23卷被移至《二刻拍案驚奇》第23卷,而將原本的第40卷移至第23卷。
清朝時期《拍案驚奇》沒有足本流傳。清代流傳的《拍案驚奇》為36卷本,“其中消閑居本流傳最廣,許多清刊本都根據(jù)它重印”[1]。“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大連市圖書館、美國哈佛大學(xué)圖書館均藏”[2]有消閑居本《拍案驚奇》。
美國哈佛大學(xué)哈佛燕京圖書館藏的《拍案驚奇》來自齊如山,齊如山(1875—1962),名宗康,字如山,河北高陽人。齊如山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藏書家,藏品以戲曲、小說為主,收藏1 400多種戲曲劇本、58種古典小說。1953年,齊如山將個人收藏的古籍文獻(xiàn)出售給美國哈佛大學(xué)哈佛燕京圖書館,哈佛燕京圖書館收藏齊氏藏書“72種328冊,其中小說48部,戲曲23部,曲論1部”[3]。
一、哈佛大學(xué)館藏《拍案驚奇》基礎(chǔ)信息
(一)卷數(shù)
美國哈佛大學(xué)哈佛燕京圖書館藏的《拍案驚奇》,36卷12冊,為消閑居刻本。此本缺失4篇小說,為第37卷《屈突仲任酷殺眾生" 鄆州司馬冥全內(nèi)侄》、第38卷《占家財狠婿妒侄" 延親脈孝女藏兒》、第39卷《喬勢天師禳旱魃" 秉誠縣令召甘霖》、第40卷《華陰道獨逢異客" 江陵郡三拆仙書》。
(二)鈐印
哈佛燕京圖書館藏的《拍案驚奇》蓋有5種印,其中齊氏印4種,哈佛燕京圖書館的印1種。其一“齊林玉世世子孫永寶用”,見于序文首頁右下,僅此1處,同時,蓋有“哈佛大學(xué)漢和圖書館珍藏印”;其二“高陽齊氏百舍齋存書之印”,見于第1卷首頁右下,僅此1處;其三“齊氏所藏戲曲小說印”,見于目錄首頁右下、第2卷、第6卷、第10卷、第13卷、第17卷、第20卷、第23卷、第27卷、第30卷、第33卷、第35卷卷首右下,同時,鈐有“哈佛大學(xué)漢和圖書館珍藏印”;其四“齊如山”,見于第36卷卷終左下,僅此1處。
此書扉頁,右上寫“姑蘇原本”,中間大字寫“繡像拍案驚奇”,左下寫“消閑居精刊”。
此書有《〈拍案驚奇〉序》,沒有《〈拍案驚奇〉凡例》,序為行書,大字;有紅、黑兩色句讀,非原刻;首頁,有兩枚紅色印章,其一“齊林玉世世子孫永寶用”,其二,“哈佛大學(xué)漢和圖書館珍藏印”;此頁,“起”字偏旁用黑筆描寫;第2頁“異域”2字用黑筆描寫,頁眉有黑色手寫“蟲蠕”二字,“蟲蠕”乃文中詞語;結(jié)尾書“即空觀主人題于浮樽”。
(三)目錄
此書目錄,有36卷的回目,首頁有一枚紅色圖章“齊氏所藏戲曲小說印”,卷1—11書“卷之×”,卷12—36書“卷×”。
目錄5:左頁,卷24,“鹽官邑老魔魅色 會骸山大士誅邪”,將“魅”錯寫成“魁”;卷26,“奪風(fēng)情村婦捐軀 假天語幕僚斷獄”,缺失“捐軀”兩字;卷27,“顧阿秀喜舍檀那物 崔俊臣巧會芙蓉屏”,缺失“檀那物”三字。
目錄7:左頁,卷34,“聞人生野戰(zhàn)翠浮庵 靜觀尼晝錦黃沙巷”,將“巷”錯寫成“衙”。
圖畫,共62幅,比較粗糙,有次序錯亂、缺失插圖、文字錯誤及遺漏等情況。
第1—20卷,每卷2幅圖,共40幅。其中,第33與34兩幅圖的順序前后顛倒,與目錄不符。
第41與42兩幅圖為第31卷的插圖,按順序應(yīng)是第21卷的插圖,第57與58兩幅圖卻是第21卷的插圖,次序錯亂。
圖43—54是第22—27卷的插圖,第55與56兩幅圖為第32卷的插圖,圖59—62為第35—36卷的插圖,缺失第28、29、30、33、34卷共5卷10幅插圖。
圖1,“轉(zhuǎn)運漢遇巧洞庭紅”,將“轉(zhuǎn)”錯寫成“輾”
圖12,“機中機賈秀才報怨”,“才”缺失
圖23,“陶家翁大雨留客”,“留客”與目錄“留賓”不符
圖28,“鬼對案楊化借魂”,“借魂”與目錄“借尸”不符
圖41,“何道士因術(shù)殺奸”,“殺奸”與目錄“成奸”不符
圖42,“周經(jīng)歷因奸殺賊”,“殺賊”與目錄“破賊”不符
圖46,“小妹病起續(xù)前緣”,“小妹”與目錄“小姨”不符
圖55,缺失“喬兌換胡子宣淫”題詞
圖58,“鄭舍人陰功叨世爵”,“陰功”缺失
圖59,“訴窮漢暫掌別人錢”,“訴”“窮”“漢”“暫”“掌”,裝訂在書縫中,辨認(rèn)困難
圖62,“黑衣盜奸生殺”,“生”“殺”裝訂在書縫中,辨認(rèn)困難
(四)標(biāo)點
此書部分篇目有標(biāo)點。第1卷、第2卷、第7卷、第8卷、第9卷、第10卷、第11卷、第13卷、第14卷、第17卷、第18卷、第19卷、第20卷、第21卷、第22卷、第23卷、第24卷、第25卷、第26卷、第27卷、第28卷、第29卷、第30卷、第32卷、第34卷、35卷有標(biāo)點,共計26卷,可分為三類:
其一,原刻遺留標(biāo)點。并非整卷僅局部有標(biāo)點,標(biāo)點為黑色。見于第23卷第5、6、16頁;第27卷第1—20頁;第29卷第10頁;第30卷第13—20頁;第35卷第31頁。
其二,后人所加標(biāo)點。見于第1卷、第2卷、第7卷、第8卷、第9卷、第10卷、第11卷、第13卷、第19卷、第21卷、第22卷、第24卷、第25卷、第26卷、第32卷,標(biāo)點多為黑色,少數(shù)有黑、紅兩色,如第1卷第2頁有黑、紅兩色標(biāo)點,第3-9頁、第13頁、第23頁有黑色標(biāo)點;第9卷第1—3頁、第11—12頁有黑色標(biāo)點,第3頁有黑、紅兩色標(biāo)點,第5頁有紅色標(biāo)點;第11卷第1頁有紅色標(biāo)點,第11頁有黑色標(biāo)點;第25卷第1—5頁有紅色標(biāo)點,第6—7頁、第20頁有黑、紅兩色標(biāo)點,第8—19頁、第21—22頁有黑色標(biāo)點;極少純用紅色,如第10卷第2頁有紅色標(biāo)點;多數(shù)是局部標(biāo)點,如第1卷第1、2、4、5、8、9、13、23頁;第2卷第1、2、3、4、5、6、7、8、24、25頁;第8卷第21頁;第9卷第1、2、3、4、5、11、12頁有標(biāo)點;第10卷第2、6頁有標(biāo)點;第11卷第1頁、第11頁;第13卷第1—7頁;第19卷第1頁、第9—28頁;第22卷第1、2、3、4頁;第24卷第6—28頁;第25卷第1—22頁;第26卷第8—16頁;第32卷第1頁;個別是整卷標(biāo)點,如第7卷、第21卷。
其三,兼有原刻與后人所加標(biāo)點。如第14卷、第17卷、第18卷、第20卷、第23卷、第28卷、第34卷。第14卷1—6頁、第17—18的黑色標(biāo)點為后人所加,第9—10頁的黑色標(biāo)點為原刻;第17卷第1—3頁的紅色標(biāo)點、第20頁的黑色標(biāo)點為后人所加,第16頁的黑色標(biāo)點為原刻,第15頁的黑色標(biāo)點既有原刻又有后人所加;第18卷第1—2頁的黑色標(biāo)點為后人所加,第5—8頁、第25—28頁、第30—32頁的黑色標(biāo)點為原刻;第20卷第17—24頁的黑色標(biāo)點為原刻,第28頁、第45—51頁的黑色標(biāo)點為后人所加;第23卷第5頁的黑色標(biāo)點為原刻,第16—17頁的黑色標(biāo)點為后人所加;第28卷第1—8頁的紅色標(biāo)點為后人所加,第9—15頁有黑、紅二色標(biāo)點,黑色標(biāo)點為原刻,紅色標(biāo)點為后人所加,第16—20頁的黑色標(biāo)點為原刻;第34卷第1—12頁、第41—47頁的黑色標(biāo)點為原刻,第13—15頁的紅色標(biāo)點為后人所加,第9—12有黑、紅兩色標(biāo)點,黑色為原刻,紅色為后人所加;并非整卷有標(biāo)點,只是局部有標(biāo)點。
(五)評點
此書部分篇目有評點。第1卷、第6卷、7卷、第8卷、第11卷、第17卷、第20卷、第23卷、第27卷、第28卷、第30卷、第34卷、第35卷、36卷有評語、圈點,這14卷作品中有37條行批,5條眉批。第1卷有5條行批,第6卷3條行批,第7卷有4條眉批,第8卷有1條行批,第11卷有2條行批,第17卷有1條行批,第20卷有1條行批,第23卷有1條行批,第27卷有14條行批,第28卷有6條行批,1條眉批,第34卷有2條行批,第35卷有1條行批。書中評點可分為三類:
其一,只有圈點?;驗樵踢z留,如第14卷第10頁;第18卷第25、26、27、28、31頁;第30卷第13、14、15頁;第36卷;或為后人所加,如第25卷第13頁。
其二,只有評語。為原刻,行批,黑色,字小,字跡不清晰,如第6卷第4、5、35頁;第8卷第24頁;第11卷第33、35頁;第17卷第6頁;第23卷第20頁;第35卷第35頁。
其三,既有評語又有圈點:或為后人所寫,如第7卷第6、9、14、15頁,行間有圈點標(biāo)示精彩、重要的語句,第25頁,有眉批;或為原刻遺留,如20卷第17、19、20、21、22、23頁圈點出精彩、重要的語句,第24頁有行間批語;第27卷第2、3、4、5、6、8、10、14、15、16、18頁有行間批語,第3頁、第13—20頁,圈點出精彩、重要的語句;第34卷第2、4、7—10頁、41—47行間圈點出精彩、重要的語句;第8、9頁有行間批語;或兼有原刻與后人所寫,如第1卷第1頁有后人圈點出精彩、重要的語句,第6、7頁的行間批語,為原刻遺存;如第28卷第9—20頁,圈點出精彩、重要的語句;第11、13、15、17、18頁的行間批語,為原刻;第4頁的紅色眉批,為后人所加。
此書部分篇目,涉及明朝朝廷、圣旨時,以空格的形式表示尊敬,如第4卷、第29卷、第31卷,在“國朝”前面,空一格,第34卷在“奉旨”之間空一格。但這種模式并不嚴(yán)格,如第1卷、第2卷、第3卷中的“國朝”前沒有空格。原因是此本為清代消閑居刊本,編印者對明朝以及明朝的統(tǒng)治者缺少敬畏,如第21卷中,明代尚友堂本稱“國朝永樂爺爺”,而此本改為“明朝永樂皇帝”。
(六)行款及印刷
此書正文,楷書,半頁11行,每行24字,四周單邊,白口,單魚尾。第3卷、第15卷出現(xiàn)例外,第3卷第10頁第4行“順城門”之后,字小,雙行;第15卷第9頁第7行“兩人”之后,字小,雙行;第15卷第10頁,有14行,第9—14行字體變小;第23卷第6頁第11行“之夢”之后,字小,雙行。第1—10卷,每卷卷首右上題“拍案驚奇卷之×”,第11—36卷,每卷卷首右上題“拍案驚奇卷×”。
此書印刷不夠精良,字體不一,錯別字多,幾乎每頁都有錯別字。保存不完善,多處字跡漫漶。這些問題從下圖可見:
二、哈佛大學(xué)館藏《拍案驚奇》的價值
關(guān)于哈佛大學(xué)館藏《拍案驚奇》的價值,我們需要與尚友堂刊本的研究相比照來看。
(一)歷史及研究價值
1.尚友堂刊本《拍案驚奇》的流傳及研究現(xiàn)狀
明代中后期,重視商業(yè),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市民階層成為新的政治力量。在文化需求方面,新興的市民階層由于自身知識水平的原因,只能閱讀簡單易懂的、表達(dá)日常生活的文字,他們更能接受大眾化的“俗文化”,這就促使通俗小說應(yīng)運而生。加之明代出版印刷業(yè)發(fā)達(dá),為通俗文學(xué)作品的形成和傳播更是提供了便利條件。
作為俗文學(xué)代表作品之一的《拍案驚奇》40卷在凌濛初所編撰完成后,版權(quán)被尚友堂購買后刊刻發(fā)行,風(fēng)靡一時?,F(xiàn)存世有明刊本兩部——尚友堂原刊初印40卷足本和尚友堂原刊后印39卷本,均在長期流落海外。尚友堂原刊40卷足本現(xiàn)藏日本日光山輪王寺慈眼堂法庫。此書為目前所見《拍案驚奇》內(nèi)容最完整的版本,版式半葉10行,行20字?!坝胁鍒D四十葉,每葉兩幅,共八十幅,雕刻精美”[2]。尚友堂原刊后印39卷本原屬日本細(xì)野燕堂氏,現(xiàn)屬日本廣島大學(xué)圖書館,該刊本不如輪王寺慈眼堂法庫所藏的40卷本完備和精美。
王古魯先生與日本學(xué)者豐田穰氏一同于20世紀(jì)40年代在日本輪王寺慈眼堂法庫中發(fā)現(xiàn)了尚友堂《拍案驚奇》40卷,王古魯于1941年從日本拍攝回《初刻》部分書影(卷37至40未能拍攝或抄回),1957年,上海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了王古魯校注《初刻拍案驚奇》。該本以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所藏馬隅卿舊藏的覆尚友堂本為依據(jù),校以其他清刊本中較好的消閑居刊36卷本。
李田意先生于1955—1956年期間將輪王寺慈眼堂法庫所藏的尚友堂本《拍案驚奇》40卷全部攝回,另外,他還讀到了日本廣島大學(xué)所藏的尚友堂本《拍案驚奇》39卷。1960年6月,我國臺北正中書局出版了李田意先生校閱的《拍案驚奇》,1967年4月,我國香港友聯(lián)出版社出版了李田意輯?!杜陌阁@奇》上、下兩冊版。這兩本書所據(jù)底本均是日光山輪王寺慈眼堂法庫所藏的尚友堂原刊40卷本。尤其后者在國外流傳較廣,對學(xué)者的影響很大。
目前,在國內(nèi)《拍案驚奇》有眾多通行版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本子精良,影響力廣泛,均是以尚友堂刊本為底本。從1957年王克魯?shù)陌姹鹃_始,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章培恒整理,王古魯、章培恒注釋的再版“二拍”問世,是今天的通行本。經(jīng)過學(xué)者整理注釋的再版這種本子較之前版更準(zhǔn)確、清晰、宜讀、宜見,被廣泛地傳揚開來。隨后,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拍案驚奇》上、下,此本是尚友堂本39卷本的影印本,有評點;1991年,中華書局出版了《古本小說叢刊》影印本,此本據(jù)尚友堂原刊四十卷本影印,收入《古本小說叢刊》的第十三輯。同年,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了《拍案驚奇》上、下兩冊,以尚友堂40卷足本的影印本為底本,以簡化字排印。注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拍案驚奇》,此本以尚友堂本40卷本為底本,是足本。
2.消閑居刊本《拍案驚奇》的流傳及研究現(xiàn)狀
到了清代,文化觀念保守,更注重經(jīng)史的流傳,俗文學(xué)受到了壓制。《拍案驚奇》在清代被冠以“淫詞小說”之名,屢遭查禁,至中葉幾近失傳,道光、同治年間頒布的禁刊小說書單中都可見《初刻拍案驚奇》。但《拍案驚奇》仍有新刊本出現(xiàn)。目前知道的有覆尚友堂本(現(xiàn)藏于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消閑居本(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大連市圖書館、美國哈佛大學(xué)圖書館均有館藏)、富文堂本(現(xiàn)藏于英國皇家亞洲學(xué)會)、萬元樓精刊本(現(xiàn)藏英國博物院)、同人堂本(現(xiàn)藏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松鶴齋本(馬隅卿舊藏,現(xiàn)存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文繡堂本、聚錦堂本、覆消閑居本、覆萬元樓本等12種。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消閑居本。消閑居本有39卷本、18卷小字巾箱本(實收小說36篇)、23卷小字巾箱本(收小說26篇)之區(qū)別。36卷本版式與尚友堂本不同,半葉11行,行24,字。繡像簡單粗糙、與尚友堂本原圖相差較大,但正文內(nèi)容變化不大。許多清刊本都依據(jù)消閑居本重印。
關(guān)于哈佛大學(xué)館藏的《拍案驚奇》的淵源,文章開頭已經(jīng)介紹過。20世紀(jì)50年代,齊如山將自己珍藏的一批古籍文獻(xiàn)售賣給美國哈佛大學(xué)哈佛燕京圖書館,長期以來,這批珍貴的文獻(xiàn)一直流失海外,研究者們很難加以有效研究利用。直至2010年,中國國家圖書館與哈佛燕京圖書館達(dá)成合作意向,將哈佛燕京圖書館收藏的全部齊如山舊籍的電子文件交與國家圖書館出版社進(jìn)行整理、撰寫提要等工作。2011年,哈佛燕京圖書館和國家圖書館出版社聯(lián)合編寫的《哈佛燕京圖書館藏齊如山小說戲曲文獻(xiàn)匯刊》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正式影印出版,本書收錄了哈佛燕京圖書館中齊如山藏小說戲曲文獻(xiàn)計72種,分為小說、戲曲和曲論三類,51冊,以原貌影印的方式出版發(fā)行。這應(yīng)是目前看到的第一次對于消閑居本《拍案驚奇》的正式出版。
綜上可見,除了1957年,上海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王古魯校注《初刻拍案驚奇》,校以消閑居刊36卷本。目前對于《拍案驚奇》的出版研究大多集中在尚友堂刊本,學(xué)者們對于《拍案驚奇》作品本身的研究包括資料整理與本末源流、文學(xué)史地位、思想內(nèi)容、藝術(shù)價值、語言詞匯、人物形象等各個方面,這些研究展開的依據(jù)也是以尚友堂刊本為底本的各種本子。消閑居本長期以來是被忽視的,研究力度是不夠的。
(二)藝術(shù)價值
相對于其他版本,哈佛大學(xué)館藏《拍案驚奇》有一定的學(xué)術(shù)研究及參考價值,不少文字比通行的其它版本更形象、準(zhǔn)確、通俗。如卷1,描寫文若虛與同伴的對話:前文先寫“有何好看”,后文續(xù)寫“總是看看”,上下文銜接連貫,比上海古籍本的“總是閑著”更準(zhǔn)確、自然。波斯胡向文若虛詢問龜殼的價錢,此本交代張大代為回答“要5萬”,文若虛不懂行、不貪心,信任張大,他之后要價5萬兩的依據(jù)就是張大此前所說“5萬”,比上海古籍本的“要1萬”,更符合邏輯。卷4,此本用“老誠”形容程元玉的品行,“老誠”指老實誠懇,上海古籍本則用“老成”,“老成”指成熟穩(wěn)重,此處“老誠”更符合人物性格。卷5,此本介紹劉某是“蔭襲公子”,要“到京師襲蔭”,“蔭襲”指因祖先有功勞或官職而循例受封、得官,“襲蔭”是子孫繼承先祖的官位爵號,而上海古籍本作“應(yīng)襲賃子”“到京理蔭”,“賃子”“理蔭”,其意不明。卷6,此本寫尼姑為打消狄氏顧忌說“這不須過慮的”,語意明確,語氣恰當(dāng),上海古籍本則用“自不須斷當(dāng)?shù)谩?,語意不明確,語氣生硬。卷7,葉法善帶唐玄宗到西涼賞燈后回到長安,此本描寫“在御樓下,細(xì)聽樂部時歌曲尚未終篇”,“細(xì)聽樂部時”更加生動形象,意為返回御樓下,樂隊仍在演奏樂曲,上海古籍本描寫“在樓下御前,去時歌曲尚未終篇”,“御前”指帝王所在之處或皇帝面前,“樓下御前”不恰當(dāng),“去時”易產(chǎn)生歧義。卷14,縣令去驗尸取證,此本描寫“到海邊將楊化尸首相驗”,上海古籍本描寫“到海邊潮上楊化尸所相驗”,此本更為簡練、恰當(dāng)、通順。卷16,此本描寫沈燦若“料理正事已完”,上海古籍本則用“理了正事”,此本更通俗易懂。卷19,描寫申氏兄弟請客,買酒暢飲,此本介紹酒是“堆花燒酒”,上海古籍本為“滴花燒酒”?!岸鸦啤笔墙髅?,“滴花燒酒”是燒酒的俗稱,指農(nóng)村的蒸燒酒,文中將堆花酒與普通酒對比,強調(diào)堆花酒是好酒,另外,故事發(fā)生的地點是江西,因此“堆花”比“滴花”更準(zhǔn)確。卷20,此本交代李尚書是劉公子的“舅子”,上海古籍本則為“舅舅”。“舅子”即妻子的弟兄,“舅舅”指母親的弟兄,文中李尚書與裴小姐是夫妻,裴小姐是劉天佑的姐姐,因此“舅子”符合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卷26,小和尚試探杜氏,杜氏欲與小和尚調(diào)情,此本描寫杜氏“他是喜歡此道的”,點明杜氏輕浮的個性,上海古籍本卻寫“是要在里頭的”,就事論事,顯得死板;鄭生進(jìn)入和尚房間,看到一個紫檀小木魚充滿好奇,此本描寫“鄭生好戲,手除下來”,上海古籍本卻寫“鄭生好戲子除下來”,“手”誤為“子”,造成語意不明。卷28,描寫馮京淡泊名利,此本描寫“茍不就官辭微祿”,上海古籍本則用“茍不就宮祠微祿”,“宮祠”指宮觀使,文中并未交代馮京為宮觀使,顯然“宮祠”為“官辭”之誤。卷31,此本描寫何道士假裝捂著肚子“似疼的要不得光景”,上海古籍本描寫“叫要不得”,此本更為具體、生動。卷34,此本描寫張善友夢中鬼使說“閻君有勾牌喚你”,上海古籍本則為“閻君有勾”,語句不完整。
三、結(jié)束語
我們可以看到哈佛大學(xué)館藏《拍案驚奇》不管是版本信息方面的歷史價值,還是內(nèi)容方面極具研究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研究此本,是對流失海外珍貴文獻(xiàn)的有效保護和整理利用,是對中國古籍生命的科學(xué)延續(xù)。
參考文獻(xiàn):
[1]柳無忌.關(guān)于凌濛初的《拍案驚奇》[J].讀書,1983(6):133-136.
[2]趙紅娟.“兩拍”版本考述[J].湖州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2(1):97-102.
[3]黎冬瑤.齊如山所藏古籍文獻(xiàn)的整理與保護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xué),2020.
作者簡介:于展東(1978—),女,漢族,陜西西安人,文學(xué)博士,西安文理學(xué)院文學(xué)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古典文學(xué)。
(責(zé)任編輯:趙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