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村,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與豐富文化的古村落,如同一幅鳳凰展翅的歷史畫卷,在歲月的長河中緩緩展開。它以獨特的地理位置、精美的建筑藝術、豐富的歷史遺跡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與學者前來探尋。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那份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深邃;在這里,你可以領略到那份自然的美麗與人文的和諧。梁村,一個值得你我用心去品味、去探尋的地方,接下來,讓我們一探究竟。
“平遙四百零八村,數(shù)一數(shù)二數(shù)梁村。”梁村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村,位于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岳壁鄉(xiāng)。梁村自然環(huán)境得天獨厚,地處汾河支流——惠濟河夾角之地,南連太岳高峰孟山,北銜尹回水庫。地勢奇特,似兩條出山的蛟龍,龍頭相聚,龍飲河水,形成了被譽為平遙八大名景之一的“神池泉涌”。這樣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不僅賦予了梁村生態(tài)優(yōu)勢,更為其歷史文化的積淀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梁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隋唐五代,甚至更早的夏商時期。這座古村落見證了中華文明的更迭與繁榮,從春秋、隋唐、元朝到明清,從晉商古院落到大大小小的廟宇,從堡門堡樓到隨處可見的磚雕、石雕、木雕,都演繹了梁村的歷史文化,展示了人文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歷史軌跡。梁村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資源,逐漸發(fā)展成為集佛教、晉商、建筑、飲食與民俗為一體的文化名村。當?shù)亓鱾髦跋扔猩癯亓捍?,后有平遙古城”的俗語,足見其歷史地位之重要。
話說梁村,有一泉,為源池神泉;一塔即淵公寶塔;一湖為尹回水庫;一臺,即古戲臺;一古道,即平沁古道;三墓即趙王墓、北宋冀氏古墓;四碑為四通古碑;五堡有東和堡、西寧堡、昌泰堡、南乾堡和天順堡;五寺即積福寺、真武廟、觀音堂、老爺廟和源神廟。
梁村村舍建筑由一街五堡組成,布局呈鳳凰展翅之狀。村北廣勝寺如鳳頭高昂,東和堡、西寧堡雄居東西,似鳳展雙翅,中有南乾堡、昌泰堡,則為鳳凰之腹,村南天順堡如鳳尾高揚。梁村一街五堡的鳳凰展翅狀布局結構是古代民居珍貴的范本,極具研究和審美價值,吸引了無數(shù)學者和游客。
梁村的五個古堡——東和堡、西寧堡、昌泰堡、南乾堡和天順堡,是梁村歷史的見證者,也是其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這些古堡最早可追溯至遙遠的夏商時代,歷經(jīng)歲月的洗禮,至五代十國時期已初具規(guī)模。每座古堡建筑風格鮮明,且種類多樣,涵蓋了從防御性城墻到精致民居的廣泛建筑類型,是梁村民居建筑藝術的集中展現(xiàn)。古堡內,街巷布局尤為講究,共有東西六條街巷,整體呈現(xiàn)出“王”字型結構,民宅分布錯落有致,對稱地排列在東西巷北面,井然有序,體現(xiàn)了古人對空間美學的深刻理解,也蘊含著當?shù)厝恕芭c人互敬、處事認真、平等交往、互不虧欠”的做人態(tài)度和處事原則。
東和堡為梁村五堡之一,它建于村東300m處的一座土崗上,地勢最險。孤崗獨立,四周環(huán)溝,溝壁直立,高約33m,南北長、東西窄,呈“北斗七星”狀分布。東和堡年代最久,據(jù)大唐貞觀二年修積福寺的碑文推測,此堡當建于五代十國之時。東和堡的堡門設計別具一格,堡門有東西兩門,西門人稱“黑洞門”,為磚砌洞門,上建三官廟;東門建于崗頂之東,洞門磚砌,門匾上寫“迎瑞門”三字,為民國年間所砌。
西寧堡則環(huán)水而建,位于尹湖西懸崖上,崖深約30m。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它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讓四季的變化都顯得尤為迷人,而這份四季更迭的奧妙,唯有親臨其境,方能深刻體會。
昌泰堡位于村古源街東側,呈“土”字形分布,堡內建筑以四合院為主,這些院落雖略顯簡陋,卻透露出濃厚的生活氣息與鄉(xiāng)土風情,一磚一瓦都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昌泰堡的地理位置尤為獨特,西與南乾堡對稱排列,南與天順堡隔平沁路相望,且堡之南門與天順堡之北堡門相對。堡內的街道同樣呈“土”字形的布局,曲折蜿蜒,堡中民居據(jù)統(tǒng)計約有32處,它們大多為四合小院和兩進院落,這些院落歷經(jīng)風雨,有的已經(jīng)經(jīng)過現(xiàn)代化的改造,有的則因年久失修,部分墻體已顯露出坍塌的痕跡,但即便如此,它們依然頑強地屹立著,見證著昌泰堡的滄桑變化。
南乾堡、天順堡則分別呈“玉”“王”字形分布,是保存最為完整的兩個堡。南乾堡內一條石板路貫穿全堡。以此路為中心,兩側有小巷通往各院,這樣的結構再現(xiàn)了唐代的“里坊制”。南乾堡堡墻保存較為完整,周長1200m,高10m,平均厚度達3m,極具藝術魅力。
天順堡是村里保存最好的堡,堡門、堡墻完整,為五堡中建筑最精美、保護最好的堡。它位于梁村核心區(qū)的南部,始建于明末清初,清乾隆年間建成,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立碑銘記。走進天順堡,堡內街道兩邊都是高聳的磚砌圍墻,巷道幽深狹長,深宅大院相連,將游人一下帶入了當時的歷史情境中。據(jù)史料,這座堡由中國票號史上第二大票號平遙蔚泰厚總經(jīng)理及蔚字五聯(lián)號總管毛鴻翰聯(lián)合冀、鄧、王、史五姓人家共同投資,最終將其建成,前后歷經(jīng)了100多年。
梁村的民居建筑類型眾多,擁有保存完整的歷史傳統(tǒng)院落132座,且多為“日”字型和“目”字型的二進或三進院落。梁村曾是晉商平遙幫的票號業(yè)中心,傳統(tǒng)院落多為清代巨商故宅,毛鴻翰、毛鴻舉等在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票號老板都曾在此居住??梢哉f,梁村是晉商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受晉商文化的影響,村內的大街小巷、古堡院落,無不透露著晉商文化的氣息。這些宅院以其精美的木雕、磚雕、石雕而聞名,展現(xiàn)了晉商文化的繁榮和當時工匠的高超技藝。院落的布局和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的風水理念和家族制度,一磚一瓦都透露著濃厚的文化底蘊。
值得一提的是毛鴻翰的天順堡宅院,宅院規(guī)模宏大,氣勢非凡。四院相連獨占一巷,前兩院專屬主人居住,后兩院布局為場院和花園。主院采用窯洞式建筑,有兩座“目”字型三進院落。照壁設計考究,屋檐雕欄畫棟,窗欞復雜多變,柱礎雕刻精細,匾額寓意深遠,鏤花木窗工藝精湛……臨街的大門堂皇威嚴,門內有影壁,二門高大開闊,三門精巧靈秀,整座院落肅穆豪華,無不彰顯著主人的尊貴與富有。這一切記載著晉商的歷史,見證了曾經(jīng)的繁榮和興盛,走進這座大院,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商賈云集、繁華鼎盛的年代。
梁村,這片風水寶地,不僅孕育了毛鴻翰、冀家、史家等晉商名人,更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與精神財富。他們的故事與成就,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了解晉商歷史的重要窗口,也激勵著后人不斷前行,勇于探索與創(chuàng)新。在梁村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那份濃厚的文化底蘊與歷史積淀,它們如同一條條無形的紐帶,將過去與現(xiàn)在緊密相連,共同書寫著梁村乃至整個晉商文化的輝煌篇章。
堡內還深藏一座造型奇特的戲臺。據(jù)傳,此戲臺初建于元代,歷經(jīng)滄桑,至民國初年得以擴建重修,煥發(fā)新生。戲臺用灰瓦覆頂,傳統(tǒng)的窯洞建筑與木質前沿完美融合,整體造型十分雅致而不失莊重。戲臺采用單檐歇山頂結構,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即三間三檁。仿木的石質四方形柱子默默佇立著,柱下抱鼓石穩(wěn)固而莊重。山墻之上,屋檐之下,一對精美的形似香爐的磚雕映入眼簾,富有藝術韻味。步入戲臺之內,是平遙地區(qū)罕見的十字形窯洞布局,東南西北,無論朝哪個方向走,都是窯洞。木質的隔斷將戲臺一分為二,好似可以想象到過去演員們在后臺緊張地準備,又在臺前為觀眾獻上表演的模樣。墻壁上,可以看到有些許墨跡,或題詩作畫,或留言感慨,古今印跡疊在一起,趣味無窮。戲臺兩側,壁畫早已殘存,但仍能窺見當年的場面,它們仿佛在默默訴說著往昔的繁華與熱鬧。臺柱上還有聯(lián)曰“菊蕊初盼曲將幽艷臨歌扇,霓裳迭奏雅倩新聲徬泉蟬?!比缃瘢瑧蚺_前寬闊的廣場已成為村里老人小孩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
梁村村北矗立著一座歷史悠久的五層六邊形古磚塔,名曰淵公寶塔。據(jù)積福寺碑文記載,寶塔始建于元朝元貞二年(1296)。寶塔的主人“淵公”,雖其具體事跡已難以詳考,但據(jù)傳他曾是積福寺中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和尚,其舍利塔被莊重地安置于寺院中軸線之末。
淵公寶塔的外觀獨特,外觀呈八角五級樓閣式,具有濃厚的宋金建筑遺風。塔身高約10m,直徑約1.5m,比例勻稱,線條流暢,展現(xiàn)出一種和諧的美感。塔基與塔座雖為新修,但也能窺見其原貌。塔剎雖已換新,不復往昔舊貌,但依舊挺拔向上。淵公寶塔在結構上兼具密檐式塔與樓閣式塔的特點。周身未設真假門窗,第一層塔身顯著高挑,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但最醒目的是疊澀出檐之上的三層青磚疊澀平座,直觀地展示出了樓閣式塔的基本特征。不由得感嘆,淵公寶塔實乃建筑藝術的瑰寶。
據(jù)了解,平遙梁村古廟建筑也為一絕,村中有大廟、堡中有小廟,小廟分散,大廟集中,積福寺、廣勝寺、觀音堂、老爺廟等大廟集中建于村北,相距僅100m左右,形成了廟群建筑之特色。
積福寺是梁村現(xiàn)存記載最早的建筑之一,位于古西街的東段。據(jù)碑文記載,它始建于大唐貞觀二年(628),有正殿五間,東西兩廊,塑諸佛菩薩,十八羅漢,四大天王金剛。元朝至元八年(1271),冠添瑛夫人劉氏增修磚木結構正殿三間,乾隆十九年(1754)建鐘鼓二樓,以后歷年各有修葺記載。寺中還尚存古碑兩通,這也可以作為我們了解積福寺的重要歷史資料。廣勝寺曾經(jīng)僧人眾多,佛事齊全,如今依然香火旺盛。
梁村廣勝寺,原名真武廟,為清代建筑。據(jù)寺內保存的功德碑記載,在雍正、道光年間皆重修過,2004年整修時未損壞其原貌,佛、道二教圣像共存。廣勝寺為村北之至高點,立廟之二層四望,北之明鏡般尹湖,蜿蜒平沁古道,起伏土峰,溝壑縱橫,東之東和堡、西之古源街、西街、南乾堡、昌泰堡、天順堡,無不盡收眼底。此外,還有小巧玲瓏的觀音堂等寺廟散落在堡內。
梁村,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上,自然與人文交相輝映,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些歷經(jīng)風霜、依然枝繁葉茂的古樹名木。
據(jù)統(tǒng)計,梁村現(xiàn)保存有百年以上的古槐共計18株,其中4株古槐樹齡已逾千年,更不乏6株珍貴的唐槐,它們歷經(jīng)時光洗禮,依然生機勃勃,展現(xiàn)出頑強的生命力。當?shù)匾恢旯呕睒湫貜竭_6.1m,樹齡已有3000年,實在令人震驚。提及梁村最大的古槐,則非位于古源西街史家巷的那一株莫屬,直徑約2m,枝葉繁茂,遮天蔽日,為過往的行人提供了一片涼爽的休憩之地。此外,梁村還有一棵被尊稱為“槐樹神”的古槐,它位于南乾堡堡門外,形態(tài)雄偉,宛如一尊巨神,守衛(wèi)著這片土地。村民們對這棵古槐充滿了敬畏之情,會為它披上紅綢,掛上彩燈,以表達對它的敬仰與感激。在村民的心中,“槐樹神”已經(jīng)成為他們心靈的重要寄托。
除此之外,梁村百年以上的槐樹共有6株,它們與古槐一道,共同構成了梁村獨特的自然景觀。此外,還有5株榆樹、1株三春柳以及占地約20hm2的百年棗林。它們各自以其獨特的魅力,裝點著梁村的每一個角落,為這片土地增添了無限生機與活力。
梁村,這個被歲月溫柔以待的古老村落,不僅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繁茂的古樹聞名遐邇,還流傳著一則關于“種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的美麗傳說。這則傳說如同一條無形的紐帶,將梁村的自然風光與深厚的文化底蘊緊密相連,賦予了這片土地更加神秘而迷人的色彩。
在我國北方民間和古代漢語中,梧桐樹一詞泛指泡桐樹。泡桐樹非常容易感染一種叢葉病毒,感染后會長出非常密集的細小枝葉,冬季葉片脫落后非常像鳥巢,對這種天然形成的鳥巢,古人十分崇拜,認為是“鳳巢”。因此,古人認為梧桐樹可以長出鳳凰的巢穴并吸引鳳凰。
回溯古代文獻,《莊子·秋水》記載,惠施在梁國做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報告惠子,道:“莊子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被葑雍芑炭?,想阻止莊子,派人在國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南方有只鳥,其名為鳳凰,您可聽說過?這鳳凰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時,有只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只腐爛的老鼠,恰好鳳凰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仰頭視之道:‘嚇!’現(xiàn)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這則傳說為梧桐樹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底蘊與哲理思考。莊子以鳳凰之喻,展現(xiàn)了高潔之士對理想與自由的不懈追求,同時也諷刺了那些狹隘自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行為。在梁村這片充滿傳奇色彩的土地上,這則故事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激勵著村民們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強調自然與文化的和諧共生。
綜上,也許正因如此,梁村被賦予了“北方大地上飛來的金鳳凰”的美譽,而“鳳凰古堡”“鳳凰古村”等稱號,也為梁村增加了一層浪漫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梁村曾經(jīng)是一個很獨特的北方水城。梁村自古就有“北方小江南”之稱,藕根、大米、長山藥等名優(yōu)特產(chǎn)久負盛名。
據(jù)說,靠著神泉水的澆灌,這里的人們世代曾以種植水稻和蓮藕為生,“好姑娘,嫁梁村,藕根大米送人情”這一說法也流傳至今。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地下水位急劇下降,神泉不再自流,水田變?yōu)楹堤铮@對于梁村村民來說,可以說是毀滅性的打擊。但是,這里的村民并沒有被困難擊倒,他們開始另謀出路,外出打工。打拼成功的他們返回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才有了今天的梁村。
如今,梁村村委為了恢復昔日蓮藕稻田景象,專門成立了蓮藕水稻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希望打造梁村百畝蓮藕稻香特色景觀。發(fā)展卓有成效,每年一到七八月份,蓮花綻放,吸引了許多游客。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绷捍?,既有水的溫潤,又有土地的深沉,更有鋼鐵的堅毅,這就是這個村子給人的印象。2006年和2007年,梁村先后被山西省政府和國家相關部門命名為“山西省歷史文化名村”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這無疑是對其歷史價值和文化底蘊的高度認可。
2009年,梁村成功打造了中國平遙生態(tài)植物園。園內,一汪碧水清澈見底,波光粼粼間,魚兒歡躍,水鳥翱翔,繪就了一幅生動和諧的自然畫卷。湖畔四周,綠樹環(huán)繞,郁郁蔥蔥,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屏障,為游人提供了一片清涼與寧靜的休憩之所,贏得了廣泛贊譽與喜愛。這一綠色瑰寶不僅豐富了當?shù)刈匀痪坝^,更成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
梁村,這個由一街五堡組成的古村落,以其獨特的布局、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堅韌不拔的精神風貌,如今已成為平遙乃至山西的一張亮麗名片。作為平遙“一城、一山、一水、一線”大旅游框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梁村展現(xiàn)出高度的發(fā)展自覺與前瞻視野。
當前,梁村正以前所未有的熱情與決心,朝著“北方小江南,鳳凰再展翅”的宏偉目標邁進。一方面,依托尹回水庫與生態(tài)植物園的天然優(yōu)勢,梁村計劃進一步挖掘與展現(xiàn)“北方江南”的自然美景,讓游客在這里感受到別樣的水鄉(xiāng)風情;另一方面,梁村也深知保護與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性,正積極結合明清古院落等文化遺產(chǎn),喚醒鄉(xiāng)村的文化記憶,讓歷史的韻味與現(xiàn)代的活力在梁村這片土地上交相輝映。
走進梁村,仿佛穿越回那個古樸而又充滿生機的時代。無論是漫步古堡,感受那份歷史的沉淀與厚重,還是站在淵公寶塔之下,遠眺那幅由自然與人文共同繪就的壯麗畫卷,都能深刻體會到梁村獨有的韻味與魅力。如果您有機會來到山西,不妨走進平遙梁村,親身體驗這座鳳凰展翅的古村落所帶來的震撼與感動,讓心靈在這里得到真正的放松與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