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練好腰背肌肉
人體的肌肉需要一定運動量才能保持健壯,如果老人長期靜臥休息,脊柱兩旁的肌肉將逐漸萎縮,被脂肪組織替代,無法對脊柱起到支撐作用,即使脊柱本身的病變并不嚴重,仍具有靈活性,也無法正常直腰走路。
腰痛老人需要一定的休息,但適度活動也很關鍵。建議在專業(y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物理、針灸推拿、手術等規(guī)范治療,同時重視腰背部肌肉的康復鍛煉,如小燕飛、五點支撐等,緩解腰背等部位的勞損,增強肌肉功能。
膝痛:運動一減一增
對于有膝關節(jié)炎的老人來說,雖然少使用關節(jié)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磨損,但長期不運動所致的肌肉萎縮將影響關節(jié)功能,對關節(jié)保護作用降低,受外力沖擊時更易出現(xiàn)損傷,建議有膝關節(jié)疾病的老人在運動方面做好一減一增。
減少高強度負重鍛煉,例如長途疲勞奔走、爬山、上下高層樓梯。
增加適合此類老人的運動:一是低強度有氧運動,如健步走、游泳或泳池行走、慢跑等,需以“170減去年齡”為適宜的心率,避免過于疲乏;二是加強關節(jié)周圍肌肉力量,如收縮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直腿抬高、靠墻靜蹲等。
骨痛:多做握力訓練
有些骨質疏松老人因全身疼痛或擔心摔倒骨折而不敢活動,甚至完全臥床靜養(yǎng),其實,運動是治療骨質疏松的主要方法,能促進性激素分泌及鈣吸收,增加骨皮質血流量,促進骨形成。
推薦兩個骨質疏松運動療法:一是步行訓練,在身體狀態(tài)允許的情況下,每日5000至10000步的鍛煉即可有效維持脊柱和四肢骨鹽含量。二是等長收縮運動,可外展上肢、后伸下肢、伸展軀干,并保持不動,每日練習1至2次,以防治四肢骨骼、脊柱椎體的骨質疏松。
(摘自《燕趙老年報》 海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