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偷感好強”成為流行的社交口頭禪。所謂“偷感”,顧名思義,就是偷偷摸摸。別誤會,它可與偷竊無關,僅代表那種害怕被知道、被關注而選擇默默做事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方式。
比如,一個很久不見的同學,一聲不響地考取加拿大一所大學的研究生,出國前默默地將結婚生子的大事也辦妥了。眾人在其朋友圈尋找蛛絲馬跡,未果,戲謔道:“人生大事,何必偷偷摸摸?”當事人自我解嘲:“怕考不上自己尷尬;至于結婚生子,一想到要興師動眾,就覺得更麻煩?!?/p>
現(xiàn)實中,不想刷存在感的“偷感人”比比皆是。發(fā)朋友圈時,他們會把內容設置為“僅自己可見”;不起眼的角落里總有一類人,將手中圖書的書名遮遮掩掩,讓人看不清楚;他們上班提前避過早高峰,下班繞過電梯從樓梯間溜走,即便坐在工位上,也能營造出一種“偷水、偷電、偷衛(wèi)生紙”的即視感。不論身處何種場景,似乎只有偷偷摸摸做事才能讓他們獲得安全感。
正當我們?yōu)檫^分低調的“偷感人”感慨時,與之相反的“盜感人”開始受到關注。何為“盜感”,當然也與盜竊無關,而是指那些無所畏懼、不拘小節(jié)、高調出場的行為。如果說在課堂上“偷感人”唯恐被老師點名,“盜感人”肯定是踴躍發(fā)言的那一位;高檔商場里,“偷感人”還在小心翼翼地看價牌,“盜感人”早已大大方方地坦白“買不起”;當“偷感人”還在糾結要不要發(fā)朋友圈時,“盜感人”已經發(fā)出了雙下巴的自拍照。
網友說,自己身邊那些總把“不好意思”“難為情”掛在嘴邊的基本是“偷感人”,而那些口頭禪是“無所謂”“犯不著”的多半是“盜感人”。
你要做“偷感人”還是“盜感人”呢?其實不必糾結,以上種種,看似對立,實則互補?!巴蹈腥恕彪[忍疏離,卻減少了不必要的社交負擔;“盜感人”思維跳脫,遇事也總能打開新的思路。
生活中充滿挑戰(zhàn),不論你是路過世界、甘愿踽踽獨行的“偷感人”,還是橫沖直撞、樂于享受世界的“盜感人”,只要泰然自若不偏航,多半可做生活的主人。
(摘自《知識窗》 黃小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