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寫作。
兒童游樂園里,一個中年婦女正在兜售氣球。忽然,狂風吹來,系在自行車后座的一大把氣球不翼而飛。婦女束手,眼巴巴地看著氣球向空中飄去……
有人拍下了氣球飄走的瞬間,將它傳在網(wǎng)上,并配了一段文字:抓不住就放手吧,你看那放手的一瞬間有多美。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作文。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次作文為材料感悟型作文,意在引導我們面對他人的困境與不幸,應當持有正確的認識。我們在審題時不能拋開對事件的分析而片面地抓住某些詞句當作關鍵詞與核心觀點。從材料看,兜售氣球是中年婦女生計之所賴,狂風吹走氣球是她無法預判的變故,也是她無能為力化解的經(jīng)濟損失,“眼巴巴”看著氣球飄走的情態(tài)顯然寫出了她的無奈和不甘。因此,“放手”絕非當事人的主觀意愿,即使她最后以此安慰自己,旁觀者也不能云淡風輕地將它化為一則美麗的“雞湯”。在材料呈現(xiàn)的事實面前,我們可以作出合理化的解析,但不能“無中生有”,不能因氣球在自己眼里不值錢而推斷這一大把氣球?qū)τ趮D女來說必然是無關緊要的,是可以輕易放棄的。換而言之,旁觀者目睹婦女遭遇后所發(fā)的感想,顯然沒有換位思考,沒有設身處地站在婦女的角度思考問題,它是一種未顧及他人處境的片面的美化。綜上,面對這則材料,我們應該針對中年婦女的遭遇和“拍照人”的感想,作出自己的思考與評判。
原文在線
莫被片段欺騙,撥開迷霧看真
樂園中,一位婦女的氣球被大風刮走。而斑斕的氣球飛向天空,被網(wǎng)友稱為放手后的美。當我們撥開眼前的迷霧,只能看見生活的不易與艱辛。故我深思:于當今社會,我們不該為片段欺騙,要層層深入,窺見現(xiàn)實的真。(開篇引述材料,精準審題,點明觀點。中心論點和正文可多次回扣標題,增強作文的連貫性和主題的一致性。)
如今網(wǎng)絡快速發(fā)展,短時間內(nèi)獲得信息的渴望,讓短視頻應運而生。而在這些片段中,卻常有“張冠李戴”“失去真相”的存在。這些虛假的信息,是有意引導,是曲解誤會,需要我們撥開迷霧發(fā)現(xiàn)事情最基礎的“真善美”。
我們常常因表象的迷惑,而失去真相。我們該如何發(fā)現(xiàn)片段下的真相呢?(“失去真相”有何危害?為何要“發(fā)現(xiàn)真相”呢?可進一步闡釋。)能否了解全貌,是影響我們分辨度的重要因素。袁隆平院士曾因無意間觸摸豪車而遭到人們非議,忽視他幾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稻田中,為解決全球糧食問題作出的卓越貢獻。運動員吳艷妮的豪言壯語引來爭議,掩蓋了她背后刻苦訓練的汗水與為國家榮譽奮斗的決心。(排例盡可能句式整齊,增強說理力度。)生活中亦是如此,我們需要找尋真正的、埋藏在片段背后的事實,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好,看到人們的歡笑與愛。
撥開迷霧,發(fā)現(xiàn)真相后再勇敢去追求美,社會才會“美美與共”。蘇軾發(fā)現(xiàn)自己不被重用,卻沒有欺騙自我,而是隨遇而安。藝術家發(fā)現(xiàn)戲劇漸漸落伍,卻沒有“假造聲勢”,而是使其與搖滾結(jié)合,步入現(xiàn)代年輕人的文化圈。張雨霏的堅持,叢飛的善良,讓社會在迷蒙之下,擁有燦爛的陽光。(舉例要緊扣論點,“蘇軾隨遇而安”“張雨霏”等并沒有圍繞“發(fā)現(xiàn)真相后再勇敢去追求美”的論點。)人們齊心協(xié)力將掛在枝頭的氣球取下,救出被困的鳥,讓其展翅飛翔才是真正的美。
然而如今卻有人為了流量,甚至是現(xiàn)實生活的利益,將真善美拋之腦后。如此過分的張冠李戴、曲解編造,是不可取的,堅決不可為。如今社會,在波濤洶涌的浪潮中,青少年更應做到了解真相,信息識別,相信自我,撥開迷霧看真相。讓真善美發(fā)揚光大,讓世界更美好。
◆升格建議
此篇作文結(jié)構(gòu)完整,論點清晰,運用了多個實例來支撐論點,展現(xiàn)了良好的寫作技巧和思考深度。但也有幾點不足:一是作文采用破立結(jié)合的寫法,破部分只談“短視頻”的危害,過于窄化,應拓展開來;二是舉例可正反對舉,讓觀點更加深刻全面;三是作文結(jié)尾部分稍顯混亂,與前文重合。
化蝶之作
莫被片段欺騙,撥開迷霧看真
◎一考生
樂園中,一位婦女的氣球被大風刮走。而斑斕的氣球飛向天空,被網(wǎng)友稱為放手后的美。然而,當我們撥開眼前的迷霧,看到的不僅是氣球的遠去,更是生活的不易與艱辛。這讓我深思:在當今社會,我們不應僅僅為片段式的視覺“美”所迷惑感動,而應當透過迷霧,去探索現(xiàn)實的真諦。(緊扣標題,多次呼應,增強作文內(nèi)在邏輯。)
網(wǎng)絡的快速發(fā)展,催生了短視頻的繁榮,人們渴望在短時間內(nèi)獲取信息,享受即時的快感。然而,在這些碎片化的影像中,真相往往被扭曲,事實被簡化成“張冠李戴”的故事。這些片段,如同迷霧,遮掩了事物的本來面貌。它們可能源于自我的誤解,也可能源自有意的誤導,無論是哪一種,都偏離了“真善美”的核心。(點明“迷霧”產(chǎn)生的原因與危害,透過本質(zhì)看問題。)
我們往往因表象的迷惑而錯失真相,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應放棄追求全面的理解。(表述嚴謹,上下文過渡自然。)了解全貌,是辨識事物本質(zhì)的關鍵。袁隆平院士因摸了一下豪車被人指責,而他深深埋下的水稻種子,禾田上燦爛的金光卻被人忽視。人們看見吳艷妮“狂妄”地發(fā)言,卻不見她刻苦訓練流下的汗珠和為國爭光的勇氣與決心。(調(diào)整后句式整齊,“卻”使語句間邏輯關系更嚴密。)生活中,我們需剝開表面的喧囂,深入挖掘片段背后的事實,方能捕捉到真正的美好與人性的光輝。
唯有撥開現(xiàn)實的迷霧,我們才能真正領悟到:蘇軾在仕途受挫時,選擇隨遇而安,展現(xiàn)出的樂觀精神;藝術家們面對戲劇的式微,沒有盲目追求虛名,將其與搖滾音樂結(jié)合,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張雨霏的堅持,叢飛的善良,都在告訴我們,即使在迷霧重重的社會中,真善美依然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著我們前行的道路,給予我們勇氣與力量,去追尋生命中最真摯的意義。就像人們齊心協(xié)力將掛在樹梢的氣球取下,解救被困的小鳥,讓它重新展翅高飛,這樣的場景,才是真正的美。(點明撥開迷霧追尋“真善美”的價值,前后呼應,邏輯嚴密。)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有人為了流量或私利,不惜犧牲真善美,肆意篡改事實,這是絕對不可取的行為。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青少年尤其需要學會甄別信息,堅守內(nèi)心的真實,不被表面的片段所蒙蔽。我們要做的是,撥開迷霧,以理性和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讓真善美在社會中發(fā)揚光大,讓這個世界因我們的努力而更加美好。(分層表述,反復扣題,思路清晰。)
◆升格點評
升格后的作文重點提升了作文的邏輯連貫性,并通過具體事例加深了對“真善美”主題的闡述。同時,結(jié)尾部分鼓勵青少年以理性思維和批判精神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