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边@是我初到蘇州的第一印象。家家戶戶傍河而居,放眼望去,白墻黑瓦,古香古色,宛如翡翠的長河穿城而過。我和朋友佇立在橋上,美景盡收眼底。
今日,我們去了獅子林。獅子林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因園內石峰林立,形狀多似獅子,故名獅子林。
從入口進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祠堂。祠堂內設施好似普通人家的客廳,墻上高掛著一幅不老松水墨畫,幾張?zhí)茨咀酪危瑤в械乃上阄兜?。最上面的牌匾上寫著“云林逸韻”四個大字,在四周中式燈籠的照耀下顯得肅靜、沉穩(wěn)。整間屋子寬敞明亮,低調奢華,從內而外,透露出一股“老錢風”。沒錯,這座祠堂原是貝氏宗祠,是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的祖宅。獅子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元朝時期,后經(jīng)貝氏家族的收購、整修,成為貝氏私宅。1949年后,其后人這座宅邸捐給了國家,以便得到更好的保護和管理。1954年,獅子林對公眾開放。
我們穿過祠堂,來到了主廳—燕譽堂。這里富麗堂皇,不愧是古時宴請賓客的地方。它的名字出自《詩經(jīng)》:“式燕且譽,好爾無射?!边@里最有名的要數(shù)鴛鴦廳了,中間用屏風隔為南北兩部分,功能各不相同。北廳用作接待女賓,南廳則用于接待男賓。墻上印著密密麻麻的古文,下面的木桌上整齊地擺放著假山、書畫,以及一個仿古白色瓷器。正中央則是各式茶具,方便主人招待賓客。這布景一看就是大戶人家,莊嚴又不失高雅。
走出燕譽堂,映入眼簾的是九獅峰。這些小獅子千姿百態(tài),在能工巧匠的精細雕琢下,惟妙惟肖,仿佛下一秒就要從石頭中蹦出來。在這里拍照合影的孩子居多,他們好奇地撫摸著小石獅子,數(shù)著獅子的數(shù)量。有個略帶頑皮的孩子問家長:“這真的是九只獅子嗎?為什么我只看到了六只?”一旁的年輕媽媽迅速將他帶到了墻角,說道:“看!那些哥哥姐姐還要拍照呢,不要擋住他們的視線!”
離開熙熙攘攘的祠堂和住宅,我們來到了獅子林的第三部分—庭園。漫步此處,聽潺潺流水,賞亭臺軒榭,游假山迷宮。
假山,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是古代園林必不可缺的,而今也是供行人觀賞、游玩的好地方。獅子林的假山仿佛一個立體迷宮,不少游人帶著孩子在這里玩“躲貓貓”。這里的假山曲折蜿蜒,設計精巧。沿途還有石板橋、綠植作為屏障以供躲藏。盡管園子不大,但我和朋友竟也迷了路。
園中還設有一些古亭,位于湖中央,我的朋友把它稱為湖心亭。這些亭子的屋檐如飛鳥展翅,四角向上翹起,輕盈活潑,有著中國古建筑特有的靈動韻味。
我們停下腳步,在此納涼賞荷。滿池的荷花粉嫩白凈,像嬰兒一般惹人憐愛?!吧徣~何田田?!睗M池碧綠的荷葉,襯得荷花更明艷了?!敖犹焐徣~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象在此刻被具象化。小池塘里有很多紅鯉魚,一如柳宗元筆下之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大抵是被熱心的游人喂飽了吧,這些魚兒時而聚攏成一團,時而悠閑地四處游蕩。人若如魚兒般悠游自在,該有多好!
池邊有不少穿著漢服的年輕女子,她們身著羅裙,手持折扇,頭上還別著鑲有珠玉的流蘇發(fā)簪。穿著漢服的人太多了,“亂花漸欲迷人眼”,一時不知該看哪個。恍惚間,我仿佛穿越到《紅樓夢》中,看到了黛玉、寶釵,她們笑著,正與大觀園的姐妹們賞花撲蝶,好不自在。漢服與蘇州園林邂逅,時光仿佛后退千年。
往日出游,我總是走馬觀花地賞景,可坐在蘇州園林的長廊上,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寧靜與歸屬。正逢夏季,游人如織,炎熱的天氣終歸擋不住人們對園林的熱愛。
江南的園林,承載著國人骨子里的浪漫情懷。誰不曾在心中幻想,在煙雨朦朧的江南,逢著一位結著愁怨的丁香般的姑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