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二甲雙胍分別聯(lián)合格列美脲與利拉魯肽對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HbA1c)、載脂蛋白A1(ApoA1)水平的影響,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內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例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兩組患者均接受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2周,出院后,對照組患者采用二甲雙胍聯(lián)合格列美脲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二甲雙胍聯(lián)合利拉魯肽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療效、HbA1c與ApoA1水平、血脂指標水平、簡明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評分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均Plt;0.05)。兩組患者治療12周后HbA1c水平均降低,ApoA1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HbA1c水平更低,ApoA1水平更高(均Plt;0.05)。治療12周后,兩組患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TC、TG水平均更低,HDL-C水平更高(均Plt;0.05)。治療12周后,兩組患者SF-36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更高(均Plt;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二甲雙胍聯(lián)合利拉魯肽治療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理想,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血糖與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2型糖尿??;二甲雙胍;格列美脲;利拉魯肽;糖化血紅蛋白;載脂蛋白A1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15.0037.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5.013
2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其主要病因是胰島β細胞功能失常和胰島素抵抗,臨床藥物治療主要通過不同的機制改善血糖水平,包括磺酰脲類、格列奈類與雙胍類等藥物[1]。其中,利拉魯肽可通過模擬長效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的生理作用,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改善血糖水平[2];格列美脲通過激活胰島β細胞釋放胰島素降低血糖;二甲雙胍則通過抑制肝臟葡萄糖的合成,提升非胰島素依賴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能力,實現(xiàn)降低血糖的效果[3]。臨床研究顯示,由于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機制復雜、藥物作用機制的限制、患者個體差異、藥物不良反應等因素影響,單一藥物的療效不能滿足患者治療需求,故臨床常采用藥物聯(lián)合療法以提升療效[4]?;诖?,本研究探討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二甲雙胍分別聯(lián)合格列美脲與利拉魯肽治療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內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例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31~75歲,平均年齡(52.42±5.24)歲;病程0.5~12個月,平均病程(6.33±1.01)個月。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30~75歲,平均年齡(52.38±5.21)歲;病程0.5~12個月,平均病程(6.21±1.02)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內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⑴符合初診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5];⑵年齡≤75歲;⑶空腹血糖(FBG)≥11.1 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9.0%;⑷近3個月內未采用任何降糖藥物治療者。排除標準:⑴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者;⑵存在肝、腎功能損傷[谷丙轉氨酶(ALT)gt;40 U/L;腎小球濾過率lt;45 mL/(min·1.73 m2)]或心肺功能障礙[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分級[6]為Ⅲ級或以上]者;⑶合并急性感染、惡性腫瘤者;⑷處于妊娠期或近半年內有妊娠計劃者;⑸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2周,采用胰島素注射泵(美敦力泌力美公司,國械注進20173541951,型號:MMT-712EWS)持續(xù)皮下泵入門冬胰島素[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53001,規(guī)格:3 mL∶300 IU(筆芯)],起始劑量為0.4 IU/(kg·d);或采用門冬胰島素與甘精胰島素[賽諾菲(北京)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201001,規(guī)格:3 mL∶300 IU]治療,門冬胰島素于三餐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島素于睡前皮下注射,初始劑量為0.3~0.5 IU/(kg·d)。根據(jù)每天監(jiān)測患者的FBG及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調整胰島素的劑量,使血糖控制盡早達標。出院后,對照組患者接受二甲雙胍與格列美脲治療,口服鹽酸二甲雙胍片(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370,規(guī)格:0.5 g/片)0.5 g/次,3次/d;口服格列美脲片(重慶康刻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800,規(guī)格:2 mg/片)2 mg/次,1次/d,根據(jù)患者血糖水平調整藥物劑量,最大劑量為6 mg/d。觀察組患者接受二甲雙胍與利拉魯肽治療。給予利拉魯肽[Novo Nordisk A/S,注冊證號S20160004,規(guī)格:3 mL∶18 mg(預填充注射筆)]皮下注射,第1周劑量為0.6 mg/次,1次/d,第2周開始劑量為1.2 mg/次,1次/d,二甲雙胍用法同對照組。所有患者治療12周后均停用藥物,僅接受單純生活方式干預。所有患者于停藥第48周進行門診隨訪。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者療效。停藥48周后對兩組患者進行門診隨訪。顯效:HbA1clt;6.5%,4.4 mmol/Llt;
FBGlt;6.1 mmol/L;有效:6.5%≤HbA1clt;10%,6.1 mmol/L≤FBG≤11.1 mmol/L;無效:HbA1c與FBG水平無變化[7]。⑵比較兩組患者HbA1c、載脂蛋白A1(ApoA1)水平。于治療前和治療12周后采集兩組患者靜脈血2 mL,以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HbA1c水平;采集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5 mL,用離心機離心5 min(轉速為3 000 r/min,半徑為15 cm),取上清液,用生化分析儀(日本株式會社日立高新技術,國械注進20172221042,型號:日立LABOSPECT 008 AS)檢測ApoA1水平。⑶比較兩組患者血脂指標水平。于治療前和治療12周后采集患者空腹肘靜脈血5 mL,離心方法同⑵,取血清,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⑷比較兩組患者簡明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評分。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12周后的SF-36評分[8],SF-36評分總分最高100分,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⑸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惡心+腹瀉+低血糖)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或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行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更優(yōu),總有效率更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HbA1c、ApoA1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HbA1c、ApoA1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兩組患者治療12周后HbA1c水平均降低,ApoA1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HbA1c水平更低,ApoA1水平更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血脂指標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脂指標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兩組患者治療12周后TC、TG水平均降低,HDL-C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TC、 TG 水平均更低,HDL-C 水平更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SF-36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兩組患者治療12周后SF-36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更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見表5。
3 討論
現(xiàn)階段臨床治療2型糖尿病的方式主要為調整生活方式與藥物治療等[9]。調整生活方式主要包括控制患者體質量、改善飲食習慣和適當運動鍛煉等,當上述手段無法控制血糖時,則需通過藥物對血糖進行調控。藥物治療通常為口服降糖藥,可通過促進胰島素分泌、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與抑制葡萄糖的吸收等不同機制控制血糖水平[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療效和總有效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二甲雙胍聯(lián)合利拉魯肽的療效更優(yōu)。分析原因為,二甲雙胍可提高機體利用葡萄糖的效率,降低血糖水平。利拉魯肽通過延緩食物的消化吸收、降低肝臟葡萄糖的產生并促進胰島素分泌,達到降低血糖水平的目的[11]。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HbA1c水平均降低,ApoA1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HbA1c水平更低,ApoA1水平更高,提示觀察組治療方案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功能。分析原因為,二甲雙胍降低血糖,減輕胰島β細胞的負擔,從而改善其功能。而利拉魯肽則通過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減輕患者體質量,進一步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島素抵抗。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TC、TG水平均降低,HDL-C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TC、TG 水平均更低,HDL-C 水平更高,提示二甲雙胍聯(lián)合利拉魯肽更有效調節(jié)血脂水平。分析原因為,二甲雙胍通過提高脂蛋白脂酶的活性,促進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分解,從而降低TG水平。二甲雙胍通過改善胰島素抵抗和糖代謝間接增加HDL-C的水平,利拉魯肽可通過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減少胰島素抵抗與促進脂肪分解等作用,促進HDL-C的合成和分泌[11]。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SF-36評分升高,且觀察組更高,提示二甲雙胍聯(lián)合利拉魯肽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分析原因為,二甲雙胍與利拉魯肽均能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釋放,降低血糖,改善胰島素抵抗,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提示二甲雙胍聯(lián)合利拉魯肽對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影響較小。分析原因為,利拉魯肽具有葡萄糖依賴性的降糖作用,只有在血糖升高時才會發(fā)揮降糖效果,不易導致低血糖的發(fā)生。而二甲雙胍增加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不良反應較少,患者基本可耐受。
綜上所述,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二甲雙胍與利拉魯肽聯(lián)合治療的效果理想,有效調節(jié)血糖與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參考文獻
葉健華,趙玉釧. 2型糖尿病緩解標準與治療策略[J].實用醫(yī)學雜志, 2023, 39(14): 1729-1732.
周蓓,李靜,方晨圓,等.二甲雙胍/維格列汀和利拉魯肽對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 2023, 43(3): 436-442.
呂文艷,郭威,劉丹,等.西格列汀聯(lián)合格列美脲治療2型糖尿病伴輕度肥胖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23, 39(20): 2910-2914.
馬平平,鄭文靜,高慧峰,等.利拉魯肽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肥胖初診2型糖尿病臨床觀察[J].中國藥業(yè), 2023, 32(20): 127-129.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8, 38(4): 292-344.
YANCY C W, JESSUP M, BOZKURT B, et al. 2013 ACCF/AH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 J Am Coll Cardiol, 2013, 62(16): e147-e239.
高鳳娟,馬鵬濤,左慶瑤.首診2型糖尿病的全科診治思路[J].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9, 22(1): 112-116.
梁執(zhí)群,薛云珍,荊玉蘭,等. SF-36評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的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05, 21(2): 98-99.
陶海英,楊宏偉,李淵毅,等.調整生活方式聯(lián)合胰島素泵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探討[J].中國基層醫(yī)藥, 2020, 27(21): 2659-2662.
馬小英.初診2型糖尿病分別應用利拉魯肽與達格列凈聯(lián)合二甲雙胍的臨床療效比較[J].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21, 50(5): 791-793.
張童,魯佳,葉山東.利拉魯肽聯(lián)合格列美脲和二甲雙胍治療難治性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及對胰島功能的影響分析[J].世界臨床藥物, 2020, 41(4): 29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