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ication of dyadic coping intervention in donor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and spouses after the death of a citizen
ZHANG Xue,YUAN Hong,WU Zhenghua,GUAN Zhaojie,ZHANG Wenjin,LIU PengtingShanxi Bethune Hospital(Shanxi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Thir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ongji Shanxi Hospital,Shanxi 030032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Pengting,E-mail:752471310@qq.com
Keywords dyadic coping;deceased donor kidney transplantation;self-feeling burden;social alienation;recipient;spouse
摘要 目的:探討二元應對干預在公民逝世后捐獻腎移植受者及配偶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2年1月—6月山西省某三級甲等醫(yī)院器官移植中心35例公民逝世后捐獻腎移植術后受者及其配偶為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選取2022年7月——12月山西省某三級甲等醫(yī)院器官移植中心35例公民逝世后捐獻腎移植術后受者及其配偶為觀察組,在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基礎上實施二元應對干預。干預前及干預后使用二元應對量表、病人自我感受負擔量表、積極心理資本問卷、一般疏離感量表得分評價干預效果。結(jié)果:觀察組二元應對、積極心理資本問卷得分高于對照組,自我感受負擔得分、社會疏離感得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1)。結(jié)論:二元應對干預應用于公民逝世后捐獻腎移植受者及配偶中,有助于降低腎移植受者自我感受負擔和社會疏離感,提高心理資本,促進腎移受者術后康復,對進一步構(gòu)建公民逝世后捐獻腎移植術后夫妻居家照護體系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 二元應對;公民逝世后捐獻腎移植;自我感受負擔;社會疏離感;受者;配偶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14.017
終末期腎?。╡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指各種病因?qū)е碌穆赃M行性腎實質(zhì)不可逆損傷的一種臨床癥候群,并進展至終末階段表現(xiàn)為腎功能幾乎完全喪失[1-3]。腎移植作為世界公認治療ESRD最有效徹底的方法,能有效提高ESRD病人的存活率,并改善其生存質(zhì)量[4-5]。近年來,我國逐步施行公民逝世捐獻(deceased donor,DD),目前,我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已成為供腎主要來源[6],到2019年,公民逝世捐獻一度占我國腎移植總量的86.8%[7]。然而,由于公民逝世后捐獻腎移植手術病人需高額的治療成本、等待腎源的不確定因素、術后并發(fā)癥的反復、不間斷的住院復查、服用免疫抑制劑的長期性等[8],不僅使腎移植受者自身經(jīng)歷各種負性情緒體驗,而且可能給整個家庭帶來巨大的照顧壓力[9]。配偶作為腎移植受者的主要照顧者,在承擔術后恢復照顧、促進其康復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0]。二元應對理論(dyadic coping theory)由德國學者Bodenmann等[11-12]提出,是指疾病期間伴侶雙方相互幫助與支持,共同應對疾病,該理論強調(diào)雙方作為一個整體共同反應與決策,在此過程中促進病人的疾病康復。目前,國內(nèi)外學者將二元應對理論較多地運用于慢性病以及腫瘤病人及配偶,并取得良好的健康結(jié)局,然而在腎移植受者群體及配偶研究中少見。故本研究以護士為主導,將腎移植受者及其配偶作為一個整體實施二元應對干預應用于臨床,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2年1月—12月在山西省某三級甲等醫(yī)院就診、手術以及定期門診復查的70例公民逝世后捐獻腎移植受者及配偶為研究對象,采用非同期前后對照試驗方法,選取2022年1月—6月的35例公民逝世后捐獻腎移植受者及配偶為對照組,2022年7月—12月的35例公民逝世后捐獻腎移植受者及配偶35例為觀察組。納入標準:1)初次接受單側(cè)腎移植手術;2)已婚,主要照顧者為配偶;3)雙方意識清楚,語言溝通無障礙,能配合調(diào)查;4)腎臟來源均為山西省器官獲取組織(OPO)統(tǒng)一分配。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嚴重器質(zhì)性病變;2)受者及配偶一方有文盲、認知障礙者。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審批號:YXLL-2021-029)。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腎移植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主要針對病人進行指導。具體內(nèi)容包括入院介紹(病室環(huán)境、移植術后監(jiān)護病房設置等)、ESRD臨床表現(xiàn)、腎移植手術注意事項、術后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注意事項;幫助病人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保持情緒穩(wěn)定、積極配合治療;做好出院指導、定期隨訪等內(nèi)容。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將腎移植受者及其配偶作為一個整體實施二元應對護理干預。二元應對理論主要由二元評價、二元關系強化、二元健康行為促進三要素組成[13]。
成立二元應對干預小組,小組共7名成員,其中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醫(yī)師1名,護士長1名,具有器官移植2年護理經(jīng)驗的主管護師2名,研究生3名。醫(yī)師和護士長負責指導二元應對干預方案的實施,定期對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監(jiān)督和集中解決;護士和研究生負責二元應對干預方案的實施,收集數(shù)據(jù)。二元應對干預小組成員均為本科以上學歷,其中2名成員取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具有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具體方案見表1。
1.3 觀察指標
1.3.1 二元應對量表(Dyadic Coping Inventory,DCI)
于入院當天、術后復查時采用DCI評估病人及配偶在面對個人和共同壓力時相互支持的質(zhì)量[18],該量表包括6個維度,共35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從“極少”至“頻率很多”分別計1~5分,總分<111分表明二元應對水平偏低,111~145分為中等水平,>145分為高水平。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7。
1.3.2 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
SPBS是目前評估慢性病病人自我感受負擔的常用量表[19],該量表包含身體負擔(3個條目)、情感負擔(5個條目)和經(jīng)濟負擔(2個條目)3個維度,采用Likert 5級評分,各條目計1~5分,總分5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病人的自我感受負擔越重。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1。
1.3.3 積極心理資本問卷(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Questionnaire,PPQ)
采用PPQ評估個人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的可發(fā)展?jié)摿?,在慢性病康復期病人中?0]運用較為廣泛。PPQ包括樂觀(6個條目)、希望(6個條目)、自我效能(7個條目)和韌性(7個條目)4個維度,采用Likert 7級評分,“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依次計1~7分??偡?6~182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正向心理能力越強。該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1。
1.3.4 一般疏離感量表(General Alienation Scale,GAS)
GAS由Jessor[21]研制,并于2014年由吳霜等[22]漢化,一般用于評估病人的社會疏離感水平。量表共包括4個維度,即自我疏離感(3個條目)、他人疏離感(5個條目)、懷疑感(4個條目)、無意義感(3個條目),共15個條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分別計1、2、3、4分,總分15~60分,總分越高提示社會疏離感越高。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 0.82。
1.4 資料收集方法
分別于入院時和出院后3個月(即第12次門診復查時)收集資料,包括病人的DCI、SPBS、PPQ、GAS評分以及配偶的DCI評分。調(diào)查人員接受統(tǒng)一規(guī)范化培訓,遵循尊重及保密的原則,與受者及配偶簽署知情同意書,現(xiàn)場收集并檢查問卷。
1.5 質(zhì)量控制
研究小組成員均經(jīng)過統(tǒng)一的二元應對干預方案的培訓和考核,干預過程中有器官移植副主任醫(yī)師指導隨訪方案,小組每2周開展項目實施的推進報告會,對出現(xiàn)的問題頭腦風暴,確保干預過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進行統(tǒng)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例數(shù)、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jié)果
2.1 兩組腎移植受者及配偶一般資料比較(見表2、表3)
2.2 兩組腎移植受者DCI得分比較(見表4)
2.3 兩組腎移植受者SPBS得分比較(見表5)
2.4 兩組腎移植受者PPQ得分比較(見表6)
2.5 兩組腎移植受者GAS得分比較(見表7)
3 討論
3.1 公民逝世后捐獻腎移植受者二元應對水平處于中等水平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預后公民逝世后捐獻腎移植受者DCI總分處于中等水平,與國外學者Tkachenko等[23]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赡茉颍耗I移植作為終末期腎臟病治療最有效的方法,受者等待腎源時間長,且大多數(shù)病人長期忍受血液透析所帶來的壓力和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術后有擔心來之不易的移植腎存活問題等,因此,造成病人生存質(zhì)量、心理狀態(tài)普遍較差,配偶感知的壓力以及支持應對相應增加[24]。另一方面,由于腎移植術后創(chuàng)傷所導致病人的自理能力下降,社會交往和娛樂活動相應減少,嚴重時甚至需要放棄自己原本的工作,社會支持較為迫切,往往他們的配偶能夠接收到對方傳達的支持需求[25]。干預后,觀察組受者DCI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由于我國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積淀,面對ESRD和腎移植這類壓力事件時,最佳的資源提供者和支持者即是夫妻雙方彼此[26]?;ハ嘈湃蔚姆蚱揸P系在應對ESRD和腎移植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兩者感情好、親密度高,配偶更愿意為腎移植受者提供支持,改善腎移植的預后。因此,醫(yī)護人員需在實施醫(yī)療治療和照護行為的同時,需要關注腎移植受者的家庭彼此支持情況,采取多渠道的培訓干預項目,促進夫妻雙方自由表露,增進互相理解與支持,提高腎移植受者和配偶的二元應對水平。
3.2 二元應對干預能降低公民逝世后捐獻腎移植受者自我感受負擔水平,提高心理資本水平
自我感受負擔指的是由于自身疾病原因擔心成為他人負擔,產(chǎn)生的經(jīng)濟、情感及照護等方面的壓力,導致病人產(chǎn)生痛苦、抑郁和內(nèi)疚等情緒[27]。研究指出,腎移植受者罹患尿毒癥后一般會經(jīng)歷漫長痛苦的血液透析以及等待腎源的不確定性和偶然性,移植術后生活方式的改變、終身需服用免疫抑制劑、定期復查藥物濃度、充斥著各種急慢性排斥反應和并發(fā)癥等原因,使腎移植受者自我感受負擔較重[28],對腎移植術后的適應和康復將產(chǎn)生不良影響[9]。本研究干預前病人SPBS得分較高,與江淑琴等[9]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經(jīng)過干預后,觀察組病人SPBS得分低于對照組,PPQ得分高于對照組(均P<0.01),提示二元應對干預方案可有效降低腎移植受者自我感受負擔水平,提高心理資本水平??赡艿脑驗椋涸诿鎸δI移植時,受者和配偶是作為一個整體共同應對,對于受者而言,除擔心術后各種并發(fā)癥和排異反應導致移植腎失功造成的前功盡棄,以及腎移植手術和術后帶來的高額經(jīng)濟花費和相當長一段時間無法正常參與工作所造成的經(jīng)濟負擔,還會擔心配偶是否能接納自己以及共同進退的情感負擔。對于配偶而言,一方面要承擔病人的醫(yī)療、護理和照顧工作,自身的工作生活也會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受者存在的不良情緒等導致配偶出現(xiàn)負性情緒[29]。因此,基于二元應對理論,醫(yī)護應指導通過積極、有效的溝通交流的方式,促使受者及其配偶對等了解使疾病和預后相關知識技能,重視配偶的支持干預,增強夫妻雙方對于疾病康復的信念,從而緩解受者自我感受負擔,增加心理資本,引導受者采用積極和正能量的應對方式,有益于雙方身心健康。
3.3 二元應對干預能降低公民逝世后捐獻腎移植受者社會疏離感水平
社會疏離感是指個體的社交意愿未被滿足,與外界無法良好互動,情緒消極伴有冷漠和自動疏遠他人的行為[30]。研究指出,腎移植受者移植前經(jīng)歷過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血液透析,承擔高昂的醫(yī)療費用,容易產(chǎn)生焦慮、負性情緒等,懷疑自身存在的價值,從而影響主動與社會和外界交流的能力,最終形成社會疏離[31]。國外已有研究表明,長期沉浸于負性情緒的病人,通常對自身疾病預后產(chǎn)生悲觀預期,從而引起自我封閉、社交回避,與社會逐漸疏離[32]。本研究干預前受者社會疏離感得分較高,與秦金雪等[31]對156例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社會疏離感研究結(jié)果一致。經(jīng)過干預后,干預組GAS得分低于對照組(P<0.01),驗證了夫妻間共同表露能增強病人積極的自我感知,宣泄病人心中的情緒,緩解對疾病的恐懼情緒,減輕自我感受負擔和釋放心理壓力,改善社會關系,從而減輕社會疏離感[30]。因此,醫(yī)護人員針對性對家庭主要照顧人員(配偶)加強干預,鼓勵雙方采用彼此默契熟悉的協(xié)調(diào)方式引導受者表露對待移植以及術后身體恢復的顧慮,從而制定符合家庭特色的健康教育方式,糾正消極認知,助力正性情緒的培養(yǎng),最終減輕自身的社會疏離感。
4 小結(jié)
綜上所述,二元應對干預能降低公民逝世后捐獻腎移植受者自我感受負擔水平和社會疏離感,在腎移植受者及配偶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和推廣價值。但本研究存在不足之處,僅為1所醫(yī)院的單中心研究、樣本量小,且未在親屬腎移植受者中進行研究,存在一定的選擇偏倚,在今后的研究過程中,進一步實施多中心、大樣本的臨床研究并逐步擴大至移植術后居家康養(yǎng)過程中,以期獲得遠期的干預效果。
參考文獻:
[1] DRAWZ P,RAHMAN M.Chronic kidney disease[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015,162(11):ITC1-ITC16.
[2] 何冰,張偉,劉莉娜,等.終末期腎病合并腎細胞癌的臨床病理學特征[J].中華病理學雜志,2019,48(11):846-850.
[3] 鄭曉,婁小平,杜亞澤,等.終末期腎臟病患者生命意義感的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22,57(20):2502-2506.
[4] VOORA S,ADEY D B.Management of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by general nephrologists:core curriculum 2019[J].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2019,73(6):866-879.
[5] 葉劍鋒,邱成,劉洪濤.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腎移植對終末期腎病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及影響因素分析[J].生物醫(yī)學工程與臨床,2020,24(3):310-314.
[6] 潘佳善,朱道方,廖貴益.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與活體器官捐獻腎移植術后療效分析[J].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2021,15(4):205-210.
[7] 潘佳善.公民逝世捐獻與親屬活體捐獻腎移植的臨床效果對比研究[D].合肥:安徽醫(yī)科大學,2022.
[8] 王瑞婷,胡樹菁,劉紅霞,等.肺移植家庭照顧者負擔體驗和需求的質(zhì)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21,36(10):38-41.
[9] 江淑琴,徐嘉玲,陳娟,等.廣州市腎移植受者自我感受負擔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22,28(32):4519-4523.
[10] 于玲玲,李春玉,唐琳熙,等.慢性病患者和配偶二元應對理論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20,37(6):68-70;92.
[11] BODENMANN G,MEUWLY N,GERMANN J,et al.Effects of stress on the social support provided by men and women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J].Psychological Science,2015,26(10):1584-1594.
[12] BODENMANN G,HILPERT P,NUSSBECK F W,et al.Enhancement of couples′ communication and dyadic coping by a self-directed approach: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14,82(4):580-591.
[13] LYONS K S,LEE C S.The theory of dyadic illness management[J].Journal of Family Nursing,2018,24(1):8-28.
[14] 陳嬌,程紅,魏清風,等.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自我表露干預[J].護理學雜志,2022,37(14):86-89.
[15] 張賢賢,張利霞,賈智慧,等.夫妻自我表露在青年乳腺癌患者癌癥復發(fā)恐懼干預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9,54(11):1610-1614.
[16] 劉瑞紅,劉玨,萬晶晶.腎移植受者心理體驗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8,33(2):109-112.
[17] 周潔,鄭霞,宋銀華,等.二元關系視角下青年女性腎癌患者生育相關心理痛苦的質(zhì)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22,37(24):64-67.
[18] XU F,HILPERT P,RANDALL A K,et al.Validation of the Dyadic Coping Inventory with Chinese couples:factorial structure,measurement invariance,and construct validity[J].Psychological Assessment,2016,28(8):e127-e140.
[19] COUSINEAU N,MCDOWELL I,HOTZ S,et al.Measuring chronic patients′ feelings of being a burden to their caregivers: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validation of a scale[J].Medical Care,2003,41(1):110-118.
[20] SORRENTINO P.Use of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to improve emergency department handoff processes[J].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CNS,2016,30(1):28-37.
[21] JESSOR R.Problem-behavior theory,psychosocial development,and adolescent problem drinking[J].British Journal of Addiction,1987,82(4):331-342.
[22] 吳霜,李彥章,趙小淋,等.一般疏離感量表在老年人中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成都醫(yī)學院學報,2015,10(6):751-754.
[23] TKACHENKO D,F(xiàn)RANKE L,PETERS L,et al.Dyadic coping of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and their partners:sex and role differences[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9,10:397.
[24] 姚夢真,孫錚,李雪穎.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二元應對水平及影響因素[J].護理研究,2023,37(3):511-516.
[25] 葉夏蘭,楊麗,賴海燕,等.顱腦腫瘤病人二元應對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J].護理研究,2023,37(3):399-404.
[26] 葉赟,柏榮偉,楊旻星,等.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夫妻疾病二元應對體驗的質(zhì)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22,37(24):2300-2303.
[27] 劉賀,鄭蔚,蘇閃閃,等.夫妻疾病溝通問題和疾病接受度在乳腺癌術后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和疏離感中的鏈式中介作用[J].軍事護理,2022,39(11):53-56.
[28] 姜春英,肖建生,王小鳳,等.腎移植受者心理狀態(tài)、社會支持與生活質(zhì)量的相關性[J].護理研究,2021,35(19):3530-3533.
[29] 任立威,薛偉男.二元應對干預對腸癌病人及其配偶心理困擾和親密關系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9,33(15):2568-2572.
[30] 梁亞清,林艷,黃林玲,等.宮頸癌幸存者社會疏離感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學雜志,2022,37(16):64-67.
[31] 秦金雪,宗曉佳,高宏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會疏離感現(xiàn)狀及與自我表露、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3,39(2):119-125.
[32] HOVEY R B.Living with a trifecta of pain and cancer with personal reflections of COVID-19[J].Journal of Patient Experience,2020,7(5):645-647.
(收稿日期:2023-11-28;修回日期:2024-06-25)
(本文編輯賈小越)
基金項目 山西省科技廳自然科學研究面上項目,編號:202203021211079;山西省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科研課題,編號:2023124
作者簡介 張學,主管護師,碩士
*通訊作者 劉鵬婷,E-mail:752471310@qq.com
引用信息 張學,原紅,武政華,等.二元應對干預在公民逝世后捐獻腎移植受者及配偶中的應用[J].循證護理,2024,10(14):2572-2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