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面對壓力或失敗時,很多家長喜歡說“做不好沒關系”,希望用無所謂的態(tài)度幫孩子減壓或鼓勵他再接再厲。這類話真能讓孩子放松嗎?
“沒關系”這句話到底能不能說,要分情況。
首先,問問自己說這句話的目的:是真心理解孩子的情緒與需求,想安慰孩子,還是希望孩子不要沉迷于這次的失敗中而再接再厲呢?如果是后者,那孩子也會很敏感地感受到父母的敷衍與虛情假意,最好不說。
其次,看孩子的個性。如果是一個要強、被學習壓得精神緊繃的孩子,一句“沒關系”可能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如果是對自己不夠自信,害怕被家長催促的孩子,一句“沒關系”能緩解孩子的緊張與恐慌。非常重要的是,除了一句“沒關系”,父母還要給予孩子情緒上的理解、行動上的支持。情緒上的理解是,家長要知道孩子特別難受。說“沒關系”之前,要先表達對孩子情緒上的共情,比如,“考試沒有考好,挺難受的吧,我看到考試前你也復習了好久,這個成績是不是讓你很失望?沒關系的,爸爸媽媽一直都在,來,抱一抱?!?/p>
行動上的支持是,給予孩子實際的幫助,問問孩子是否需要自己做些什么。比如,有的孩子希望父母陪自己一起分析失敗等。想要孩子真正覺得“沒關系”,應讓他在感覺自己的情緒被理解之后,還知道自己是有能力、有希望把這件事情做好。
真正的鼓勵是看到孩子付出的努力,并且持之以恒地去發(fā)現他身上的優(yōu)勢,鼓勵他繼續(xù)努力的過程。
(摘自《環(huán)球時報》 盧丹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