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是青銅器里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最初它只是一口用來煮肉的鍋,后來為什么走上了祭壇,最終又走進了廟堂?
第一個原因依然和鼎作為肉鍋的性質(zhì)相關,我們知道,在生產(chǎn)力還不發(fā)達的夏商周時代,能夠吃肉而且是用大鍋煮肉,這本身就是權貴的象征,而且,這鼎很大,用來煮肉的話一定不是一個人吃,而是大家一起吃,有一個大鼎,相當于暗示了一件事情:跟著我,有肉吃。
另外,鼎能成為權力的象征,和青銅的稀缺性高度相關。黃河流域并非銅礦產(chǎn)區(qū),所以從夏商以來,青銅器一直就是寶貝,那時候說自己有鼎,就和今天炫耀自己家里有礦是一個道理。
另外,鑄鼎這個行為和今天的民俗很像:一個地方特產(chǎn)什么、盛產(chǎn)什么,就會塑一個特別巨大的雕塑出來,然后給它賦予很多意義。那時候,相對于世界其他地區(qū)來說,青銅器算是我們的優(yōu)勢產(chǎn)品,當然要往大里搞。
況且,夏商周時代生產(chǎn)力還很低,對外爭奪話語權、秀肌肉,也只能以物質(zhì)去爭,除了鼎這種大鍋,還有帽子、衣服、鞋子、酒杯、武器,統(tǒng)統(tǒng)如此,與現(xiàn)在買名牌包、戴名貴表、坐高檔車,道理也一樣。
鼎成為權力的象征,還和青銅器的物理屬性相關:青銅器作為金屬器,可以長期保存,權力最希望的就是長長久久。你看三星堆的古蜀人早已湮沒在歷史的長河里,但是他們留下的青銅器卻只是睡了一個長覺,一覺醒來,依然面目清晰、活靈活現(xiàn)。而且,鼎足夠重、足夠大,放在任何地方都目標顯眼,有極強的心靈震撼力,讓別人不敢偷,想偷他也偷不走。
周代的“列鼎制度”規(guī)定: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到了東周,則是天子、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梢?,作為重器,“鼎”具有“明尊卑”的重要作用。
鼎上可以刻神獸,刻字,可以通過這圖案、文字和天地溝通,證明青銅器的擁有者才是能夠代表人間和神進行溝通的代表。另外,你看大禹鑄造的九鼎,上面畫了九州的地圖,誰才有畫地圖的權力?當然是當權者。青銅鼎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無論是三腳圓鼎還是四腳方鼎,穩(wěn)定性都很好,這也是權力最需要的東西——穩(wěn)定。長治久安,天下太平。
鼎首先是作為煮肉的鍋,有肉吃,證明有能力;后來,鼎被用來祭祀神靈,祭祀的人也因為祭祀獲得了權力的正當性。慢慢地,鼎就變?yōu)榱藱嗔Φ南笳?,并且被越做越大,地位也被越抬越高?/p>
(摘編自《北京青年報》)
(供稿 谷彭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