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幅圖片反映了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進程。鴉片戰(zhàn)爭形勢圖中清政府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和被迫割讓地是: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香港島。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形勢圖中,清政府被迫增開的通商口岸和被迫割讓地是:瓊州、臺灣、汕頭、淡水、九江、漢口、江寧、鎮(zhèn)江、煙臺、天津、營口等11處;九龍司地方一區(qū)。從圖中可看出開放的通商口岸增多,侵略區(qū)域直到清朝統(tǒng)治中心。
(跨地理)" 兩幅圖片中開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不同?說明了什么?
不同:圖一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全部位于東南沿海;圖二開放的通商口岸由東南沿海擴展到整個沿海地區(qū),并且深入到長江中下游。由遠離清朝的政治中心到臨近清朝統(tǒng)治的心臟地帶。
說明:資本主義列強對中國侵略的加強,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