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解飲食習慣對大學生身體質量指數(BMI)值的影響,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對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部分在校大學生進行飲食習慣調查,采用列聯分析方法,對飲食習慣相關因素進行研究分析。結果發(fā)現,夜宵習慣(P=0.021)、飲食均衡習慣(P=0.001)、過度節(jié)食或催吐習慣(P=0)、吃新鮮果蔬和牛奶飲食習慣(P=0.004)對BMI指標有影響,具有主動運動習慣(P=0.266)差異性不顯著,對BMI指標無影響。調查結論是,部分大學生BMI指標偏瘦或超重,就因為飲食習慣對其BMI指標有影響。
關鍵詞:大學生飲食習慣;BMI;調查報告
中圖分類號:G479;R155.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10-0145-04
飲食習慣是影響人體體重和健康狀況的重要因素之一。健康的飲食習慣是保健的重要因素,可以促使身體健康生長、發(fā)育;不良的飲食習慣則會導致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亂,從而引起疾病[1]。本研究旨在通過調查大學生的BMI值與飲食習慣之間的聯系,為制訂科學的飲食教育和干預計劃提供重要的數據和見解,以應對大學生群體的健康問題。具體而言,研究目標包括揭示大學生飲食習慣對BMI值的影響程度,探索特定飲食習慣與BMI之間的關聯性,以及比較有不同生活習慣的大學生之間的BMI和飲食習慣的差異。通過深入分析大學生的飲食習慣與BMI值之間的關系,為促進大學生群體的健康提供科學依據,從而進一步推動全民健康的發(fā)展。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從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的學生群體中隨機選擇136位參與者作為調查研究對象。為了確保樣本的多樣性,特意選擇不同性別、年級以及來自不同地區(qū)的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二)調查方法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和列聯分析法,對大學生的飲食習慣與其BMI值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詳細調查和分析,以評估飲食習慣對其BMI值的影響程度及其情況。
(三)數據收集
通過標準問卷調查方法,獲得了136名調查對象的完整數據,包括個人生物信息和飲食習慣信息。在個人信息方面,收集了參與者的身高、體重等基本生物特征;在飲食習慣信息方面,記錄了每位參與者每日攝入的食物種類、食物數量、飲食頻率等詳細信息。這樣做旨在全面了解每位參與者的個人飲食習慣和營養(yǎng)攝入情況。
(四)BMI計算
根據調查對象的身高和體重數據,計算每個參與者的BMI值。BMI計算公式為:
體質指數■=■(1)
其中,kg表示該調查對象體重的單位,用千克來計算。
m2表示該調查對象身高的單位,用米的平方來計算。
本調查以健康成人BMI的標準來進行統(tǒng)計,BMI小于或等于18.5被認為是偏瘦的,BMI值在18.5—23.9之間為正常,BMI大于或等于23.9為超重,BMI值處于24.0—29.9的為偏胖。
(五)數據分析
使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通過卡方檢驗、制作交叉表分析其中數據存在的聯系,來探究BMI值與飲食習慣之間的關系,以及不同變量之間的差異性。
二、結果與分析
(一)夜宵習慣對大學生BMI的影響
經卡方檢驗,夜宵與BMI交叉表sig值為0.021,顯著小于0.05,可以進行統(tǒng)計檢驗。通過對大學生是否有夜宵習慣的調查可以看出,偏瘦者有夜宵習慣的比例最少,為30%,而超重者有夜宵習慣的比例最多,高達66.7%,兩者比例相差36.7個百分點。同時,體重正常者有夜宵習慣人數仍占據了一定的比例,為30.9%。
從該項問題調查結果來看,本研究數據范圍內的大學生體重超重者有夜宵習慣的比率明顯高于偏瘦者和體重正常者??赡茉蚴浅砸瓜鼤又匚改c的負擔,胃腸道吸收緩慢,加上夜晚運動量少,食物中的熱量無法及時消耗,容易轉化成脂肪導致機體發(fā)胖,從而導致BMI值增高。此外,常吃夜宵會引發(fā)疾病。人的排鈣高峰期在餐后4—5小時,若吃夜宵過晚,當排鈣高峰期到來時,人已上床入睡,尿液便潴留在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而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致使尿中鈣的增加,容易沉積下來形成小晶體,久而久之逐漸擴大形成結石[2]。因此,超重者應該減少吃夜宵次數,防止脂肪堆積導致重量的增加和疾病的發(fā)生。
(二)飲食是否均衡情況分析
經卡方檢驗,飲食均衡與BMI交叉表sig值為0.001,顯著小于0.05,表示可以進行統(tǒng)計檢驗。通過對大學生飲食是否均衡分析發(fā)現,大學生體重正常者選擇“飲食均衡”的人數比率為59.3%,而超重者選擇人數比率為40%,體重偏瘦者選擇人數比率為25%。
從飲食均衡的角度出發(fā),我們發(fā)現在本研究的數據范圍內,體重正常的大學生比率明顯高于超重者和偏瘦者。這可能是因為現代大學生的生活節(jié)奏快、飲食和生活作息不規(guī)律。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大學生可能會出現不吃早餐或者把三餐合并為一餐的情況,從而導致他們的營養(yǎng)攝入不足、飲食結構失衡。PSM分析結果顯示,自評體重肥胖會導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顯著降低(ATT=-1.463)[3]。對于超重者來說,肥胖的身形帶來的心理壓力難以排解,從而對飲食有一定排斥心理,以至于在飲食習慣上很難做到營養(yǎng)均衡。然而,飲食均衡是身體健康的基石,不僅能提供身體所需營養(yǎng),還能改善心態(tài)、增強身體抵抗力。因此,偏瘦者和超重者應改善飲食的結構和食量,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保證一日三餐,形成良好的進食規(guī)律,避免暴飲暴食。
(三)是否為了減肥過度節(jié)食或催吐情況分析
經卡方檢驗,過度節(jié)食或催吐與BMI交叉表sig值為0,顯著小于0.05,表示可以進行統(tǒng)計檢驗。大學生體重正常者選擇“會為了減肥過度節(jié)食或催吐”的比率為17%,而超重者選擇“會為了減肥過度節(jié)食或催吐”的比率為20%,偏瘦者選擇“會為了減肥過度節(jié)食或催吐”的比率為72.5%。
從“為了減肥過度節(jié)食或催吐”情況來看,偏瘦者選擇為了減肥過度節(jié)食或催吐的比率明顯高于體重正常者和超重者,可能的原因是偏瘦者對保持自身身形的要求很高,通過催吐直接讓胃內容物排出,讓身體不能從食物中獲得足夠的能量,從而消耗體內積聚的脂肪,實現快速減肥。事實上,之所以節(jié)食減肥見效快,是由于水分和蛋白質的攝入不足而減去了水分和肌肉,并且一旦停止節(jié)食體重會迅速反彈,甚至會超過節(jié)食以前的體重[4]。雖然催吐和節(jié)食可以達到快速瘦身的效果,但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或者引發(fā)相關疾病。因此,采用過度節(jié)食或催吐達到減肥目的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通過適當的飲食控制或積極治療來控制體重,不能采用一些不科學的損害自己身體健康的方式減肥。
(四)一周內主動運動頻率情況分析
經卡方檢驗,主動運動與BMI交叉表sig值為0.266,顯著大于0.05,表示差異性不顯著。大學生體重偏瘦者
一周會進行主動運動的比率為70%,體重正常者一周會進行主動運動的比率為82.7%,體重超重者一周會進行主動運動的比率為80%。由數據可知,多數BMI偏瘦者、正常者和超重者都會主動進行體育運動。
通過表7、表8中數據可知,78.7%的大學生每周都會進行主動運動,但運動次數較少,多為一周一至二次??赡芤驗榇髮W生長期處于應試教育背景下,對體育鍛煉不夠重視,不懂得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體育是人們遵循人體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和身體的活動規(guī)律,通過身體鍛煉、技術手段、訓練、競技比賽等方式達到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豐富文化生活的社會活動,特別是對大學生健康有積極作用[5]。大學生可以通過加強日常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豐富社會活動,提高生活質量。
(五)一周吃幾次新鮮果蔬和牛奶的情況分析
經卡方檢驗,吃新鮮果蔬和牛奶與BMI交叉表sig值為0.004,顯著小于0.05,表示可以進行統(tǒng)計檢驗。大學生體重偏瘦者一周吃新鮮水果和牛奶大于三次的人數占比為70%,體重正常者一周吃新鮮果蔬和牛奶大于三次的人數占比為61.7%,體重超重者一周吃新鮮果蔬和牛奶大于三次人數占比為66.7%。
從該項問題調查結果來看,偏瘦者和超重者一周吃新鮮果蔬和牛奶大于三次的比率明顯高于體重正常者。果蔬富含水分和膳食纖維,體積大而能量密度較低,能增強飽腹感,從而降低能量攝入,故富含蔬菜水果的膳食有利于維持健康體重。一項長達10年的前瞻性研究結果顯示,果蔬攝入量高者(每周攝入19份以上蔬菜水果)體質指數(BMI)顯著下降[6]。因此,增加果蔬的攝入有利于減少體重,但是也要注意飲食均衡,適當補充肉質食物,采取合理的方式減少體重。
三、結論與討論
(一)結論一:飲食習慣影響大學生BMI指標
通過對大學生飲食習慣的相關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不同的飲食習慣會影響大學生的BMI指標。其中,BMI指標正常的大學生有夜宵習慣占比與偏瘦者相差不大,而與超重者相差了35.9個百分比。這表明,有夜宵習慣的大學生群體的BMI指標偏高,因此夜宵習慣是大學生群體體重超重的原因之一;25%的BMI指標偏瘦的大學生有飲食均衡習慣,BMI指標超重的大學生飲食均衡的占比為40%,而BMI指標正常的大學生有飲食均衡習慣占比為59.3%,通過分析說明飲食均衡有利于保持BMI指標處于正常范圍內。為了減肥而節(jié)食或催吐的人群中,BMI指標偏瘦人群占比72.5%,說明BMI指標偏瘦群體往往通過過度節(jié)食或催吐習慣來達到自己認為的滿意體重,表明過度節(jié)食和催吐這一習慣對BMI值偏瘦人群有一定影響。70%的BMI指標偏瘦者一周吃三次以上的新鮮果蔬和牛奶,66.7%超重者一周吃三次以上的新鮮果蔬和牛奶,明顯高于BMI值正常人群的61.7%,這表明一周吃三次以上的新鮮果蔬和牛奶對大學生群體BMI值也有一定影響,蔬果可以適量攝入,但不可過分依賴果蔬來保持健康飲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諸如以上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極大可能會導致人們BMI指標不達標,從而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嚴重的會導致生理功能紊亂,甚至感染疾病,不利于人體健康發(fā)展。
(二)結論二:大學生應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通過對大學生飲食習慣的調查發(fā)現,相對較多BMI指標偏瘦和超重的大學生沒有良好的飲食習慣,這對他們的身體健康產生了重要影響。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利于腸胃吸收,可以使身體健康生長、發(fā)育。要一日三餐應盡量做到食物搭配多樣化,三餐熱量攝入均衡化,蛋白質供應優(yōu)質化,脂肪攝入應標準化,維生素吸收要豐富化,飲食安排要合理化,切忌采用催吐和節(jié)食等不科學的方式進行減重。
(三)討論與思考
飲食習慣不健康是大學生健康狀況普遍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學生飲食營養(yǎng)知識貧乏、飲食結構不合理,沒有科學的飲食營養(yǎng)結構。為此,學校應加強健康知識教育,引導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7]。同時,大學生應該注意飲食衛(wèi)生和安全,防止食品中毒和傳染?。灰饾u改變不健康飲食習慣,培養(yǎng)健康飲食的興趣和習慣。
BMI值不達標的大學生要想達到健康的飲食標準,切不可過度節(jié)食或暴飲暴食。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訂合理的飲食計劃表。對于體重過輕者,可以根據自身當前的健康狀況、能量攝入和體力活動水平,逐漸將能量消耗增加到推薦水平或略高于推薦量,以確保均衡飲食。每天適當增加谷物、牛奶、雞蛋和肉類產品的攝入,適量運動促進吸收。對于體重超重者,要想降低體脂指標,需要控制飲食中精白米面和肉類的攝入,并從蔬菜、水果和牛奶中獲得足夠的能量攝入。還可以通過運動健身來保持體重和減少體內脂肪,從而達到食不過量、動吃平衡。
參考文獻:
[1]" "楊瓊花,易海,杜育如,等.社區(qū)發(fā)病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暴力行為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16):2029-2035.
[2]" "王振昊.常吃夜宵危害多[J].解放軍健康,2020,195(1):24.
[3]" "和紅,張琳梓,王攀,等.青少年自我評價體重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基于CEPS2014-2015年的實證分析[J].中國衛(wèi)生政策研究,2022,15(6):30-38.
[4]" "王大江.對大學生飲食習慣和身體健康的思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63(3):81-82.
[5]" "毛前偉.論體育對大學生健康的重要性[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4,62(4):88-90.
[6]" "蔬菜水果與控制體重[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8,95(3):300.
[7]" "王秀紅.生物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飲食習慣[J].生物技術世界,2013(5):153.
[責任編輯" "妤"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