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坪上,山路彎彎,霧色正濃,悠悠清風(fēng)撲面而來,柔婉的,夾雜著細微而清冽的一抹茶香,不禁令人神清氣爽。風(fēng)中,似回蕩著湖水流動之聲,叮咚叮咚的,隱隱約約,卻又是清脆動聽的,如悄然撥動的鼓點兒,輕一聲,重一聲,聲聲響在心弦上,很是錯落有致。四面蒙蒙,無限潮濕的云霧穿行而過,于半空中盤旋纏繞著,暈成一團又一團,稠白的,輕易便讓人迷了方向。恍若置身于最高處,透著霧的一絲縫隙,底下是如綠環(huán)般漫香鋪路且連綿起伏的茶園,一樹一樹滿綴濃翠的葉子,柔嫩得能掐出水來。不遠處,有單薄的人影在茶園間挪動著,模糊的,卻是真實的,不時飄來她們那輕柔的歌聲,歌聲清亮,字字清晰,情意綿綿:“百花開放好春光,采茶的姑娘滿山岡。手提籃兒將采茶,片片采來片片香……”
循聲望去,眼前是一位位妙齡少女,她們頭戴竹帽,修長的手撥開密集茂盛的茶葉,熟練地尋找著最為稚嫩的那片新葉,在一葉一蕊間,稍作停留,感受最新鮮的茶的氣息,而后采擷下那枚嫩嫩的新芽,揣在手心,滿溢清香,仿佛是在回應(yīng)她們臉上露出的甜甜微笑,那樣自然,那樣迷人。靜靜佇立一旁,望著她們忙碌著的身影,亦望著那一枚枚新生的綠芽一星一星欣然地綻放在枝頭,似一只只蟄伏著的蚱蜢,有著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望得出神兒,卻聽見對面茶園傳來的歌聲,男娃們唱的,一陣一陣的,不絕如縷,“山上的茶樹青又青,采茶的姑娘真多情。歌聲兒好像黃鶯啼,叫我怎能不動心”。這樣的歌聲,多了幾分陽剛之氣,但又不失柔婉多情,唱進了采茶少女們的心里,愉悅而羞怯。
歇了一會兒,歌聲又起,“茶園滿山嫩又綠,采茶的姑娘心歡喜”。是歡喜,因為茶摘了滿筐,更因為闖進了哥哥的心房……
采茶罷了,便沿著舊路下山。山間偶露幾簇野花的笑顏,新開的,綴于路的兩邊,很是明媚鮮艷。此時,對面茶園里的阿哥們正巧也要下山,倒和少女們來了場邂逅,嬉笑著,便結(jié)伴同行。他們的身影,在霧中漸行漸遠,卻不再是單薄的樣子,而是成雙成對,令人欣羨的,倒為這原本空冷幽靜的茶山添上了幾分難以言喻的溫柔。
回到家,可還不能閑下來,還得慢慢地將茶葉放下,好生制作。這第一道工序呢,先是要將茶葉放進鍋里,用力均勻,不斷揉搓,至濕潤為度。而第二道工序,便又是考驗?zāi)托牡幕顑?,稱為揉青,也就是用茶擦雙手慢慢揉捻成團,然后再散開打松,繼而再揉再推,直至成條。到了這時候,便要將揉好的茶葉放進鍋里,用火進行手工翻炒,以散開熱氣,至茶干為止,然后放置冷卻約一天的時間。過后,還要將炒干的茶分為三類篩選,即茶心、茶末、老葉。篩選完,則是復(fù)炒,將茶心放進鍋里用文火炒,一般為十個小時以上,才算大功告成。
由此可見,采茶不易,制茶更是不易,真是要感謝每一位采茶人和制茶人,正因為有他們的苦心孤詣與辛勤付出,才能換來如此醇香的坪上炒茶,才能換來這流傳已久的好名聲。
靜靜坐下,遙望窗外,坪上茶園盈盈翠綠,于縹緲的云霧中更顯韻味。
談笑間,主人家已備好茶具,茶葉還是剛剛制作好的,格外清香四溢。飲坪上茶,必得是潮汕工夫茶的烹法,一套流程下來:活火、蝦須水、揀茶、裝茶、燙盅、熱罐、高沖、蓋沫、淋頂與低篩,如行云流水,酣暢大氣,又極為講究。
潮汕人本就是富有雅趣的,在時光流轉(zhuǎn)中,他們更將這一套流程分述為“高沖低灑,蓋沫重眉,關(guān)公巡城,韓信點兵”,既好聽,又簡潔,關(guān)鍵還不落俗套。
茶好,從容端起,細細品飲,任氤氳著淡淡輕煙的茶香飄逸著,似在回味著采茶的樂趣,又似在回味著制茶的辛勞,如詩中所云:“一盞翠綠將心醉,不問紅塵是與非;人生若此虛靜處,舍得神仙復(fù)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