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科莫多龍還并非最像龍的蜥蜴。在科莫多島鄰近的加里曼丹島的砂拉越地區(qū),生活著這樣一種蜥蜴,它的身上長著許多類似鱷魚皮膚般凸起的龍骨鱗片,面貌威嚴(yán)冷峻,看上去活脫脫一副神話生物的模樣。不過相比于它奇異的外表,這種蜥蜴的名字“婆羅無耳蜥”,就顯得有些平平無奇。之所以稱無耳,是指它們沒有大多數(shù)蜥蜴那樣明顯的外耳孔,但事實(shí)上,它們?nèi)匀槐A糁欢ǖ穆犃Α?/p>
盡管長相威武, 婆羅無耳蜥的個頭要比科莫多龍小得多,體長一般在40厘米左右,比成年人的小臂略長一些。不過放在整個蜥蜴家族中,它也算得上大個子了。說起來,婆羅無耳蜥與科莫多龍還有些沾親帶故,因?yàn)樗鼈兌际蔷掾岢频某蓡T。與科莫多龍一樣,婆羅無耳蜥也是食肉者,尤其愛吃蚯蚓、小魚和甲殼類動物, 其口中同樣具有毒腺,能夠釋放具有微弱毒性的毒素。
根據(jù)化石記錄,婆羅無耳蜥的祖先可追溯至75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jì),是恐龍的鄰居,可謂絕對的活化石。今天,這種來自遠(yuǎn)古的動物已極為稀有,只分布在婆羅洲西北部砂拉越的雨林溪流中。由于當(dāng)?shù)爻掷m(xù)不斷的礦業(yè)開采與雨林砍伐,砂拉越雨林逐漸減少,加之一些寵物商青睞于它們神秘古樸的外觀,不斷進(jìn)入雨林非法捕捉,如今婆羅無耳蜥已陷入瀕臨滅絕的境地,亟待保護(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