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多陣列屋面分布式光伏電站中光伏支架結構的分析研究

        2024-12-31 00:00:00鄭宇龔政閆冬王峰
        太陽能 2024年8期
        關鍵詞:檁條立柱承載力

        摘 要:針對建設在鋼筋混凝土屋面上方的多陣列屋面分布式光伏電站,以其光伏支架結構設計中的若干影響因素為研究對象,從光伏支架的結構組成及設計流程出發(fā),結合其受力特點和方式,研究陣列排布方式、相鄰立柱間距、檁條間距、斜撐支撐點位置、光伏支架傾角、相鄰光伏支架間距這6種因素對光伏支架承載力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在采用同樣材料、規(guī)格光伏支架的前提下,這6種影響因素對光伏支架的承載力均存在具有一定規(guī)律的影響。1)同樣列數(shù)的情況下,優(yōu)先選用“豎向組件2行”的陣列排布方式,對應的光伏支架承載力性能較優(yōu)且排布更為合理;2)相鄰立柱間距設置在光伏組件長邊水平投影長度的60%~70%范圍內時,對應的光伏支架承載力性能較優(yōu);3)檁條間距設置為光伏組件長邊水平投影長度的70%左右時,可以保證光伏組件自身的剛度和較大的承載力,且方便施工時的安裝操作;4)當斜撐支撐點位置與斜梁高側端點的距離為整個斜梁長度的35%~60%時,對應的光伏支架承載力性能較優(yōu);5)當采用配重式支架基礎時,光伏支架傾角通常采用5?~20?的小角度,以減少產生的光伏附加荷載,從而確保光伏支架主體結構的安全性;6)當相鄰光伏支架間距采用光伏組件短邊長度的150%~200%(即每榀光伏支架承擔約1.5~2.0塊光伏組件)時,對應的光伏支架承載力性能較優(yōu),且經濟性較好。所得結論和規(guī)律可為后續(xù)多陣列屋面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光伏支架結構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屋面分布式光伏電站;多陣列;光伏支架結構;立柱;斜梁;檁條;承載力

        中圖分類號:TM615 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目前,國家大力推行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雙碳”減排政策,包括太陽能在內的新能源領域屬于政策最有力的響應部分。如何有效利用太陽能資源,且不占用過多的地面資源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問題[1]。在既有建筑物屋面設置分布式光伏電站成為有效的解決途徑,其中,光伏組件采用多陣列的布置形式(同一光伏支架上橫向1行的光伏組件為1個陣列)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屋面有限的空間資源[2]?;诖?,本文針對設置在鋼筋混凝土屋面上方的多陣列屋面分布式光伏電站,以其光伏支架結構設計中的若干影響因素為研究對象,分析研究陣列排布方式、相鄰立柱間距、檁條間距、斜撐支撐點位置、光伏支架傾角、相鄰光伏支架間距對光伏支架承載力的影響,并總結規(guī)律,以期在大規(guī)模推廣屋面分布式光伏電站的背景下,為光伏支架結構設計提供經驗和參考。

        1" 光伏支架的結構組成及設計流程

        1.1" 光伏支架的結構組成

        光伏組件是直接接收太陽輻射,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的關鍵部件,根據材料不同可分為非晶硅光伏組件、單晶硅光伏組件和多晶硅光伏組件。

        對于屋面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光伏支架結構而言,其包括光伏支架和光伏支架的基礎(即支架基礎)兩個部分。光伏支架由檁條、斜梁、立柱、斜撐及相關連接附件組成。根據構件的材質,光伏支架可以分為普通碳素結構鋼材、不銹鋼和鋁合金光伏支架,其中,普通碳素結構鋼材和鋁合金光伏支架的應用較為廣泛。兩種材料各有優(yōu)缺點,普通碳素結構鋼材的受力性能好、價格較便宜、市場采購方便,但是其自重較大、耐腐蝕性較差,需要進行熱浸鍍鋅處理;鋁合金的自重較輕、耐腐蝕性較好,但是其受力性能不如普通碳素結構鋼材,且價格偏高[3]。

        對于鋼筋混凝土屋面結構,根據形式不同,支架基礎可以分為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式、配重式、壓重式和后錨固式,具體采用何種支架基礎形式需結合項目的實際條件進行選擇。

        1)若項目建設在新建建筑上,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優(yōu)先采用BIPV式支架基礎。此種支架基礎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屋面布設分布式光伏電站的需要,保證結構安全性,支架基礎與屋面結構一體澆筑成型,防水保溫性能好,耐久性高。

        2)若項目建設在既有建筑上,當主體結構屋面預留荷載較富裕時,在確保主體結構安全性有保障的情況下,優(yōu)先選擇配重式和壓重式支架基礎。此種支架基礎是工廠預制后運抵光伏電站現(xiàn)場,施工吊裝及安裝較為方便,可以加快施工進度;但這類支架基礎的荷載偏大[4],對既有建筑主體結構承載性能的要求較高,常需要進行安全性復核,并易破壞原建筑屋面的保溫防水層,設計時需要采取一定的附加措施(例如:增設局部防水卷材),以保證建筑屋面面層功能的耐久性。

        3)若項目建設在既有建筑上,當主體結構屋面預留荷載偏低、屋面結構梁布置間距較密時,可以采用后錨固式支架基礎。此種支架基礎產生的荷載較小,但其在施工中需要局部破壞或移除既有建筑屋面面層,暴露出結構面層,在屋面結構構件內設置后錨固螺栓,對既有建筑的結構構件有一定損傷,會一定程度降低屋面的使用耐久性,并且施工有一定難度,施工周期也較長[5]。

        光伏組件安裝在光伏支架上,通過緊固件與檁條連接,檁條與若干榀的光伏支架連接,光伏荷載(包括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荷載、風荷載、雪荷載、檢修運維荷載等施加到光伏支架上的荷載)通過支架基礎傳遞給主體結構的受力構件[6]。以“配重式支架基礎+光伏組件豎向安裝(下文簡稱為“豎向組件”)+2行”布置為例,其光伏支架結構側面示意圖如圖1所示。

        1.2" 光伏支架的結構設計流程

        在光伏支架的結構設計中,安全性是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光伏支架結構設計的工作流程如圖2所示。

        光伏支架結構設計以現(xiàn)行國家規(guī)范和規(guī)程(例如:NB/T 10115—2018《光伏支架結構設計規(guī)程》[7]、GB 50009—2012《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8]等)為依據進行計算分析,計算內容包括光伏支架本身承載力計算和穩(wěn)定性驗算,以及支架基礎的抗滑移、抗傾覆及抗浮驗算,然后匯總計算結果進行分析。

        2" 光伏支架的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所選屋面分布式光伏電站位于北京市區(qū)內某棟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辦公樓屋面,該辦公樓的建筑高度為15 m,屋面形式為鋼筋混凝土現(xiàn)澆屋面,建造時間為2006年。下文主要研究光伏支架采用不同設置條件時的受力結果,該結果主要包括光伏支架結構的最大應力比和最大位移兩個部分,并通過對比分析總結光伏支架結構設計的規(guī)律和經驗。

        該屋面分布式光伏電站中,光伏支架上的橫向1行光伏組件為1個陣列,每個陣列均為10塊光伏組件;采用的光伏組件峰值功率為545 W,尺寸(長×寬×厚)為2278 mm×1134 mm×35 mm,單塊重量為28.6 kg;所有光伏組件均采用豎向安裝的方式。

        為使各組算例的計算結果具有可比性,本文對光伏支架結構各構件的材質和規(guī)格進行了統(tǒng)一設置,具體為:1)光伏支架材質為Q235B鋼材(進行熱浸鍍鋅處理);2)支架基礎均采用配重式支架基礎;3)立柱采用U型鋼,截面尺寸為41.30 mm×72.00 mm×7.50 mm×2.75 mm;4)斜梁采用U型鋼,截面尺寸為41.3 mm×82.0 mm×15.0 mm×2.5 mm;5)斜撐采用U型鋼,截面尺寸為41.3 mm×41.3 mm×7.5 mm×2.0 mm;6)檁條采用U型鋼,截面尺寸為41.3 mm×82.0 mm×15.0 mm×2.5 mm。

        2.1" 陣列排布方式

        由于受光照及建筑屋面使用功能的影響,屋面區(qū)域內可以利用太陽能的范圍經常受到限制,因此,同一光伏支架上的光伏組件通常以豎向單行(即單陣列)和豎向多行(即多陣列)的方式排布。

        將光伏支架傾角統(tǒng)一設置為15°,陣列排布方式分別采用“豎向組件1行×10列”“豎向組件2行×10列”“豎向組件3行×10列”“豎向組件4行×10列”(其光伏組件布置示意圖見圖3),對比不同陣列排布方式對光伏支架受力的影響。不同陣列排布方式的光伏支架側面示意圖如圖4所示,不同陣列排布方式下光伏支架結構各部件受力情況的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根據表1的計算結果,繪制出不同陣列排布方式下光伏支架的承載力對比曲線,如圖5所示。

        從表1和圖5可以看出:在“豎向組件1行× 10列”陣列排布方式下,光伏支架立柱的應力比最大;在“豎向組件2行×10列”陣列排布方式下,斜梁的應力比最大;不同陣列排布方式下檁條和斜撐的應力比有所變化,但相差不大。隨著陣列數(shù)量(即光伏組件行數(shù))的增加,光伏支架的承載力呈線性增加。在“豎向組件1行×10列”與“豎向組件2行×10列”陣列排布方式下光伏支架的承載力相差不大,主要原因是“豎向組件1行×10列”陣列排布方式時光伏支架材料的應力富余量較大,而“豎向組件2行×10列”陣列排布方式雖然多出1行立柱,但光伏支架材料的應力富余量與“豎向組件1行×10列”陣列排布方式相比較少。

        綜上可知,在同樣材料、規(guī)格光伏支架情況下,陣列排布方式采用“豎向組件1行×10列”和“豎向組件2行×10列”時光伏支架的承載力相差不大;但考慮到相鄰光伏支架間均需設置檢修通道,因此“豎向組件2行×10列”陣列排布方式所占屋面區(qū)域更少,更為合理。

        2.2" 相鄰立柱間距

        在既有建筑屋面上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光伏支架作為光伏組件與屋面之間力的傳遞紐帶,將光伏荷載順利傳遞給既有結構。因此,光伏支架立柱的位置受屋面結構安全性的限制,設計時需按現(xiàn)場實際條件進行相應的調整,需要考慮同一榀光伏支架中不同的相鄰立柱間距對光伏支架受力的影響。

        將光伏支架傾角統(tǒng)一設置為15°,陣列排布方式采用“豎向組件2行×10列”;每榀光伏支架對應設置3根立柱,相鄰立柱間距的變化范圍設置為1000~1900 mm,以100 mm為變化梯度,計算不同相鄰立柱間距下光伏支架結構各部件的受力情況,結果如表2所示。

        根據表2的計算結果,繪制出不同相鄰立柱間距下光伏支架的承載力對比曲線,如圖6所示。

        從表2和圖6可以看出:當光伏支架相鄰立柱間距為1000 mm時,斜梁的懸挑部分在所有模型中最長,此時其應力比最大,且位移最大。相鄰立柱間距在1000~1900 mm范圍內變動時,斜撐的應力比呈現(xiàn)增大的趨勢,立柱、檁條的應力比基本一致。當相鄰立柱間距為1500 mm時,光伏支架的承載力最大,此間距為光伏組件長邊水平投影長度的65%左右;隨著相鄰立柱間距由此距離逐漸減少,光伏支架承載力曲線下降的幅度較陡;隨著相鄰立柱間距由此距離逐漸增大,光伏支架承載力曲線下降的幅度較緩。

        綜合分析得出,當相鄰立柱間距取值在光伏組件長邊水平投影長度的60%~70%范圍內時,對應的光伏支架承載力性能較優(yōu)。

        2.3" 檁條間距

        檁條位于光伏組件和光伏支架斜梁之間,為保證檁條與光伏組件緊密連接,每塊光伏組件下均應設置不少于4個緊固件,將光伏組件與檁條連接固定。檁條的間距影響著緊固件的設置位置,因此需要考慮不同檁條距離對光伏支架受力的影響。

        將光伏支架傾角統(tǒng)一設置為15°,陣列排布方式采用“豎向組件2行×10列”;檁條間距的變化范圍設置為600~1800 mm,以200 mm為變化梯度,計算不同檁條間距下光伏支架結構各部件的受力情況,結果如表3所示。

        根據表3的計算結果,繪制出不同檁條間距下光伏支架的承載力對比曲線,如圖7所示。

        從表3和圖7可以看出:檁條間距會直接影響光伏支架斜梁的應力,當檁條間距為600 mm時,由于檁條所傳遞的集中荷載均傳遞至斜梁的中部區(qū)域,導致此時斜梁的應力比最大,且位移最大。隨著檁條間距逐漸增大,斜梁的應力比逐漸下降,檁條的應力比呈現(xiàn)增大的趨勢,立柱、斜撐的應力比和位移基本一致。位于光伏支架頂部的檁條設置時需要考慮光伏組件的布置情況,每塊常規(guī)尺寸的光伏組件需要設置4個緊固件與檁條相連接。檁條間距在600~1000 mm范圍內時,光伏支架的承載力變化不大,相對處于同一平臺;當檁條間距超過1000 mm時,對應光伏組件長邊水平投影長度的45%左右,光伏支架的承載力明顯增大。

        一般情況下,緊固件與光伏組件邊緣懸挑段的距離不能過小,根據工程經驗總結得出較為合適的距離在300~450 mm之間,相對于本工程中檁條間距為1600 mm時光伏支架結構各部件的受力結果,對應光伏組件長邊水平投影長度的70%,不僅可以保證光伏組件自身的剛度和較大承載力,且方便施工時的安裝操作。

        2.4" 斜撐支撐點位置

        光伏支架設置斜撐,可增加整體光伏支架的多余約束,保證其水平荷載順利傳遞至支架基礎。斜撐在斜梁上不同的支撐點位置通常會影響光伏支架的受力特性。

        將光伏支架傾角統(tǒng)一設置為15°,陣列排布方式采用“豎向組件2行×10列”。以斜梁高側端點為起始點,斜撐支撐點位置即為斜撐支撐點距斜梁高側端點的距離,其變化范圍設置為0~2029 mm(兩個節(jié)點間的距離為2029 mm),以200 mm為變化梯度。其中,0 mm代表不設置斜撐的情況;因為2000 mm與2029 mm相差過小,因此以2029 mm作為滿節(jié)點設置斜撐的情況(即斜撐上下連接到斜梁節(jié)點位置)。計算不同斜撐支撐點位置下光伏支架結構各部件的受力情況,結果如表4所示。

        根據表4的計算結果,繪制出不同斜撐支撐點位置下光伏支架的承載力對比曲線,如圖8所示。

        從表4和圖8可以看出:斜撐支撐點位置對光伏支架的立柱和斜梁的受力影響較為顯著。當光伏支架不設置斜撐時,斜梁的應力比最大,且光伏支架承載力最低。當斜撐支撐點位置為800 mm(即占整個斜梁長度的40%)時,光伏支架的承載力達到峰值;然后隨著斜撐支撐點位置逐漸遠離斜梁高側端點,光伏支架的承載力逐漸減??;但當斜撐支撐點位置在斜梁低側節(jié)點時,光伏支架的承載力仍大于不設置斜撐時的承載力。因此,可以認為光伏支架設置斜撐能提升其整體穩(wěn)定性和承載力。

        一般情況下,光伏支架設置有一定的傾角,根據計算結果分析,在斜撐支撐點位置與斜梁高側端點的距離占整個斜梁長度35%~60%的條件下,光伏支架的承載力較高。

        2.5" 光伏支架傾角

        光伏支架傾角通常與光伏組件安裝傾角一致,其值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項目所在地的大地緯度和太陽輻射量、所處屋面的坡度、光伏組件裝機容量,以及相鄰兩個光伏支架間前一個光伏支架中的最后1行光伏組件對后一個光伏支架中的第1行光伏組件造成的陰影遮擋等因素的影響。在這些因素中,光伏組件裝機容量通常是首位考慮因素,但是隨著光伏支架傾角的遞增,光伏支架結構中高側的標高會相應增大,通過支架基礎傳遞到既有結構屋面的光伏附加荷載也會相應增加,不利于運維操作,此時光伏支架傾角的選擇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是既有結構屋面承載的安全性因素。

        光伏支架的陣列排布方式采用“豎向組件2行×10列”,光伏支架傾角的變化范圍設置為0°~45°,以5°為變化梯度,計算不同光伏支架傾角下光伏支架結構各部件的受力情況,結果如表5所示。

        根據表5的計算結果,繪制出不同光伏支架傾角下光伏支架的承載力對比曲線,如圖9所示。

        從表5和圖9可以看出:在不同光伏支架傾角下,光伏支架承載力的變化呈現(xiàn)出一定的規(guī)律性。當光伏支架傾角為0?時,光伏支架的承載力并未達到最低,然后隨著光伏支架傾角的增大,光伏支架的承載力逐漸減??;當光伏支架傾角達到15?時,光伏支架的承載力為最低;當光伏支架傾角超過15?且逐漸增大時,光伏支架的承載力也隨之增大;當光伏支架傾角達到40?時,光伏支架的承載力達到最大;隨后當光伏支架傾角繼續(xù)增大,光伏支架的承載力隨之降低。

        但由于光伏支架傾角過大會增加配重式支架基礎的尺寸,對既有結構屋面的安全性有較大影響,因此對于采用配重式支架基礎的情況而言,通常以犧牲光伏支架承載力為前提,采用小角度的光伏支架傾角。綜合分析后,光伏支架傾角選擇5°~20°,以減少作用于既有結構屋面的光伏附加荷載,來確保光伏支架主體結構的安全性。

        2.6" 相鄰光伏支架間距

        在既有建筑屋面上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時,與相鄰立柱間距一樣,相鄰光伏支架間距(即相鄰兩榀光伏支架之間的距離)同樣受屋面結構安全性的限制,其示意圖如圖10所示,因此需要考慮不同的相鄰光伏支架間距對光伏支架受力的影響。

        將光伏支架傾角統(tǒng)一設置為15°,陣列排布方式采用“豎向組件2行×10列”。由于每個陣列的光伏組件數(shù)量相同,因此當相鄰光伏支架間距變化時,光伏支架所包含的榀數(shù)不同,每榀所承擔的光伏組件塊數(shù)也不同。相鄰光伏支架間距的變化范圍設置為1500~3500 mm,以250 mm為變化梯度,計算不同相鄰光伏支架間距下光伏支架結構各部件的受力情況,結果如表6所示。

        根據表6的計算結果,繪制出不同相鄰光伏支架間距下光伏支架的承載力對比曲線,如圖11所示。

        從表6和圖11可以看出:相鄰光伏支架間距對光伏支架承載力的影響較為顯著。相同陣列排布方式的情況下,隨著相鄰光伏支架間距逐漸變小,光伏支架結構的榀數(shù)逐漸增多,光伏支架承載力也逐漸增大;當相鄰光伏支架間距為1500 mm時,光伏支架的立柱、斜梁和檁條的應力比最小,且位移也相對較小,而此時光伏支架的承載力達到最大值。

        從圖11還可以看出:光伏支架承載力曲線下降趨勢出現(xiàn)兩處平臺段。第1處平臺段是在相鄰光伏支架間距大約為1750~2250 mm時,即為光伏組件短邊長度的150%~200%,此時每榀光伏支架承擔約1.5~2.0塊光伏組件;第2處平臺段是在相鄰光伏支架間距大約為2500~3000 mm時,即為光伏組件短邊長度的220%~260%,此時每榀光伏支架承擔2.2~2.7塊光伏組件。另外,相鄰光伏支架間距過大會導致材料用鋼量的加大,影響屋面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投資建設成本。

        綜合考慮,認為相鄰光伏支架間距位于第1處平臺(即為光伏組件短邊長度的150%~200%)時,每榀光伏支架承擔約1.5~2.0塊光伏組件,對應的光伏支架可以得到較高的承載力,且安全性、經濟性較好。

        3" 結論

        本文針對建設在鋼筋混凝土屋面上方的多陣列屋面分布式光伏電站,對其光伏支架結構設計中的若干因素對光伏支架承載力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研究,并總結了規(guī)律。在采用同樣材料、規(guī)格光伏支架的前提下,陣列排布方式、相鄰立柱間距、檁條間距、斜撐支撐點位置、光伏支架傾角、相鄰光伏支架間距這6種影響因素對光伏支架的承載力均存在具有一定規(guī)律的影響,具體結論為:

        1)陣列排布方式的影響。同樣列數(shù)的情況下,光伏支架的陣列排布方式采用“豎向組件1行”與“豎向組件2行”時的承載力基本一致;隨著陣列數(shù)量的逐漸增加,光伏支架的承載力呈線性增大。若屋面可利用區(qū)域允許,光伏支架優(yōu)先采用多陣列排布方式。若僅適用“豎向組件1行”和“豎向組件2行”的陣列排布方式,優(yōu)先選用“豎向組件2行”的陣列排布方式,此時對應的光伏支架承載力性能較優(yōu)且排布更為合理。

        2)相鄰立柱間距的影響。光伏支架相鄰立柱間距不宜過大或過小,當相鄰立柱間距為光伏組件長邊水平投影長度的65%左右時,所得光伏支架的承載力最大。光伏支架設計時,相鄰立柱間距設置在光伏組件長邊水平投影長度的60%~70%范圍內時,對應的光伏支架承載力性能較優(yōu)。

        3)檁條間距的影響。每塊常規(guī)尺寸的光伏組件均需要設置4個緊固件與檁條相連接。隨著檁條間距增大,光伏支架的承載力呈線性增大。檁條間距設置為光伏組件長邊水平投影長度的70%左右,緊固件與光伏組件邊緣懸挑段的距離可控制在300~450 mm范圍內,此時可以保證光伏組件自身的剛度和較大的承載力,且方便施工時的安裝操作。

        4)斜撐支撐點位置的影響。光伏支架斜梁下設置斜撐可以有效提高光伏支架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并提高其承載力,對光伏支架立柱和斜梁的影響較為顯著。當斜撐支撐點位置與斜梁高側端點的距離為整個斜梁長度的35%~60%時,對應的光伏支架承載力性能較優(yōu)。

        5)光伏支架傾角的影響。當光伏支架傾角為15°時,光伏支架的承載力最低;當光伏支架傾角達到40°時,光伏支架的承載力達到最大。但光伏支架傾角過大會增加配重式支架基礎的尺寸,對屋面結構的安全性有較大影響,因此對于采用配重式支架基礎的情況而言,通常以犧牲光伏支架承載力為前提,采用5°~20°的小角度光伏支架傾角,以減少產生的光伏附加荷載,來確保光伏支架主體結構的安全性。

        6)相鄰光伏支架間距的影響。相鄰光伏支架間距對光伏支架承載力的影響較為顯著。當相鄰光伏支架間距采用光伏組件短邊長度的150%~200%,即每榀光伏支架承擔約1.5~2.0塊光伏組件時,對應的光伏支架承載力性能較優(yōu),且經濟性較好。

        需要說明的是,在光伏支架結構設計過程中還存在其他影響因素,例如:屋面類型、光伏組件安裝方向、多層檁條布置、緊固件位置等,但光伏支架結構設計應以主體房屋結構和光伏支架結構的安全性作為首要前提,并且應考慮光伏支架被破壞后相應的防墜落措施。本研究所得結論適用于采用豎向光伏組件排布的多陣列屋面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光伏支架結構設計,可為后續(xù)此類設計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吉春明,朱慶東. 屋面光伏陣列荷載分析與結構承載力評估[J]. 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11,44(S1):109-112.

        [2] 買發(fā)軍,潘甲龍,白榮麗. 混凝土平屋面光伏支架強度及屋面承重計算[J]. 太陽能,2016(4):63-65.

        [3] 儲紅霞,唐湘. 鋁合金支架與鋼支架經濟性對比分析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屬,2016(21):42-43.

        [4] 李桂慶. 太陽能光伏支架結構方案對比分析[J]. 建筑技術開發(fā),2020,47(9):9-10.

        [5] 章海燦,楊松,沈道軍,等. 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屋面選擇與支架結構方案研究[J]. 太陽能,2016(3):60-63,55.

        [6] 沈妍,王琪,康曉慷,等. 太陽能光伏板陣列體型系數(shù)和最優(yōu)展平角模擬[J]. 特種結構,2018,35(6):27-32.

        [7] 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光伏支架結構設計規(guī)程:NB/T 10115—2018 [S]. 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8.

        [8]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 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 50009—2012[S].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2.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PV BRACKET STRUCTURE IN MULTI-ARRAY ROOF DISTRIBUTED PV POWER STATION

        Zheng Yu1,Gong Zheng1,Yan Dong2,Wang Feng3

        (1. Architectural Design amp;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Co.,Ltd.,Beijing 100084,China;

        2. China Energy Envision (Hainan) Integrated Intelligence Energy Co.,Ltd.,Beijing 100007,China;

        3. Beijing Shoug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Beijing 100026,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ulti-array roof distributed PV power station built above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roof,taking several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PV bracket structure desig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arting from the structure composition and design process of the PV bracket,combined with the stress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s,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array arrangement,distance between adjacent columns,purlin spacing,support point positions of slant support,inclination angles of PV brackets,distance between adjacent PV brackets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PV bracket.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under the premise of using the same materials and specifications of PV brackets,these six influencing factors have a certain regularity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PV brackets. 1) In the case of the same number of columns,the \"vertical module two rows\" array layout is preferred,and corresponding PV bracket has better bearing capacity performance and mor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2) When the distance between adjacent columns is set within the range of 60%~70% of the horizontal projection length of the long side of the PV module,the corresponding bearing capacity performance of the PV bracket is better. 3) When the spacing between purlins is set to about 70% of the horizontal projection length of the long side of the PV module,it can ensure the rigidity and greater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PV module itself,and facilitate the installation and operation during construction. 4) Whe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upport point positions of slant support and the high end point of the inclined beam is 35%~60% of the entire length of the inclined beam,the corresponding PV bracket has better bearing capacity performance. 5) When using a counterweight bracket foundation,the inclination angle of PV bracket is usually a small angle of 5°~20° to reduce the additional PV load generated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PV bracket. 6) When the distance between adjacent PV brackets is 150%~200% of the short side length of the PV module (i.e. each PV bracket bears about 1.5~2.0 PV modules),the corresponding PV bracket has better bearing capacity performance and better economy. The conclusions and patterns obtained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PV bracket structures in future multi-array roof distributed PV power stations.

        Keywords:roof distributed PV power station;multi-array;PV bracket structure;column;inclined beam;purlin;bearing capacity

        猜你喜歡
        檁條立柱承載力
        隅撐對檁條受力的影響分析
        安徽建筑(2022年1期)2022-02-16 10:46:26
        八旬老者 文化養(yǎng)生——記85歲北大老學長陳立柱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4:14
        冷彎薄壁Z形檁條加固有限元分析
        建筑結構(2021年7期)2021-05-13 03:37:08
        一種采用嵌套L型檁條將簡支C型檁條加固為連續(xù)檁條方法的分析研究
        五臺山掠影
        記者觀察(2019年1期)2019-04-04 01:06:36
        組合鋁合金立柱在超大跨度玻璃幕墻中的應用
        上海建材(2018年4期)2018-11-13 01:08:54
        漢畫像石墓出土仿木結構石立柱初步研究——兼談白楊店畫像石墓出土立柱位置
        東方考古(2016年0期)2016-07-31 17:45:44
        CFRP-PCP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彎承載力研究
        耐火鋼圓鋼管混凝土柱耐火極限和承載力
        光伏鋁型材檁條機械有限元分析
        太陽能(2015年6期)2015-02-28 17:09:26
        av黄色在线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韩国福利网站|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在线亚洲+欧美+日本专区| 一本久道视频无线视频试看| 手机av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文精品字幕一区二区| 精品中文字幕日本久久久| 日韩人妻中文字幕专区| 人人妻人人狠人人爽天天综合网| 无码少妇一级AV便在线观看 | 色婷婷久色国产成人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专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午夜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不卡| 国产午夜精品av一区二区三|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a片| 婷婷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 99精品国产兔费观看久久| 色偷偷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人妻 丝袜美腿 中文字幕|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抽搐免费网站| 午夜精品久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777| 性饥渴的农村熟妇| 少妇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免费av在线观看| 电驱蚊液可以插一晚上吗|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亚洲中字幕在线播放| av在线播放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98色在线 | 国产| 美女扒开内裤让男生桶| 亚洲一码二码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av永久无码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农村三片免费网站| 亚洲成人av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