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聞十里長山十里秀,也曾聽身邊登臨回來的人盡數(shù)它的好:不高不矮,綿延不絕,是城市的氧吧。它位于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境內(nèi),呈東西走向,因全長十二華里,故名十里長山。主峰海拔349.7米,為寧鎮(zhèn)山脈東段高峰之一。據(jù)《丹徒縣地名錄》記載:十里長山,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包括萬福宮、龍王廟、桃花庵等景點,以及勺泉、馬槽井等山間泉水。萬福宮相傳是道教三茅派始祖茅氏兄弟所建。歷史上,十里長山是西周時期泰伯、仲雍奔荊蠻最早落腳的地方。宋武帝在此建丹徒宮,乾隆帝也曾在此登山。北宋書畫家米芾后半生更是定居十里長山?,F(xiàn)中國唯一以書法家名諱命名的文化主題公園——中國米芾書法公園就坐落在十里長山腳下。
在一個艷陽高照的秋日中午,我有幸走進了十里長山。說它似蛟龍盤臥,一點不夸張。我是從米芾公園東側(cè)的十里長山森林步道往山上走的。步道全長約8100米,東起米芾書法公園,西至奇石館,蜿蜒盤旋于十里長山中,串聯(lián)云山谷、獅子山、瞭望塔等景點。我沿著樹木蔥蘢有兩個車道寬的步道前行了約50米,在靠近山體右手處看到了正在復(fù)建的長山寺。這是一座始建于宋代的古寺,依山而建。殿宇重重,院落寬窄隨山體而設(shè),空間錯落有致,布局渾然天成。向左沿云山路順著山體繼續(xù)往前900米處,右手邊有個路牌指向瞭望塔。一條窄窄的亂石路往山上延伸,登上瞭望塔可以看到十里長山的全貌。
我毫不猶豫地離開大道,踏上了這條通往山頂?shù)男〉?。滿山是馬尾松,這條道應(yīng)該是登山人踩出來的,沒有泥土,全是山石風(fēng)化滾落的石子,大大小小。石子硌得腳生痛,路沒有盡頭地向上。中午天熱,鳥兒們也怕高飛,躲到樹上歇息去了。我喘得不行,想放棄。幸好遇到一位從山頂下來的游客,他鼓勵我說山上風(fēng)景不錯。一路蝴蝶引路,我走它走,我停它停。終于看到瞭望塔了,路邊的花草也多了起來,那只一路陪伴我的黃蝴蝶不見了,它已隱入搖曳的黃花中。接替它的是一只橘色黑點紋蝴蝶。
跟隨蝴蝶的翻飛,我一鼓作氣登上了山頂?shù)牟t望塔——一座三層飛檐閣。風(fēng)變得涼爽起來,我驚訝了——城市是如此的美,美得就像一幅畫:北望,城市在蔥綠中,直抵南山;東望,湖泊相依,高樓林立;南望,大學(xué)城的高校如雨后春筍;西望,山脈蜿蜒似蛟龍。城市和山脈交融,人在畫中,不高不矮的山恰到好處地成了城市的映襯。我忽然頓悟:登山的樂趣也許就在登上山頂?shù)倪@一刻。天地之寥廓,城市之日新月異,不登臨山頂又怎知全貌,怎知十里長山與城市是如此的心心相依、相吸!
下山路上也碰到幾個游人,他們和我一樣,被山路所困,但仍勇敢地往上爬。我慶幸自己沒有放棄,受別人鼓勵,而又鼓勵別人。當(dāng)孩子們歡快的笑語聲傳來,我知道快到山腳米芾公園了。因為,那兒正有許多孩子在秋游,在接受書法熏陶。在米芾公園大門旁是十里長山·漫花嶺,那兒春天牡丹盛開,秋天菊花朵朵。如果時間允許,你可以坐在花田樹下的音樂餐吧喝個下午茶。一邊欣賞花樹,一邊回望十里長山。
山是載體,城市依山而建。文化因山而綿延,山因文化而生動。十里長山如舞動的龍,正在丹徒大地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