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通常認為人是由三部分構成的,分別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氨疚摇弊裱翱鞓贰痹瓌t,“自我”遵循著“現(xiàn)實”原則,“超我”遵循著“道德”原則。筆者認為,蓋茨比短暫一生的軌跡也是按照本我、自我、超我三個部分的按序實現(xiàn)而進行的。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中本我、自我、超我的實現(xiàn)來分析蓋茨比的人物形象。同時,一個作家最出名小說中的人物往往帶有自己的人生色彩。
《了不起的蓋茨比》這部作品的光芒使其作者菲茨杰拉德在文壇久負盛名。這部小說之所以如此成功,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部半自傳體性質的小說。不論中外,絕大多數(shù)享有盛名的文學作品都有作者本人的影子。例如,《紅樓夢》帶有曹雪芹本人真實的生活痕跡;《大衛(wèi)·科波菲爾》也被認為是狄更斯本人的自傳體小說。某種程度上,蓋茨比正是作者本人菲茨杰拉德的化身。程錫麟也認為,“菲茨杰拉德小說中的許多背景、情節(jié)、人物與其人生經歷吻合或十分相似。在美國文學經典作家中,虛構作品與作家自己生平如此相似,作品的自傳色彩如此強烈的,他可能要算是第一人”。由此可見,如果想較為準確地分析出蓋茨比這一具象的文學形象,我們可以結合菲茨杰拉德本人的生平經歷來看。不能絕對地說,蓋茨比的一切都是菲茨杰拉德本人的所有投射。但是他們之間,無論是相對卑微的出身,對于繆斯女神的憧憬,還是通過個人奮斗而獲得過世俗成功的故事,都存在較大的相似性。結合菲茨杰拉德本人的經歷來分析蓋茨比這一人物形象還是有一定根據(jù)可言的。
在弗洛伊德看來,人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部分?!氨疚摇弊裱翱鞓吩瓌t”,它無一例外地因一種不快樂的緊張情緒而起,并最終朝著降低緊張感,也即避免不快樂、獲得快樂的方向發(fā)展?!白晕摇弊裱艾F(xiàn)實”原則,即人們既想滿足欲望,又想規(guī)避痛苦?!俺摇弊裱暗赖隆痹瓌t,即按照社會標準規(guī)范自我,從良心和理想道德方面約束著自我。之前,有學者認為,在《了不起的蓋茨比》小說中,遵循“快樂”原則的是黛西,蓋茨比在現(xiàn)實中的奮斗代表“自我”部分中的現(xiàn)實原則,尼克遵循了“超我”中的道德原則。筆者的看法有略微不同。筆者認為,蓋茨比本身即可體現(xiàn)弗洛伊德中本我、自我和超我部分。并且,他的人生軌跡正是按照這三個部分的分別實現(xiàn)來進行的。
本我的滿足——
卑微時勇敢快樂地與黛西相愛
根據(jù)弗洛伊德的精神理論,本我(id)是與生俱來的。弗洛伊迪認為“本我”建立在“快樂”原則的基礎上?!氨疚摇北硎咀非笞约鹤钕胍臇|西,包括具有普世意義的金錢、地位,并且這種沖動會讓人忽略掉追尋快樂有可能帶來的傷害。蓋茨比遇到黛西時,未因自己的寒微出身而在愛情面前卻步。他選擇遵循本心的快樂原則,勇敢地與自己的繆斯黛西相戀,這讓人不禁想到菲茨杰拉德的經歷。他出身沒落貴族家庭,在普林斯頓大學讀書期間,菲茨杰拉德結識了出身富裕家庭的吉爾亞小姐,并且與之相愛。只是由于巨大的出身差異,他們并未擁有圓滿結局。不論是尚在卑微時的蓋茨比,還是尚在卑微時的菲茨杰拉德,都在年輕時,快樂而勇敢地與心愛的人相愛。這時,他們都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中“本我”的部分行事,一切都遵循“快樂”原則。從日后蓋茨比取得的巨大成果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蓋茨比是一個足夠努力且足夠聰明的人。初遇黛西時,不管是他們之間巨大的階級差異,還是黛西這個人本身就充滿了金錢的味道,聰明的蓋茨比應該猜到他和黛西的愛情走不到最后,也未必沒有想到失戀可能會帶來的痛苦和淚水。筆者在這里先不探討黛西這一人物的復雜性。只是說,他選擇與黛西相愛這一決定,雖然只是遵循本我按照“快樂”原則行事,但這一決定本身就充滿勇氣。
自我的覺醒——失戀后的奮斗與抗爭
根據(jù)弗洛伊德的精神理論,自我(ego)是人在現(xiàn)實中經歷痛苦后的選擇,自我是建立在“現(xiàn)實”原則的基礎上。自我能夠合適地滿足并且釋放自己的欲望,并以一種讓他人也感到舒服的方式。在昔日戀人拋棄自己轉投富豪湯姆的懷抱時,蓋茨比將悲傷化成了向上的動力。書中對于蓋茨比的發(fā)家史沒有詳細介紹。只是,私酒生意之所以可以牟取暴利,是因為它是非法生意,那必然少不了要與黑幫打交道,其中的曲折困難可以瞥見一二。當蓋茨比經歷曲折后,他獲得了巨大的財富。他在東卵召開的派對上,日夜笙歌。雖然此時他還沒有觸及那一盞心底的綠燈——黛西,但是我們也不能說此時的蓋茨比是不成功的,因為他確實通過自己的努力奮斗完成了屬于他的階級跨越。他甚至可以為一位素不相識的賓客準備一條嶄新而華貴的連衣裙。注意,此時蓋茨比的身份是贈予者。對于他昔日仰望的階級,此刻他已經可以進行俯視。聯(lián)想到菲茨杰拉德本人,雖然由于巨大的階級差異,他未能與原本心愛的女子吉爾婭在一起。但他收獲了另一位同樣出身富貴且美貌的女子——澤爾達的青睞。他在文壇上的創(chuàng)作也越發(fā)勤奮。終于,《夜色溫柔》的出版讓他在文壇聲名鵲起。這一次,雖然他們之間同樣擁有巨大的階級差異。但是他在文壇的斐然成就讓澤爾達的父親同意了這門婚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和蓋茨比在經歷了長時間的奮斗過后,都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完成了自我部分的覺醒。
超我的追求——為繆斯而獻身
根據(jù)弗洛伊德的精神理論,“超我”代表壓抑自己本身的欲望和追求,遵循“道德”原則,即用圣人的標準要求自己。追求完美是“超我”最大的特征。不論是黛西本人重視金錢超過愛情,還是蓋茨比的隕落代表了一代人“美國夢”的破碎,最后都預示了蓋茨比死亡的結局。只是,筆者認為蓋茨比最后的死亡,不可以簡單地用“失敗”去定義。結合菲茨杰拉德本人的出身和經歷來看,他身上必然帶有追求完美的特征。如果菲茨杰拉德出身寒微,那他可能不會有藝術追求。如果菲茨杰拉德出身高貴,那他在文壇上的創(chuàng)作可能不會如此勤奮。可是,他偏偏出生在一個沒落貴族家庭。這種家庭出身,導致他不得不肩負重振家風的使命。他的身上必然伴隨追尋完美,彌補缺憾的傾向。而什么是完美呢?完美,代表追求極致。而極致,往往和死亡有關。
很多讀者讀罷此書后,往往認為是蓋茨比性格中對黛西盲目的愛導致了他最后的失敗。但是,筆者在這里做一個大膽的猜想。那就是,即便蓋茨比知道黛西的計劃,他也會毫不猶豫地為她赴死。如同狄更斯《雙城記》中的卡頓,他曾對露西說:“如果在我的生涯中有任何做出犧牲的機會或我能這樣干,我一定抓住機會,為你也為對你最親的人做出犧牲?!保↖f my career were of that better kind that there was an opportunity or capacity of sacrifice in it, I would embrace any sacrifice for you and for those dear to you)蓋茨比的偉大之處固然在于他完成了階級跨越這一成就,但也在于他對愛情的忠貞。在他富有后,對他青眼相加的女子必定很多。但是,他只愛黛西一個人。那么此時,黛西的愛情便不能簡單地定義成某種身份轉換完成后的附屬品。而是——黛西,實則是蓋茨比此生的最高追求。能和黛西成雙入對固然好,但如果不能,為她而死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弗洛伊德認為,人一切的動力都源于性動力。 這里的性不能簡單地理解成“性”這一行為,獲得另一方的認可也屬于這種性動力。
如果沒有黛西,蓋茨比能否取得如此的世俗成就也是一個未知數(shù)。他因為黛西而拼命奮斗取得世俗成就,最后又因追求黛西完美的愛情來達到自身的圓滿而走向死亡的結局。不論是站在蓋茨比還是讀者的角度看,對于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極致追求,都是符合道德原則中對于完美的追求。這,即是蓋茨比的超我部分。
筆者認為蓋茨比最后的死亡并不是一種失敗,而是對他的一種成全。在小說的末尾部分,尼克也對蓋茨比做出了這樣的評價:“They are rotten crawls, you are the whole dawn bunch put together.”本書中的尼克通常被看成是一個在道德水平上接近完美的一個人。如果尼克已經對蓋茨比進行了此番評價,那么蓋茨比的確實現(xiàn)了“超我”部分中的“道德”原則。
自我、本我、超我的權衡
偉大的小說一般都有一個讓人津津樂道的開頭。《了不起的蓋茨比》的開頭是蓋茨比好友尼克的話“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并不是個個都有過你那些優(yōu)越條件”。這里的優(yōu)越條件并不指的是優(yōu)越的物質條件,而是指從小受到的教養(yǎng)。蓋茨比雖然出身寒微,但是他受到的教育和后天的自我教育并不比出身高貴的人少。在年少落魄時,他勇敢快樂追尋所愛;在失戀時,他能面對現(xiàn)實勤奮工作;在達到世俗成功后,他又能踐行自己奉行的道德原則,在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都追求完美,且待人慷慨大方。蓋茨比按照弗洛伊德的“本我” “自我”和“超我”三個部分的完成度過了自己短暫又輝煌一生。誰又能說,蓋茨比不是了不起的呢?
作者簡介:
初昱,1997年出生,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文學翻譯,外國語言文學,文藝理論。張燕楠,1972年出生,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西方文論及藝術批評理論,本文通信作者。作者單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外國語學院;東北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