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記載了一段對話,大概意思是:孔子的學(xué)生子夏在老師去世后自立門派,他的學(xué)生向孔子的另一個學(xué)生子張尋問怎樣結(jié)交朋友。子張說,“子夏是怎么說的?”子夏的學(xué)生答道,“子夏說交朋友要講究志同道合,可以相交的就和他交,道不同,不相為謀,不可以相交的就斷然拒絕?!弊訌堈f,“我所聽到的和你們老師的觀點不同,我覺得一個有智慧、有德行的人既要有賢德的朋友,又要有普通大眾朋友;既能夠贊美善的、好的、強的,又能同情能力不夠的、資質(zhì)不高的,甚至有些道德缺陷的?!弊訌堃娮酉牡膶W(xué)生有些迷惑,繼而解釋,“如果我是十分賢良的人,那我對別人有什么不能接受,不能包容的呢?我如果不賢良,那人家就會拒絕我,又怎么能說我交到壞朋友呢?”
陽明先生的學(xué)生,也問過老師這個問題,說到底是子夏正確還是子張正確呢?
先生說,子夏說的是小時候的交往方法,而子張說的是成人之間的交往方法。如果用好了,那么從小到大都不缺朋友,而且事半功倍。
《顏氏家訓(xùn)》說: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于學(xué),潛移默化,自然似之。意思是,人在小的時候價值觀尚未形成,很容易被人的思想和言行左右,但沒有幾個孩子是誠心學(xué)壞或?qū)W好的,只是潛移默化地被影響罷了。
所以,一個孩子在價值觀沒有形成的時候,所接觸的人是正知、正念、正能量,還是消極、負面、負能量,決定其一生的走向。
一個孩子的成才,始于立志、學(xué)習(xí)、習(xí)慣,得益于朋友。敬請廣大父母教會孩子交朋友吧。
(摘自《今晚報》 張建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