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年長的馬賽人,至今堅守著傳統(tǒng)生活方式。他們表示:“如果都搬到擁擠的城市里去,那我們還是東非草原上著名的馬賽人嗎?”
馬賽人是東非最神秘的游牧部落,也是草原上的驍勇戰(zhàn)士。他們相信萬物有靈,敬畏自然,至今保留著奇特而有趣的傳統(tǒng)風俗:男人留小辮,女子剃光頭,一夫多妻制;他們生活在嚴格的部落制度之下,把狩獵獅子當成英雄的象征;馬賽人身姿高挺,步伐矯健,喜歡穿紅色長袍,走起路來猶如“火一樣的人兒風一樣飄過”……他們的生活究竟怎樣?
牛血迎貴賓,以“?!闭撠敻?/p>
馬賽人(Maasai)是東部非洲一個古老的游牧民族,人口約100萬,主要生活在肯尼亞南部及坦桑尼亞的北部。
棲居于東非大裂谷兩岸的馬賽人,被稱為“人類行走的活化石”。他們祖祖輩輩繁衍生息于此,深邃橘紅的草原晨曦,還有陣陣脆耳的牛鈴聲,開啟馬賽人放牧的每一天……在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們分為"12"個大部落,各有自己的部族首領。
在坦桑尼亞北部的乞力馬扎羅山腳下,散布著好幾個馬賽人部落。前不久,我們一行人在向?qū)У膸ьI下,探訪了其中一個部落。遠遠地,就看見十多個衣裝鮮亮的馬賽族男女,在村口排成了兩行,打鼓奏樂迎接貴賓。
一系列很有儀式感的歡迎程序后,迎賓隊伍中走出一名身穿紅色披風的挺拔男子,雙手捧著一個用動物皮制做的小罐,舉過頭頂,恭敬地向我獻飲品?!斑@是新鮮牛血,請遠道而來的尊貴客人享用!”一位名叫阿扎魯?shù)拈L者熱情地說。他還通過翻譯向我介紹,請客人喝牛血是馬賽人最高規(guī)格的待客之禮,千萬不要辜負他們的好意。說完,阿扎魯神秘兮兮地笑了笑。
我知道馬賽人以肉、乳為食,但用新鮮牛血招待客人,實在出乎意料。這時,阿扎魯從腰間拽出一個杯子,動作麻利地用皮罐把杯子斟滿,然后遞給我。
面對熱情好客的馬賽人,我實在沒有退路,把杯子放在嘴邊,并沒有聞到什么血腥味。我輕抿了一小口,似乎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味道。于是,在當?shù)厝藷崆榈墓穆暫透杪曋?,我壯著膽喝了一大口。阿扎魯一邊笑,一邊鼓掌,兩?cè)的歡迎隊伍也爆發(fā)出響亮的笑聲和鼓掌聲……
喝完迎賓牛血,阿扎魯領著我們一行人進入部落。只見茫茫草原上,點綴著一座座茅草頂?shù)哪喾孔?,每個房子周圍都有護院屏障——用帶刺的蒺藜、灌木叢和樹枝圍成的圓形籬笆。院子里除了房屋,各家還圈養(yǎng)著數(shù)量不等的牛羊等牲畜。
“你很勇敢,中國來的朋友!其實剛才你喝的并不是牛血,而是玫瑰茄泡的飲料?!卑⒃敽φf出了實情。原來,此前他們用牛血迎接國外客人時,人家都不敢喝,很尷尬,于是他們采取了變通的做法,用殷紅色的玫瑰茄代替牛血。
馬賽人幾乎全靠牲畜,尤其是以牛肉、牛血和牛奶為生。一直以來,喝牛血是他的一項傳統(tǒng)習俗,新鮮牛血不但解渴,而且能快速補充體力,增強免疫力。
他們?nèi)∨Q姆椒ê芷嫣?,并不是殺死牛,而是把一支箭扎進牛脖子的靜脈,讓牛血流進葫蘆等容器里,之后將牛脖子上的傷口用泥巴或牛糞堵上,傷口自會慢慢愈合。新鮮的牛血摻上牛奶即可飲用。
對馬賽人來說,財富的衡量標準就是看誰家擁有的牛多。
一夫多妻制,男女愛紅衣
馬賽人娶親和一些中國少數(shù)民族一樣,靠“搶親”。馬賽男人基本不干家務,成天在街上晃悠,不時看看街上有沒有漂亮的馬賽少女,如果看上一個,立馬上去就搶。不由分說地將人家搶到摩托車上,或者抱起來飛快地跑回家。被搶的少女也是驚恐萬狀,但不管她如何哭喊,也沒有人出來制止,因為男人搶女人是馬賽人的風俗。
馬賽男人將女孩子搶回家后,女方的父兄找上門來時,需要出一份彩禮。一般10頭??梢匀⒁粋€老婆。馬賽人實施一夫多妻制,但由于牛的數(shù)量不夠,彩禮匱乏,真正能娶回多個妻子的男人并不算多。
我們進入一個大院子,這里住著七八戶人家。院里每一座房屋都有獨特的形狀,有的呈長方形,有的像倒置的水缸。為了抵御野獸及外敵的侵襲,房門一般都極小,人要彎著腰才能進入。
馬賽人的衣服以紅色為主,男人喜歡穿顏色鮮紅的“束卡”,這種類似長袍的衣服由兩塊布料組成,一塊包裹身體遮羞,另一塊斜披在肩膀上。一個個身穿束卡的馬賽人,如同一團團燃燒的火焰在草原上閃耀。
馬賽女子的傳統(tǒng)衣服是“坎噶”,就是把一塊布一折再一塞,結(jié)結(jié)實實地裹在身上。這樣隨意的風采,看上去才是瀟灑!身披“坎噶”的馬賽女子獨具風采,大圓披肩圍繞著她們的脖子,頭頂?shù)闹轱椛l(fā)著熒光。她們步伐輕盈,飄逸的裙擺隨風飛舞,仿佛草原上的精靈。
阿扎魯介紹說,馬賽人穿紅是為了驅(qū)獸防身。對于經(jīng)常與野生動物打交道的牧人來說,火焰般的紅色就是力量的象征。怕火的野獸自然對紅衣人懷有一種敬畏。
此外,馬賽人生活的東非土地都是紅色的,最初馬賽人就是用紅色的赭石涂染衣服,久而久之就以紅色為美了。直到今天,馬賽族的男女老少買運動鞋時,大多也會選擇紅色。
馬賽人最有名的裝飾品是珠子,女人們把一個個珠子細心地串起來,做成五顏六色的裝飾品,不論男女都喜歡佩戴這種珠飾。但這種裝飾有著嚴格的等級和年齡劃分,比如未婚的馬賽少女只能戴在耳朵上方。隨著年齡的增加,裝飾也逐漸增多,等到成婚后,珠飾就可戴到耳垂上了。
有趣的是,馬賽男子成年后都蓄發(fā)梳小辮,女孩成年后則要剃頭。有些馬賽男人留有一頭長長的小辮子,細細密密,編織整齊。但這種辮子可不是誰都能留的,只有最驍勇善戰(zhàn)者才會留一頭精致的長發(fā)小辮,配以各種好看的飾品。
剃頭是常見的成人禮,代表著新的開始,預示著生命從一個章節(jié)傳遞到另外一個嶄新的章節(jié)。
美麗要從娃娃抓起啊,馬賽人的孩子長到四五歲時,就要進行“美麗修飾”了——那就是門牙被拔掉。馬賽人認為這樣看起來會更美麗。而且拔掉門牙還有一個特別的“好處”,就是當孩子病到張不開嘴時,可以直接從牙洞里灌藥進去。
到了七八歲時,男孩女孩都要把耳垂切出一個洞來,用木棍或樹葉塞上,為的是讓這個洞越長越大。成人時,耳垂上的洞已經(jīng)能夠穿過一個小拳頭!根據(jù)馬賽人的審美觀點,耳垂的洞越大就越美麗動人。
馬賽人的耳垂很長,這是長期佩戴重物形成的特殊標志。但這也會造成一些不便,比如趕著牛群在樹林里行走時,樹枝經(jīng)常會將耳洞掛住。所以馬賽男子就把耳朵挽起來,如同女人挽頭發(fā)一樣。
此外,馬賽人會隨身攜帶一根圓木棍或者長矛,用來防身、趕牛。由于習慣,他們即使進城逛街,這些東西也不離身。
強悍愛臭美,視力數(shù)第一
馬賽人的強悍,并非浪得虛名。男孩子從小就放牛,十幾歲就要告別童年,成為“磨忍(moran)”一族,即馬賽人的低級武士。
馬賽人的傳統(tǒng)習俗規(guī)定,一個勇敢的成年馬賽人,必須親手殺死一頭獅子才能夠獲得部落認可。孩子在成人禮來臨時,會按要求拿上佩刀、長矛和棍棒,孤身前往茫茫草原尋找獅子。
如今,肯尼亞政府為了保護野生動物,已經(jīng)禁止馬賽人獵獅。他們只有在自己的牛群受到攻擊時,才選擇殺死獅子。威爾就是一個曾用長矛殺死過獅子的馬賽勇士,這個瘦高小伙頭扎小辮,笑容靦腆,黝黑的肌肉在陽光下發(fā)出亮光。和別人不同的是,威爾身上擁有其他勇士沒有的灰色斑馬紋。在整個大部落500多名勇士中,只有幾個人身上繪有這種條紋,有的是因為殺死了獅子,有的是因為殺死部族的敵人。
馬賽人很愛美,不管男人女人,都有自己獨到的審美。后天打扮是一回事,但是也擋不住馬賽人的天生麗質(zhì)。他們大多身材精瘦,四肢修長,且十分健壯,看上去沒有一絲贅肉。黝黑健康的皮膚,高挑的身材,再配上一襲紅衣和精美的珠飾……難怪一位法國設計師說,馬賽人是非洲非草原上最懂時尚的群體。
此外,馬賽人堪稱是“世界上最能行走的人”,這是因為長年累月逐水草而牧的生活鍛煉了他們。馬賽人經(jīng)常步行去離村落幾十公里外的市場。為了給牛群尋找豐美的牧草和水,他們甚至能連續(xù)走上幾天幾夜。馬賽人那雙大長腿可不是擺設,在崎嶇不平的草地上,他們1小時行走的路程,普通人要走上3小時才能抵達。
馬賽人的立定跳高,也堪稱世界一絕,他們精瘦的長腿擅長跳躍,動如脫兔、跳如蚱蜢。這也是馬賽人通過長期與野獸打交道,訓練出來的生存技能。由于他們生活的荒原上常常找不到樹木和山丘,登高眺望便成了一種奢望,于是馬賽人就靠跳高望遠來目測四周的危險。
跑得快,跳得高,歷來就是馬賽人對勇士的認定標準。他們喜歡原地蹦高,誰跳得最高,誰就受到大家的尊敬,也最容易得到異性的青睞。不同部落之間甚至用蹦高來比拼高下,并形成一種舞蹈,被稱為“戰(zhàn)舞”。
馬賽人還是世界上目力最好的群體。他們的普遍視力在2.5以上,憑肉眼就能看清10公里以外的場景,堪稱“千里眼”。馬賽人在夜晚捕捉獵物時,很容易就能發(fā)現(xiàn)藏匿在草原上、叢林中的野獸。
隨著當?shù)貧鉁夭粩嗌?,降雨越發(fā)難以預測,馬賽人保持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難度越來越大。氣候變化導致他們更難找到牧場,很多人開始在無法放牧時種植莊稼,甚至有人完全從牧民變成了農(nóng)民。
現(xiàn)在,不少馬賽人選擇進城打工,有的當保安,有的進入野奢酒店表演民族歌舞等。他們也開始送孩子去上學,并希望孩子長大后能擁有一些技能,更好地面對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
也有一些年長的馬賽人,至今堅守著傳統(tǒng)生活方式。他們表示:“如果都搬到擁擠的城市里去,那我們還是東非草原上著名的馬賽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