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兩個結合”融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機理、要點和策略

        2024-12-26 00:00:00劉正妙蔣娟
        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4年6期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歷史文化

        摘 要:

        “兩個結合”是貫穿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重要主線,為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和強大的理論支撐。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綱要”課要緊密圍繞“兩個結合”進行課堂講授,著力講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敘事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百年演進的基本經驗,深化學生對“兩個結合”重要成就和歷史貢獻的認識。以“綱要”課為重要陣地,將“兩個結合”融入“綱要”課教學,要整合教學內容,將“兩個結合”作為關鍵線索貫穿教學過程;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真正推動“兩個結合”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實現(xiàn)知識傳授與價值引導的有機結合;加強理論研究,促進理論研究向教學實踐的轉化。

        關鍵詞:

        “兩個結合”;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092 07

        收稿日期: 2024-03-30

        基金項目:

        湖南省教育廳教改重點項目“研究生暑期社會實踐的勞育績效研究”(2020JGZD052);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開放基金項目“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課教學的機制與路徑研究”(長大科〔2024〕14號)

        作者簡介:

        劉正妙,男,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

        蔣娟,女,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Two Combinations” into the Course of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amp; Contemporary History: Mechanisms, Key Points and Strategies

        LIU Zhengmiao, JIANG Juan

        (School of Marxism,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411201, China)

        Abstract:

        Running through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the “two combinations” provides rich ideological resources and strong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course of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amp; contemporary history. As the main chann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course should closely focus on the “two combinations” in classroom teaching, clarify the cultural narrative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fundamental experiences of the century-long evolution of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needs of our times, and 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and historical contributions of the “two combinations”. Integrating the “two combinations” into such a course requires reform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with the “two combinations” as a key clue throughout the teaching process; innovation in teaching approaches to ensure the “two combinations” enter students’ brains; renewal of the teaching model that organically integrates knowledge transmission and value guidance; and continuous theoretical research to transform theory into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two combinations”; course of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amp; contemporary history; course teaching

        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首次提出了“兩個結合”這一重大命題,強調新時代繼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1]。2022年10月,他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重申:“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保?]17

        “兩個結合”是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取得的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深刻歷史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標志性理論成果,為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以下簡稱“綱要”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和強大的理論支撐。新時代新征程,深入學習和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會并掌握“兩個結合”的科學內涵與重要意義,是時代賦予高校思政課的重大使命[3]。鑒于此,以“綱要”課為陣地,將“兩個結合”融入“綱要”課教學,探討在“綱要”課教學中如何講好“兩個結合”,是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迫切要求,也是闡明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邏輯的必然選擇。

        一、“兩個結合”融入“綱要”課教學的內在機理

        (一)“兩個結合”是貫穿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重要主線

        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中始終堅持的一條主線。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不斷將其同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

        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前,中國各種不同的政治力量為改變國家命運進行了艱難的嘗試和探索,但都以失敗告終。在洋務運動中,封建地主階級試圖在不觸動封建專制體制的基礎上,通過引進西方先進技術以“自強”和“求富”;在維新變法運動和辛亥革命中,資產階級改良派和革命派希望通過引入西方制度來變革陳舊的體制機制,建立君主立憲制國家或民主共和國,結果均以失敗告終。其根本原因在于沒有準確把握中國的國情,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和強有力的領導核心。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積極學習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和解決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問題。革命戰(zhàn)爭年代,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指導中國革命,在實踐中開辟出一條不同于俄國十月革命的、適合中國國情的工農武裝割據(jù)道路。這條道路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將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lián)經驗神圣化的錯誤思想傾向,是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生動實踐和光輝典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上,中國共產黨提出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在結合上下功夫,努力找出在中國這塊大地上建設社會主義的具體道路”[4]。改革開放新時期,以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立足當時中國的基本國情,堅持和推進“兩個結合”,圍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立足新時代這一新的歷史方位,科學順應時代的新變化和把握實踐的新要求,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第二個結合”這一科學論斷,強調要“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華貫通起來”[2]18,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根”和“魂”,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的文化土壤。近代以來,中國各種不同的政治力量在對待傳統(tǒng)文化上有著不同的態(tài)度。從洋務派“中體西用”的文化觀到新文化運動中打倒“孔家店”“全盤西化”的口號,既是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自我否定、缺失文化自覺的歷程。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比以往任何政治力量都更加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領導中國人民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善于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革命智慧和力量,推翻了“全盤西化論”“中華文明被拋棄論”等謬論,提出創(chuàng)造“第三新文明”的口號,譜寫了中華文明復興的新篇章;在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造性提出“五位一體”的文明觀,倡導超越“西方中心主義”,強調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開創(chuàng)了中華文明發(fā)展的新格局。

        由此可見,“兩個結合”是貫穿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核心線索,是“綱要”課的重點教學內容?!熬V要”課通過對上述歷史的系統(tǒng)闡釋,可以避免割裂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整體性與連續(xù)性,講明將科學指導思想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的重要性,進而引導學生圍繞“兩個結合”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同發(fā)展階段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理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主題。

        (二)“綱要”課是講好“兩個結合”的重要陣地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綱要”課教學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這也決定了“綱要”課是講好“兩個結合”的重要陣地。《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百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取得勝利、走向成功,完成中國其他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任務,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5]。可以說,“兩個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敘事的邏輯起點和核心要義,貫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整個歷史進程,是“綱要”課十分重要的教學資源。因此,講好“綱要”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深入闡釋、宣傳、研究黨推進“兩個結合”的歷史進程,深化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成就和歷史經驗的理解。

        以“綱要”課為陣地,講好“兩個結合”,必須聚焦“三個講清楚”。一是講清楚廣大人民群眾對符合中國國情道路的探索歷程,明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扎根、發(fā)芽、結果的緣由及其歷史過程;二是講清楚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推進“兩個結合”的歷史脈絡,深入挖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chuàng)新理論成果的基本內涵與時代價值;三是講清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與基本經驗,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并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科學道理。通過“綱要”課教學講解,有效地呈現(xiàn)“兩個結合”的基本內涵、演進邏輯和理論成果,讓學生切實樹立“兩個結合”的理論自覺,堅定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作為講好“兩個結合”的陣地,“綱要”課要立足課程“史”的特點,真正成為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研究平臺,成為推進踐行“兩個結合”的重要陣地。要圍繞“兩個結合”,開展理論研究和課堂講授,著力闡明黨從推動“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的百年歷程和成就,為大學生深刻理解“兩個結合”提供有力的歷史證明,引導大學生深刻認識“兩個結合”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價值意蘊。“綱要”課還要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統(tǒng)一起來,在講深、講透、講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同時期的理論成果的同時,開展“兩個結合”主題實踐教學活動,利用校外實踐基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活動等,推動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題相結合,生動展示黨推動“兩個結合”的歷史脈絡、發(fā)展邏輯及經驗教訓,引導學生用“兩個結合”審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立場觀點、理論貢獻及實踐應用,做新時代“兩個結合”的推動者和踐行者。

        二、“兩個結合”融入“綱要”課教學的主要著力點

        (一)著力于講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敘事

        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近代以來全部歷史的主題,是“兩個結合”的實踐基礎。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既是一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史,又是一部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史。近代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斷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社會現(xiàn)實和中國歷史文化相結合,推進中華文明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因此,“兩個結合”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呈現(xiàn)出的文化敘事密切相關。將“兩個結合”融入“綱要”課教學,可以著力將“兩個結合”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敘事的教學中,講清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講深講透講活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的歷史邏輯與實踐邏輯,全面體現(xiàn)“兩個結合”的重大成果與重要成就。而要講清這一文化敘事,就要全面梳理和總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敘事演進,深入探討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進而明確“第二個結合”的現(xiàn)實重要性和歷史必然性。

        鴉片戰(zhàn)爭之后,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成為許多進步知識分子努力思考與探索的主要問題,而如何正確處理西方文化與本民族文化的關系問題是最為迫切和關鍵的問題。林則徐、魏源等開始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反思,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派提出“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希望在不變革根本制度的情況下,以中國傳統(tǒng)的思想、文化、制度為根基,通過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但最終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粉碎了這種“中體西用”的迷夢。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憑借傳統(tǒng)文化托古改制,發(fā)出“沖決一切舊思想的網羅”的號召,資產階級革命派高舉民主共和思想大旗,領導民主共和偉大實踐,撼動了封建專制王權的制度根基。然而,封建復辟與軍閥混戰(zhàn)的政治亂局,宣告了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辛亥革命后,袁世凱在思想文化領域里掀起“尊孔復古”逆流,新文化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這一振聾發(fā)聵的反封建口號,對腐朽落后的封建文化予以否定。

        1919年,隨著五四運動的爆發(fā),許多先進知識分子將目光投向十月革命后的俄國,并提出“以俄為師”,主張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來探求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并展開了對“兩個結合”的探索。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正確分析了我國社會的基本性質和基本矛盾,結合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性質和由此帶來的社會矛盾,認清了我國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而非社會主義革命,領導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贏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同時,中國共產黨在建設性批判、辯證地認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自覺將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構建了新民主主義文化。

        繼毛澤東作出開拓性探索后,以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民族復興的重要任務。鄧小平引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小康”概念,制定了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三步走”戰(zhàn)略;江澤民進一步提出要發(fā)展全面的小康,全面的小康既是關注到廣大農村人口的小康,也是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fā)展的小康;胡錦濤將和諧社會引入小康社會建設的目標之中,提出建設小康社會要實現(xiàn)“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全面發(fā)展。進入新時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經過長期的艱苦奮斗,我國如期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xiàn)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邁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大步。中國共產黨深刻闡述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內涵、歷史方位、實現(xiàn)路徑、戰(zhàn)略步驟等重大問題,勾勒了民族復興的宏偉藍圖。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敘事清晰地呈現(xiàn)了“兩個結合”的偉大力量。因此,這是將“兩個結合”融入“綱要”課教學的重要著力點。圍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敘事,結合“近代中國不同社會力量如何對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馬克思主義為何只在中國‘活’出新高度?”“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過程中,如何推進‘兩個結合’?”“‘第二個結合’如何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等問題開展專題式教學,厘清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發(fā)展脈絡,闡明中國共產黨扛起“文明復興”重任,推動中華文明實現(xiàn)“主動創(chuàng)造—激發(fā)活力—繁榮興盛—自覺自信”躍遷發(fā)展的歷史與經驗,有助于以文化敘事的知識性和價值性引導學生由“熟知”到“真知”,從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國史國情,對“四個選擇”“三個為什么”等問題形成科學全面的認知。

        (二)著力于講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基本經驗

        “兩個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百年演進的經驗總結。將“兩個結合”融入“綱要”課教學,既要講清我們黨在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初期所取得的偉大成功,也要講清楚曾經走過的彎路,從正反兩方面總結經驗教訓,深化學生對“兩個結合”重要成就和歷史貢獻的認識。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基本經驗是將“兩個結合”融入“綱要”課教學的重要著力點。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受王明“左”傾教條主義思想的影響,黨內和紅軍中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風氣盛行,曾一度機械應用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普遍原則,生搬硬套馬克思主義詞句、俄國革命經驗和共產國際指示,沒有充分考慮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和中國歷史文化的特點,導致革命屢遭挫折,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后果。經過大革命失敗的慘痛教訓,黨對革命規(guī)律的認識愈加深刻,逐漸意識到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和歷史的實際問題的重要性,從思想上對“兩個結合”的認識更加深刻。

        1938年10月,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結合當時的抗戰(zhàn)局勢作了《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第一次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新命題,并對“兩個結合”的基本內涵進行了科學闡釋。一方面,他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之所以展現(xiàn)出了強大的真理力量,關鍵就在于它與各國的具體革命實踐緊密聯(lián)系,因而對于中國共產黨而言,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科學地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并將其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huán)境,他坦言“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xiàn)”[6]534;另一方面,在“第二個結合”方面,他強調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中國革命,不能脫離中國的歷史和文化,要努力學習我們自己的歷史文化遺產。他指出,“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6]534,要“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給以批判的總結”[6]533??梢?,盡管毛澤東沒有明確提出“第二個結合”的概念,但其思想和相關論述中早已蘊含這一理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百廢待興、百業(yè)待舉,面對當時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向蘇聯(lián)學習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必然選擇。然而,我們在學習蘇聯(lián)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照搬照抄的情況,沒有結合中國的具體實際情況和歷史文化特點,給中國革命和建設帶來了嚴重損失。對此,毛澤東提出“我們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7]557。1962年1月,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擴大會議上又指出:“我們應當在今后一段時間內,積累經驗,努力學習,在實踐中間逐步地加深對它的認識,弄清楚它的規(guī)律?!保?]303隨著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認識更加深入,“第二個結合”得以持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xiàn)了重大進展。

        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強調指出:“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則,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違背,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一定要和實際相結合,要分析研究實際情況,解決實際問題。”[9]114江澤民和胡錦濤在擘畫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時,提出了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革命文化、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及建設和諧社會等一系列思想論斷,體現(xiàn)了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之所以能夠展現(xiàn)出強大生命力和引領力,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永葆生機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引領中國發(fā)展進步,關鍵就在于“兩個結合”。堅持“兩個結合”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內在要求和本質動力。

        要通過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概括與總結,把“兩個結合”恰當?shù)厝谌搿熬V要”課教學中,進而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認識到,正是由于我們黨科學正確地解決了“兩個結合”這一重要課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得以在今天取得了如此偉大的成就。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始終堅持和推進“兩個結合”并不容易,既需要全面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深刻內涵,又需要準確分析認識中國的國情以及不斷變化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同時還需要不斷堅持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中華文明的強大生命力。

        三、“兩個結合”融入“綱要”課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整合教學內容,將“兩個結合”作為關鍵線索貫穿教學過程

        “兩個結合”貫穿中國共產黨引領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全過程,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一條重要線索。然而,現(xiàn)有的教材并沒有處處切入“兩個結合”的主題。因此,在教學中要突破現(xiàn)有教材各個章節(jié)內容的界限,把黨關于“兩個結合”的重大論斷內容命題化、理論化、知識化,挖掘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堅持系統(tǒng)思維,把握它們之間存在的宏觀與微觀、特殊和一般的關系,充分體現(xiàn)“兩個結合”的新思想新觀點。

        具體來說,需要從整體上全面把握教材內容,將“兩個結合”融入“綱要”課教材體系中,深刻闡明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的道理,為大學生深入理解“兩個結合”提供有力的歷史證明。具體而言,“綱要”課教師在教學內容設計上,一是要闡釋清楚從“馬克思主義行”到“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的歷史邏輯,強化“兩個結合”的歷史必然性;二是要論述明白“兩個結合”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發(fā)展的歷史過程及其對推動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的歷史貢獻。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在第四章闡釋歷史和人民為什么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時,可以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有關重要講話精神,將“兩個結合”的歷史地位與重大貢獻融入其中;在第五章闡釋中國革命新道路時,可以通過講解黨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遭遇的重大挫折,闡明“兩個結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第七章總結中國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時,講明“兩個結合”是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之一;等等。

        通過以上對教材內容的重新梳理,可以把散見于“綱要”課各章節(jié)的“兩個結合”的內容進行整合,把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中“兩個結合”與“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主題融合,從而有效將“兩個結合”的內容作為關鍵線索貫穿在課堂教學目標、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過程中,把教材知識體系轉化為課堂教學話語體系,通過教學使“兩個結合”的內容潛移默化地入腦入心。

        (二)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真正推動“兩個結合”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教學手段是決定“兩個結合”融入“綱要”課教學實際效果的關鍵因素。將“兩個結合”融入“綱要”課教學,教師要用“大思政課”的教學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方法,真正推動“兩個結合”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提升教學實際效果。

        將“兩個結合”融入“綱要”課教學,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就是專題式教學法和案例式教學法。可以整合教材章節(jié)內容,將“兩個結合”的相關內容提煉出來,對知識點進行補充更新、重新整合串聯(lián),進行專題講解。在專題化教學內容方面,設置近代中國不同社會力量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兩個結合”與中國共產黨的文化敘事、“兩個結合”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專題開展教學。在專題講解中,要豐富教學大綱,充實教案課件案例,利用相關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節(jié)點、歷史史實等,講好“兩個結合”的基本內涵和時代價值,充分體現(xiàn)“兩個結合”的新思想新觀點。

        在教學中,還可以結合相關案例來展開教學,將教材內容講得生動活潑。例如,在講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時,可以從“中體西用”到“全盤西化”、從“以俄為師”到“以蘇為鑒”的過程中,選取相關人物和事件作為案例,還可以在講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時,引入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鮮活材料和生動案例,闡釋“兩個結合”的核心要義、歷史過程、生動實踐、偉大成就等,從而增強“兩個結合”的實踐性和學理性。

        此外,還需要充分利用數(shù)字化賦能“大思政課”,將更多的科技和社會元素引入課堂教學。一方面,可以通過VR虛擬體驗場景技術,推進數(shù)字技術與“綱要”課建設深度融合,幫助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場景和歷史事件,引領學生切實走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場域,切身感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輝煌歷程,從而更加深刻地體會“兩個結合”的重大價值和貢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數(shù)字化手段,科學揭示“兩個結合”的知識結合點和契合點,再通過比較分析、問題辨析、綜合解析,讓“兩個結合”規(guī)律邏輯落實落細落小、入耳入腦入心。

        (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實現(xiàn)知識傳授與價值引導的有機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政課教師要“堅持問題導向,學生關注的、有疑惑的問題其實也就幾大類,要把這些問題掰開了、揉碎了,深入研究解答,把事實和道理一條條講清楚”[10]384。在將“兩個結合”融入“綱要”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理念,通過“問題—引導—啟發(fā)”式的教學模式,多舉措推動課上與課下聯(lián)動、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統(tǒng)籌、價值引領與環(huán)境涵養(yǎng)結合,達到“情感激發(fā)—認知提升—行動踐行”的學習效果。

        具體說來,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問題導向,通過提出一些核心關鍵問題來引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如“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能夠傳入中國?”“馬克思主義又為什么能夠在中國蓬勃發(fā)展?”“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并不斷取得勝利?”“為什么要強調‘兩個結合’?”“‘兩個結合’的歷史是怎樣推進的?”等,通過問題啟發(fā)式教學,引導學生認識“兩個結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幫助學生理解“兩個結合”的歷史脈絡與時代價值。

        此外,還可以通過講清楚中華民族復興和中國共產黨由弱變強的歷史邏輯,使學生深刻領會“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2]16的科學道理。通過講解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對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變化,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認識用馬克思主義改造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地位等問題。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提問和解答,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兩個結合”盡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提出的新命題,但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就已初步形成了“兩個結合”的理論自覺,開始思考和研究將馬克思主義運用于中國的相關理論和實踐的問題。正是在不斷踐行和推進“兩個結合”的過程中,我們黨不斷發(fā)展壯大,使中華民族實現(xiàn)從封建專制向人民民主、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因此,要通過“問題—引導—啟發(fā)”式教學模式,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加強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實現(xiàn)知識傳授與價值引導的有機結合。

        (四)加強理論研究,促進理論研究向教學實踐的轉化

        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將“兩個結合”融入“綱要”課教學,必須建立在深刻的學理分析和深入的學術研究的基礎上。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只有具備較為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較強的學術研究能力,才能全面、準確地理解和把握“兩個結合”的基本內涵和核心要義,從而促進理論研究向教學實踐的轉化,不斷深化“兩個結合”的教學。

        其一,要以深刻的學理分析豐富教學知識體系?!熬V要”課教師要在注重培養(yǎng)教學能力、提升教學水平的基礎上,強化理論學習,認真學習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和黨的二十大報告等綱領性文獻,掌握“兩個結合”基本內涵、發(fā)展歷程、時代價值和實踐要義等,全面、準確、深刻理解“兩個結合”,進而將理論學習的成果有效融入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深化教學重難點講解,提高教學針對性和有效性。

        其二,要以科學研究來支撐課堂教學。加強對“兩個結合”的學術研究是將“兩個結合”有效融入“綱要”課教學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要不斷深化對“兩個結合”理論的學術研究,通過研究成果講清楚“兩個結合”的理論優(yōu)勢、價值意蘊、理論貢獻等,為提高教學針對性和有效性提供學術支撐和理論支持,進而推動教學和科研融為一體,用課堂教學實踐升華理論創(chuàng)新,真正實現(xiàn)思政課講道理的本質要求。

        參考文獻:

        [1]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N].人民日報,2021-07-02(01).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嚴丹.“兩個結合”融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教學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0(6):101-108.

        [4]吳冷西.十年論戰(zhàn):1956—1966中蘇關系回憶錄[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

        [5]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N].人民日報,2021-11-17(01).

        [6]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第二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猜你喜歡
        中國共產黨歷史文化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散文詩(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6
        誰遠誰近?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亚洲tv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91热久久p| 手机在线免费看av网站| 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250p| 精品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看|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蜜桃| 国产av色|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三四区| 麻豆网神马久久人鬼片| 99久久国产露脸精品竹菊传媒| 永久免费看免费无码视频| 亚洲无av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三级片在线观看| 9lporm自拍视频区| 日韩精品成人无码AV片| 99亚洲女人私处高清视频| 小雪好紧好滑好湿好爽视频| 国产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免费观看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男人的天堂在线| 91热视频在线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古代| 99精品视频69V精品视频| 在线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国产女同va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秒播 | 亚洲最大免费福利视频网| 国产天美传媒性色av|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 色婷婷亚洲精品综合影院|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天然素人在线| 中文在线√天堂| 五月天亚洲av优女天堂| 国产极品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最新国产精品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