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就是記錄心內心電圖、標測心電圖以及多種特殊的電脈沖刺激,對心律失常進行診斷和研究的一種檢查方法。
無法通過心電圖、動態(tài)心電圖等無創(chuàng)檢查得出明確診斷結果的情況下;出現原因不明的暈厥、突發(fā)的心跳加速、停跳等心律失?,F象,需要進行心臟電生理檢查。此外,心臟電生理檢查對評估竇房結和房室結功能、定位預激綜合征旁路、篩選抗心律失常藥物、確定手術方案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具體的,心臟電生理檢查適應癥包括,①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診斷與治療:明確引起癥狀性心動過緩的原因;判斷房室傳導異常的位置。②快速心律失常(心動過速)的診斷與治療:闡明窄QRS波心動過速的原因;闡明寬QRS波心動過速的原因;誘發(fā)臨床常見窄或寬QRS波心動過速,并進行檢測和導管消融術治療。③原因不明的暈厥:如果患者患有器質性心臟病或暈厥,首先要考慮的是竇房結功能、房室傳導情況,檢查其是否存在可誘發(fā)的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④一級預防計劃:冠狀動脈疾病、心功能不全、非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進行埋藏式心率轉復除顫器治療非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的患者,觀察其是否存在心臟程序刺激誘發(fā)和終止的室性心動過速/室顫等情況,并分析其發(fā)生機理。⑤其他:提供埋藏式心率轉復除顫器治療最佳電生理參數;對冠狀動脈血管成形術、心內膜切除等外科手術效果進行評估;評估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應用效果(極少數應用)。
創(chuàng)傷性檢查:心臟導管通過外周靜脈(股靜脈,左右鎖骨下靜脈)進入心臟內,探測心肌各個部位電脈或電活動,了解其結構及系統(tǒng)“運行情況”,有助于對病因不明的暈厥作出解釋。另外這些導管還可用于局部刺激心肌,引起心動過速,因為只有在疾病發(fā)生時才能明確病變的具體位置和發(fā)病原因。該方法屬于微創(chuàng)檢查,一般是在局部麻醉狀態(tài)下進行,優(yōu)點是診斷結果準確性較高,對于某些疑難病癥,特別是無創(chuàng)檢測不能確診的疾病,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但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性。
非創(chuàng)傷性檢查:是用一根特制的極細導管經鼻腔置入食道,進行心房調搏檢查。具體流程為,患者采取舒適體位平躺或坐在操作臺上,操作人員用紗布在食道電極導管頂端涂抹液狀石蠟,將電極導管頂端略微彎曲后,緩慢從患者一側鼻腔內伸入,在到達咽部時,患者進行吞咽動作,將導管送入食道。當電極插入35~40厘米時,電極位置基本上與左房位置相等。將導管末端電極與心電圖導聯線相連,對其進行觀測和記錄。檢查結束后,將食道電極插管拔下,并對口鼻進行擦拭。該方法具有操作簡單、檢測結果準確、費用低廉等優(yōu)點,但對某些疑難病癥的診斷不夠準確。
非創(chuàng)傷性檢查:①禁食禁水。檢查前6個小時內不能進食和飲水。在檢查期間,不要吃東西或喝水。②情緒穩(wěn)定。要盡可能維持穩(wěn)定的情緒,不要過于激動或緊張,以防對檢查結果造成影響。護理人員可以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或者做一些簡單的放松運動。③著寬松衣物。檢查時穿著寬松、易脫的衣服,方便醫(yī)生進行檢查。在檢查之前,請先取下項鏈、耳環(huán)及其他飾物,以免對檢查過程造成干擾。④充分溝通。心臟電生理檢查前應向患者解釋清楚進行此項檢查的目的,術中可能會發(fā)生的危險以及可以達到的治療效果,與患者及家屬進行病情溝通,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創(chuàng)傷性檢查在非創(chuàng)傷性檢查準備的基礎上還需要做以下準備:①排除禁忌。并不是所有心律失?;颊叨伎梢赃M行心臟電生理檢查,比如嚴重心功能不全、全身感染、惡病質等情況的患者不能進行此項檢查。因此,在進行體檢前,首先要對患者病史進行全面了解,同時還要做好相關身體檢查以及各項輔助檢查。②局麻準備。在進行檢查之前,醫(yī)生會給患者相關部位進行局部麻醉?;颊咭欢ㄒ裾蔗t(yī)囑,放松身心,保證手術順利完成。
心臟電生理檢查目前相對較為成熟,是安全性較高的有創(chuàng)檢查,一般情況下是沒有任何不適和副作用的,但并不是絕對安全,也不能完全避免并發(fā)癥發(fā)生,其中穿刺部位出血、皮下淤血導致的局部腫脹、淤傷等較為少見,血栓形成、感染、心臟及血管損傷等并發(fā)癥則更為少見。以股靜脈穿刺為例,其是做電生理檢查最常用的穿hM1VCXDmDZWeZxJI1sKpdhqTLsrVwxyV9duyt+X5W4s=刺方法,雖然常用且相對安全,但如果穿刺點位置不正確或過度穿刺,同樣有損傷動脈血管、血腫、血栓形成、后腹膜出血和動靜脈竇形成的風險。而非創(chuàng)傷性檢查因為不需要穿刺血管或進入心臟腔室,減少了感染、出血和其他并發(fā)癥的風險,少數患者在導管插入過程中可能會引起咽喉部位的刺激和不適,出現惡心或嘔吐反應。極少數情況下,導管的插入可能會導致食道輕微損傷或出血。
以下患者不具備心臟電生理檢查體檢的條件:出現全身感染、局部化膿、細菌性心內膜炎、嚴重心臟功能障礙的患者;出血性疾病和有嚴重出血傾向的患者;出現嚴重肝腎功能異常、電解質紊亂、惡病質的患者。
創(chuàng)傷性檢查:檢查完畢后,要注意臥床休息。進行靜脈穿刺之后,穿刺處要壓迫4~6個小時,平躺10~12個小時,換藥后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下床活動。在進行動脈穿刺后,需要對穿刺部位進行壓迫10~12個小時,然后平躺20~24小時,換藥后進行下床活動。下床活動后,仔細聽穿刺部位是否出現雜音,如果發(fā)現局部有動靜脈瘺或假性動脈瘤發(fā)生,應盡快重新進行壓迫或手術治療。如果未進行射頻消融治療,術后不需要口服抗血小板藥物。檢查后需要監(jiān)測血壓、心律和心電圖等變化,注意肺部呼吸音變化,如有需要,可以給予適當抗生素治療。觀察患者穿刺點有無出血、滲血和血腫等情況發(fā)生,注意穿刺點遠端皮膚顏色、溫度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密切觀察患者是否有胸痛、呼吸困難、頭暈、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出現,如有以上表現應及時就醫(yī)?;颊叱鲈汉螅覍僖⒁庥^察其心律和心率的變化,一旦發(fā)現異常,應到最近的醫(yī)院進行心電圖檢查,以便復診,同時還要注意穿刺部位的清潔和護理。
非創(chuàng)傷性檢查:檢查后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以防出現劇烈咳嗽等。同時注意觀察患者是否有胸痛、呼吸困難、頭暈、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出現,如有以上表現應及時就醫(yī)?;颊叱鲈汉螅覍僖⒁庥^察其心律和心率的變化,一旦發(fā)現異常,應到最近的醫(yī)院進行心電圖檢查,以便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