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強調,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幼兒園戶外游戲正是踐行這一理念的關鍵載體。諸多研究表明,戶外游戲不僅能更好地促進幼兒身體協調、社會交往、想象創(chuàng)造等多方面能力發(fā)展,還為其全面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當前幼兒園戶外游戲面臨著諸多問題,如游戲項目間缺乏交集、游戲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活力、支持方式不夠清晰明確等。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我園積極探索并實施了“合創(chuàng)自啟”戶外游戲模式。所謂“合創(chuàng)自啟”,即合作共創(chuàng)、自主開啟。其中,“合創(chuàng)”強調幼幼之間、師幼之間合作共創(chuàng),共同打造豐富多樣的戶外游戲環(huán)境和內容;“自啟”則側重于幼兒的自主性培養(yǎng),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需要,自主選擇游戲材料,自由展開交往互動,自主解決問題。“合創(chuàng)自啟”游戲模式不僅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性,助力了游戲無限可能,還促使教師適時提供精準支持與引導,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幼兒園戶外游戲課程,更好地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一、游戲愿景——深度融通,共繪玩樂版圖
我園采用同心圓拓展和螺旋式深入兩種策略,精心策劃戶外游戲活動,以實現游戲之間深度融通與有機融合。
(一)同心圓拓展,擘畫戶外游戲新藍圖
同心圓拓展戶外游戲項目設計,指以幼兒為核心,緊密圍繞幼兒的興趣點,豐富游戲主題與場景,為他們提供一個廣闊且多元的體驗空間。教師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精心規(guī)劃游戲項目,以有吸引力的核心大項目為引領,融合多樣化的游戲經驗,構建同心圓拓展綜合式游戲群。結合幼兒園環(huán)境和場地規(guī)劃,我們以戶外游戲課程為核心,依據場地特性向外拓展鏈接,構建自然游戲、綜合游戲、情境游戲三大項目。其中,自然游戲以自然融入和探索實踐為主,旨在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與創(chuàng)造力;綜合游戲以運動為主,促進幼兒身體全面發(fā)展;情境游戲以社會實踐場為主,為幼兒提供接觸社會的機會。在每個項目下,我們進一步按照年齡細分游戲場域,既保證了游戲的豐富多樣性,又能滿足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游戲需求,促使幼兒自由發(fā)揮潛能,充分享受戶外游戲的樂趣。
(二)螺旋式深入,深挖幼兒經驗潛能
螺旋式深入戶外游戲項目設計,指幼兒在游戲中的經驗發(fā)展呈螺旋式上升與擴展的態(tài)勢。我們通過深度挖掘幼兒的經驗潛能,整合不同發(fā)展水平,細致分析各年齡段幼兒的具體發(fā)展狀況,進而將戶外游戲課程細化為一個個小項目。隨后,我們依據幼兒的興趣和經驗,對所有項目進行深度挖掘和細致開展,有力地推動了幼兒戶外游戲的持續(xù)深化與全面發(fā)展。首先,教師需要確定符合幼兒興趣和發(fā)展需要的游戲內容,進一步挖掘和生成戶外游戲素材,通過小組戶外游戲項目化籌備、兒童會議、游戲計劃制訂等,為游戲的順利開展做好充分的準備。接著,教師需要將這些設計內容付諸實踐,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發(fā)現問題。幼兒則通過多樣化表達、積極探究等方式,持續(xù)深化并拓展螺旋式戶外游戲的內涵。這種設計和實施策略不僅促進了幼兒經驗的累積與整合,還充分挖掘了幼兒的潛能,使幼兒不斷取得進步和成長。
二、游戲核心——展現自主,綻放蓬勃活力
我園戶外游戲的推進方式主要采用自助的形式,包括游戲創(chuàng)意涌動、實踐推進、個性閃耀,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性,助力游戲無限可能。
(一)創(chuàng)意涌動,確定游戲內容
為了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促使其積極參與戶外游戲,自主探索多樣化的游戲玩法,從而實現自由、自主發(fā)展,我們鼓勵幼兒運用線條、色彩、自創(chuàng)圖形及符號等形式記錄和表征個人想法與愿望,進而制訂游戲計劃,確定游戲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耐心傾聽幼兒的想法,鼓勵他們自主闡述自己的游戲愿景,為游戲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但是,由于幼兒的想法各具特色,游戲主題也往往呈現出多元化趨勢。當同伴之間出現意見分歧時,我們鼓勵他們通過投票、舉手表決、貼紙計數等方式確定游戲主題走向,并在實踐中加以驗證。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確保每位幼兒都有充分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且游戲主題的確定需經小組成員一致同意后,方可進入下一階段的游戲實踐。
(二)實踐推進,助力游戲飛躍
戶外游戲的推進離不開大量的游戲活動實踐和反思調整。通過互動交流,我們不斷豐富幼兒的游戲體驗,為游戲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有效助力,促進了游戲內容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不同的游戲主題可以形成不同的游戲小組,幼兒可以自主競聘成為游戲項目的“城主”或管理員,并根據游戲需要靈活增設臨時崗位,吸引更多的幼兒參與進來,為游戲開展貢獻力量。當游戲結束后,這些臨時崗位人員自然回歸原組或離開小組,確保了游戲的靈活性與高效性。此外,在戶外游戲中,幼兒可以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利用身邊的材料與環(huán)境,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還可以與同伴協商合作,共同完善游戲。例如,在綜合游戲區(qū),幼兒將墊子圍起來搭建帳篷,當發(fā)現帳篷不牢固且容易倒塌時,他們會不斷尋找各種材料來穩(wěn)固帳篷。盡管在此過程中經歷了多次失敗與挑戰(zhàn),但幼兒每次都能停下腳步,細致觀察并深入思考解決辦法,然后調整策略,再次迎接挑戰(zhàn)。
(三)個性閃耀,展示游戲成果
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獨特的思維方式。他們會借助繪畫、游戲及故事等形式,記錄并反思自己在游戲中的學習與發(fā)現。教師則以敘事性的語言記錄下幼兒的游戲行為和歷程,形成個性化的游戲故事。幼兒通過與同伴一對一交流或在集體面前講述,分享自己的故事內容,表述自己在游戲中遇到的挑戰(zhàn)與成功經驗。這樣不僅可以讓同伴和教師發(fā)現游戲中隱藏的更多問題、興趣點和需要,還有助于游戲難題的破解及活動的順利推進。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傾聽幼兒的分享,更好地了解幼兒的游戲需求和發(fā)展水平,為后續(xù)的游戲指導提供依據。
我們通過搭建多元展示平臺,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游戲并分享成果。教師再通過游戲體驗分享、故事會、故事表演、成長體悟冊、成果展覽等多種形式,將幼兒內隱的經驗與認知轉化為外在的展示,讓幼兒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深刻感受到自身的成長和進步。
三、游戲支撐——悉心支持,穩(wěn)護前行之路
戶外游戲的自主運行離不開教師的悉心支持。教師在游戲中適當退位觀察、互動解惑、評價助力,引導幼兒深度參與游戲,推動游戲向更高水平邁進,從而促進幼兒實現真正學習與全面發(fā)展。
(一)退位觀察,走進游戲世界
教師的觀察方式豐富多樣:一是個體跟蹤式觀察,指教師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與性格特點,對其進行個性化引導與支持。在此過程中,教師主要采用《個案跟蹤記錄表》持續(xù)跟蹤記錄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行為變化及發(fā)展軌跡。二是內容主題式觀察,指教師借助拍攝視頻和照片等方式,持續(xù)觀察某個游戲區(qū)幼兒的游戲情況。這種觀察方式有助于教師全面把握游戲項目的發(fā)展態(tài)勢,及時發(fā)現問題并給予針對性指導。同時,教師可以基于觀察結果為幼兒提供更多資源和材料,豐富游戲內容,提升游戲品質。三是城主管理式觀察,指教師與幼兒共同擔任某個游戲區(qū)的“負責人”,對該游戲區(qū)進行觀察與管理。這種觀察方式強調師幼協同參與,共同制訂觀察計劃,明確觀察目標和重點,互相探討問題,尋求解決方案,實現師幼共成長。
(二)互動解惑,破解游戲難題
當幼兒在游戲中遇到問題時,教師應以平等、尊重的態(tài)度與幼兒對話,認真傾聽他們的困惑和想法。在傾聽與分享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肯定和鼓勵幼兒的正面做法,欣賞幼兒的發(fā)現,以此激勵他們持續(xù)探索。同時,教師應敏銳地捕捉到問題的核心,及時通過巧妙提問引導幼兒深入思考并主動尋找解決方案。例如,在蹺蹺板游戲中,教師提出問題:“如果將木板與油桶接觸的位置調整一下,會怎么樣呢?”“一個人可以翹起兩個小朋友嗎?”這些問題層層深入,不斷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使他們深度學習。此外,教師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組織討論的能力,具備深刻的反思能力,以便更好地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學習與成長。
(三)評價助力,升華游戲體驗
幼兒借助“游戲故事書”生動描繪游戲區(qū)域、游戲過程、游戲玩法及游戲同伴,同時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教師則認真傾聽幼兒的講述,適時給予正面鼓勵與肯定,并將每位幼兒的講述內容轉化為文字記錄。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戶外游戲幼兒發(fā)展評估記錄表》對幼兒的游戲行為進行分析解讀,反思游戲中幼兒解決問題的策略、游戲表現、后續(xù)成長空間,尋找存在的問題,深入挖掘幼兒的游戲潛力,發(fā)現其未來發(fā)展方向。同時,教師要審視自己的指導是否有效,以及當前游戲環(huán)境和材料能否滿足幼兒的需求,從而不斷優(yōu)化調整,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在“合創(chuàng)自啟”理念引領下,我園戶外游戲課程獨具特色。幼兒在游戲中充分自主,他們熱烈討論、緊密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在自主探索中收獲了快樂與成長,核心經驗也不斷提升。教師則通過細致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精準分析其發(fā)展需求,不斷反思與優(yōu)化教學方法,專業(yè)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我園戶外游戲課程為幼兒的成長開辟了廣闊的空間,讓他們在自由自在、充滿樂趣的氛圍中茁壯成長。未來,我們相信這一課程會持續(xù)為幼兒帶來豐富多彩的童年體驗,推動學前教育事業(yè)不斷邁向新高度,為幼兒繪就更加絢爛多彩的戶外玩樂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