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怎么勸說,兒子就是無動于衷:“我覺得活著毫無意義。如果你逼我上學,就是逼我去死?!?/p>
兒子從小聰明伶俐,上學后不負眾望,小學期間成績穩(wěn)居班里前三,還擔任了班干部,獲得的獎項數(shù)不過來。
每次聚會,親朋好友都夸我養(yǎng)了一個好兒子。另外,他們對我兒子小小年紀卻在學習上如此自律感到好奇。我兒子回答:“因為我想讓爸爸媽媽高興。”大家又夸我兒子懂事,還拿他當榜樣來教育自家孩子。每每這時,我都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
兒子小學畢業(yè),上了市重點初中。
這所學校匯聚了各小學的尖子生,競爭激烈。開學的摸底考試中,兒子的成績僅名列班里第21名。我如臨大敵,要求兒子刻苦學習,務必迎頭趕上。同時,我時刻關(guān)注兒子的動態(tài),一看他沒學習,就督促他趕快學習。我反復叮囑他:“對自己要高標準、嚴要求,提升名次。要知道,親朋好友都看著你呢!”
整個初一,兒子拼得很累,成績緩慢進步。期末考試,他的成績排名是班里第10名,但我覺得這樣還不夠。初一與初二之間的暑假,我做了規(guī)劃,給他安排了不少補習課程,兒子抱怨比上學還累。沒辦法,大家都在拼,要領(lǐng)先,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我原本想,通過一假期的努力,初二開學兒子肯定能取得好成績。沒想到,兒子上了兩周,居然不愿意上學了!他告訴我,他要休學,不想念書了。我震驚不已。等我明白兒子沒開玩笑時,整個人如墜冰窟。
“不是學得挺好嗎?為什么不念了?”
“你不上學,能干什么?你要是休學,親戚朋友怎么看?我怎么跟別人說?”
兒子一臉厭倦:“別人怎么看,那是別人的事,跟我沒關(guān)系。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學習機器,你們根本不在意我的感受,我太累了,不想學了!”
我很生氣:“爸爸媽媽怎么不在意你的感受?我們對你還不夠好嗎?”
不管我怎么勸說,兒子就是無動于衷:“我覺得活著毫無意義。如果你逼我上學,就是逼我去死?!?/p>
萬般無奈,我只好給他辦了休學手續(xù)。兒子休學后,每天把自己關(guān)在臥室里看玄幻小說、玩手機游戲。我慢慢意識到——我好像把兒子養(yǎng)廢了!面對親朋好友的疑問和關(guān)心,我無言以對。因為我也不知道,好好的孩子為什么突然不去上學了。
“空心病”,顧名思義,是整個人心是空的,對生活、對學習,失去了熱愛和感覺。得了“空心病”的孩子,情緒消極,喪失希望,不知道活著的意義,價值感匱乏,而且越優(yōu)秀、成績越好的孩子,越容易得“空心病”
這樣下去不行??!在兒子班主任的建議下,我去了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向心理老師請教我兒子到底怎么了。
接待我的王老師,詳細詢問了孩子的成長經(jīng)歷。他認為孩子突然不去上學,很可能是患上了“空心病”。
“空心?。俊蔽液荏@訝,“這是什么病?”
王老師解釋,“空心病”是一種心理疾病,青少年居多。
“空心病”,顧名思義,是整個人心是空的,對生活、對學習,失去了熱愛和感覺。得了“空心病”的孩子,情緒消極,喪失希望,不知道活著的意義,價值感匱乏,而且越優(yōu)秀、成績越好的孩子,越容易得“空心病”。因為好學生從小活在家長和老師的期待里,真實的自我容易被壓抑,時間久了,就會有一種強烈的無意義感。他們厭學看似突然,其實厭學的種子多年之前就已埋下。
“為什么這么說?”我仍然不解。
按照王老師的說法,兒子上學后,我包攬全部事務,把他照顧得無微不至,唯一要求就是“要好好學習”,結(jié)果兒子在享受無微不至照顧的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生活空間,他的世界被壓縮得只有學習這一方小天地。
兒子很聰明,看到父母因他的考試成績優(yōu)異而喜悅時,就會明白:“原來,好成績能讓爸爸媽媽高興?!彼虼双@得了好好學習的外部動力??伤狈?nèi)在動力,考出好成績,是為了滿足家長,而不是出于自己成長的需要。
孩子上小學時,因為年幼會天然地想獲得父母的認可,于是把父母的期待內(nèi)化成對自己的要求,追求卓越,當上學霸。到了初中,競爭激烈,孩子拼盡全力,也無法保持父母期望的出類拔萃,于是喪失自信,心情越來越壓抑,最終絕望——不學了!
王老師的這番分析讓我陷入沉思。
我想起兒子剛上初中時曾問我:“媽媽,我要是做不了學霸,您會失望嗎?我覺得很累,不知道人活著到底為什么。”
當時,我回應他:“每個人活著都不輕松,你這才哪兒到哪兒啊。上高中后會更累,你要有更強的抗壓性才行?!?/p>
現(xiàn)在想想,兒子的“空心病”早有端倪,只是被我忽視了。
事已至此,我怎么做才能幫兒子走出困境呢?
王老師說:“就做一件事,帶他接觸真實的世界,把生活的自主權(quán)還給他?!?/p>
試想,一個在生活中沒有任何決定權(quán)的孩子,怎會對人生有熱情?痛定思痛,我決定把生活的自主權(quán)還給兒子,并引導他對生活重新熱愛起來
按照王老師的指導,我做了兩件事。
1.把生活的自主權(quán)還給兒子,激發(fā)他的內(nèi)在動力
當學霸的媽媽多年,我已分不清渴望兒子優(yōu)秀的愿望中,有多少是為了兒子,有多少是為了我自己。
為了讓周圍人羨慕我有個好兒子,我一直以自己的意愿來安排兒子的人生,希望他門門功課拿第一。我以“為他好”的名義,干涉他的生活,讓他成了一個考試機器,而失去了生活中其他事情的決定權(quán)。
試想,一個在生活中沒有任何決定權(quán)的孩子,怎會對人生有熱情?痛定思痛,我決定把生活的自主權(quán)還給兒子,并引導他對生活重新熱愛起來。
我仔細回想兒子的過去,從中尋找他曾對什么東西產(chǎn)生興趣。我零零碎碎想起不少,他喜歡漢服、簪花,還喜歡看和歷史有關(guān)的課外書。
為了讓兒子從玄幻小說和手機游戲中走出來,我讓他在網(wǎng)上給自己挑選幾套喜歡的漢服,并告訴他:“你過去學得太苦太累,現(xiàn)在就當給自己放假。既然咱請假了,不如趁假期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p>
兒子吃驚之余,很快高興起來。他在網(wǎng)上看了看,覺得沒有想要的。于是,我?guī)嶓w店買漢服。兒子很猶豫,但抵不過漢服的誘惑,終于愿意出門。
在選購的過程中,他的話多起來。他告訴我,他喜歡漢服,是因為喜歡華夏文明的悠久歷史,所以他學語文、歷史不費力就能學好。
我很高興,對兒子說:“以后你喜歡什么、想做什么,就跟媽媽說,只要不過分,媽媽都會滿足你?!?/p>
買完漢服,我讓兒子換上,帶他去公園拍照。一路上,兒子白衣飄飄,不斷有人跑來跟他搭話、合影。兒子的情緒不錯。
回去后,我鼓勵兒子發(fā)展他喜歡歷史的興趣愛好。當我把生活的自主權(quán)還給兒子后,他好像被喚醒了,一點點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他說:“以前我只知道學習,人是虛的、浮的,如今才感覺走進了生活,有了真實感、參與感?!?/p>
2.放下焦慮,不再逼孩子優(yōu)秀,讓他按自己的節(jié)奏成長
在這個內(nèi)卷的時代,不優(yōu)秀好像成了一種罪過。以前我害怕孩子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所以非常焦慮,逼迫孩子奔跑,一切為學習讓道。一旦孩子有了松懈的苗頭,我就制造緊張氣氛:“考不上重點高中,你就完了。”日積月累,孩子被我的焦慮感染,不敢停下腳步,疲憊不堪。兒子一方面被我“只有學習好,才有價值”的認知洗腦,另一方面隨著年齡增長、心智日漸成熟,開始不甘心只用學習來證明自身價值。結(jié)果,內(nèi)在沖突激烈,身體內(nèi)耗嚴重,最后連學也不愿意上了。
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后,我放下焦慮——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優(yōu)秀與否應該是他發(fā)自內(nèi)心的追求,而不是為了我的面子。
轉(zhuǎn)變心態(tài)后,我變得平和、松弛,整天跟兒子聊明星和八卦,就是不聊學習和成績。兒子跟我講了很多我不知道的趣事,也跟我講了他的困惑:“我從小努力學習,就是為了將來當個辛苦打工人嗎?人生為什么要過得那么累,躺平不好嗎?”
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其實,我也在找這些問題的答案,要是你先找到了,記得告訴我?!?/p>
半個月后,兒子突然對我說,他覺得生命就是一場體驗,能把握的只有自己的感受,所以活著的時候,要盡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那天,我跟他聊了很多。他講了自己的打算,要做什么、積累什么、儲備什么,眼里有了光彩。
我沒有催促兒子上學,只是每天陪他聊天,沒想到,兩個月后他主動提出要去上學。他說,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調(diào)整,他對生活有了較清晰的認識,明白了以后想走的路,他以后會好好學習,但不會被分數(shù)綁架。
返校后,兒子自己定計劃補習落下的功課。他的學習狀態(tài)超好,成績不斷提升。
我和班主任都大喜過望。
我還把兒子的情況告訴了王老師。王老師說,應該是這段休整的日子讓孩子擺脫了“必須優(yōu)秀”的枷鎖,在找回生活的自主權(quán)后,他的內(nèi)在動力被真正激發(fā)出來了。
【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