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這樣的高考大省,孩子要想考上好大學,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現(xiàn)就讀于上海交通大學核科學與技術(shù)專業(yè)的張榮軒(化名)就是這樣。跟著記者來一起聽聽他父親的育兒經(jīng)——
“靜下心來,回憶自己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我時常想,人生何嘗不是在做高考卷,在解一道復雜的高分方程題。給我們一些已知條件,要我們?nèi)ソ夥匠?,由簡到難,克服重重阻礙,最終得到一個分數(shù)。假如人生是在做考卷,人的成長之路是在探索、解答一道又一道題,那么,家長就是孩子成長路上一直陪伴在他們身旁的導師,教給他們解題的經(jīng)驗,引導他們學習的方向,盡可能地幫助他們排除錯誤選項,得到最優(yōu)解?!?/p>
這是張榮軒的父親給記者分享的育兒經(jīng)驗和感悟。
選擇的重要性,可能比想象中還要大。孩子出生在什么樣的家庭、有什么樣的父母沒法選擇。但我們可以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盡可能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
選擇哪一個條件代入人生方程至關(guān)重要,因為每個選擇都是方程的一種解法,決定著結(jié)果。在我眼里,選擇有時候大于努力,換一種說法就是,選擇的重要性,可能比想象中還要大。
家長作為孩子人生路上的導師,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和經(jīng)驗內(nèi),盡可能和孩子一起,做出相對好的選擇。
比如選擇成長環(huán)境。孩子出生在什么樣的家庭、有什么樣的父母,沒法選擇。但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加強學習,學習育兒知識,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盡可能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
說到成長環(huán)境,我覺得給孩子選擇學校也特別重要。對孩子來說,沒有所謂最好的學校,也沒有最壞的,在可供選擇的范圍內(nèi),家長可以幫孩子挑選最適合他的學校。在這樣的學校,孩子和老師、同學能保持好的關(guān)系,孩子的身心健康更有保障,各學科均衡發(fā)展也會更容易一些。
張榮軒大二時寫過一篇文章,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我收獲的不僅僅是課本中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人生道理和學習能力。1988年,一位諾貝爾獎得主被問到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里學到了他最重要的東西時,那位科學家出乎意料地回答:在幼兒園里。記者追問他在幼兒園里學到了什么,他回答: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后要休息,做了錯事要道歉,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等。同樣,從我的切身經(jīng)歷來說,在小學,我養(yǎng)成了上課記筆記、課下經(jīng)常復習以及及時完成作業(yè)的學習習慣,同時也領(lǐng)悟了時刻都要保持樂觀、困難面前保持冷靜、誘惑面前保持克制的心態(tài),這些在課本外學到的東西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將我向正確的道路上領(lǐng)?!笨梢娦@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
再比如選擇興趣愛好。很多家長都知道,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愛好,對孩子的成長幫助很大。但現(xiàn)在的興趣愛好培訓機構(gòu)魚龍混雜,這就需要家長做好功課,和孩子一起選擇培養(yǎng)哪些興趣愛好。
張榮軒小時候,對音樂很感興趣,我就帶他到文化宮,讓他挑選學習方向。他最終選了鋼琴和小提琴。在我看來,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興趣愛好,是一件能讓孩子終身受益的事情,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大幫助。孩子如果心情不好,可以借助愛好來排遣,而不是通過其他不好的途徑去排遣。
我建議家長也要給孩子選擇一項體育運動作為愛好培養(yǎng),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真不是說說而已?;谶@樣的想法,我每到周末都會帶孩子去打籃球,還給他報了籃球社團。強身健體,可以讓孩子終身受益。
教孩子樹立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再細化目標和任務,然后制訂計劃一步步去實現(xiàn)
人生的方程是否有解,關(guān)鍵在于人生有沒有方向和目標。人生的方向和目標基于孩子小學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和對學習的認知。
從孩子一上學開始,就得讓他認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那時,孩子的媽媽在外地,我負責孩子的后勤,他放學后,我就告訴他認真完成作業(yè)以及完成作業(yè)外的學習安排。晚上,孩子寫完作業(yè)后,會自主安排閱讀等課外學習活動,最后整理好學習用品,將紅領(lǐng)巾放到書包上再睡覺。
作為父親,我很少陪伴孩子學習,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我從不打擾,而是做我該做的事,比如給孩子做飯。
大家可別小看做飯這件事,每天做好一日三餐,確保葷素搭配、營養(yǎng)均衡并不容易。我日日做好這些,對孩子的愛無需多言,他自然感覺得到。為此,我推掉了很多飯局和娛樂,因為我清楚我的任務:盡好父親的責任,讓孩子做好他該做的事,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周末,我會陪孩子一起玩,跟他聊天,彼此分享高興的事情,一起解決這一周遇到的困難。
我個人很看重目標和計劃,所以一直培養(yǎng)孩子樹立目標、制訂計劃。我會和孩子一起,設定一個年度目標,然后再制訂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月進度表并定期做階段性總結(jié)。孩子養(yǎng)成了習慣,上大學后,制訂了自己在大學的計劃,比如大一入黨、大二拿專業(yè)內(nèi)的獎項、大三考研爭取保送心儀的大學等。
由于孩子在小時候就學會了細化目標和任務,然后一步步去實現(xiàn),所以在大學,他設立的這些目標可以說都實現(xiàn)了。
大學畢業(yè)時,孩子寫道: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只要朝著目標登;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只要堅持不懈走。由此可見,目標和清晰的規(guī)劃,對他影響很大。
解方程是否順利,在于求解的動力,而動力來源于情懷。我經(jīng)常告訴孩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不同人生階段的情懷,要心有家、心有國、心有同學、心有大家,做一個有血有肉有溫度的人。
2008年汶川地震時,孩子正上小學一年級。有一天我接他放學的時候,他對我說:“爸,我把你給我交書本費的100元錢捐給地震災區(qū)了?!比缓筇ь^望著我,想看我是啥反應。我趕忙說:“兒子,你做得對,心中有善,是個好孩子!”那一刻,我看到孩子眼中洋溢著自豪。
初中和高中階段,孩子擔任了6年生活委員,在學習之外,為班級、為同學服務:晚上,同學睡覺了,他到宿舍轉(zhuǎn)轉(zhuǎn),看看燈關(guān)了沒有;白天,看到打開的燈,他會主動關(guān)上;籃球場上,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錢為同學買水;同學生病,班級捐款,他把身上300多元生活費和零花錢毫不猶豫全部捐出,隨后打電話告知我沒有生活費了……孩子無私的愛深深觸動著我,我覺得,他將來一定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現(xiàn)在孩子到上海交通大學,學習核科學與技術(shù),碩博連讀。我相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他能成為一顆鋪路石,貢獻自己的力量。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