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詞典》中對識字的定義是“認識文字”,即讀準字音、辨清字形、了解字義,并建立漢字形音義之間的聯(lián)系。識字教學作為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識字能力作為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因此,小學低年級教師需要采用多樣化的識字教學策略,使識字教學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促使識字教學效率也得以快速提升?;诖?,本文將以“童心童趣·多元識字”為切入點,淺談小學語文低年段多樣識字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一學段的識字寫字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會寫800個字,如表1所示:
漢字是無聲的,但是,當學生對漢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漢字就能走進學生的心扉,與學生的心靈產生共振,從而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快樂,進而學會合理使用語言文字。每個漢字都是一個載體,每一個文字都承載著一定的文化、思想與意義,為此,教師需要采用多樣的識字策略,讓學生在識字中掌握方法,在識字中思維獲得發(fā)展。
一、引導歸類,把握規(guī)律
教師常用的教學方式有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由于低年級學生思維尚未發(fā)展成熟,在識字學習時,學生很容易將不同生字的結構、讀音、用法混淆。因此,教學中,不管是隨文識字還是集中識字,都要培養(yǎng)學生的歸類意識,并根據生字的不同情況進行歸類。幫助學生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力。
(一)難易歸類,階梯識字
第一學段每課課后都有要求認識的生字,其中包含了一些常見的漢字和相對陌生的漢字。生字條中的生字,對于學生而言較為陌生,因此,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重點識記,并判斷學生對生字的熟悉程度。同時在識字開始環(huán)節(jié)之前,通過多種檢查手段先進行判斷學生對生字的熟悉程度。
例如,讓學生闡述自己認識了哪些生字,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于已經掌握的字畫一面小紅旗。比如,同桌或者小組內互相說一說自己預習時就認識了的漢字,給這些字畫小紅花。對于這類漢字,課堂教學時分配的時間就可以少些。
(二)部首歸類,舉一反三
中華漢字博大精深,不同的結構和部件有著不同的意義。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所學生字進行部首歸類,從而系統(tǒng)地識記字形。形聲字是最適用部首歸類的一類漢字。學習形聲字時,一定要強調偏旁的意義,首先,教師舉例:一是“氵”旁,“江、河”都是三點水,且這兩個字都與“水”有關,再串聯(lián)教學,引導學生說一說帶有“氵”旁的漢字。如:湖、海、清、洗;二是學習“蟲”字旁的字,串聯(lián)認識“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蜘、蛛?!比菍W習“木”字旁,串聯(lián)認識“楊、樹、梧、桐、松、柏、樺、楓、棉、杉、桂、桐”等字;四是學習“扌”,串聯(lián)認識“拍、打、掃、扶、撿、拉、攔、擦、挖”等字。
其次,根據部首含義拓展學生詞匯量,帶“穴”的字大多和洞穴有關,帶“?”的字大多和腳有關。帶“月”的字大多和身體有關,“冫”的字大多和冰涼有關,“讠”的字大多和說話有關,“艸”的字大多和植物有關等。通過此種方式,學生還可以舉一反三,推測類似生字的含義。
(三)讀音歸類,強化記憶
漢字的讀音有輕聲、變調,有前鼻韻母、后鼻韻母,有平舌音、翹舌音等,在課堂上,可以運用讀音進行分類記憶。首先,以形聲字的聲旁為例,所有帶有“青”作聲旁的字,如“晴,睛,情、請、清”它們都是后鼻音。所有“包”作聲旁的字,如“跑、抱、泡、飽、袍、雹”他們都是韻母為ao的音。
其次,以表示稱呼的疊詞為例,第二個字都讀輕聲,如“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爸爸、媽媽、叔叔、伯伯、爺爺、奶奶”。
最后,“巴”作聲旁的字為例,如“吧、把、爸、芭、疤”都是韻母為a的音。這樣的歸類學習過程,可以讓學習更有條理性和規(guī)律性,更便于學生識記。
(四)結構歸類,快樂識字
漢字的結構分為: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半包圍結構、全包圍結構和獨體字。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生字按照不同結構進行歸類,引導學生集中記憶具有相同特點的漢字,這對增強識字效果有很大幫助。
例如,二年級上冊《我是什么》一課有10個生字:變、極、片、傍、海、洋、作、壞、給、帶。教師在教學這10個生字之前,可利用課件對這些生字進行分類,將10個生字分為左右結構(極、傍、海、洋、作、壞、給)。獨體字(片)、上下結構(變)、上中下結構(帶),引導學生識記。
二、讀圖想象,記憶漢字
倉頡造字,最早是以圖畫的方式呈現。教學漢字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整體去感知字形,體會漢字的圖畫感。
例如,學習部編版一年級上冊教材中《日月水火》時,首先,教材為其中八個字“日、月、水、火、山、石、田、禾”每個字都配上了一幅圖和這個字的古文字。這些字都很簡單,學生很容易就認識。并且為每個漢字配上一幅圖和一個古文字是為了讓學生借助這個圖畫,還原這些現代漢字的圖畫感。因此,當學生看到“日”這個字的時候,他腦海中就會聯(lián)想到太陽;當學生看到“月”這個字的時候,他腦海中就聯(lián)想到月亮;當學生看到“禾”這個字的時候,他腦海中自然就會聯(lián)想到禾苗。
其次,運用形象的圖畫,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漢字符號與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把漢字的音、形、義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比如,在教學《口耳目》,出示“口、耳、目、手、足、站、坐”的圖片,讓學生將漢字與圖片關聯(lián)起來,再引導學生結合插圖找出“口、耳、目、手、足”,將漢字和插圖進行連線練習,加深印象,說一說自己對“站如松,坐如鐘”的理解。
最后,學習“象”字的時候出示“大象”的圖片,認識“春、夏、秋、冬”出示不同季節(jié)的圖片,例如,一下《小書包》,直接出示“橡皮、尺子、作業(yè)本、筆袋、鉛筆、轉筆刀”的圖片和文字引導記憶。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圖文進行識字,直觀明了,使?jié)h字充滿畫面感。
三、字源識字,串聯(lián)記憶
字源識字是一種通過追溯漢字的本源,分析漢字的結構,利用漢字的構字原理,識記漢字的識字方法。通過字源識字,了解漢字在形成以及演變過程中的形態(tài)與特點能夠更清晰地認知與理解漢字音形義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讓學生記得準、記得牢,并有助于準確識字,減少錯別字。
開展字源識字教學,需要現代漢字的圖畫感很弱的時候。比如教學帶有“欠”字旁的漢字,教師在教學這個部首的時候,學生很容易把這個部首和“夂”混淆。因此,教師需要加強對于“欠”字旁的解釋,具體分為以下幾點:一是借別人的財物還沒歸還;二是缺乏,不夠;三是身體稍稍向上移動;四是哈欠,疲倦時張口出氣。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總結“欠”字旁的特點。學生通過總結發(fā)現這個“欠”字部的字大多和氣息有關,當學生了解到唱歌是需要調整氣息,是需要換氣的時候,那他就知道這邊是一個“欠”就不會寫錯了。知道吹氣球牛的“吹”,吹需要用嘴巴呼氣,也不會寫錯這個字。
比如學習“幾”,這樣的象形字,很容易和茶幾聯(lián)系,這樣記憶就很深刻。學習“病”字,出示這個漢字的演變過程,會發(fā)現病字旁的兩點很像床腳;“丙”很像躺在病床上的一個人;學習“竹”字,出示竹的字形演變,發(fā)現相似之處,也很容易記憶;學習“燕”,出示燕的字源演變圖片,學生一下子就可以發(fā)現燕的字形特點。學習“逮”,出示字源,學生很容易發(fā)現“逮”就像一只手抓住了獵物的尾巴,有捕獲的意思。
四、拼搭識字,加加減減
漢字中有很多合體字,是由兩個或多個漢字組合成的。這些漢字特別像學生玩的積木,這些漢字是要選取相應的部件進行組合拼搭或分分合合拼搭。因此,教師在教學生識字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這樣漢字的積木感,找到規(guī)律。這樣教學的好處是能夠引導兒童快速走向自主識字。這類積木組合的方式常用的識字方法有:一是加一加識字法(熟字加熟字、熟字加偏旁,熟字加部件等);二是減一減識字法(熟字減偏旁、熟字減部件等);三是換一換識字法(熟字換偏旁、熟字換部件等)。
以一年級下冊《棉花姑娘》為例,課文有13個生字:棉、娘、治、燕、別、干、然、奇、顆、瓢、碧、吐、啦。這里面左右結構的字有:棉、娘、治、別、顆、瓢、吐、啦。
首先,這些字就可以用“加一加識字法”。一是熟字加熟字:木+帛=棉,票+瓜=瓢,口+土=吐,口+拉=啦。二是熟字加偏旁:氵+臺=治,另+刂=別,果+頁=顆,熟字加部件:女+良=娘。
其次,用“減一減識字法”。一是熟字減偏旁:棉-木=帛,娘-女=良,別-刂=另。二是熟字減部件:吐-土=口。最后,用“換一換識字法”,一是熟字換偏旁:漂-氵+瓜=瓢,二是熟字換部件:聽-斤+啦=啦。
五、動作記憶,拓展組詞
一、二年級要求認識的很多漢字是動詞。遇到是動詞的生字時,教師可以巧借低年級孩子的喜歡表演特點,給他們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
例如,在教學課文《操場上》的“打”這個字,一是可以做“打針”“打球”的動作并讀一讀相關詞語;二是學習“拍”這個字時,可以做“拍手”“拍皮球”的動作并讀一讀相關詞語。
再如,《小猴子下山》一文,課文要求識記的動詞有:掰、扛、扔、摘、捧、抱、蹦、追,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邊做動作邊讀生字,或看動作猜測生字,邊玩邊記憶,學生相對輕松地掌握了這些字的意思。
六、聯(lián)系生活,輕松識字
生活識字是兒童識字的一個重要途徑,在課堂學習中聯(lián)系于日常生活,將所學的字與實際狀況相互對應,是一種智慧的識字方法。
例如,在一年級學生入學第一個月,讓學生在認識伙伴的過程中認識漢字。比如,讓學生做名字牌簽,把自己的名字寫在名字牌上,擺放在桌子上。有了名字牌,學生在認識這個同學的同時很輕松地認識了同學名字中的漢字。
再如,在二年級《語文園地一》的識字加油站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制作文字標簽,組織學生將標簽和事物對應起來。讓教學聯(lián)系與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圖像化和文字化的結合能夠讓原先復雜的生僻字也能讓學生掌握。
七、趣味游戲,鞏固記憶
學習內容需要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使其學得輕松,學得自在。比如游戲活動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趣味和自主能動性。通過舉行詞語接龍大賽,在比賽過程中學生既識字、積累詞語,又提升其競爭意識和團結合作的能力,提高學生全面素質。
(一)猜謎語游戲
謎語,是有趣又好玩的益智游戲。用猜謎語的方式識字,能夠讓孩子加深識記能力。如用猜謎語的方式認識“會(人在云上走)”“晶(三個太陽)”“胖(半個月亮)”。有趣的字謎有效訓練了孩子的思維能力。
(二)對對碰游戲
例如,一年級下冊中《語文園地四》的識字加油站,這組詞語都是反義詞。教師可以跟學生玩對對碰游戲。老師邀請學生上臺進行對反義詞連線。邀請學生上臺當小測試員,臺上一個學生說一個字,臺下學生立刻對出反義詞。
(三)摘果子游戲
教師利用課件,將漢字呈現在不同的果子上,引導學生讀漢字,讀對漢字就摘到果子。比如教學《秋天》的生字,然后用摘果子的游戲鞏固本課生字。
(四)翻牌游戲
運用課件的動畫設置,把生字藏在顏色卡后面,翻到哪張牌就顯示哪一個生字。鞏固認字最好的辦法是復現。根據兒童“先快后慢”的遺忘規(guī)律,教師需要在教學識字之后,進行復習鞏固。其中需充分利用生字游戲的方式鞏固生字,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加深對生字的印象。此外,生字的游戲還有很多。以游戲的方式來讓學生鞏固對生字的記憶,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又讓學生愉快地掌握了生字。
八、課外閱讀,拓展識字
課外閱讀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通過提升學生閱讀水平,增加其知識儲備。此外,通過課外閱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鞏固生字,認識新的漢字,從而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九、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應該著力培養(yǎng)兒童熱愛漢字的情感和正確使用漢字的能力。老師在引導兒童識字的過程中,不能盲目地追求識字手段的新奇,忽略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探究漢字。此外,在教學中,需要始終堅持讓學生熱愛漢字,并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提升其識字的能力。利用這樣有積極思維活動參與的識字過程,為學生今后學習語文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注:本文系莆田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 2023 年度課題“語文學習任務群視角下低年級字詞教學策略”(立項批準號:PTJYKT2306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