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如熔金,緩緩鋪展在稻田之上,它不僅是天際的一抹輝煌,更是父親心中永不褪色的夢想。在那片被金色余暉輕撫的田埂上,父親手持一支陪伴他走過無數(shù)日夜的老舊鋼筆,于一本泛黃筆記本的方寸之間,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的田園畫。每一筆、每一線,都蘊含著他對夏日不舍的告別、對秋日豐饒的期盼,以及對這片賦予他生命與力量的土地的無盡贊頌。父親,一個曾經夢想遨游學海的青年,最終選擇在先輩們耕耘過的土地上扎下根來,以最質樸的形式書寫屬于自己的生活史詩。
父親的童年,是在書頁的沙沙聲與窗外稻田的低語中度過的。他的夢,總是被墨水浸染,被遠方的風景牽引。雖然大學之門因命運的安排未能為他敞開,但這并未削減他對知識的渴望,反而促使他以更加堅韌的姿態(tài)擁抱了腳下的泥土。他放下沉重的書本,拿起沉甸甸的鐮刀,開始在田間地頭耕耘,用汗水灌溉出屬于自己的詩行。在那片廣闊無垠的天地間,每一株水稻的生長,每一片稻葉的搖曳,都仿佛是他詩中躍動的字符,記錄著勞動的艱辛與收獲的甜蜜,講述著一個農人對生命詩性的獨特理解。
夜晚,當村莊陷入寧靜,父親常常在昏黃的燈光下,輕輕翻開那些陪伴他多年的舊書,那些泛黃的紙頁承載著他的青春與夢想。有時,他會情不自禁地提筆,在粗糙的紙張上留下幾行質樸的詩句,那是他與自己的心對話的方式,是對文學夢永不放棄的堅守。歲月如梭,盡管生活充滿艱辛,但父親對文字的熱愛如同田埂上那不息的風,無論春夏秋冬,始終在他心間輕輕吹拂,給予他前行的力量。
在稻田的邊際,父親找到了詩與遠方的完美融合。他的筆下,既有稻田的生機勃勃,也有鄉(xiāng)村的寧靜祥和,每一個字都仿佛飄散著稻花的香氣,每一個句子都充滿了大地母親的溫暖與慈愛。他的詩,雖不追求華麗辭藻,卻能在簡單平實中觸動人心,讓人感受到每一粒稻谷的分量、每一滴汗水的價值。春天,他以筆為犁,寫下春天的希望;夏日,他筆下是稻香四溢的豐年景象;秋風起時,金黃的稻田成了他詩中最美的篇章;而冬天,則是他圍爐夜話,用文字回顧過往、憧憬未來的溫馨時刻。
父親的詩,是歲月釀造的佳釀,隨著時光的流逝愈發(fā)醇厚。它們不僅僅是季節(jié)更迭的見證,更是他對家庭、對土地深沉情感的流露,是他作為一家之主的責任與擔當。每個黃昏,當一家人圍坐在稻田邊的小屋中共享晚餐時,父親總會滿懷深情地誦讀他新作的詩。那一刻,稻香與墨香交織,構成了家最溫馨的記憶,永遠鐫刻在每個人的心田。
在這片養(yǎng)育了幾代人的土地上,父親以農夫的身份,以詩人的靈魂,把平凡的生活編織成一首首無言的詩。他的詩,無須外界的肯定與贊美,因為它們存在于每一次深情地親吻大地、每一次仰望星空時的無限遐想之中。稻田邊的黃昏,不僅映照出一位普通農民對生活的熱愛與堅持,更見證了一個父親用最樸素的方式書寫對家人無盡的關懷與對未來的美好憧憬。這份情感,如同田間稻谷,經歷風雨,終將迎來金黃的收獲。
(插圖:宛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