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提升交通安全,減少重大交通事故的發(fā)生率,并為公路相關設計標準/ 規(guī)范的載貨汽車設計車輛參數(shù)修訂提供依據(jù),研究了中國載貨汽車的比功率(功率與車輛總質(zhì)量的比率)分布特征。運用統(tǒng)計學,分析了“卡車之家”網(wǎng)站上中國大陸三軸貨車的外廓尺寸和比功率的分布,確定了三軸貨車的外廓尺寸和比功率最低值的推薦值。結果表明:自卸車和載貨車的車身寬度比較接近,都是分布在2.5~2.55 m,但自卸車的車身長度和軸距均比載貨車低2 m 左右,高度比載貨車低0.5 m 左右。比功率與最大扭矩的相關性強,與排量的相關性一般。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建議載貨汽車設計車輛外廓尺寸值應修正為12.00 m×2.55 m×4.00 m,軸距為8 m,前懸為1.6 m,后懸為4 m ;同時,建議載貨汽車比功率值取8.6 kW·t-1。
關鍵詞: 交通運輸;車輛設計;三軸貨車;外廓尺寸;比功率
中圖分類號: U 469.2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3969/j.issn.1674-8484.2024.06.007
自《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J-81 版本以來,載貨汽車設計車輛外廓尺寸一直未變,載貨汽車長度為12 m,寬度為 2.5 m。但實際上,經(jīng)過40 多年貨車的更新迭代,車輛外廓尺寸、動力性能可能發(fā)生了顯著的改變?!镀嚒燔嚰捌嚵熊囃饫叽?、軸荷及質(zhì)量限值》(GB1589-2016) 中只規(guī)定了最大限值;因此需要掌握三軸貨車的外廓尺寸分布特性,對其進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提高道路設計的合理性。
近年來,國內(nèi)外學者對車輛外廓尺寸展開了大量研究。朱菲婷[1] 利用卷積神經(jīng)網(wǎng)絡進行模型訓練,識別車輛的長、寬、高等數(shù)據(jù),并轉換為3D 檢測效果。劉學范等[2] 以車身骨架部件厚度作為優(yōu)化變量,建立優(yōu)化參數(shù)模型,基于靈敏度分析乘用車尺寸的分布特征。程淑紅等[3] 基于視頻圖像,以車輛長、寬、高等幾何特征作為參數(shù),提出多特征提取和支持向量機的車型識別方法,該方法識別車型具有顯著效果。
D. Holder [4] 通過線性回歸方法,分析歐洲和日本品牌乘用車的外廓尺寸和比例的變化趨勢,并提出車輛尺寸設計建議。N. Niroomand等[5] 基于乘用車外廓尺寸,結合聚類分析法對車輛進行分類??自缕嫉萚6] 針對貨車車身參數(shù),運用機器視覺測量原理和圖像拼接技術,提出測量貨車外輪廓尺寸的方法。王潛等[7] 通過圖像差值法檢測目標車輛,設計支持向量機分類器對車型進行分類,提出一種基于雙目視覺的貨車尺寸測量方法。柴華等[8] 分析大量試驗路段的交通數(shù)據(jù),對型參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利用聚類分析以及速度- 軸距分布分析,以速度和軸距對車型進行分類別,確定車型劃分標準。
車輛比功率系指:功率(P) 與車輛總質(zhì)量(mt) 的比率。比功率可用來評估貨車的動力性能和裝載能力。較高的比功率通常意味著貨車具有更好的動力性能,可以更容易地裝載和運輸貨物。
學者們對車輛比功率分布特性進行分析,并展開了多方面的研究。黃意然等[9] 根據(jù)車輛軌跡數(shù)據(jù),利用高斯函數(shù)擬合和構建重型貨車比功率分布及排放模型,可提高重型貨車的排放測算精度。尹力[10] 通過仿真和實車試驗,分析車輛爬坡速度、比功率等指標,研究適合我國高速公路貨車爬坡速度要求的比功率需求。臧金蕊等[11] 根據(jù)駕駛員逐秒軌跡數(shù)據(jù),構建駕駛員整體與個體的機動車比功率分布模型,研究表明:整體與個體之間的比功率差異可量化評估油耗水平。姜壁剛等[12] 利用車載排放測試系統(tǒng)對輕型柴油車進行實車路試,研究道路坡度對車輛比功率和氣態(tài)排放物的影響。許丹丹等[13] 開展整車排放對比試驗,對比功率分布特性進行分析,研究重型車低負荷工況的排放特性。
綜上所述,現(xiàn)有研究不能直觀反映出三軸貨車的尺寸和比功率的分布特性,明確其特征。
本文分析“卡車之家(Truck Home)”網(wǎng)站上三軸貨車的外廓尺寸及比功率參數(shù),確定三軸貨車的外廓尺寸和比功率最低值的推薦值,可為道路設計、交通管制等實際應用提供數(shù)據(jù)參考和建議。
1 數(shù)據(jù)來源
“ 卡車之家”網(wǎng)站幾乎包含了市面上所有品牌的貨車信息,包括不同車型的外廓尺寸、額定載重、發(fā)動機等參數(shù)。本文主要收集中國大陸的三軸貨車中自卸車和載貨車的基本參數(shù),車型涵蓋北奔重卡、大運重卡、東風等多個品牌的三軸貨車,采用描述統(tǒng)計、相關分析、分組分析等統(tǒng)計學方法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
車輛型號為928 款。其中驅動形式為6×4 的型號共465 款,包括自卸車281 款,載貨車58 款,混泥土攪拌車126 款;驅動形式為6×2 的型號共463 款,包括自卸車95 款,載貨車368 款,混泥土攪拌車0 款。車輛類型及外廓尺寸如圖1 所示,其中,軸距1 為前軸到最后一根軸的距離;軸距2 為《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G D20-2017 中載貨汽車的軸距,即軸組中心到另一根軸的距離。
2 外廓尺寸特征分析
2.1 自卸車外廓尺寸分布特征
對376 款自卸車的外廓尺寸參數(shù),包括車身(vel)和貨箱(box) 的長度L、寬度W、高度H 以及軸距Z1、Z2,分別匯總并進行統(tǒng)計和繪圖分析,如圖2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