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神話之鳥“撞名”的小鳥
如果要評選最亮眼的“高原紅”,不是自夸,我一定榜上有名。
我的名字叫朱雀,是一個“男子漢”。放輕松,我不是你想到的“神鳥”朱雀,而是真實存在的鳥類?!爸烊浮边@個名字,是一些小型雀鳥的統(tǒng)稱,在生物分類上,我屬于雀形目燕雀科,體形圓潤小巧。我們當中的雌性和幼鳥羽色低調,很容易被誤認為是麻雀;而雄性羽色朱紅,格外張揚醒目。當你看到我在枝間跳躍時,很容易聯(lián)想到一團有生命的火焰。這么看來,人們給我冠以“朱雀”這個名字,還是非常妥帖的。我并不挑食,主要以植物的種子、果實、莖葉等為食,偶爾也會捕食小型昆蟲。
在中國,被叫作朱雀的鳥約有20種,可以說是一個大家族了。盡管人們可能很少聽說我們的大名,但這并不是因為我們有多低調,畢竟披著亮眼羽衣,想不被人類注意到都困難。真正的原因是,我們當中的多數(shù)成員都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區(qū)的雪線以下,并且遠離人口密集的區(qū)域,只有到了冬季,一些種類如擬大朱雀才會出現(xiàn)在人類生活范圍附近,這使得我們成了鮮為人知的高原生靈。
暴躁的白腰雪雀
高原地區(qū)數(shù)量最多的哺乳動物是滿地打洞的鼠兔,那么數(shù)量最多的鳥兒是?
答案是經常在鼠兔家里“蹭住”的雪雀,而在雪雀家族當中,尤為突出的就是我——白腰雪雀。我生活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帶,眼周黑色,看起來好像畫了濃重的煙熏妝。當我起飛時,翅膀上、尾部和腰部都有大塊醒目的白色,不難辨認。別看我個頭和麻雀差不多,戰(zhàn)斗力和膽量在整個青藏高原都排得上號。到了繁殖季節(jié),誰都別想占領我的地盤,不然分分鐘跟你拼命。
有鼠兔出沒的地方,往往也會有我的身影,這是何緣故呢?原來,“狡兔三窟”的鼠兔雖然擅長打洞,但是眼神不太好,非常容易被天敵捕食;而我可以在發(fā)現(xiàn)捕食者時鳴叫預警,提醒鼠兔“快逃”。雖然鼠兔的家看似被我“無情占領”了,但我和鼠兔其實是“各取所需”的共生關系?!稜栄拧分性涊d有“鳥鼠同穴”,說的就是我和鼠兔之間的這種關系。
角百靈:頭上有“犄角”
初見我,人人都會被我那獨特的黑眼罩和頭頂一對小小的“犄角”所吸引。畢竟,我不僅長相可愛有特色,鳴叫聲也高亢清脆。一般來說,百靈屬于外觀平平無奇,歌喉非常驚艷的鳥類,而我是它們當中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
我腦袋上的“角”是兩簇位于眼后的羽毛,并不顯眼,需要仔細觀察才能看見。我平時喜歡棲息在干旱的山地、荒漠和草地等環(huán)境中,能適應的海拔跨度極大,從2000米的草原到5000多米的流石灘都有我的身影,高原地帶的干旱和嚴寒對我來說都是小意思。
在國內,我們角百靈居住在青海和甘肅等地,這些地方食物并不豐富,所以我們平時最常吃的就是草籽和昆蟲。和很多生活在開闊地帶的鳥類一樣,我也非常擅長奔跑。當你看到我時,我總是一副忙碌的樣子,在地面疾走覓食。
遺憾的是,比起關注和保護,獨特的外表和歌喉帶來的更多的是傷害。當我的同伴們被囚禁在竹編的圓籠里時,不知還會不會想起無垠的草原和藍天。
高原清道夫
作為一種在高原地區(qū)并不罕見的鳥類,我的形象被人們賦予了一抹神秘色彩。每當提起我,人們往往會聯(lián)想到群集食腐的習性、碩大的體形和寒冷的高山。
在生物分類上,我是鷹形目鷹科兀鷲屬的大型猛禽。一般情況下,我成年后體長超過1米,雙翼展開長度接近2米,是空曠高原上難以被忽視的存在。我是駕馭風的能手,人們總是能看到我平舉著翅膀,如風箏一般翱翔在山間尋找獵物。不是自夸,我還是知名的“飛行高手”,長期在青藏高原生活讓我能夠抵御嚴寒和缺氧,甚至可以飛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我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分解者,我的高濃度胃酸可以分解大部分細菌和病原體。另外,作為藏族人眼中能夠將人的靈魂帶到神明身邊的使者,我也被稱為“雪域神鳥”。
我喜歡直接取食動物尸體,很少像其他鷹類一樣主動狩獵,這也是我“高原清道夫”外號的由來。因為不需要遒勁有力的爪子捕捉獵物,我的爪子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退化,僅起到撕裂食物和在地面奔跑的作用。為了適應進食的需要,我和其他許多禿鷲、兀鷲一樣,丟掉了“一頭秀發(fā)”,頭部和頸部僅保留了短而稀疏的絨羽,這樣就可以干凈利索地用餐而不用擔心弄臟羽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