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首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認為其“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本草綱目》也指出,山藥“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中醫(yī)認為,山藥性味甘平,無毒,歸脾、肺、胃、腎經(jīng),具有滋養(yǎng)強壯、生津止渴、補脾肺、益筋骨的功效。
中國山藥產(chǎn)地眾多,尤以懷山藥最為有名。懷山藥是河南焦作(古稱懷慶府)、濟源地區(qū)的名貴特產(chǎn),又稱“鐵棍山藥”,因其藥效可與人參相比,又有“懷參”的美譽。據(jù)史書記載,懷慶府自3000年前的夏周時期就以野山藥入藥治病,夏周以后逐步成為家種,自明清以來形成地道藥材。民國三年(1914年),懷山藥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萬國商品博覽會上展出并榮獲金獎,被譽為“華藥”之寶。1962年,中國從《本草綱目》1892種中草藥中選出44種為“國藥之寶”,懷山藥名列其中。2003年8月7日,原國家質(zhì)檢總局批準對“懷山藥”實施原產(chǎn)地域產(chǎn)品保護。
下面介紹七道山藥小吃的做法,既美味又營養(yǎng)豐富。
山藥炸糕
原料:懷山藥、黃米面、熟黑芝麻、綿白糖、蜂蜜、面粉。
做法:1.山藥蒸熟去皮,壓成泥,加入熟黑芝麻、綿白糖、蜂蜜、面粉拌勻成餡料,分成核桃大小的團子。2.黃米面用開水燙熟,晾涼后分成小劑子,包入山藥餡料,用手按成餅狀。3.鍋內(nèi)放油,六成熱時放入山藥糕,炸至餅皮呈金黃色即可。
特點:外皮焦酥,內(nèi)里綿沙,香甜可口。
山藥燒麥
原料:懷山藥、中筋面粉、淀粉、豬油、精鹽、味精、生抽、蠔油、胡椒粉、五花肉末、枸杞、紫薯粉、菠菜粉。
做法:1.面粉放入盆中,加入少許精鹽、豬油拌勻,用80℃熱水攪拌成面團。2.把面團分成兩份,一份加入紫薯粉,另一份加入菠菜粉,搓成長條,分別餳發(fā)20分鐘。3.將菠菜面團搟成片,包住紫薯面團,揪成小劑子,撒上少許淀粉,搟成花邊面皮待用。4.山藥蒸熟、去皮壓成泥,枸杞溫水漲發(fā)。5.熱鍋涼油,下入五花肉炒香,放入山藥泥炒拌均勻,加入精鹽、生抽、蠔油、胡椒粉、味精調(diào)味,盛出后團成40克的團。6.用面皮包住山藥泥,弄成燒麥形狀,放入籠中蒸15分鐘取出,最后用枸杞點綴即可。
特點:色澤悅目,鮮香可口,營養(yǎng)豐富。
山藥雞蛋餅
原料:懷山藥、雞蛋、小米粉、蜂蜜、奶粉、白糖。
做法:1.懷山藥去皮后放入料理機,加入純凈水打成漿液。2.把雞蛋、蜂蜜、奶粉、白糖放入山藥漿液中,攪拌均勻后加入小米粉攪成糊狀。3.電餅鐺燒熱刷上油,舀一勺米糊放入電餅鐺,攤成小餅狀,煎成焦黃色取出裝盤。
特點:香氣撲鼻,軟嫩可口。
山藥象形梨
原料:懷山藥、糯米粉、白糖、白油、胡蘿卜。
做法:1.山藥去皮上籠蒸熟,用搟面杖搗成泥,放涼后加入糯米粉、白糖、白油和成面團,胡蘿卜切成絲待用。2.將山藥面團分成小劑子,捏成梨子形態(tài),插上胡蘿卜絲當作梨梗。3.鍋內(nèi)放油,六成熱時放入“梨子”,炸至橘黃色撈出瀝油,擺入盤中。
特點:形態(tài)逼真,誘人食欲。
山藥丸子
原料:懷山藥、面粉、蜂蜜、白糖、豬油。
做法:1.山藥洗干凈,上籠蒸熟后撕去外皮,放入盆中搗成泥放涼。2.山藥泥中加入白糖、蜂蜜、豬油,抓拌至勻,放入面粉和成面團,軟硬適度后搓成長條,再切成小塊,團成桂圓大小的丸子,撒上面粉以防粘連。3.鍋中放油,五成熱時逐個下入丸子,炸至橘黃色撈出瀝油,裝入盛具。
特點:小巧玲瓏,軟嫩可口。
玉兔覓食
原料:山藥、澄面、白油、淀粉、白糖、紅豆、生菜。
做法:1.山藥蒸熟,去皮后壓成泥,加入白糖、淀粉攪拌成餡料,團成小丸子,生菜切成絲后鋪在盤子上。2.澄面中加入白油,用開水燙制,微涼時和成面團,分成小劑子。3.用搟面杖把小劑子搟大,包入山藥餡心,捏成兔子形狀,按上紅豆當作眼睛。4.把“小兔子”放入蒸鍋里蒸10分鐘,取出后擺在生菜盤中即可。
特點:栩栩如生,讓人不忍下箸。
山藥蒸糕
原料:懷山藥、澄面、白糖、蜂蜜、奶粉、豬油、枸杞。
做法:1.將懷山藥洗凈切成小段,上籠蒸熟后剝皮,然后壓成泥。2.放涼后加入澄面、白糖、蜂蜜、奶粉、豬油,揣壓均勻,枸杞用溫水泡漲待用。3.碗內(nèi)刷上油,裝入山藥泥壓平,無縫隙后上籠蒸25分鐘,取出后反扣在盤中,擺上枸杞即可。
特點:色澤潔白,山藥味濃郁,甜美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