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6月28日,長江2024年第1號洪水在中下游形成。在洪水應對期間,隨流域洪水形勢發(fā)展?jié)L動開展洪水預報支撐流域水庫群聯(lián)合調(diào)度,同時在調(diào)度邊界調(diào)整后及時滾動更新洪水預報,逐步提升了預報精度。通過對發(fā)布的洪水預報精度和水庫群攔蓄過程進行統(tǒng)計,采用多種水文學、水力學方法對水庫調(diào)度過程進行了還原并量化了防洪效益。復盤結果表明:提前5 d預報城陵磯以下河段將形成全線超警態(tài)勢,提前4 d預報長江干流將形成編號洪水,各站提前1~3 d準確預測洪峰水位;通過水庫群調(diào)度有效避免了長江上游洪水與洞庭湖、鄱陽湖洪峰遭遇,降低中下游干流及兩湖出口控制站洪峰水位0.4~1.7 m,縮短中下游干流超警河長約206 km,避免監(jiān)利至螺山河段水位超保證及城陵磯附近地區(qū)蓄滯洪區(qū)啟用,防洪效益顯著。研究成果可為長江流域防災減災和水庫群聯(lián)合調(diào)度提供參考。
關 鍵 詞:2024年長江洪水;洪水預報;水庫群聯(lián)合調(diào)度;防洪效益;長江中下游
中圖法分類號:TV122.1
文獻標志碼:A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4.12.001
0 引 言
防洪歷來是長江治理與保護的首要任務[1],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是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實施路徑之一。經(jīng)過多年的建設,長江中下游基本形成了以堤防為基礎,三峽水庫為骨干,其他干支流水庫、蓄滯洪區(qū)、河道整治、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等相配套的長江防洪工程體系[2-3]。隨著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對流域水安全需求的日益提升,如何結合預報調(diào)度運用好流域水工程,讓其發(fā)揮巨大綜合效益并持續(xù)提供堅實水利支撐是一個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4]。自2012年長江流域首個水庫群聯(lián)合調(diào)度方案批復以來,聯(lián)合調(diào)度范圍不斷擴展,到2023年已納入控制性水庫53座,總調(diào)節(jié)庫容達到1 169億m3,總防洪庫容706億m3[5-6]。結合預報調(diào)度技術研究成果[7-9]和水文氣象預報,通過流域水工程科學精細化調(diào)度,成功應對了2012、2016、2017、2020、2021年洪水[10-14],切實保障了流域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極大減輕了洪澇災害損失;同時,流域水工程群在2022年流域性極端枯水中也有效發(fā)揮了抗咸潮保供水的作用[15-16],效益顯著。
2024年6月28日14∶00,九江站水位漲至警戒水位,“長江2024年第1號洪水”在中下游形成,也是自2021年秋汛洪水以來長江干流再次發(fā)生編號洪水[14]。因此,為明晰本次編號洪水的特點和預報調(diào)度過程,探究水庫群發(fā)揮的防洪作用,本文基于長江流域水模擬體系還原水庫群的攔蓄過程[17],采用多方法[18]綜合演算還原中下游主要站的水位變化,進而對比量化本次洪水的水庫群調(diào)度效益,以期為今后長江流域防汛和水庫調(diào)度提供參考。
1 長江2024年第1號洪水發(fā)展過程
1.1 暴雨過程
長江2024年第1號洪水期間的降雨發(fā)展過程主要自6月18日入梅起,至7月2日長江中下游降雨集中期結束,在此期間長江中下游共有4次連續(xù)降雨過程(6月18~20日、21~27日、28~30日和7月1~2日),降雨過程無間歇。① 6月18~20日,兩湖水系及長江中下游干流附近有大—暴雨、局地大暴雨,金沙江流域及長江上游干流附近有局部中—大雨。② 6月21~27日,長江中下游干流附近及其南部發(fā)生大—暴雨、局部大暴雨的降雨過程。③ 6月28~30日,烏江、長江中下游干流附近有大—暴雨、局地大暴雨,其余部分地區(qū)有分散性中雨。④ 7月1~2日,嘉陵江岷江流域(以下簡稱“嘉岷流域”)、長江中下游干流附近、兩湖水系有大—暴雨、局部大暴雨。
1.2 洪水過程
2024年6月18~27日,受持續(xù)降雨影響,長江上游來水波動增加;洞庭湖、鄱陽湖水系多條支流發(fā)生超警及以上洪水,沿線多條支流發(fā)生漲水過程,干流水位快速上漲并逐步接近警戒水位。
6月28日至7月6日,烏江上中游多條支流發(fā)生超保證、超歷史洪水;長江中下游多條支流再次發(fā)生較大洪水過程,其中洞庭湖水系四條支流洪水并發(fā),“四水”合成流量于7月2日13∶00最大漲至38 900 m3/s,鄱陽湖水系修河發(fā)生超歷史洪水,鄱陽湖“五河”合成流量總體波動消退。
受前期水位墊底和多輪洪水疊加影響,兩湖湖區(qū)及中下游干流水位持續(xù)上漲,6月28日11∶00鄱陽湖出口湖口站率先突破警戒水位,6月28日14∶00干流九江站隨后超警,“長江2024年第1號洪水”在中下游形成,中游干流蓮花塘站、洞庭湖七里山站分別于6月29日07∶00、6月30日09∶55超警,至7月1日21∶50干流蓮花塘站以下河段及兩湖湖區(qū)全線超警。蓮花塘、漢口、九江、大通站均在7月4日現(xiàn)峰轉退。城陵磯江段的來水過程和蓮花塘站水位變化見圖1(a),九江江段來水過程和水位變化見圖1(b)。
2 水情預報精度分析
以2024年6月23日至7月3日期間的預報分析長江2024年第1號洪水期間的預報精度。本階段考慮降雨預報和水情形勢發(fā)展,滾動發(fā)布預報,以蓮花塘、漢口、九江和大通站為例分析水位預報誤差,其中蓮花塘、九江站逐次預報與實測過程的對比見圖2。
4個站的洪水過程水位預報趨勢與實況過程基本一致,誤差隨預見期增加而增加,提前5 d預報城陵磯以下河段將形成全線超警態(tài)勢,提前4 d預報長江干流將形成編號洪水。分析洪峰水位預報誤差可知,各站洪峰預報誤差明顯減小,基本提前3 d預報出本次洪峰的大致時間,提前2 d預報洪峰水位誤差小于0.30 m,提前1 d預報洪峰誤差小于0.10 m。如蓮花塘站7月1日20∶00預報洪峰水位誤差為-0.26 m,7月2日20∶00、7月4日08∶00預報洪峰水位誤差分別減少至0.14 m和0.04 m;漢口站提前近2 d預報洪峰水位誤差-0.10 m,提前1 d準確預報出28.00 m的洪峰水位;九江、大通站洪峰誤差略大,提前2 d預報洪峰水位誤差小于0.30 m,7月4日08∶00滾動預報洪峰水位誤差小于0.05 m。各站峰現(xiàn)時間預報略有偏差,與中下游水情形勢調(diào)整、測站自身水位波動有關。
本次各站預報誤差的原因主要在于對區(qū)間和沿江來水的把握有偏差。體現(xiàn)在:① 區(qū)間降雨強度極端性強、集中度高。如7月1日洞庭湖湖區(qū)面雨量74 mm,而洞庭湖湖區(qū)東部降雨量均在100~200 mm,其中汨羅江發(fā)生超歷史洪水,鄱陽湖湖區(qū)北部大多超過100 mm,而實際鄱陽湖湖區(qū)面雨量為36 mm,極端性考慮不足。② 區(qū)間降雨徑流、頂托影響方案的精細化不夠。目前采用的預報方案是以預報節(jié)點為依據(jù)劃分無控區(qū)間,將其作為一個完整區(qū)間考慮產(chǎn)匯流,未考慮區(qū)域內(nèi)降雨落區(qū)和產(chǎn)匯流特性的不均勻性造成的來水差異;漢口站受鄂東諸河頂托的影響分析也同樣精細化程度不夠,當前預報方案以相關圖查算為主,受鄂東諸河洪水預報的準確性和頂托影響的精準度制約,當鄂東諸河來水較大時,難以精準把握漢口站的水位過程。因此,區(qū)間來水、區(qū)間洪峰量級及時間均有所偏差,造成預報的部分站點水位漲率偏慢,區(qū)間來水對干流水位的頂托程度考慮不足。③ 沿江排澇泵站考慮不足。沿江排澇能力(特別是城市)逐漸提高,本次降雨極端性強,長江中下游多省市發(fā)生極端降雨過程,雨洪漬水快速排入長江,統(tǒng)計7月1~3日湖南、湖北省的排澇情況,日均排水流量分別為8 240 m3/s和8 070 m3/s,導致干流水位較常態(tài)干支流洪水壅高明顯,預報水位的漲勢偏慢。④ 洞庭湖水系水庫調(diào)度存在一定影響。本次洪水過程洞庭湖各支流均發(fā)生明顯漲水過程,降雨形勢調(diào)整較大,造成資水、沅江暴雨較預期偏集中,流域內(nèi)水庫下泄流量逐步加大,如五強溪水庫出庫流量由6月27日8 000 m3/s左右增加至7月2日 20 000 m3/s左右,削峰率34%,庫水位攔蓄至107.49 m(正常高水位108.00 m),其暴雨洪水的不確定性同樣影響了水庫調(diào)度決策,洞庭湖水系來水的變化對城陵磯江段水位的漲勢研判也有一定影響。
3 預報調(diào)度效益分析
3.1 流域控制性水庫調(diào)度過程
根據(jù)長江2024年第1號洪水發(fā)展過程和水庫調(diào)度目標的變化情況,按6月6~17日、6月18~25日和6月26日至7月4日3個階段分別分析水庫調(diào)度過程,梯級水庫群蓄水量變化統(tǒng)計情況見表1,三峽水庫調(diào)度過程見圖3。
(1)第一階段(6月6~17日)。6月7日00∶00,三峽水庫水位最低消落至145.39 m,提前4 d完成消落任務,騰出防洪庫容約221.5億m3;6月6~17日,長江流域梯級水庫群按各自所屬流域的防洪需要和水庫消落、應急調(diào)度等目標開展調(diào)度。流域水庫群總攔蓄水量43.69億m3,其中,三峽水庫時段內(nèi)攔蓄水量20.66億m3,兩湖水系水庫群時段內(nèi)攔蓄水量18.10億m3。
(2)第二階段(6月18~25日)。6月18日長江中下游入梅,長江上游及中下游兩湖水系來水逐步增加,同時洪水預報顯示長江干流水位將明顯上漲,根據(jù)來水過程和未來形勢研判,三峽水庫需盡快騰庫迎戰(zhàn)汛期洪水,并且兩湖根據(jù)自身水系洪水同步攔蓄。其中,三峽水庫6月18日08∶00庫水位149.58 m,為避免后期上游來水較大、水庫調(diào)洪時的起調(diào)庫水位較高,以加快騰庫為目標并結合中下游形勢變化調(diào)度,庫水位波動下降,6月26日08∶00庫水位降至146.49 m,階段下泄水量15.80億m3,兩湖水系水庫仍按本流域防洪需求開展調(diào)度,階段合計攔蓄水量18.54億m3,流域內(nèi)其余水庫群基本平穩(wěn)運行。在此期間,流域水庫群總攔蓄水量14.01億m3。
(3)第三階段(6月26日至7月4日)。長江中下游干流及兩湖出口控制站水位快速上漲,長江流域水庫群全力攔洪,持續(xù)減輕中下游防洪壓力。本階段考慮中下游防洪形勢變化,按減輕中下游防洪壓力進行攔蓄,隨著流域水雨情形勢調(diào)整,沿線各站將突破警戒水位且蓮花塘站有超保證水位的風險,流域水庫群總體以三峽水庫對城陵磯地區(qū)開展防洪補償調(diào)度、上游其余水庫群相機聯(lián)合減少三峽水庫入庫水量,清江梯級水庫配合,兩湖水系水庫在保障自身防洪目標和工程安全前提下進一步以減輕中下游干流防洪風險為目標開展聯(lián)合調(diào)度。
長江上中游控制性水庫群累計攔洪約165.27億m3,其中,上游水庫群合計攔蓄109.35億m3(三峽水庫攔蓄73.88億m3),洞庭湖水系水庫群攔蓄37.46億m3,鄱陽湖水系水庫群攔蓄11.79億m3。
由于兩湖來水快速增加,預報蓮花塘站有超警戒水位的風險,因此調(diào)度三峽水庫開展減壓調(diào)度,同時預報三峽水庫減少出庫后庫水位將快速上漲,庫區(qū)防洪風險也將顯著增加,同步調(diào)度上游其他水庫群減少三峽水庫入庫水量。經(jīng)三峽水庫以上水庫群聯(lián)合攔蓄之后,三峽水庫入庫流量基本在20 000~30 000 m3/s之間,出庫流量自6月26日起逐步減少,27日日均出庫流量減至17 500 m3/s;隨后流域降雨形勢逐步調(diào)整,兩湖降雨增強、來水較預期明顯增加,結合預報蓮花塘站6月29日將超過警戒水位并進一步上漲,調(diào)度三峽水庫6月28日日均出庫流量進一步削減至14 000 m3/s并維持,持續(xù)減輕中下游防洪壓力,至7月2日15∶00庫水位防洪運用至155.03 m;由于洞庭湖水系及湖區(qū)、鄂東諸河來水增加,考慮城陵磯江段、九江江段水位漲勢未有顯著趨緩的跡象,而三峽水庫以上預報無明顯漲水過程,調(diào)度三峽水庫繼續(xù)按14 000 m3/s下泄攔蓄水量,7月5日08∶00庫水位防洪運用至158.68 m;根據(jù)預報和實況來水,兩湖水系水庫均充分攔蓄洪水,其中洞庭湖水系沅江梯級水庫合計攔蓄水量27.48億m3,五強溪、鳳灘水庫均接近正常高水位,資水柘溪水庫攔蓄水量4.00億m3,鄱陽湖水系修河柘林水庫攔蓄水量9.20億m3,最高調(diào)洪水位66.73 m(正常高水位65.00 m)。
3.2 還原分析方法
為分析水庫調(diào)度的效益,需考慮水庫不攔蓄洪水時的洪水過程,即洪水還原分析。本文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將水庫時段攔蓄的水量作為變化單元,采用不同洪水演算方法進行河道演算[19-20],其中,上中游控制性水庫節(jié)點至干支流河道控制斷面的流量演算采用合成流量或馬斯京根分段演算法,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斷面則采用水動力學模型、大湖模型、相關圖模型等多方法綜合計算,并結合專家經(jīng)驗形成相對可靠的洪水還原成果[13]。
本次還原的水庫共53座,包括長江上游29座、清江2座、陸水1座、洞庭湖水系10座、漢江7座、鄱陽湖水系4座。由于長江2024年第1號洪水主要由洞庭湖、鄱陽湖洪水引起,中游沙市站來水較平穩(wěn),因此,結合長江流域防洪重點選擇還原對象為長江中下游蓮花塘、漢口、九江、大通站的水位過程,通過對比實況和還原結果,分析長江2024年第1號洪水期間水庫調(diào)度的效益。各水文、水庫站分布概化圖見圖4。
3.3 調(diào)度成效
由于水庫群自2024年6月以來持續(xù)攔蓄水量影響長江中下游水位,對6月6日至7月4日的水庫攔蓄水量進行還原分析,考慮上游水庫群洪水過程向下游演進的傳播時間,還原長江中下游干流各站點的水位過程至7月8日,實況與水庫不攔蓄下的還原水位對比結果見表2,各站6月18日至7月8日的水位過程見圖5。通過還原分析水庫群調(diào)度效益如下:
(1)明顯降低了長江中下游各站的起漲水位和過程水位。通過前期水庫群的持續(xù)攔蓄作用,降低了長江2024年第1號洪水發(fā)生前的各站底水位和全過程水位。起漲水位以6月18日08∶00進行比較,蓮花塘站起漲水位降低了0.94 m,漢口站降低了1.00 m,九江、大通站分別降低了0.68 m和0.36 m,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中下游的水位漲勢。在過程水位上,水庫的攔蓄整體降低了各站的過程水位,分析6月18日至7月8日的同時刻水位差值的平均值,蓮花塘站平均降低幅度最大,降低了1.01 m;漢口站、九江站、大通站分別降低了0.56,0.81,0.39 m。
(2)削減了中下游各站洪峰水位0.40~1.70 m。經(jīng)流域控制性水庫群攔蓄后,避免了監(jiān)利至螺山河段水位超保證,其中蓮花塘站實況洪峰水位33.96 m(7月4日15∶00超警戒1.46 m,居有實測記錄以來第9位),還原后洪峰水位約35.65 m,降低洪峰水位約1.7 m;漢口站實況洪峰水位28.00 m(7月4日18∶20超警戒0.70 m,居有實測記錄以來第9位),還原后洪峰水位約29.0 m,降低洪峰水位約1.0 m;九江站實況洪峰水位21.86 m(7月4日18∶20超警戒1.86 m,居有實測記錄以來第7位),還原后洪峰水位約22.5 m(超警戒2.5 m),降低了洪峰水位約0.6 m;大通站實況洪峰水位15.52 m(7月4日19∶00超警戒1.12 m,居有實測記錄以來第9位),還原后洪峰水位約15.95 m(超警戒1.55 m),降低了洪峰水位0.4 m左右。
(3)有效縮短了超警時間和超警河長。通過水庫群調(diào)度,避免了荊江沙市至監(jiān)利河段超警,縮短中下游干流超警河長約206 km;各站均推遲1 d左右超警,其中蓮花塘、漢口、九江站推遲1.5 d左右,大通站推遲0.5 d左右。將城陵磯河段水位控制在保證水位以下,避免了城陵磯附近地區(qū)的蓄滯洪區(qū)啟用,減淹耕地約17.33萬hm2(260萬畝),避免轉移約200萬人。
4 結 語
在長江2024年第1號洪水應對期間,及時準確的滾動水情預報,為防汛指揮、工程調(diào)度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6月28日14∶00干流九江站超警,“長江2024年第1號洪水”在中下游形成。隨流域水情發(fā)展,期間逐日滾動水文預報并按需加密,長江流域水庫群結合預報開展聯(lián)合調(diào)度,調(diào)度邊界的調(diào)整同步影響中下游洪水預報,通過預報調(diào)度的緊密交互,流域水庫群自6月6日至7月4日共攔蓄水量222.97億m3,提前5 d預報城陵磯以下河段將形成全線超警態(tài)勢,提前4 d預報長江干流將形成編號洪水,各站提前1~3 d準確預測洪峰水位。
本文基于水量平衡原理采用多方法綜合演算的方式量化了流域水庫群調(diào)度對中下游洪水的影響。結果表明:通過水庫群調(diào)度有效避免了長江上游洪水與洞庭湖、鄱陽湖洪峰遭遇,降低中下游干流及兩湖出口控制站洪峰水位0.40~1.70 m,縮短中下游干流超警河長約206 km,避免監(jiān)利至螺山河段水位超保證及城陵磯附近地區(qū)蓄滯洪區(qū)啟用。水庫群聯(lián)合調(diào)度發(fā)揮了顯著防洪效益,極大減輕了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防洪壓力。
在預報調(diào)度過程中也同樣暴露出中下游無控區(qū)間降雨徑流預測精度不足、水庫群調(diào)度對中下游干流水位影響的研判不精細等問題,在后續(xù)工作中需加強考慮不同區(qū)間產(chǎn)匯流特性差異的精細化模擬研究,提高短中期降雨預報精度,進一步量化分析不同區(qū)域水庫調(diào)度對下游防洪節(jié)點水位流量的影響,實現(xiàn)延長洪水預見期和提高預報精準度的有效統(tǒng)一,并持續(xù)開展預報調(diào)度互饋和正逆向演算的技術研究,支撐流域水庫群的高效、精準調(diào)度。
說 明
本文2024年水文要素的統(tǒng)計分析源自報汛數(shù)據(jù)。
參考文獻:
[1] 胡維忠,王樂,劉佳明.長江流域防洪工程體系能力提升建設思路[J].中國水利,2022(5):31-34.
[2] 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流域防洪規(guī)劃[R].武漢: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2008.
[3] 鄭守仁.從2016年長江洪水看三峽工程防洪作用[J].長江技術經(jīng)濟,2017,1(1):38-42.
[4] 金興平.對長江流域水工程聯(lián)合調(diào)度與信息化實現(xiàn)的思考[J].中國防汛抗旱,2019,29(5):12-17.
[5] 水利部.水利部關于2023年長江流域水工程聯(lián)合調(diào)度運用計劃的批復(水防〔2023〕210號)[Z].北京:水利部,2023.
[6] 胡向陽.長江流域水工程聯(lián)合調(diào)度實踐與思考[J].人民長江,2023,54(1):75-79.
[7] 魏山忠.長江水庫群防洪興利綜合調(diào)度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R].武漢:長江水利委員會,2017.
[8] 陳桂亞.長江流域水庫群聯(lián)合調(diào)度關鍵技術研究[J].中國水利,2017(14):11-13.
[9] 仲志余,鄒強,王學敏,等.長江上游梯級水庫群多目標聯(lián)合調(diào)度技術研究[J].人民長江,2022,53(2):12-20.
[10]孫又欣,姚黑字.湖北長江河段防洪工程效益分析:2012年7月與1998年7月長江洪水分析對比[J].中國防汛抗旱,2013,23(1):52-55.
[11]張俊,陳力.2016年長江第1號洪水預報及調(diào)度影響分析[J].人民長江,2017,48(4):13-15,36.
[12]陳敏.長江防洪工程體系建設及在2017年1號洪水中發(fā)揮的作用[J].中國水利,2017(14):5-7,10.
[13]馮寶飛,許銀山,陳桂亞.2020年7月長江洪水及水庫群防洪效益分析[J].人民長江,2020,51(12):88-93.
[14]官學文,張瀟.2024年長江暴雨洪水特點與啟示[J].人民長江,2024,55(10):1-6,47.
[15]丁勝祥,張俊,牛文靜,等.應對2022年枯水的長江上游水庫群聯(lián)合調(diào)度方案[J].人民長江,2023,54(2):1-6.
[16]許銀山,曾明,裘誠,等.2022年長江口壓咸補淡調(diào)度實踐及成效[J].人民長江,2023,54(8):40-45.
[17]陳瑜彬,張瀟,秦昊,等.長江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綜合調(diào)度系統(tǒng)建設與應用[C]∥2022~2023年度全國典型洪旱過程應對技術經(jīng)驗交流會論文集.武漢:2023.
[18]劉家琳,梁忠民,李彬權,等.基于多模型組合的淮河王家壩斷面洪水預報[J].水電能源科學,2019,37(8):34-37.
[19]張濤,胡挺,胡瓊方,等.長江流域歷史典型洪水研究[J].人民長江,2023,54(9):17-23.
[20]郁昱,李君,薛瀟凡,等.基于水量平衡的歷史典型洪水過程還原方法[J].治淮,2023(9):14-15.
(編輯:謝玲嫻)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flood forecast and reservoir operation during"2024 Changjinag River No.1 flood
FENG Baofei1,2,3,ZENG Ming1,2,ZHANG Hu3,4,JI Guoliang5
(1.Bureau of Hydrology,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Wuhan 430010,China; 2.Center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Intelligent Water Simulation,F(xiàn)orecasting and Operation of the River Basin,Wuhan 430010,China; 3.Innovation Team for Flood and Drought Disaster Prevention of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Wuhan 430010,China; 4.Bureau of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Fight,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Wuhan 430010,China; 5.China Three Gorges Corporation,Wuhan 430010,China)
Abstract: On June 28,2024 Changjiang River No.1 flood was form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Changjiang River.During the flood fighting period,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lood situations,rolling flood forecasting was carried out to support the joint operation of reservoir groups.When the boundary of reservoir operation was adjusted,the flood forecast was updated in a timely rolling manner,thus gradually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the forecast and achieving good results in reservoir group operation.By statistically analyzing the accuracy of flood forecasts and the process of reservoir group storage,a variety of hydrology and hydraulics methods were used to reduce the reservoir operation process and quantify the flood control benefi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iver section below Chenglingji Station was predicted to exceed the safety level along the whole line 5 days in advance,the mainstream of Changjiang River was predicted to form a numbered flood 4 days in advance,and the peak flood water level was accurately predicted 1~3 days in advance at each station.Through the operation of the reservoir group,the flood peak encounter among the upper reaches of Changjiang River,Dongting Lake,and Poyang Lake had been effectively avoided.The flood peak water level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mainstream and the outlet control station of two lak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0.4 to 1.7 m.The river length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main stream which exceeded the safety level was shortened by about 206 km.The water level of the Jianli to Luoshan section was prevented from exceeding the guaranteed water level,and the use of flood storage and detention areas in the vicinity of Chenglingji region was avoided.The flood control benefits were remarkable.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nd joint operation of reservoir groups in Changjiang River.
Key words: 2024 flood in Changjiang River;flood forecasting;joint operation of reservoir group;flood control benefit;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Changjiang R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