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魯迅散佚的百來部中國傳統(tǒng)美術(shù)藏書

        2024-12-02 00:00:00蕭振鳴
        關(guān)東學(xué)刊 2024年4期
        關(guān)鍵詞:概覽

        [摘要]魯迅一生都在收藏美術(shù)書籍,在他的藏書中,美術(shù)類占有相當(dāng)大的比重,其中美術(shù)畫冊大部分為德、日、蘇等國家出版的畫冊。但筆者注意到,魯迅日記的書賬中有很多他購買的中國傳統(tǒng)美術(shù)書籍,這些藏書大部分是魯迅初到北京時(shí)購買的,并沒有在現(xiàn)存的藏書中保存下來,其原因是這個(gè)階段魯迅的美術(shù)藏書由于時(shí)事動(dòng)蕩,多次遷徙,現(xiàn)已大部分散佚,只有少量現(xiàn)藏北京魯迅博物館。本文梳理魯迅一生所藏的中國傳統(tǒng)美術(shù)書籍,考察魯迅對中國傳統(tǒng)美術(shù)的視野,補(bǔ)充魯迅藏書目錄中的一塊重要缺失,從而揭示魯迅美術(shù)思想的來源組成。

        [關(guān)鍵詞]魯迅藏書;傳統(tǒng)美術(shù);散佚;概覽

        一、小引

        百年來,學(xué)界對魯迅生平、作品、思想等方方面面的研究可謂海量,近年來對魯迅藏書的研究也頗具成果,因?yàn)橐粋€(gè)人的藏書能反映出一個(gè)人的人格、性格取向,甚至隱私。魯迅現(xiàn)存的藏書14000多冊,涉及古今中外各個(gè)門類,作為思想家的魯迅,這些藏書一定會啟發(fā)他的思想;作為作家的魯迅,這些藏書一定與他的創(chuàng)作有關(guān)。

        關(guān)于魯迅藏書的來源,魯迅日記中的“書賬”提供了最好的依據(jù)。在魯迅的藏書中,美術(shù)類占有相當(dāng)大的比重,其中美術(shù)畫冊大部分為德、日、蘇等國家出版的畫冊。但筆者注意到,魯迅日記的書賬中有很多他購買的中國傳統(tǒng)美術(shù)書籍,這些藏書大部分是魯迅初到北京時(shí)購買的,并沒有在現(xiàn)存的藏書中保存下來,其原因是這個(gè)階段魯迅的美術(shù)藏書由于時(shí)事動(dòng)蕩,多次遷徙,現(xiàn)已大部分散佚,只有少量現(xiàn)藏北京魯迅博物館。

        魯迅收藏歷代中國美術(shù)畫冊可以分為三個(gè)階段:

        第一階段是魯迅少年讀書時(shí)期,這部分藏書只有少數(shù)存世;

        第二階段是魯迅在北京時(shí)期的1912年到1915年間,這段時(shí)間魯迅比較著力收藏中國傳統(tǒng)美術(shù)書籍,這部分藏書大約有百來部,也是本文的重點(diǎn);

        第三階段是1927年魯迅到上海定居后,所購美術(shù)書大多以國外畫冊及藝術(shù)理論書籍為主,同時(shí)又有選擇地購買中國畫冊。魯迅曾將《列女傳》《梅譜》《晚笑堂畫傳》《歷代名人畫譜》《耕織圖題詠》《圓明園圖詠》等書寄蘇聯(lián)木刻家亞歷舍夫等,用于文化交流。

        魯迅的美術(shù)藏書是一個(gè)完整的美術(shù)體系。本文梳理魯迅一生所藏的中國傳統(tǒng)美術(shù)書籍,考察魯迅對中國傳統(tǒng)美術(shù)的視野,補(bǔ)充魯迅藏書目錄中的一塊重要缺失,從而揭示魯迅美術(shù)思想的來源組成。

        二、少年魯迅開始收藏美術(shù)書

        魯迅從童年開始就致力美術(shù)圖書的收藏。魯迅7歲時(shí),開始入本宅家塾讀書。依魯迅祖父的主張,魯迅的開蒙讀物是《鑒略》,也即是先從歷史知識入手,除此之外就是習(xí)字的描紅格。而略有圖畫的本子,要被塾師禁止。魯迅在課外能讀到的,只是家藏二三箱破爛書,從中翻來翻去找圖畫書看?!段牟劬庲s文圖說》《玉歷鈔傳》等封建迷信圖畫書,就成了課外讀物。魯迅在《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一文中曾說:“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畫圖本子,是一位長輩的贈品:《二十四孝圖》。”魯迅10歲時(shí),繼續(xù)在家塾讀書,至少已讀到《論語》。在隨塾師周玉田讀書期間,魯迅開始搜集圖畫書籍,凡帶版畫插圖的書籍都是魯迅所愛。在周玉田的書齋里,看見過陸機(jī)的《毛詩草木鳥獸魚蟲疏》等書,最愛看的是《花鏡》,這是一部關(guān)于觀賞植物栽培的書,共六卷,內(nèi)有大量插圖。魯迅從中獲得了許多植物學(xué)知識。《山海經(jīng)》也是魯迅渴望得到的書,被視為“最心愛的寶書”。

        魯迅12歲開始到三味書屋讀書。課外,他廣泛收集圖畫書,從族兄壽頤處以二百文購得木版大本翻刻的《花鏡》。后經(jīng)魯迅多次批校,分訂為三冊。本年兄弟三人合出一百五十文,購買了一冊木刻的《海僊畫譜》,又稱《十八描法》,日本小田海僊作。后此書給了三弟周建人,魯迅又另買了一本收藏,現(xiàn)存魯迅博物館。這期間魯迅搜集和閱讀的圖畫書有《爾雅音圖》《百美圖詠》《百將圖》《于越先賢象傳》《劍俠傳》《鏡花緣》《儒林外史》《西游記》《三國演義》《封神榜》《聊齋志異》《夜讀隨錄》《綠野仙蹤》《天雨花》《義妖傳》等。魯迅在三味書屋讀書期間對圖畫書的興趣越以濃厚,買了許多畫譜,買不到的就借來影寫下來。買到并收藏的畫譜有石印的《芥子園畫傳》《天下名山圖詠》《古今名人畫譜》《海上名人畫稿》《點(diǎn)石齋叢畫》《詩畫舫》,還有木版的《晚笑堂畫傳》等。這些魯迅早年收藏的圖書僅存《花鏡》《山海經(jīng)》《海上名人畫稿》《點(diǎn)石齋叢畫》等幾部在魯迅博物館展出,大部分已散佚。

        三、魯迅在北京時(shí)期的美術(shù)藏書

        魯迅美術(shù)藏書的絕大部分是收集于他初到北京時(shí)期,即1912年至1915年,而這部分藏書大都散佚。1912年5月,魯迅在教育部任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主管圖書館、博物館、美術(shù)館事宜,魯迅初到北京教育部工作,響應(yīng)蔡元培提倡美育的倡導(dǎo),作了大量播布美術(shù)的工作,閱讀和收藏美術(shù)類書籍與他的工作有很大的關(guān)系。還有一個(gè)原因,是因?yàn)楫?dāng)時(shí)他有較好的經(jīng)濟(jì)收入,可以應(yīng)付美術(shù)圖書的昂貴開支,滿足他熱愛收藏美術(shù)圖書的欲望。

        魯迅剛到北京的1912年,他的購書藏書仿佛是一種饑餓狀態(tài)。1912年年末書賬中記載,自五月至年末八個(gè)月購書款用了一百六十多元,“然無善本”。感嘆“京師視古籍為骨董,唯大力者能致之耳。今人處世不必讀書,而我輩復(fù)無購書之力,尚復(fù)月擲二十余金,收拾破書數(shù)冊以自怡說,亦可笑嘆人也?!睆聂斞纲彆鴰た矗斞该磕甓假徺I大量書籍,書籍的品種廣博,美術(shù)類書是魯迅購書藏書的重點(diǎn)之一,其原因是他出于對美術(shù)的愛好與研究,此外還與他在教育部分管的工作有關(guān)。但美術(shù)類書籍一般都比較貴,因而魯迅的選書也是極為精到的。

        1916年起,魯迅的收藏重點(diǎn)放在大量收藏碑帖拓片,就很少購買中國傳統(tǒng)畫冊了,包括購買大量的金石學(xué)著作和搜集大量的金石碑帖,其中重點(diǎn)是漢畫像、唐以前的碑帖拓片、六朝造像及少量的秦漢磚、瓦當(dāng)拓片和古錢幣。

        魯迅在北京時(shí)期的美術(shù)藏書已大部分散佚,只有少量現(xiàn)藏北京魯迅博物館。散佚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由于時(shí)局動(dòng)蕩,多次遷徙,導(dǎo)致部分藏書不能隨身攜帶;二是1923年兄弟失和,導(dǎo)致遷居,有部分圖書沒有帶出來;三是魯迅去世后,朱安因生活困窘,登報(bào)拍賣了在北京的部分藏書。

        四、魯迅散佚的中國傳統(tǒng)美術(shù)藏書概覽

        由于經(jīng)濟(jì)條件所限,魯迅所藏中國歷代美術(shù)文獻(xiàn)及畫冊并無清代以前刻本,多為民國時(shí)期影印本,但其范圍涵蓋了中國美術(shù)史,從中可以窺見魯迅對于中國美術(shù)的視野,進(jìn)而了解魯迅的美術(shù)觀。

        (一)晉代畫家作品

        《列女傳》《列女傳》即《顧愷之畫列女傳》。顧愷之(約345—406),東晉畫家,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屬江蘇)人,工詩賦、書法,尤精繪畫,工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有“才絕、畫絕、癡絕”之稱。傳世之作有《女史箴圖》卷,傳為早期摹本,現(xiàn)藏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魯迅所購為1825年揚(yáng)州阮氏復(fù)刻南宋建安本。魯迅還曾于1931年4月16日購買《顧愷之女史箴圖》、1933年12月3日購買《阮刻本古列女傳》、1934年6月15日購買《顧虎頭畫列女傳》。1934年1月9日曾將木板《列女傳》寄贈俄國友人。魯迅曾于1934年4月3日致魏猛克的信中寫道:“《列女傳》翻刻而又翻刻,刻死了;宋本大約好得多,宋本出于顧凱之,原畫已無,有正書局印有唐人臨本十來幅,名曰《女史箴圖》”,并希望魏比較它們的筆法而從中學(xué)習(xí)。

        (二)唐代畫家作品

        《十六應(yīng)真象》此書為魯迅教育部同事錢稻孫所贈,魯迅在日記中注道:“石刻于清乾隆時(shí),在圣因寺,今為朱瑞所毀?!必炐荩?32—912),唐末五代著名詩僧、書畫家,俗姓姜,字德隱,號禪月大師。婺州蘭溪人?!妒鶓?yīng)真象》是唐宋之間的水墨類宗教畫的傳世代表作,原藏杭州圣因寺,據(jù)《佛學(xué)大辭典》圣因寺在太平天國(1851—1864)時(shí)期毀于戰(zhàn)火,而浙江督軍朱瑞(1883—1916)生于1883年,“為朱瑞所毀”恐有誤。魯迅還于1928年7月13日在杭州購買《貫休畫羅漢石刻象》一部,1930年11月13日為詩荃買《貫休羅漢象》一部,1935年3月21日托人往西泠印社買《貫休畫羅漢》一本,23日贈給日本友人增田涉。魯迅贈書只是因?yàn)檫@本畫冊“很有趣”。在1935年4月13日致增田涉的信中說道:“關(guān)于貫休和尚的羅漢像,我認(rèn)為倒是石拓的好,親筆畫似乎過于怪異,到極樂世界去時(shí),如老遇到這種面孔的人,開始也許希奇,但不久就會感到不舒服了?!爆F(xiàn)存魯迅藏書中有一部《五代貫休畫羅漢象》,民國十五年(1926年)杭州西泠印社影印清乾隆拓本。

        (三)宋代畫家作品

        《李龍眠白描九歌圖》李龍眠即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shí),晚年號龍眠居士,舒州舒城(今屬安徽)人,擅繪人物及歷史故事,善用線描多不設(shè)色,人物“白描”,對后世人物畫影響很大。魯迅很看重他的畫,并多次與鄭振鐸磋商影印出版《九歌圖》。

        《唐風(fēng)圖》為南宋畫家馬和之所繪。馬和之,生卒年不詳,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原件今藏遼寧省博物館。魯迅所購為影印本。

        《梅花喜神譜》宋伯仁編,二冊。宋伯仁(1199—?),河北廣平人,字器之,號雪巖,擅畫梅花,作梅花喜神譜,畫后配詩。此書為民國十七年(1928年)上海中華書局影印宋刻本。第一冊有“魯迅”印。

        《郭忠恕輞川圖卷》宋郭忠恕繪,一冊。民國十五年(1926年)上海商務(wù)印書館影印本。

        《李龍眠九歌圖冊》宋李公麟繪,一冊。民國十七年(1928年)上海文明書局影印本。魯迅曾于1912年5月30日購《李龍眠白描九歌圖》一帖十二枚。

        (四)元代畫家作品

        《王孤云圣跡圖》王孤云即王振鵬(生卒不詳),字鵬梅,號孤云處士。元代著名宮廷畫家。

        《黃子久秋山無盡圖卷》黃子久即黃公望(1269—1354),書法家,元四家之一。原姓名陸堅(jiān),因過繼浙江永嘉黃氏,遂改姓名,字子久,號一峰、大癡道人、井西老人等,江蘇常熟人,工書法,善詩詞、散曲,其繪畫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響極大。魯迅購買的《黃子久秋山無盡圖卷》為上海有正書局影印本。

        《閻仲彬惠山復(fù)隱圖》閻仲彬即閻驤,生卒年不詳,字仲彬,浙江余姚人。魯迅所購《閻仲彬惠山復(fù)隱圖》為宣統(tǒng)三年(1911年)文明書局影印本。

        (五)明代畫家作品

        《徐青藤水墨畫卷》徐青藤即徐渭(1521—1593),字文長,號青藤老人等,晚年號青藤道士。魯迅同鄉(xiāng)。明代水墨寫意畫集大成者,詩、書、文、畫、戲曲都具上乘。畫風(fēng)影響石濤、八大山人及“揚(yáng)州八怪”。所居在紹興城內(nèi),有“一枝堂”“柿葉堂”“青藤書屋”等。

        《董香光山水冊》董香光即董其昌(1555—1636),書法家、繪畫理論家,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上海華亭(今松江)人。其畫長于山水,書法長于行、草、楷諸體。

        《大滌子山水冊》大滌子即石濤(1630—1724),明末清初的“四大高僧”之一。本姓朱,名若極,自稱苦瓜和尚,別號大滌子、零丁老人等,工詩文,善書畫。其畫擅山水,兼工蘭竹,在中國繪畫史上影響極大。魯迅還于1931年4月28日購《石濤紀(jì)游圖詠》,5月15日購《石濤山水精品》;1932年8月2日購《釋石濤東坡時(shí)序詩意》《石濤和尚八大山人山水合冊》《石濤山水冊》,說明魯迅對石濤的畫非常重視。

        《沈石田靈隱山圖》《沈石田移竹圖》沈石田即沈周(1427—1509),名周,字高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人稱白石先生,今江蘇吳縣人,擅山水花鳥,重墨淺色,開明代文人寫意花鳥小品之先河,也能作人物,書學(xué)黃庭堅(jiān),遒勁奇崛,與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為“明四家”,為“吳門畫派”領(lǐng)袖。魯迅所購為文明書局影印本。

        《文征明瀟湘八景冊》文征明(1470—1559),明代畫家、書法家,蘇州長洲人,原名壁,字征明,后改字征仲,號衡山居士,能詩善繪工書,長于楷書、行書、山水、人物、花卉,為“吳中四才子”之一。魯迅所購為文明書局影印本。

        《戴文節(jié)仿古山水冊》《戴文節(jié)銷寒畫課》戴文節(jié)即戴進(jìn)(1388—1462),字文進(jìn),號靜庵,又號玉泉山人,浙江杭州人。繪畫臨摹精博,得唐宋諸家之妙,故道釋、人物、山水、花果、翎毛、走獸等,無所不工。畫在明中葉影響較大,是“浙派”創(chuàng)始人。

        《陳白陽花鳥真跡》陳白陽即陳道復(fù)(1483—1544),江蘇吳縣人,號白陽山人。《陳白陽花鳥真跡》版本不詳。

        《飛燕外傳》仇十州繪,文征明書。仇十洲即仇英(約1505—1552),江蘇太倉人,名英,字實(shí)父,一作實(shí)甫、號十洲。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擅長畫人物、山水、花鳥、樓閣界畫,尤長于臨摹。《飛燕外傳》舊本題漢河?xùn)|都尉伶玄子于撰,歷史小說。此書記漢成帝時(shí)趙飛燕與其妹婕妤爭寵宮闈的事,頗多惡俗之辭。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認(rèn)為此書“恐是唐宋人所為”。魯迅所購《飛燕外傳》已不存。魯迅在1932年8月2日又買過一冊,并在《“連環(huán)圖畫”辯護(hù)》一文中說:“仇英的《飛燕外傳圖》和《會真記圖》,則翻印本就在文明書局發(fā)賣的。凡這些,也都是當(dāng)時(shí)和現(xiàn)在的藝術(shù)品。”魯迅博物館現(xiàn)存《仇文合璧趙飛燕外傳》民國十三年(1924年)上海文明書局影印本一冊,即是1932年購買的。

        《離騷圖》明清之際畫家陳洪綬、蕭云從繪,民國十三年(1924年)上虞羅氏蟫隱廬影印本,四冊,第一冊有“魯迅”印。陳洪綬(1598—1652)明末清初畫家,浙江諸暨人,字章侯,號老蓮。其版畫備受魯迅推崇。蕭云從(1596—1673),明末清初著名畫家,安徽蕪湖人,字尺木,號默思,又號無悶道人,晚稱鐘山老人。

        《陳章侯會真記圖》陳章侯即陳老蓮,是備受魯迅推崇的明代版畫家。陳老蓮曾為三種版本《西廂記》作過插圖,即張深之本《正北西廂》、李吉辰本《西廂》及李卓吾《評本西廂》。魯迅所購為民國年間珂羅版影印本。

        《博古葉子》明汪道昆撰,清陳洪綬繪,清袁辛摹,一冊。1930年上虞羅氏蟫隱廬影印。

        《離騷圖經(jīng)》明清之際蕭云從的代表作,包括屈原的《離騷》《九歌》和《天問》三部分,共80余圖。初刻于順治年間,由當(dāng)時(shí)名工湯復(fù)持刀,繪刻皆精,為清初版畫精品。

        《仇文合璧飛燕外傳》仇英繪,文征明書,一冊。舊本題漢河?xùn)|都尉伶玄子于撰。歷史小說。民國十三年(1924年)上海文明書局影印本。此書記漢成帝時(shí)趙飛燕與其妹婕妤爭寵宮闈的事,頗多猥褻之辭。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認(rèn)為此書“恐是唐宋人所為?!?/p>

        《仇文合璧西廂會真記圖》仇英繪,文征明書,一冊。民國十三年(1924年)上海文明書局影印本。

        《沈石田靈隱山圖卷》沈周繪,一冊。民國十七年(1928年)上海文明書局影印本。1912年魯迅曾購《沈石田靈隱山圖》一本。

        (六)清代畫家作品

        《高士傳》晉皇甫謐著,清任熊繪,清光緒年間刻本卷。

        《百華詩箋譜》清張?zhí)K菴繪,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天津文美齋刻,彩色套印本,一函二冊,現(xiàn)魯迅博物館所存兩冊為鄭振鐸于1931年所贈。有墨筆題字“送給魯迅先生,鄭振鐸二,七,二十三”。

        《羅兩峰鬼趣圖》羅兩峰即羅聘(1733—1799),字遯夫,號兩峰,安徽歙縣人,遷居揚(yáng)州,是“揚(yáng)州八怪”中最年輕者。所作八幅《鬼趣圖》是存世名作。魯迅在《漫談“漫畫”》一文中認(rèn)為《鬼趣圖》勉強(qiáng)算作漫畫,“漫畫是Karikatur的譯名,那‘漫’,并不是中國舊日的文人學(xué)士之所謂‘漫題’‘漫書’的‘漫’。當(dāng)然也可以不假思索,一揮而就的,但因?yàn)榘l(fā)芽于誠實(shí)的心,所以那結(jié)果也不會僅是嬉皮笑臉。這一種畫,在中國的過去的繪畫里很少見,《百丑圖》或《三十六聲粉鐸圖》庶幾近之,可惜的是不過戲文里的丑腳的摹寫;羅兩峰的《鬼趣圖》,當(dāng)不得已時(shí),或者也就算進(jìn)去罷,但它又太離開了人間”。

        《龔半千畫冊》《龔半千山水冊》龔半千即龔賢(1618—1689),清初畫家,又名豈賢,字半千,號野遺、半畝,江蘇昆山人,后定居南京清涼山,工詩文、行草。自謂所作山水,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畫風(fēng)渾厚沉郁。為“金陵八家”之首,現(xiàn)代著名畫家黃賓虹、李可染均受其影響。

        《蔣南沙花鳥草蟲冊》蔣南沙即蔣廷錫(1669—1732),江蘇常熟人,字揚(yáng)孫,號南沙、西谷、青桐居士,擅長花鳥畫。

        《鄭板橋道情墨跡》鄭板橋即鄭燮(1693—1766),清代著名畫家,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工詩、詞,善書、畫,書法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為“揚(yáng)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所著“道情”十首影響很大。

        《石谷晚年擬古冊》石谷即王翚(1632—1717),清初畫家,字石谷,號耕煙散人等,與同時(shí)代的畫家王時(shí)敏、王鑒、王原祁并稱“四王”;又與吳歷、惲壽平并稱“清六家”。其畫風(fēng)影響后代。

        《金冬心花果冊》金冬心即金農(nóng)(1687—1764),書法家,“揚(yáng)州八怪”之一,字壽門、司農(nóng)、吉金,號冬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揚(yáng)州。金農(nóng)是“揚(yáng)州八怪”的核心人物。他在詩、書、畫、印以及琴曲、鑒賞、收藏方面都堪稱大家。其書法體勢獨(dú)特,有“漆書”之稱。魯迅于1913年11月8日還曾購買《金冬心自書詩稿》一冊,魯迅對金農(nóng)的書畫比較喜愛,所購《金冬心花果冊》寄贈二弟。

        《梅瞿山黃山勝跡圖冊》上海文明書局影印本,一冊。梅瞿山即梅清(1623—1697),字淵公,號瞿山,安徽宣城人。書法顏真卿,與石濤(道濟(jì))友善,皆有“黃山派”巨子之稱。其山水云煙變幻,畫松多奇氣,好寫黃山勝景。

        《馬扶曦花鳥草蟲冊》《馬江香花卉草蟲冊》馬扶曦即馬元馭(1669—1722),號棲霞,又號天虞山人,江蘇常熟人。馬江香即馬荃,馬元馭之女,生卒年不詳,清代女畫家,字江香,江蘇常熟人,擅花卉。時(shí)常州惲冰畫以沒骨名,而江香以勾染名,江南人謂之“雙絕”?!恶R扶曦花鳥草蟲冊》《馬江香花卉草蟲冊》二書均為文明書局影印本。

        《王小梅人物冊》王小梅即王素(1794—1877),字小梅,晚號遜之,江蘇揚(yáng)州人,擅人物、花鳥、走獸、蟲魚。

        《顧西眉畫冊》顧西眉即顧洛(1763—約1837),字西梅,號禹門,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擅仕女、山水,花卉。

        《費(fèi)曉樓士女畫冊》費(fèi)曉樓即費(fèi)丹旭(1801—1850),字子苕,號曉樓、偶翁,浙江吳興人,擅仕女、山水、花卉。

        《晚笑堂畫傳》清代畫家上官周畫。上官周(1665—?),字文佐,號竹莊,福建長汀南山官坊人。書中有一百二十位人物畫傳。魯迅于童年時(shí)就曾買過一本木版的《晚笑堂畫傳》,或在紹興家中,此次書品較差,魯迅評此書“甚惡,亦以七角銀購致之,以供臨習(xí)。”1933年12月8日在上海來青閣書店又買清乾隆年間原刻《晚笑堂竹莊畫傳》一部四本,并于1934年1月9日送給了蘇聯(lián)木刻家。

        《黃癭瓢人物冊》黃癭瓢即黃慎(1687—1772),福建寧化人,字恭懋,又字恭壽、躬懋,號癭瓢子,擅畫人物、花鳥、山水、樓臺,“揚(yáng)州八怪”之一。魯迅對他的畫作很重視,在與鄭振鐸編輯《北平箋譜》時(shí),曾選取了黃癭瓢的作品。1933年10月2日寫給鄭振鐸的信中說:“看樣本,大略有三類。仿古,一也;取古人小畫,宜于箋紙者用之,如戴醇士,黃癭瓢,趙撝叔,無名氏羅漢,二也;特請人為箋作畫,三也?!?/p>

        《紉齋畫?!芳x齋即陳允升(1820—1884),浙江寧波人,號紉齋,壺道人,寓居上海以賣畫為生,為“海上畫派”中堅(jiān)人物。該書前刻有紉齋先生小像,為任伯年所繪。光緒二年(1876年)甬上陳氏得古歡室刻本。此書魯迅于1934年11月20日又購一部。

        《列仙酒牌》任熊(1823—1857)繪,蔡容莊刻。任熊,字渭長,又字湘浦,號不舍,浙江蕭山人,擅山水、人物、花卉等,尤擅畫仕女。有《列仙酒牌》《於越先賢傳》《高士傳圖像》等畫譜行世。還有木刻精品《任渭長四種》等。酒牌,又稱酒籌、葉子,顧名思義,是飲酒助興的工具。《列仙酒牌》繪有48位仙人,逐一注釋,飲酒法則,形式多種,為任熊的線描代表作。魯迅曾在《夏娃日記·小引》中將任熊作品與美國畫家萊勒孚的畫進(jìn)行比較,“萊勒孚(LesterRalph)的五十余幅白描的插圖,雖然柔軟,卻很清新,一看布局,也許很容易使人記起中國清季的任渭長的作品,但他所畫的是仙俠高士,瘦削怪誕,遠(yuǎn)不如這些的健康;而且對于中國現(xiàn)在看慣了斜眼削肩的美女圖的眼睛,也是很有澄清的益處的”?!读邢删婆啤酚?854年刊行,魯迅于1915年和1933年兩次購買此書。

        《百梅集》陳叔通輯,二冊,民國十六年(1927年)上海商務(wù)印書館影印。陳叔通(1876—1966),清末翰林,浙江杭州人,時(shí)任上海商務(wù)印書館董事,酷愛收藏書畫,尤以梅花畫最富,用三十多年收集明清兩代唐寅、鄭板橋等人梅花畫達(dá)一百幅,輯成《百梅集》出版,后捐贈故宮博物院。

        《百美新詠》清顧希源等著,畫冊,嘉慶十年(1805年)刻本,集腋軒藏本,四冊,含圖傳二冊。

        《八龍山人畫譜》清沈麟元繪,一冊。沈麟元,字竹齋,清咸豐、同治年間畫家,浙江錢塘人,擅書法,工山水。此書為杭州抱經(jīng)堂書局刻本。

        《小百梅集》清改琦繪,民國十八年(1929年)上海商務(wù)印書館影印。

        《吳倉石書畫冊》吳昌碩作,一冊,1929年上海西泠印社影印。

        《吳倉石花果冊》吳昌碩作,一冊,1929年上海西泠印社影印。

        《白龍山人墨妙》王震(字一亭)繪,一冊,1927年上海西泠印社影印。

        《陳老蓮畫冊》清陳洪綬繪,一冊,1926年上海商務(wù)印書館影印。

        《石濤紀(jì)游圖詠》清釋道濟(jì)繪,一冊,民國十八年(1929年)上海商務(wù)印書館影印。

        《石濤山水精品》清代原濟(jì)(石濤)繪,一冊,1929年上海商務(wù)印書館珂羅版影印。

        《青在堂梅譜》《芥子園畫傳》之一冊。魯迅所購此書未見藏書目錄,魯迅博物館僅存《青在堂菊譜》二冊,清裕厚繪,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石印本?!督孀訄@畫傳》又名《芥子園畫譜》,清王槩等著,共四集。魯迅博物館現(xiàn)存三種,一為《原版初印芥子園畫譜》一集、二集,彩色影印本,九冊;一為六卷本,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上海寶文書局石印,四冊;一為九卷本《芥子園畫譜二集》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上海鴻文書局石印,四冊。

        《歷代名將圖》清任阜長繪,二冊,光緒十三年(1887年)上海點(diǎn)石齋石印本。

        《影印凌煙閣功臣圖》清劉源繪,清朱圭刻,民國十九年(1930年)涉園影印本。

        《釋石濤東坡時(shí)序詩意》清原濟(jì)(石濤)繪,一冊,1925年上海文明書局影印。

        《石濤山水冊》清原濟(jì)(石濤)繪,一冊,1930年上海文明書局影印。

        《石濤和尚八大山人山水合冊》清原濟(jì)(石濤)、朱耷(八大山人)繪,一冊,1930年上海文明書局影印。

        《黃尊古名山寫真冊》清黃鼎繪,一冊,1929年上海文明書局影印。黃鼎(1605—1730),清代著名畫家,字尊古,江蘇常熟人。

        《梅癯山黃山勝跡圖冊》清梅清繪,一冊,民國十四年(1925年)上海文明書局影印。

        《芥子園畫譜》又名《芥子園畫傳》,清王槩等著,共四集,上海有正書局版,魯迅題詩后贈許廣平。

        《海上名人畫稿》清張熊等繪,二冊,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上海同文書局石印。

        《紅樓夢圖詠》清改琦繪,四冊。清光緒五年(1879年)上??瘫尽8溺摹都t樓夢圖詠》共48幅,是《紅樓夢》的插圖作品。雖然出自木刻,但刻工優(yōu)秀,還是體現(xiàn)了改琦作品的神韻,如形象準(zhǔn)確傳神,線條衣飾流暢自然,體現(xiàn)了清代版畫的高超技藝。改琦(1773—1828),字伯蘊(yùn),玉壺山人西域回族人,寓居上海松江,擅人物、山水、花卉。

        《梅瞿山黃山十九景冊》清梅清繪,一冊,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上海商務(wù)印書館影印本。

        《高士傳像》晉代皇甫謐撰,清代任熊繪,傳記,三卷,二冊,魯迅藏書現(xiàn)存光緒三年(1877年)刻本。

        (七)歷代美術(shù)文獻(xiàn)及畫冊

        《中國名畫》上海有正書局影印的畫冊,魯迅曾購買第一至二十一集,并部分寄贈二弟周作人。

        《讀畫錄》《印人傳》清代周亮工著。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河南祥符人,明末清初官員、文學(xué)家、篆刻家、畫家、收藏家,又號陶庵、適園、櫟園等,學(xué)者稱其櫟園先生、櫟下先生。此書是重要的中國畫學(xué)論著。

        《佩文齋書畫譜》中國清代書畫類書,王原祁、孫岳頒、宋駿業(yè)纂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成書,共一百卷,包括論書、論畫、帝王書畫、書畫家傳、康熙皇帝御制書畫跋、歷代名人書畫跋、書畫辨證、歷代鑒藏等,引征古籍1844種,保存了中國書畫史上的重要資料,為中國第一部集書畫著作之大成的工具書。此書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刻本,六十四冊八函,魯迅所購即此版本三十二冊,是半部之?dāng)?shù)。

        《畫征錄》《畫征錄》即《國朝畫征錄》,清代畫家張庚著。張庚(1685—1760),字浦山,號瓜田逸史,浙江嘉興人。原書三卷,后又增補(bǔ)二卷,是清代第一部斷代畫史。全書收清代畫家四百七十六人的傳記和畫論,是研究清代前期畫史的重要參考書。

        《神州大觀》上海神州國光社編,民國元年(1912年)至十一年(1922年)神州國光影印本,十六冊,附宋元名跡一冊,第十二號附古印拓片影印四頁。魯迅從第一冊起按期購買黃賓虹主編的藝術(shù)圖書《神州大觀》,并集齊全套共十六冊。魯迅認(rèn)為此書開本大,墨色好。

        《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李玉棻著。李玉棻,生卒不詳,清代書畫家。字真木,自稱虹月傳師。河北通縣人。此書是一部清代畫家傳記著作。

        《紅雪山房畫品》作者潘曾瑩(1808—1878),清史學(xué)家、書畫家,江蘇蘇州人,著有小鷗波館文鈔、詩鈔、詞鈔、題畫詩、畫識、畫品、畫寄、墨緣小錄。《紅雪山房畫品》將畫分為十二品,措辭典雅。

        《南湖四美》魯迅日記注曰:此書“皆吳芝瑛所藏,畫止四幀”。上海文明書局版。所謂四美,是無錫文士廉泉、吳芝瑛夫婦所藏明清時(shí)期女畫家作品,四幀作品分別是:馬湘蘭《天寒翠袖詩意》、黃皆令《流虹橋遺事圖》、董小宛《孤山感逝圖》和方白蓮《秦樓惜別圖》。

        吳芝瑛(1867—1933),字紫英(女),安徽桐城人,吳汝綸侄女,與鑒湖女俠秋瑾為結(jié)義姐妹。自幼聰慧,博及群書,工詩、文、書法,被人譽(yù)為“三絕”。十九歲嫁“無錫才子”廉泉。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隨夫移居北京,以詩、文、書法聞名京師。魯迅既知“吳芝瑛所藏”,可見其名氣非同一般,肯定為名品。

        《南宋院畫錄》此書為魯迅好友朱希祖(1879—1944)所贈。《南宋院畫錄》為清代舉人厲鶚(1692—1752)所著,是南宋百余年間畫院機(jī)制、人物、畫作相關(guān)文獻(xiàn)所做的匯集。

        《越畫見聞》清代陶元藻(1716—1801)輯。書中輯錄自魏晉至清代的紹興府畫家小傳,所輯多采自舊籍,兼收當(dāng)代畫家傳,是一部較完備的地區(qū)性畫史。

        《天籟閣舊臧宋人畫冊》李拔可輯,民國十五年(1926年)上海商務(wù)印書館影印本,第三版,一冊,有“魯迅”印。此書為民國初年首部豪華畫冊,六開,四色銅版套印,厚緞面精裝,外套錦盒,選李拔可家藏天籟閣舊藏宋畫精品20幅。書中有“閩縣李氏觀槿齋藏”字。李拔可(1876—1953),名宣龔,號墨巢,福建閩縣(今福州)人,室名觀槿齋、碩果亭。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舉人,民國時(shí)入商務(wù)部書館,為商務(wù)股東之一,與張?jiān)獫?jì)、鮑咸昌、高鳳歧等合稱“商務(wù)四老”,其收藏甚富,擅詩、書法。天籟閣,明代著名鑒藏家嘉興項(xiàng)元汴(1525—1590年)藏書閣名。

        《歷代名人畫譜》明顧炳摹,民國十六年(1927年)上海受古書店影印本,四冊。

        《圓明園圖詠》清高宗弘歷著,鄂爾泰等注,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天津石印本,二冊。

        《清代學(xué)者像傳》清代葉衍蘭纂,葉恭綽編,四冊,1930年上海商務(wù)印書館影印。

        《悲盦剩墨》清趙之謙書繪,杭州西泠印社影印,十冊,第一集民國三年六版,第二集民國十三年再版,第三集民國十四年三版,第四集民國十五年三版,第五集民國十六年三版,第六集民國十九年三版,第七集民國十三年初版,第八集民國十四年初版,第九集民國十五年初版,第十集民國十八年初版。

        《明越中三不朽圖贊》又名《於越三不朽圖》,明張岱著,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刻本,一冊。魯迅從1912年數(shù)次購買此書,并贈同鄉(xiāng)摯友許壽裳,內(nèi)有108圖,現(xiàn)存北京魯迅博物館三種。

        《於越先賢像傳贊》清代王齡撰,傳記,二冊。光緒三年(1877年)刻本。

        五、魯迅對中國美術(shù)事業(yè)的貢獻(xiàn)

        翻開中國美術(shù)史,魯迅是個(gè)繞不過去的話題,魯迅一生的文學(xué)成就,對新文化事業(yè)的貢獻(xiàn),應(yīng)該離不開他的美術(shù)修養(yǎng),以及所形成的藝術(shù)鑒賞力,這也是一代文學(xué)大師所必備的條件。魯迅文字的面孔,所表現(xiàn)的美的與丑的,外在的與靈魂的,彩色的與黑白的,寫實(shí)的與寫意的,無不與他的美術(shù)修養(yǎng)有關(guān),這是魯迅與一般作家的不同之處。魯迅一生中付出最多的,除了創(chuàng)作和翻譯之外,便是在美術(shù)活動(dòng)上。童年的魯迅最喜愛的是圖畫書,甚至大量影寫書中的插圖。青年魯迅購買美術(shù)畫譜及帶有插圖的書籍如醉如癡。成年的魯迅更以收藏畫譜、碑帖及漢畫像拓片為樂趣。魯迅的最后十年,幾乎都在編輯出版美術(shù)書刊,并全力引進(jìn)和紹介外國美術(shù)。尤其是對中國新興木刻的倡導(dǎo)不遺余力,培養(yǎng)了大批木刻青年。魯迅在美術(shù)書籍的購買和閱讀上,遍及古今中外?,F(xiàn)存的魯迅所收藏的中國現(xiàn)代版畫有2000多幅,魯迅收藏的外國版畫,其中包括德國、蘇聯(lián)、日本、比利時(shí)等16個(gè)國家280多位版畫家的版畫原作2000多幅。魯迅的一生還撰寫、翻譯了大量關(guān)于美術(shù)的文章。這些都是魯迅留給世人的寶貴藝術(shù)遺產(chǎn)。

        魯迅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文化的先驅(qū)者,他的美術(shù)視野是貫穿了中外美術(shù)史的,繼承和吸取精華,棄除糟粕。1928年以后,魯迅注重收藏外國版畫書籍,開始研究和倡導(dǎo)現(xiàn)代版畫,成為中國現(xiàn)代版畫史上的先驅(qū)。1933年與鄭振鐸合編的《北平箋譜》為中國版刻藝術(shù)樹立了木刻史上的唯一斷代之豐碑。正如他在《引玉集·后記》中所說:“我已經(jīng)確切的相信:將來的光明,必將證明我們不但是文藝上的遺產(chǎn)的保存者,而且也是開拓者和建設(shè)者。”

        魯迅喜愛美術(shù),美術(shù)也滋養(yǎng)著魯迅,翻閱好的畫冊在魯迅看來是一種藝術(shù)享受,同時(shí)對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也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魯迅收藏歷代中國美術(shù)畫冊范圍基本概括了中國美術(shù)史。讀者可通過魯迅美術(shù)藏書,探索魯迅的美術(shù)思想和美術(shù)視野。

        猜你喜歡
        概覽
        滬港通一周成交概覽
        滬港通一周成交概覽
        滬港通一周成交概覽
        滬港通一周成交概覽
        滬港通一周成交概覽
        滬港通一周成交概覽
        滬港通一周成交概覽
        滬港通一周成交概覽
        滬港通一周成交概覽
        2009年展會概覽
        国产黄色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片在线视频| 蜜桃av噜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旧版| 欧美自拍视频在线| 精品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av网站在线观看大全| 成人毛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热99re久久精品这里都是免费| 日韩精品有码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99|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男同| 午夜国产在线| 亚洲黄色官网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国产性黑人|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软件 |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白丝美女被狂躁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出|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看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亚洲黄片久久| 熟女人妻在线中文字幕| 一本色道无码道dvd在线观看| 国产无套露脸|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网址| 日本熟妇人妻xxxx|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免费|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中文| 国产av天堂亚洲av刚刚碰| 末发育娇小性色xxxx| 国产亚洲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人妻一区| 免费a级毛片18禁网站app| 亚洲天堂在线播放| 国产av一区仑乱久久精品| а天堂中文在线官网在线|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2021| 丝袜美腿爆炒国产在线观看| 日韩av一区二区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