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現(xiàn)如今喜歡看短視頻的人越來越多。有的人說,短視頻有毒,很多短視頻不僅內(nèi)容低俗,還會慢慢奪走人的專注力;也有的人說,短視頻有料,許多短視頻都能給人啟發(fā),讓人獲取新知。
對于當下的“短視頻熱”你有何思考和見解?請寫一篇文章。
羅仁俊同學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式來談短視頻的利弊,化抽象為形象,不僅讓論證語言變得生動,也讓論證思路變得清晰。更可貴的是,他讓自己的比喻論證形成了一個彼此相關的邏輯套系——用大食堂比喻短視頻世界,用狹隘的食譜比喻自己在信息上的關注點和愛好的單一,用滿漢全席比喻短視頻的紛繁,用滿口流油比喻自己看短視頻的愉悅,用吃撐吃吐比喻短視頻對自己帶來的負面影響。在分析短視頻為何會有負面影響的原因時,又用“喂著吃、哄著吃”來比喻短視頻平臺的算法推薦;用“小吃”來比喻短視頻的短小和營養(yǎng)欠缺;用“剩飯剩菜糊了一嘴”來比喻同質(zhì)化視頻給人帶來的厭煩感。最妙的是“你以為自己正在啃鴨脖,定睛一看卻是個老鼠頭”,既呼應了社會熱點新聞,又貼切地比喻了低俗視頻帶來的傷害。總之,好的比喻論證就像是一株生命力旺盛的樹,不經(jīng)意間都能伸展出幾條別有趣致的枝丫來。
短視頻,請適量“食用”
□湖南省長沙市雅禮中學" 羅仁俊
當我第一次打開某知名短視頻平臺時,就深深地陷入其中,一連看了好幾個小時,無法自拔。我似乎突然被推入了一個大食堂,千奇百怪的各樣菜式闖入我曾經(jīng)狹隘的食譜當中。從此,我的每一天都是視覺與聽覺的滿漢全席,吃得我滿口流油。終于有一天,我吃撐了,也吃吐了。我開始思考我“吃吐”的原因。
早在短視頻爆火之前,就有許多視頻網(wǎng)站、軟件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流行,但它的火爆程度卻無法與短視頻比肩。為什么?不妨試想,我們點開短視頻軟件,不過幾秒鐘,第一個視頻就撲面而來,觀看者對于視頻的篩選只有兩個操作——“看”還是“不看”。對于面對大量信息常年犯“選擇恐懼癥”的現(xiàn)代人來說,這無疑是對“選擇”的解放。經(jīng)典的視頻平臺則沒有這一特性,打開軟件,平臺主頁上的視頻不會自動跑到我們面前,也就在逼著我們自己做出選擇。這就好比,原來自己是挑著吃,現(xiàn)在是被人喂著吃、哄著吃。
另外,短視頻“短”的特性使得人們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可以看更多的視頻,一方面會使人們接受的信息更多元化,但另一方面也會削減信息內(nèi)容的飽滿度。創(chuàng)作者們?yōu)榱擞犀F(xiàn)代人“淺嘗輒止”的思維習慣,寧愿壓縮視頻質(zhì)量,也要壓縮視頻時長。接踵而來的,是短視頻在營養(yǎng)內(nèi)涵上無法彌補的巨大缺陷。這就仿若一大桌子小吃,每盤子夾一點,也不記得自己吃了多少,吃著吃著就吃吐了。但這一肚子的小吃,能健康嗎?恐怕很難。
最后,內(nèi)容同質(zhì)化是短視頻最大的痛點之一。每當一個“熱點”視頻出現(xiàn),就會有千萬條跟風翻拍——同樣的內(nèi)容,不同的人發(fā),一天下來竟能刷到十幾遍,就像剩飯剩菜糊了一嘴,不想吐才怪。而且,為了博取流量,這些視頻常伴隨著惡俗文化出現(xiàn),就像你以為自己正在啃鴨脖,定睛一看卻是個老鼠頭,這不僅帶壞了社會風氣,也嚴重占用了寶貴的公共資源。
短視頻通過“少選擇”“短”等特性贏得了大多數(shù)網(wǎng)民的歡心,但我想提醒各位一句:短視頻,請適量食用。偶爾刷刷足以怡情、增長見識,但長此以往,“不用你做選擇”的形式會助長你的思維情性,使你失去對信息進行檢索、篩選的能力。久而久之,你就會對很多事情失去基本的判斷能力,很容易被他人的意見裹挾;同時,大數(shù)據(jù)對你的偏好定向投放,會使你對事物的客觀認知能力下降,最后便會形成有一定偏差的世界觀。對短視頻的大量“食用”會讓你對長視頻乃至書籍、電影失去耐心,你就徹底淪為快餐時代的犧牲品。
短視頻嘗嘗無傷大雅,但請一定要適量“食用”。
陳昱霖同學邏輯清晰,在分析短視頻的利弊中,提出了我們應該培養(yǎng)兩方面的媒介素養(yǎng):一方面是要筑牢是非善惡的堤壩,主動吸納異己的觀點,避免自己走向偏激;另一方面是要科學利用短視頻這一學習工具。這就讓文章不是簡單地擺現(xiàn)象,而是有了明確的針對性、真實的啟發(fā)性。而作者在論證中的引用簡短有效、豐富貼切,體現(xiàn)了較好的積累,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不足之處,如果作者對“媒介素養(yǎng)”這個概念能思考得更深入一些,這篇文章的論述一定會寫得更透徹。
提高媒介素養(yǎng),辯證看待短視頻
□湖南省長沙市雅禮中學 陳昱霖
目前,對于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的準入門檻并不高,致使網(wǎng)絡上的短視頻質(zhì)量良莠不齊,引發(fā)諸多爭議。我認為,對于短視頻,我們應該辨證地、客觀地看待,以自身的媒介素養(yǎng)為盾,抵御不良內(nèi)容的侵害。
當今網(wǎng)民年齡下限越來越低,許多青少年還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他們在毫無“向?qū)А钡那樾蜗潞苋菀紫萑脲e誤的價值觀陷阱中去。可以說,不良短視頻著實害了一批不會思考、不善辨別、不懂克制的青少年。
另外,很多短視頻是走極端的。我們看到,在很多短視頻平臺上,有的人以“搞笑”為幌子,實則是為了用博人眼球的方式賺取流量;還有的短視頻平臺利用“精準”的大數(shù)據(jù)推送機制,有意屏蔽多角度的事實和觀點,讓片面的思想在缺乏媒介素養(yǎng)的人腦中生根發(fā)芽。
然而,我們應該全盤否定短視頻嗎?我認為這種態(tài)度也不科學。
只有主動培養(yǎng)自己的媒介素養(yǎng),學會用是非善惡判斷來給自己筑起精神堤壩,同時自覺參考與自身立場不同的觀點,“勿必、勿意、勿固、勿我”,即不武斷、不臆測、不固執(zhí)、不自以為是。這樣才能降低短視頻對我們的傷害。
更重要的是,我們也要知道,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中還有這樣一批人,他們依靠互聯(lián)網(wǎng)的傳播范圍廣成本低的優(yōu)點,為大家進行積極地科普。比如“戴博士實驗”“畢導THU”“宋浩數(shù)學”等科普教學博主,他們用各種大開腦洞的方式向廣大網(wǎng)民宣傳科學的魅力;還有家喻戶曉的羅翔老師,用詼諧生動的方式講解法律,其感染力和影響力遠勝于教科書。許多網(wǎng)友直言自己因為短視頻重燃了對學習的興趣。
這樣的短視頻,把多巴胺轉(zhuǎn)化成了內(nèi)啡肽,給善于思考、喜愛思考的人帶來了更持久的深層的快樂。而把短視頻這個學習工具充分使用好,也是一種優(yōu)秀的媒介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只有主動地、持續(xù)地提升自身的媒體素質(zhì),才能在短視頻中獲得真正的發(fā)展?;ヂ?lián)網(wǎng)也好,短視頻也罷,不過都是我們周遭環(huán)境的一部分。而如何處理好環(huán)境與人的關系,古人早就有說法,“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謹以魏徵之諫言共勉。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