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屬于圖形與幾何的范圍,本單元的主要內(nèi)容有:認識線段、直線、射線,運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shù),比較各種角的大小,能正確劃分角,在學習工具的幫助下畫出各種角。關于“角”的認識,在四年級之前學生已經(jīng)初步接觸過,因此大多數(shù)學生對“角”有著直觀認識。本單元的內(nèi)容是在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基礎上的補充與拓展。學生通過深入學習不僅能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能學會一些操作技巧。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測量方法,認識角的計量單位。
2.通過動手畫和測量,感受角的大小和邊長無關。
3.會用數(shù)學眼光觀察現(xiàn)實世界;會用數(shù)學思維思考現(xiàn)實世界;運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現(xiàn)實世界。
二、教學重難點
1.運用數(shù)學眼光觀察現(xiàn)實世界;運用數(shù)學思維思考現(xiàn)實世界;運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現(xiàn)實世界。
2.會正確測量角,并說出角的特點。
三、學情分析
在四年級之前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角”,對這個板塊的知識有了初步了解,因此他們有一些淺顯的學習體會,但是大多數(shù)人沒有測量、比較大小、準確分類的體驗。教學本單元的內(nèi)容時,教師應從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出發(fā),給予他們“動”的機會,鼓勵其運用學習工具進行測量,通過同伴群體合作學習等方式,掌握更多豐富有趣的知識。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認識各種“線”,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從家到學校這段路程,你們一般怎樣表示呢?
生:我會用具體的數(shù)字表示,比如從家到學校有5千米的距離。
生:我的表示方法跟剛才這位同學是一樣的。
師提示:從家到學校的這段路程其實和一個數(shù)學名詞有關系。
生:哦,我知道了,是不是可以用線段表示呢?
師點評:你說得很對。所謂線段就是直線上兩點間的有限部分。
在講解定義的同時,教師板書并畫下線段。
學生根據(jù)定義說出生活中常見的“線段”問題。
教師拿出手電筒照到后面的墻壁,學生根據(jù)教師所做的動作猜一數(shù)學術語。
生:我認為老師做的動作和射線有關,我在預習時發(fā)現(xiàn),射線是有一個端點的,然后另外一邊沿著端點的反方向無限延長。就像老師打開手電筒一樣,手電筒所處的位置就是端點,照射出來的光就是一條無限延長的線。
生:如果沒有墻壁的遮擋,光還可以射到更遠的地方。
師:除了線段和射線之外,還有一種線比較特殊,你們能說出它的名字嗎?
學生根據(jù)預習資料說出“直線”,并介紹概念。
生:直線是一個點在平面或空間中沿著兩個相反的反向前進的軌跡。人行道上的斑馬線、放在地上的繩子都可以看作直線。
教師出示線段、射線、直線的概念,學生認真朗讀。
(設計意圖:利用師生談話的方式導入新課,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探索興趣,同時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放松身心,從而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任務中。在對話中提出與本單元相關的問題,同時能檢驗學生的預習效果。)
(二)大膽猜測,比較各種“角”,支持猜想
教師借助PPT出示各種各樣的“角”,要求學生觀察后比較大小。
學生獨立觀察自主分析,并寫下比較結(jié)果。
生:有的角大小差距很明顯,一眼就能看出來,但是有的角就很難用肉眼去比較。
師:同學們,請你們結(jié)合之前學過的“面積計算”想一想,怎樣做才能知道角的大小呢?
生:求正方形或長方形的面積,首先要知道“邊長”“長”“寬”等條件,然后用乘法算式計算具體的數(shù)值。
師總結(jié):要知道具體的數(shù)字才能求解答案。那么如何知道角的大小呢?
生:角的大小和長方形的長、寬是一樣的道理,需要借助工具測量才知道具體的數(shù)。
生補充:可以用量角器來解決問題。
師:我們的眼睛只能直觀地去看,沒辦法進行精準的測量,所以比較角的大小的最好辦法就是利用專門的工具進行測量。
教師要求大家拿出量角器認真觀察,大膽猜測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學生與同伴分享觀點。
(設計意圖:《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推理能力形成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數(shù)學課堂需要推理,也需要猜想,學習“角”的測量板塊,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直觀的方式理解、解答題目,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綜合素養(yǎng)。)
(三)認識工具,大膽分享,促進表達
師:要測量每個角的大小需要用到量角器,現(xiàn)在請你們仔細觀察手中的量角器,然后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學生認真觀察手中的工具。
生:這種量角器是半圓形的,邊緣還有很多刻度線,每個大格上還標注了數(shù)字。
生:測量該從哪邊數(shù)起呢?我覺得左右兩邊都可以。
生:量角器分為內(nèi)圈和外圈兩種,內(nèi)圈刻度是逆時針排列,外圈刻度是順時針排列。
生:我猜測內(nèi)圈中的一個刻度代表1度,所以可以精準地測量每個角的度數(shù)。
生:我姐姐教過我,使用之前要看看量角器上的刻度,找到表示所測角度的刻度,然后將量角器放在圖上,與角的一邊重合,然后量角器就不能動了,最后看線對準的數(shù)據(jù),根據(jù)線指的方向找出對應的數(shù),這就是角的度數(shù)。
師:很好,你說的是測量角的方法。
(四)討論學習,區(qū)分各種“角”,發(fā)展思維
師:同學們,剛才你們測出來的角是多少度?
學生與同桌分享自己的學習結(jié)果。
師:你們能根據(jù)度數(shù)對這些角進行分類嗎?可以與同桌合作學習。
生:我測出來的幾個角的度數(shù)分別是31°、52°、90°和165°。
生:我測出來的幾個角的度數(shù)分別是46°、95°、120°、360°和180°。
生:我的結(jié)果跟你們一樣,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劃分。
學生探討后沒有思路,教師點撥以“90°”為界限進行劃分。
生:那我可以將角分為小于90°、等于90°和大于90°三種類型的。
生:你說得還不夠完整,還有一種角是180°,我在資料中查到,角有五種類型,它們分別是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
教師基于學生的發(fā)言在黑板中畫下四個圈,接著板書寫出不同的度數(shù)(見圖1),學生仔細觀察后快速區(qū)分。
師總結(jié):以90°為標準可以劃分出三種角,大于90°的稱為鈍角,小于90°的稱為銳角,等于90°的稱為直角,將兩個直角放在一起可以得到一個平角,平角的度數(shù)為180°,將四個直角放在一起,可以得到一個周角,周角的度數(shù)為360°。
學生認真記錄要點,并摘錄教師補充的知識點到思維導圖中(見圖2)。
(五)鞏固提高,積極動口說“角”,敢于創(chuàng)新
師:你們能在量角器的輔助下畫出各種類型的角并計量出它們的度數(shù)嗎?
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利用量角器畫出各種各樣的角,并且精準而快速地說出每一個角的度數(shù)。
教師展示學生的作業(yè),并再次復習如何認識量角器、測量方法。
師: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學完了關于“角的度量”的相關知識,你們能說一說有哪些有效的知識鞏固方法嗎?
生:我覺得可以畫思維導圖,接下來只需要根據(jù)導圖內(nèi)容精準地復習,就能掌握本單元的內(nèi)容了。導圖的內(nèi)容不能太復雜,以免時間久了看不懂上面標注的內(nèi)容,所以導圖中羅列的內(nèi)容應該簡單扼要。
生:我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寫小紙條,再次翻閱教材從中選出重難點部分進行簡單抄錄,然后將抄錄的內(nèi)容裁剪成小紙條,將紙條放進衣服口袋中,這樣即便是在上學路上也能拿出來看。
生:除了上述方法之外,我們也可以在小組中互相抽背。這樣能考查對方是否掌握了新知識,也能夯實自己的基礎。
師總結(jié):同學們的復習方法都很有新意,說明你們都是喜歡動腦、敢于創(chuàng)新的孩子,希望你們能借助這些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設計意圖:《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學活動后期,教師鼓勵學生拓展思路,積極發(fā)現(xiàn)、羅列多樣化的復習方法,并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闡明做法、分析可行性,可以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這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
(六)相互競爭,檢測成果
師:我的PPT中有幾個角?誰最大?誰最?。磕苷f一說你的判斷理由嗎?
生搶答:視頻中總共有3個角,∠1最小,∠2最大,∠3在二者中間,用肉眼可以看出∠1是銳角,小于90°,∠2是鈍角,大于90°,∠3是直角,等于90°,所以誰大誰小一目了然。
師點評:你的反應靈敏、思路清晰,非常棒!
師:直線、射線、線段的特點是什么?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生:直線沒有端點,可以向兩邊無限延伸;射線有一個端點,只能向一邊無限延伸;線段有兩個端點,表示一段距離,不能無限延伸。比如,從學校到家、從家到公園這段直線距離,我們都可以用線段來表示。
師: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
生: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無關,與兩邊岔開的弧度有關,岔開的弧度越大角越大。
師:角有幾種類型?度數(shù)分別是多少?
生:在數(shù)學領域中總共有5種角,它們分別是周角、平角、鈍角、直角、銳角,所對應的度數(shù)分別為360°、180°、>90°、=90°和<90°。
(設計意圖:借助題目競答拋出難度適中的問題,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便于教師改進教學方案,完成復習任務。)
五、教學總結(jié)
“角的度量”單元所涉及的概念較多,內(nèi)容相對比較繁雜,學生要想徹底掌握這個單元的內(nèi)容有一定的難度。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我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動手操作、討論學習、方法梳理、知識檢測等環(huán)節(jié),通過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等方式,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掌握方法,讓他們對本單元有了深入的了解。整體來看,這堂課的教學效果較好。
(作者單位:甘肅省莊浪縣岳堡小學)
編輯: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