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史》記載,馬人望出生于官宦世家,其高祖馬胤卿曾任后晉青州刺史,父親馬詮擔任過中京文思使。雖出身名門,但馬人望沒有自視甚高。受良好家風影響,他為官清正廉潔,一心為民。
馬人望自幼聰慧懂事,成年后以才學著稱。咸雍年間,馬人望中了進士,被任命為松山縣令。
松山縣每年都負責給朝廷運送澤州煤炭。有趣的是,朝廷在選擇運送煤炭的人選時,只招松山人,其他地方的人一概不要。
這種事情如果放在別處,縣令一定暗自高興,因為有朝廷在背后“撐腰”,自然樂得坐享其成。然而,馬人望怎么也高興不起來,雖然朝廷的做法可保自己手下的百姓有飯吃,但周邊地區(qū)的百姓沒有此類謀生途徑,有的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困苦生活。
思前想后,馬人望大著膽子向中京留守蕭吐渾建議,能否讓附近地區(qū)的百姓也加入運送煤炭的隊伍中,給他們一口飯吃。
蕭吐渾聽后,勃然大怒,他覺得馬人望愛管閑事,得了便宜還賣乖,是不是還想借此機會向朝廷炫耀有良心有能力,以便日后在官場上超越其他人?
蕭吐渾二話不說就派人將馬人望抓了起來,直接交到法官處審訊他為何有此想法。
可蕭吐渾沒有從馬人望嘴里得到想要的結果,氣急敗壞的他又將馬人望押進大牢,待日后再提審。馬人望依舊不肯屈服,一再表明自己是為百姓生計考慮,并無私心。
看到馬人望如此執(zhí)著,蕭吐渾最終折服,他長嘆一聲后,重重地拍了拍馬人望的肩膀道:“你為了百姓忍受如此之苦,卻依舊不肯屈服,將來必定有大作為。”
幾天后,蕭吐渾將此事如實奏告朝廷,朝廷隨即同意了馬人望的請求。這件事后,馬人望在百姓們心中的聲望又提升了不少。
馬人望請愿一事,乍一看,在同僚眼中確實有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嫌疑,但他不在意這些,被誤會也好,坐牢也好,他心里始終裝的是百姓。這樣的為官者一心為民,不計后果,不務虛名,實在難得。
編輯 高塬 / 美編 苑立榮 / 編審 許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