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興話語標記“誰懂”表達或強調(diào)了言者對所談及的事物的主觀情感,并反映了說話人渴望獲取他人的情感認同的心理,具有主觀性和交互主觀性?!罢l懂”在篇章銜接功能方面具有順承、轉折、并列、解說和因果五種語義表現(xiàn);在話題處理方面具有開啟話題、延續(xù)話題、轉換話題和結束話題四個功能;在人際功能方面體現(xiàn)在主觀立場的表達和人際互動。話語標記“誰懂”的形成是語法化的結果。
【關鍵詞】話語標記;“誰懂”;語用功能;語法化
【中圖分類號】H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41-0117-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41.031
一、引言
話語標記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形式,近年來成了國內(nèi)語用學研究和話語分析的熱點之一,吳福祥曾指出話語標記應該成為以后漢語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1]。劉麗艷考察了“你知道”的三種使用模式和功能[2]。董秀芳指出話語標記是詞匯化的結果[3]。除此之外,對于話語標記還有大量的個案分析和對漢語話語標記形成過程中的規(guī)律性的東西的研究。研究對象“誰懂”本身作為一個特指問短語,現(xiàn)在在句法上具有了獨立性,在語義上具有了非真值條件性,且在互聯(lián)網(wǎng)和生活中的使用頻率升高。目前對于“誰懂”這一新興話語標記還沒有相關的個案研究,現(xiàn)對其語用功能和形成進行分析。本文語料大多來自新浪微博以及各大網(wǎng)絡論壇。
二、新興話語標記“誰懂”的認定
“誰懂”是由疑問人稱代詞“誰”與動詞“懂”構成的特指問短語,通常用來表達說話人的針對性詢問,希望聽話人就疑問點“誰”,即“哪一個人/哪些人”作出相應的回答,意義等同于“哪個人/哪些人懂(某個問題)?”例如:
(1)若連他們都不懂,世上還有誰懂?(古龍《小李飛刀》)
(2)誰懂技術呀?(《1994年報刊精選》)
以上兩個句子都表達了說話人希望聽話人就其提出的疑問點“誰”作出回答,比如“世上沒有人懂”“小李懂技術”這樣的回答,即答案理應是具體的某人。這類“誰懂”既可以帶賓語也可以不帶賓語,分別位于句子或小句的開頭和結尾。除此之外,“誰懂”所在的句子也可以不表疑問,例如:
(3)“誰懂華語,誰就增加了商機?!保ā?994年報刊精選》)
(4)他自己不是詩人,也不在乎誰懂詩。(肯尼斯·格雷厄姆《楊柳清風》)
這類非疑問句用法的產(chǎn)生具有多種機制,這里進行簡單地說明。例(3)由于語用因素使得“誰”不再成為句子的焦點,強調(diào)的重點在于“懂華語才能增加商機”,這使其擺脫了傳統(tǒng)的疑問用法;例(4)則是由于否定詞“不”的存在影響了疑問代詞“誰”的解讀,“誰”變成了虛指用法。但總的來說,這里的“誰懂”的性質(zhì)與上文一致,同樣表達的是概念意義。概念意義是指話語的語義表征和命題意義,與話語的語言編碼和解碼有關,它為話語理解中的推理提供語義信息。[4]96也就是說“誰懂”具有詞匯意義,盡管意義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下的不同,但這種語言形式的存在能夠影響話語的內(nèi)容。而本文所研究的對象——作為話語標記的“誰懂”,表達的是與之相對的程序意義。程序意義與話語理解中的推理有關,是對推導話語的含意或者交際意義起制約作用的信息。[4]96試將下文中的“誰懂”與上文進行比較:
(5)看完一本書后心里好空虛誰懂。
(6)誰懂,好多時候都羨慕他們的感情。
(7)一周吃仨回了,誰懂,找到一家愛吃的真不容易。
可以發(fā)現(xiàn),上面三個句子中的“誰懂”是否存在并不會影響各個命題的真值意義,他們的作用主要分為組織話語和表明說話人對所說的話的態(tài)度和立場這兩個方面。話語標記(discourse marker)是依據(jù)推理來限制話語含義的成分,具有連接話語內(nèi)容的功能。[5]關聯(lián)理論表示人類的交際行為是明示——推理過程,推理是從聽話人的角度來講的,即聽話人需要根據(jù)說話人通過明示手段所提供的信息推理出說話人的交際意圖。[6]作為聽話人,在我們根據(jù)上面所列的三句話來進行推理說話人各自態(tài)度和意圖的過程中,“誰懂”能夠?qū)ξ覀兝斫庠捳Z含意起到共同意義上的限制作用,即“誰懂”都意在表達或強調(diào)言者對所談及的事物的主觀情感,并能夠反映說話人渴望獲取他人的情感認同的心理。比如在例(6)中,“誰懂”表達的是程序意義,聽話人在進行推理話語時能夠通過“誰懂”推斷出說話人對其所說的事物具有非常深程度的羨慕之情,并且能夠接收到說話人尋求情感認同的信號,從而進行肯定向的回答?!罢l懂”近幾年在現(xiàn)代漢語口語以及網(wǎng)絡中的使用頻率升高,作為新興的話語標記,該表達式在形式上獨立,各項詞義弱化,不具有語義真值性,更偏向于表達語用意義,具有話語組織功能和言語行為功能,下面將對“誰懂”這一新興話語標記的功能和形成進行說明。
三、話語標記“誰懂”的主觀性和交互主觀性
話語—語用標記是語言表達主觀性和交互主觀性的主要形式。[7]23主觀性是指語言的一種特性,即在話語中多多少少總是含有說話人“自我”的表現(xiàn)成分。也就是說,說話人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表明自己對這段話的立場、態(tài)度和感情,從而在話語中留下“自我”的印記。[8]268交互主觀性指的是說/寫者用明確的語言形式表達對聽/讀者“自我”的關注這種關注可以體現(xiàn)在認識意義上即關注聽/讀者對命題內(nèi)容的態(tài)度;但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社會意義上,即關注聽/讀者的“面子”或“形象需要”。[7]22話語標記“誰懂”從說話人的角度上能夠體現(xiàn)出說話人對所言事物驚嘆、無奈、感慨等主觀情感以及能夠加深說話人主觀情感的程度,這一點說明它具有主觀性。同時,說話人在使用“誰懂”這一話語標記的時候,說話人也表達了對聽話人的關注,即關注聽話人對其所言事物的回應和態(tài)度,并且說話人往往更期待安慰性的回應和贊同性的立場,從這一點來說它也具有交互主觀性。話語標記“誰懂”的主觀性主要是從說話人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一詞應作寬泛的理解,包括感情、情緒、意向、態(tài)度等;[8]270交互主觀性主要體現(xiàn)在說者關注聽者對命題內(nèi)容的態(tài)度。例如:
(8) A:“沒有什么工作是輕松又賺錢的,月入一萬的我,每天熬夜到3點,誰懂?!?/p>
B:“注意身體呀!”
說話人A的話語意在表達自己工作十分辛苦和勞累,通過使用話語標記“誰懂”來體現(xiàn)自己對所說事實的無奈之情,并隱晦地向聽話人B傳達出希望得到安慰和關心的信號,聽話人接收到信號,以“注意身體”對其進行回應,表明了自己對說話人的關心。再看下一個例子:
(9)兩個人吃曹氏鴨脖喝了七瓶水,誰懂啊。
話語標記“誰懂”經(jīng)常會在后面附著一個語氣詞“啊”,語氣詞是用來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漢語句末語氣詞“啊”能夠表達各種感情,在“誰懂啊”中主要表感嘆,上文中的說話人通過這一話語標記表達對曹氏鴨脖特別辣這件事的感嘆,具有主觀性。在表達自身情感的同時,說話人還關注著聽話人的回應,希望得到類似“我也覺得好辣”這樣的認同性回復,具有交互主觀性。
四、話語標記“誰懂”的語用功能
(一)話語標記“誰懂”的篇章銜接功能
話語標記“誰懂”的句法分布通常在句首或句末,但也可以在句中,位于句中的話語標記“誰懂”單用或與其他詞語連用時具有承上啟下的銜接功能,具有不同的連貫方式。具體來說,“誰懂”可以表示前后分句間的五種不同的語義關系:順承、轉折、并列、解說和因果。
1.順承關系。順承表示按時間、空間或邏輯事理上的順序說出連續(xù)的動作或相關的情況,例如:
(10)真的很在意細節(jié),誰懂啊,細節(jié)到位我甚至能原諒周末加班。
例(10)中“誰懂”的前后兩個分句所表達的事件按照邏輯的順序相繼排列,不能更換次序,“誰懂”所連接的兩個分句在邏輯上屬于順承關系。
2.轉折關系。話語標記“誰懂”在句中通常表示轉折,且一般與關聯(lián)詞“但”“但是”連用,例如:
(11)今天雨下得很大,我要自己騎車回家,等紅綠燈時一個女士為我撐起了傘,是很小的一件事,但誰懂啊,感覺自己要哭了。
例(11)中說話人先是敘述自己今天的普通經(jīng)歷,即下雨騎車回家時遇到了陌生人幫撐傘的善舉,并表明這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后又用關聯(lián)詞“但”和話語標記“誰懂”來引出下文,表示自己對這件事的在意和感動,前后分句在語義上形成轉折關系。
3.并列關系。話語標記“誰懂”連接的成分在語義上可以是并列的關系,例如:
(12)逛街的苦,誰懂,還有試不完的衣服。
例(12)中說話人通過話語標記“誰懂”以及表示事物存在連續(xù)性的詞語“還有”引出后續(xù)句,“逛街的苦”和“試不完的衣服”在意義上是相關且平列的,兩者在次序上也可進行對換,“誰懂”表并列時具有語音上的停頓和銜接作用。
4.解說關系。話語標記“誰懂”連接的前后分句在邏輯上呈現(xiàn)解釋、說明或者補充關系,例如:
(13)真的很愛逛永旺,誰懂?就是特別接地氣的感覺。
例(13)中前一分句提到了“永旺”,后一分句則是對“永旺”的描述和感受,在語義上具有解釋說明的意味,并通常帶有說話人的主觀情感。話語標記“誰懂”表示解說時通常與連詞“就是”共同起銜接作用。
5.因果關系。話語標記“誰懂”所連接的分句在語義上可以是因果關系,例如:
(14)真的好喜歡在家里砍價,誰懂啊,嫌貴扭頭就走還可以繼續(xù)商量,在外邊扭頭走了就是走了。
例(14)中前一分句表示的是結果,通過話語標記“誰懂”的銜接引出后一分句的具體原因。
(二)話語標記“誰懂”的話題處理功能
話題是建立話語連貫關系的重要依據(jù)。話語標記“誰懂”在話題處理方面具有開啟話題、延續(xù)話題、轉換話題和結束話題四個功能。
1.開啟話題。話語標記“誰懂”位于話輪開頭時,一方面提醒聽話人關注接下來的話語,一方面開啟了新的話題,例如:
(15)誰懂,明天回家,今天白天媽媽買米給我包的粽子已經(jīng)煮好了,就等我明天回家了。
說話人用話語標記“誰懂”首先引起了聽話人的注意,再經(jīng)過短暫的停頓后開啟話題:媽媽煮好了粽子等我明天回家,“誰懂”還表達了說話人主觀情感上難以言喻的喜悅和幸福感,以及希望與他人分享這份喜悅的心理。
2.延續(xù)話題。話語標記“誰懂”位于話輪中間或末尾時,可以在引入新信息的同時,延續(xù)前一話題的內(nèi)容,例如:
(16)比起《喜歡》,個人更喜歡《小結婚》,雖然很多人都說土,但是我看的時候真的覺得很感動。他們相知相愛,共同承擔責任。為他們真摯的愛情流淚,真的很感動啊誰懂!感覺看完走不出來了。
(17) A:很喜歡他這里的臉蛋肉肉,顯得很像個洋娃娃,誰懂。
B:這叫蘋果肌。
例(16)中整個句子的內(nèi)容都是圍繞著電視劇《小結婚》這一話題展開,位于句中的“誰懂”具有延續(xù)話題的功能,補充說話人對該話題的說明。話語標記“誰懂”在這里的作用主要是強調(diào)說話人的立場和態(tài)度。例(17)中話語標記位“誰懂”位于前一話輪的末尾,在表達說話人喜愛之情的同時還引導著說話人的回應,后一話輪“這叫蘋果肌”是對同個話題進行延續(xù)的內(nèi)容。
3.轉換話題。話語標記“誰懂位于話輪中間時,可以在結束上一話題的同時巧妙地開啟下一個新的話題,例如:
(18)有點想去看《這么多年》,但誰懂,我最愛的校園劇是《你好舊時光》。
例(18)中前面部分講的是《這么多年》,話語標記“誰懂”位于劇中,且前面具有表轉折的關聯(lián)詞“但”,后續(xù)句轉換為對電視劇《你好舊時光》的說明,前后話題不一,“誰懂”在這里起到了轉換話題的作用,使得句子通順不突兀,且句子的重點往往處于“誰懂”后的話題上。
4.結束話題。話語標記“誰懂”位于話輪末尾時,往往代表著話題的結束,例如:
(19)洗澡腳抽筋了誰懂。
例(19)中的“誰懂”在表達說話人無奈的主觀情感的同時,結束了當前的話題。
(三)話語標記“誰懂”的人際功能
韓禮德將語言的功能分為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并指出人際功能是說話者利用語言向聽話者表達態(tài)度和判斷,并視圖影響其態(tài)度和行為。[9]話語標記“誰懂”除了在語篇上能夠發(fā)揮相應的功能,在促進人際交往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1.主觀立場表達。在日常的交際過程中,說話者在傳達自身信息的過程中,除了借助表達概念意義的各類詞語之外,還需要用到一些話語標記來表明自身的主觀立場,話語標記“誰懂”可以表現(xiàn)說話人的態(tài)度、情感、評價等主觀立場。例如:
(20)誰懂啊,我也喜歡把人生比作需要換乘的交通工具……
(21)家人們,誰懂啊,每天去學校不是被針對就是被針對,還有一些看不慣你的在背后造謠……
(22)誰懂,這個隨手拿起來的袋子,莫名其妙地適合拎著上班。
(23)誰懂啊我說,這個深情對唱真的太絕了!
(24)誰懂,真的很煩這種通知方式。
例(20)中說話人通過話語標記“誰懂”表達對他人觀點持贊同的態(tài)度;例(21)中“誰懂”表現(xiàn)了說話人憤怒和難過的主觀情感。例(22)-(24)中的話語標記“誰懂”表達的是說話人對不同事物的不同評價,其中分別是中性評價、正面評價和負面評價,具有較強的主觀性。由于話語標記“誰懂”在一定程度上還表現(xiàn)了說話人希望得到他人回應和認同的心理,在表示評價的時候主觀性更強的正面評價和負面評價的情況更多。
2.人際互動。在對話語篇中,說話人和聽話人會通過一系列的語言形式彼此交換信息,這是一個雙方互動的過程。從人際互動的角度來看,說話人在話輪中使用話語標記“誰懂”一方面能夠使其成為話語中的提示信號,減少聽話人理解話語需要耗費的努力,一方面還具有邀請和鼓勵聽話人進行回應的作用。例如:
(25)最近買的衣服褲子鞋子都是沒有運費險的,每次退一件就是12塊,誰懂,好心痛這種錢。
(26) A:只要旁邊有人在抖腿就根本沒辦法學習,誰懂。
B:我也恨。
例(25)中“好心痛這種錢”是說話人想要追加補充的內(nèi)容,在原來的話語和追加的內(nèi)容之間插入話語標記“誰懂”不但可以強調(diào)說話人“心痛”的情感,還能夠提示聽話人注意補充的內(nèi)容,幫助聽話人理解話語。例(26)中說話人A通過使用話語標記“誰懂”一方面表達了對前文所述事件的憤恨之情,一方面也表達了對聽話人當下反應的關注,努力尋求自己和聽話人之間共同的交際背景,獲取認同。聽話人B也相應地接收A2j24vjDHOsp+r1dcoEtGvfR5nE6p8JVrYw4RyrCnRQ=到了信號,對此進行了認同性的回復。話語標記“誰懂”能夠有效促進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的人際互動。
五、話語標記“誰懂”的形成
學界目前對于話語標記是如何形成的看法不一,董秀芳(2007)[3]認為話語標記是詞匯化的結果;李思旭(2012)[10]認為話語標記的來源有兩條路徑:一是短語先詞匯化為詞,然后語法化為話語標記。二是短語由于語用原因的驅(qū)動臨時作話語標記。我們認為話語標記“誰懂”的產(chǎn)生是語法化的結果。
從歷時的角度來看,“誰懂”在古漢語中并不常用,在語料庫進行搜索只有一條用例,是特指問用法,如:
(27)李紈也笑道:“里邊這樣楚楚,那邊真?zhèn)€雜亂無章了”,黛玉笑道:“你們誰懂得?”
到了民國時期,“誰懂”發(fā)展出了反問的用法,實際意義為“沒有人懂”,但也并不常用,如:
(28)胡莊笑道:“那不容易嗎?隨便哼兩句就是,誰懂得?”
“誰懂”在現(xiàn)代既保留了之前的兩種用法,又發(fā)展出了新的意義,例如:
(29)“那歌詞人聽見不好,”倩還在猶豫?!斑@鄉(xiāng)下,不要緊,誰懂呀?你也可以不唱歌詞,”他說。
(30)誰懂什么韓文日文,都長得像像的。
(31)猜的,誰懂她有沒有啊。
(32)誰懂啊,數(shù)學碩士在幫我改小學英語卷。
例(27)和例(28)分別表示特指問和反問,例(30)、(31)中“誰懂”從反問的意義分化出了情態(tài)用法,表示對某一事物的不了解,例(32)中的“誰懂”則成了話語標記,沒有實際意義,但作為話語標記的“誰懂”使用頻率最高。這是因為這一短語最開始處于特定的語境之中具有了臨時的含義,但由于語用的原因漸漸被固定下來,人們看到該結構之后不需要通過推理就能明白它的作用,成為話語標記。且“誰懂”并不是完全的詞匯形式,他還有許多的變體諸如“誰懂啊”“有誰懂”“誰能懂”等等,因此話語標記“誰懂”的形成不是詞匯化的結果。
六、結語
“誰懂”作為短語意義表示為“哪個人明白?”最早出現(xiàn)在清朝,在民國時期發(fā)展出反問用法,近兩年來則更多地作為現(xiàn)代漢語口語的話語標記來使用,本文探討了“誰懂”話語標記的認定、功能以及形成,指出話語標記“誰懂”的核心功能在于表達或強調(diào)言者對所談及的事物的主觀情感,并反映說話人渴望獲取他人的情感認同的心理,具體功能表現(xiàn)在篇章銜接功能、話題處理功能和人際功能方面。話語標記“誰懂”的形成沒有經(jīng)歷詞匯化的階段,二是在具體的語境中由于語用的原因驅(qū)使成為并固定為話語標記。
參考文獻:
[1]吳福祥.漢語語法化研究的當前課題[J].語言科學, 2005,(02):20-32.
[2]劉麗艷.話語標記“你知道”[J].中國語文,2006, (05):423-432+479-480.
[3]董秀芳.詞匯化與話語標記的形成[J].世界漢語教學,2007,(01):50-61+3.
[4]朱銘.關聯(lián)推理中的話語標記語的語用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5):97-99.
[5]BLAKEMORE D.Semantic Constraints on Relevance[M].Oxford:Blackwell,1987.
[6]Sper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96.
[7]吳福祥.近年來語法化研究的進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01):18-24.
[8]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04):268-275+320.
[9]Halliday,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10]李思旭.從詞匯化、語法化看話語標記的形成——兼談話語標記的來源問題[J].世界漢語教學,2012,26(03): 32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