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真的能讓自己變得會寫作嗎?
張佳瑋答:
這方面,我覺得有個說法極為可靠。
文學(xué)史上有個人,當(dāng)時史書評價他的文章——雖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
這個百代大才,推崇另一位前輩,說前輩的文章:論大道像韓愈,論事像陸贄,記事像司馬遷,詩賦像李白。他這段評論,也被記在史書里,認(rèn)為很正確。
那個文章雄視百代的晚輩,記錄了那個前輩的一句話:“無它術(shù),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見之?!?/p>
——沒別的辦法,就多讀書,多寫,自然寫好了。
世人就是寫得少,又懶得讀書,恨不得寫一篇出來就比別人好,這樣便能寫得好的,很少。毛病不用別人指摘,多寫就自己能明白。
多讀,且,多寫。這兩個缺一不可。
重要的是后面這句的意思:
寫得少,又懶得讀書,還希望一寫出來就好,不太現(xiàn)實(shí)。
說這句話的人是歐陽修,推崇他的人是蘇軾。
寒云答:
天生會寫作的人,可能真的有,畢竟王安石寫過方仲永這樣的人。但我們所熟知的歷史上的文學(xué)大師們,幾乎都是飽讀詩書之人。閱讀帶來的是什么,第一是美的感受;第二是文章所要說明的道理;第三,其實(shí)在潛移默化中,給我們的大腦輸入了“文章是怎樣的”這樣一種認(rèn)知。在大量的閱讀之后,前人寫作以及遣詞造句的方式會不知不覺影響我們,下筆自然就會更容易一些,且如果你著意模仿那些優(yōu)秀作家的寫作方法,那么,幾乎是毫無疑問的,你肯定會變得會寫作。以我自身的經(jīng)驗(yàn)來說,這幾乎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所以,想要學(xué)習(xí)寫作的同學(xué)們,無他,去閱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