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當今世界各大城市中,以城市名字命名的大學有不少,其中不乏佼佼者。以上海這座光榮之城命名的大學,最早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這就是由中國共產黨主導創(chuàng)辦并實際領導的第一所正規(guī)大學——上海大學。
被時代浪潮推進的國共合作
1922年中共二大召開以后,在緊接著召開的西湖會議上,中共中央確定了建立民主聯合戰(zhàn)線的政策和國共兩黨“黨內合作”的具體形式。會后,李大釗來到上海,與孫中山商談國共合作事宜。在國共醞釀合作的背景下,孫中山授意于右任接辦了由原東南高等專科師范學校改組和改名的上海大學并出任校長。與此同時,于右任在《民國日報》的同事邵力子協(xié)助主持校務工作,葉楚傖擔任教務長。
1922年10月23日成立的上海大學是國共兩黨嘗試開展合作時邁出的重要一步。不久之后,于右任邀請李大釗一同商討辦學舉措。在李大釗的舉薦下,鄧中夏受聘為學校的總務長,他主持改革校制,制定《上海大學章程》。瞿秋白則受聘擔任學校新一任教務長兼社會學系主任,著手整頓學務,確立了由中國文學系、社會學系、英國文學系、美術科構成的教學科系。其中的社會學系幾乎都由年輕的中共黨員擔任教職,開設社會科學概論、社會進化史、社會哲學等課程,系統(tǒng)講授馬克思主義學說。此外,學校還組建了校務評議會(行政委員會)、校董會等管理體系,邀請孫中山先生擔任名譽校董,蔡元培、汪精衛(wèi)、李石曾、章太炎、張繼、馬玉山、張靜江、馬君武等諸多國民黨元老出任校董。
在國共兩黨的攜手努力下,上海大學校史雖短,進步則速,與之后成立的黃埔軍校交相輝映,時人有“文有上大,武有黃埔”之譽。一時間,學校群賢畢至、名師云集,劉大白、朱自清、田漢、豐子愷、傅東華、鄭振鐸、俞平伯等在此任教。全國各地的學子也紛紛報考,慕名而來。在上海大學培養(yǎng)的優(yōu)秀學生中,又以楊尚昆、王稼祥、何挺穎、李碩勛、關向應、丁玲、戴望舒、匡亞明、譚其驤等為代表,真正實踐著“養(yǎng)成建國人才 促進文化事業(yè)”的辦校宗旨。
風云激蕩中的英雄兒女
上海大學迅速成長之時,恰逢大革命風云激蕩。上海大學的師生們積極投身國民革命運動,在社會學系擔任教授的蔡和森、李漢俊、施存統(tǒng)、李季、張?zhí)住链⒌戎袊伯a黨的創(chuàng)始人和早期重要領導人,將學校改造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重要陣地、一所名副其實的“紅色學府”。五卅運動中,學生何秉彝英勇犧牲,另有十余名學生受傷,近五十人遭到逮捕。上海大學教授沈澤民、鄭超麟、何味辛等編輯出版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份日報《熱血日報》,上海大學學生劉華等人參與領導上??偣亩窢?,他們將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緊密結合在一起。時人將上海大學與北京大學并稱為“北有五四時期的北大、南有五卅時期的上大”,彰顯了上海大學在大革命運動中的特殊作用。不少上海大學的師生,這時正在中共中央、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學聯擔任領導工作。還有一大批學子畢業(yè)后開始奔赴全國各地,在北至奉天、南抵瓊崖、東到江浙、西逾川陜的遼闊大地上,點燃了中共地方基層黨組織的星星之火。
國共兩黨都非常關注上海大學的發(fā)展。國民黨中央黨部作出過決議,上海大學辦學經費由國民政府按月撥給。1926年,毛澤東曾以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部長的身份參加中執(zhí)委常委會會議,會議議決依照國民黨一大的決議,每月補助上海大學津貼千元。上海大學在江灣建設新校舍時,也通過林伯渠、毛澤東、惲代英的幫助,爭取國民黨中執(zhí)委的資助。
正當國民革命軍慨然北伐、勢如破竹之時,眾多上大師生參加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推翻了北洋軍閥政府在上海的反動統(tǒng)治。起義勝利后,學生侯紹裘、林鈞、何洛當選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委員,林鈞兼任秘書長,這是黨領導下最早由民眾在大城市建立起來的革命政權。然而不幸的是,隨即發(fā)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5e79f479749a1e40eae8b9da76616999國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宣告失敗,上海大學也于1927年5月被國民黨當局封閉。
雖然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里,上海大學的師生一再為爭取復校而努力,但由于抗戰(zhàn)爆發(fā)和時局動蕩,這一想法久久未能實現。新中國成立后,這些從20世紀20年代老上海大學走出的老師和學生們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在上海大學任教過的楊明軒、周建人,就讀過的張治中、楊尚昆等人,曾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邵力子、施復亮(存統(tǒng))、梅龔彬(電龍)等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當選過全國人大代表的,至少有張奚若、楊之華、嚴信民、謝雪紅(飛英)、譚其驤等人。在師生中,還有方光壽(燾)、王顯詔、劉廷英、劉尊一等,分別當選過北京、江蘇、廣東、四川等省市的人大代表。
在紅色傳承中重現榮光
1983年,恢復上海大學的念想終于見到了曙光。經教育部同意,上海市人民政府決定復辦上海大學。曾在老上海大學任教過的俞平伯,就讀過的楊尚昆、匡亞明、譚其驤等校友,欣然為上海大學復校題詞,祝賀母校重建、重光。上海市的有關領導也提出,要繼承老上海大學的光榮傳統(tǒng)。20世紀20年代的上海大學形成的紅色傳統(tǒng)為復校后的上海大學所繼承。
此后,為優(yōu)化上海市高等教育布局結構,提高辦學效益和質量,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上海市人民政府決定將上海大學與上海工業(yè)大學、上??茖W技術大學、上??萍几叩葘?茖W校四校合并,組建新的上海大學,聘請時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偉長教授擔任校長。
錢偉長校長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也是杰出的社會活動家。他出身無錫望族錢氏,同宗賢者輩出,自國學大師錢穆始,有“一門六院士”之譽。錢偉長早年擅長國文、歷史,考入清華大學后,因“九一八事變”爆發(fā),意識到科技救國才是強國之道,決定舍文從理,轉入物理系就讀,后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主攻彈性力學,獲得了博士學位。20世紀40年代,錢偉長在加州理工學院馮·卡門教授主持的噴射推進研究所擔任研究工程師時,一度與錢學森、林家翹等共事??箲?zhàn)勝利后,錢偉長放棄美國優(yōu)厚的待遇回到祖國效力,曾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燕京大學等任教,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為院士)。1982年,鄧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組織部關于同意錢偉長擔任上海工業(yè)大學校長的請示上批示:他的任命不受年齡限制。從此,年過古稀的錢偉長校長,全身心地投入到上海工業(yè)大學以及后來的上海大學建設之中,在這里實現他振興教育的理想和希望。
1994年5月27日,新組建的上海大學正式成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為新上海大學題寫校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老上海大學校友李碩勛之子李鵬為學校題詞“發(fā)揚光榮傳統(tǒng) 培育跨紀人才”,勉勵新上海大學要繼承20世紀20年代上海大學的革命傳統(tǒng)。
如今的上海大學是上海市屬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是教育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大學建設高校,也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年,溯園·上海大學(1922—1927)室外展區(qū)建成開放,老上海大學校長于右任之子于中令,代理校長邵力子之孫邵美成,教務長葉楚傖之子葉容,社會學系主任瞿秋白外孫女李曉云,老上海大學學生秦邦憲(博古)之女秦新華、秦吉瑪等50余位校友后裔參加了落成儀式。經過十年的發(fā)展,溯園已經獲評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今年,上海大學新校史館正式面向社會開放,讓觀眾重溫1922年至1927年上海大學的那段紅色校史。目前紀念上海大學首任校長于右任的展覽也在策劃和設計中。
正如上海大學校長錢偉長曾說過的:“我們學校的歷史上,1922—1927年期間里有過一個上海大學。這是我們黨最早建立的一個大學。沒有那么多革命志士的奉獻,我們上海大學提不出那么響亮的名字,這是我們上海大學的光榮!”
(作者系上海大學博物館研究館員、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