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雍箐苗服飾是一朵凝聚著苗族記憶與思想的藝苑之花,隨便拿起一件服飾,仿佛就能洞見一部厚重的歷史。
對于遷徙,苗族同胞能割斷與故土的地理關聯,卻無法割斷心理上的思念。遷徙的隊伍一步步遠離熟悉的田園、房舍、山巒、河流,苗家婦女站在高高的山頂回望故土,心靈手巧的她們隨手采摘樹葉,把家鄉(xiāng)的一切記錄到葉片上,再把它們繡在服裝上。
遠古時代,沒有文字的她們,到底又是怎么記錄故土印記的呢?
要記心中的龍,她們畫“┼┼┼┼”符號。
要記眼中的蝴蝶,她們畫上“※”符號。
要記叉,她們畫上“×”符號。
要記蟲,她們畫上“e” 符號。
要記掛鉤,她們畫上“∽”或“S” 符號。
要記江河,她們畫上“≌”符號。
要記人,她們畫上“♀”符號。
……
這些符號不是文字,卻勝似文字。這些符號被她們繡在服裝上,并一代代口手相傳,傳到了今天。這些符號不是文字,但承載著歷史。
保留、傳承并發(fā)揚光大這些服飾圖案符號的箐苗,是納雍苗族四個支系中的其中一支,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納雍縣百興鎮(zhèn)、張家灣鎮(zhèn)、水東鄉(xiāng)等地。
箐苗服飾分刺繡、蠟染兩種,有全繡成衣,也有刺繡與蠟染并用的成衣。以往,但凡箐苗人家,家家有染缸,戶戶有織機,人人通刺繡。她們的一件刺繡成品,通常由幾十塊繡片縫合而成,一件全刺繡成衣,常常需要3至5年才能完成,價值達數千元甚至上萬元。
納雍箐苗全刺繡服飾工藝技巧精湛,制作流程古樸。刺繡手法有數紗繡、剪紙繡、編織繡、蠟染繡、拼貼繡、卷紗繡、滾繡、盤繡等。箐苗刺繡的色彩搭配元素豐富,包括紅、黑、青、白等顏色;刺繡圖案最富人文內涵,基礎花紋有圓形、半圓形、葫蘆形、圓勾形、圓勾藤串形、花瓣形、漩渦形、梯形等,花紋有疏有密,花簇有繁有簡。箐苗刺繡圖案還包含了具有圖騰含義的“族徽”式動物圖案,如牛、龍、鳳、魚等。一套盛裝集紡、織、染、繪、挑、繡、縫之大成。
代代相傳中,他們用繡針當筆、用彩線為墨,把幾千年的歷史繡在衣裙上,組成一部畫卷般的史詩世代相傳。
一塊繡片植入眾多刺繡文字,承載了苗族的歷史信息。服飾圖案代替了文字,從而使服飾藝術真正成為苗族傳世的“無字史書”。
箐苗服飾,是箐苗歷史的一個縮影,記錄了箐苗的生命起源、民族遷徙等歷史,吟唱出了苗族同胞對故土的思念和對祖先的崇敬。
一件箐苗服飾,承載著史詩。
(作者周春榮,現供職于納雍縣融媒體中心。圖/王純亮祝菲 責任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