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來,教育部共批復成立了49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qū),旨在通過各改革實驗區(qū)在青少年校園足球教學、課外活動、競賽體系及師資培訓等方面的積極探索和先行先試,形成有效的成果和經驗,從而帶動全國校園足球的整體發(fā)展,并進一步引領學校體育的改革創(chuàng)新和素質教育的整體推進。近期,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fā)《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的實施意見》,為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qū)的高質量發(fā)展堅定了更加明確的方向,如何更進一步強化創(chuàng)新能力成為各個改革試驗區(qū)在新時代面臨的新挑戰(zhàn)。
武漢市自獲批成立校園足球綜合改革試驗區(qū)以來,始終秉持體教融合“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的基本理念,牢牢抓住“競賽常態(tài)化”的生命線,由點及面推進區(qū)域內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的高質量發(fā)展,在融合機制改革、競賽體系優(yōu)化、人才通道暢通、教學訓練提升、本土文化培育等方面展開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舉措,形成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力。
一、明確價值定位,形成目標共識,理順融合機制
面對我國青少年體育工作中存在體育和教育部門之間缺乏融合或融合程度不足的問題,武漢市提出的根本對策是推進體育和教育部門雙方的深入合作和資源共享,將青少年的受益作為統一的目標定位。市委、市政府要求體育和教育的各級行政管理部門均需要提高站位,放遠眼光,秉承“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以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為終極使命,明確雙方共同的發(fā)展目標和價值定位,做到“同譜一首曲,共唱一首歌”。
在此基礎上,武漢市從頂層設計、競賽體系、人才培養(yǎng)、優(yōu)勢資源等維度進行整體規(guī)劃并共同推進,實現高效的合作對話,不僅就規(guī)劃制訂、執(zhí)行標準、績效評價等頂層設計問題展開長期的對話溝通,還對球員注冊、競賽組織、球員選拔、組隊參賽等具體問題深度交換意見,實現了“年終大總結,平時多反饋”的合作常態(tài)化。
二、錨定競賽價值,完善競賽體系,強調價值遞送
面向人人的競賽常態(tài)化既是實現學校體育工作改革目標的最終落腳點,更是在校園足球工作中落實立德樹人教育宗旨的出發(fā)點。體教融合后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要統籌后備人才培養(yǎng)和學生體育參與協調發(fā)展的相互關系,使其成為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的著力點。因此,抓住競賽這條主線就是抓住了校園足球工作發(fā)展的生命線。武漢市把校園足球競賽工作的核心價值牢牢錨定在競賽的育人功能,努力將足球比賽中體現出的公平競賽、頑強拼搏、團隊合作、永不言棄的精神傳遞給每一名青少年,真正讓學生們在足球比賽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錘煉意志、健全人格。
武漢市在校園足球競賽體系的改革完善中,努力實現注冊、認證的制度融合,教練員、裁判員的人員融合,經費、場地的資源融合,搭建包括幼兒園(U3~U5)、小學一至三年級(U6~U9)、小學四至六年級(U9~U12)、初中(U13~U15)和高中(U16~U18),以及以校內班級聯賽、行政區(qū)級聯賽、片區(qū)級精英挑戰(zhàn)賽、市級賽事、“武漢杯”國際邀請賽為主體的“5縱5橫”青少年足球競賽體系,并全力打造屬于廣大青少年的本土精品賽事,其中已經成功舉辦29屆的武漢晚報中小學生足球賽入選了首批群眾“三大球”精品賽事案例名單。這些賽事的推出是將足球競賽活動視為一項面向廣大青少年的社會公共體育服務,并在服務遞送過程中全面實現了青少年足球競賽活動的核心價值。
三、發(fā)揮競賽功能,優(yōu)化教學改革,提升訓練質量
武漢市各級各類校園足球競賽的參賽隊伍超過5000支,球隊年均正式比賽場次超過20場,并且通過分層分級保證不同水平隊伍間的切磋與交流,確保比賽質量,杜絕“無意義的比賽”,以此引領校園足球教學和訓練工作的持續(xù)推進和提升。武漢市教育局每年定期組織落實校園足球質量發(fā)展提升計劃,邀請體育專業(yè)及師范類院校專家,依據《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教學指南(試行)》《學生足球運動技能等級評定標準(試行)》,編撰中小學校各年級足球教材,自2017年起在全市試點并逐步推廣。大力開展體育教學改革,要求每周開設足球課程不少于1節(jié),每月選擇1個主題開展1次“足球啟蒙進校園”“足球明星進校園”“精英教練進校園”“足球器材進課堂”“江城足球小將評選”等系列活動,提升校園足球課程質量。武漢市教育局與武漢市體育局聯合主辦全市校園足球聯賽、校園精英足球俱樂部聯賽,市年度青少年足球賽等相互銜接,逐步提高青少年比賽水平,逐步實現學練賽一體化的整體高質量提升。此外,在中小學體育教師招錄工作中,對足球專業(yè)人才給予傾斜,同等條件下優(yōu)先錄取。市教育局出資并統籌安排足球學校教師輪崗接受足球培訓,持續(xù)增大E級、D級培訓班開班力度,確保年培訓校園足球教師不少于500人,保證體育教師在評優(yōu)評比、工資待遇、職務評聘等各方面與其他學科教師享受同等待遇。
四、彰顯地域文化,布局宣傳矩陣,社會反響強烈
積極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全媒體宣傳矩陣,并將其作為武漢市LcRrIbPU0MUfDDpuqL/Qjg==校園足球在文化建設領域的重要標志。為了做好武漢市校園足球活動的長效宣傳,武漢市校足辦與武漢電視臺、武漢晚報等市級宣傳部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與武漢電視臺合作創(chuàng)辦《校園足球集結號》電視專欄節(jié)目,開辦《武漢足球》雜志,還通過開設官方微信公眾號等宣傳窗口拓寬互聯網傳播渠道。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網站等不同媒介形態(tài)的全媒體傳播,并結合年輕人特點量身定制宣傳推廣內容,通過教師、教練員、學生等多視角、多維度深入報道校園足球日常教學、訓練、競賽和生活點滴,分享校園足球的苦與樂,積極打造充滿濃郁“漢味”的校園足球宣傳機制,著力打造“價值認同、手段多元、參與主動、特色凸顯”的校園足球文化。在校園足球多元主體中形成對足球運動功能價值的廣泛認同,將足球文化滲透到學生成長的各個層面,并取得較好的社會反響。
目前,武漢市布局市級校園足球試點學校437所、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177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覆蓋了全市所有區(qū)域和學段,占全市中小學??倲档慕?0%。出臺了對省、市級示范校布局校園足球學校的鼓勵支持政策,在招生上給予相應的優(yōu)惠政策。采用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利用假期開展免費足球培訓活動,按照全市范圍內的適齡學生均可便利接受培訓的原則建立足球培訓點,真正使足球運動成為惠及廣大青少年的公共服務。正是通過不懈努力形成的足球普及態(tài)勢,才能不斷發(fā)掘具備足球天賦的專業(yè)人才,在剛剛結束的湖北省第十六屆運動會上,武漢女子足球隊榮獲學生組冠軍獎杯,男子足球隊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多名優(yōu)秀足球隊員進入國家集訓隊,成為未來國家足球項目的戰(zhàn)略儲備人才。
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qū)的建立是我國校園足球事業(yè)發(fā)展的一項積極舉措。各試驗區(qū)在先行先試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道路上都可能面臨著資源不均衡、基礎設施不足、師資力量不足等一系列共性問題,但如何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全面落實改革試驗區(qū)的歷史使命,是需要每個改革試驗區(qū)需要給出的答案。武漢市在青少年校園足球普及程度較高的基礎上,推出以競賽活動為引領的學練賽一體化模式,在武漢市校園足球高質量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了較大推動作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為新時代改革試驗區(qū)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但仍需在加大資金投入、暢通成才通道、教練員職稱評定等方面形成政策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