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出臺后,體育學科受到了普遍關注。綜合高中體育的教學目標及內容,體育器材具有輔助作用,多樣化器材可以改變學生對體育學科的認識,提高他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目前,高中體育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體育器材利用率偏低的問題。為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教師需將體育器材的多效利用作為一大目標,調整教學方法,形成全新的教學路徑?;诖?,本文重點分析了高中體育器材多效利用的現(xiàn)狀,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旨在指導實際工作。
關鍵詞:高中體育 體育器材 多效利用
中圖分類號:G8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20-136-3-JF
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高中階段需重視體育學科,采用新理念,新器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體育訓練中。長久以來,學校一直側重知識教學,未意識到體育教學與學生身心健康、學習潛力等的關系,體育學科不受重視,體育器材缺乏有效利用。為迎合課程改革要求,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質人才,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轉變思路,大力利用體育器材。未來的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需結合體育器材配置及利用現(xiàn)狀,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組織多樣化的體育訓練。
1、體育教學中利用體育器材的意義
1.1、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積極性
體育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單純的口頭講解很難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既安排理論部分,又利用體育器材進行示范,組織學生訓練。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所組織的理論教學內容過多,對體育器材的利用較少,很多學生缺乏體育運動的主動性。現(xiàn)階段在體育教學中大力推廣體育器材,可以使學生在了解了相應的理論知識后,利用體育器材來進行訓練,保持知識與訓練的高度結合,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使學生愛上體育訓練,積極參與各種體育鍛煉。新課程標準出臺后,教師需結合體育教學目標,根據(jù)教學內容來選擇器材,使學生熟悉各種器材的使用規(guī)范,并善于開發(fā)新器材,有條件的情況下實現(xiàn)“一器材多次使用”,讓學生利用器材開展體育運動,享受體育運動過程。
1.2、有助于豐富體育活動形式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形式較為固定,在當下的條件下繼續(xù)堅持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將很難改變體育教學現(xiàn)狀。通過將體育器材應用到教學中,可豐富體育活動形式,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這些活動中,從中感受體育學科給人帶來的身體、心理上的變化。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器材進行體育教學時,教師需關注每種器材的用途及使用要求,圍繞所組織的體育訓練計劃,有針對性地設計體育器材的利用方式,必要情況下還需組合不同體育器材,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高中體育器材多效利用現(xiàn)狀
2.1、不重視器材的利用
為在體育課程中高效利用器材,學校、教師及學生都需要充分意識到器材的重要性。從學校角度,其需要為體育教學提供各種器材,增加資金購買多種器材,并安排專人管理器材;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需靈活利用各種器材;學生需根據(jù)體育運動類型選擇器材。就目前高中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學校、教師與學生都深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未將體育與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沒有意識到器材在豐富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興趣方面的作用。如從學校角度,其在長期的工作中并未預留足夠的資金用于配備體育器材,或者未安排專人負責管理體育器材,導致教師在利用體育器材時存在種類少、破損等問題,影響了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從教師角度,很多教師在體育教學時習慣于口頭講解,并向學生進行簡單的動作示范,僅進行了較為基礎的體育訓練,未使用器材,導致體育教學效果不佳。
2.2、器材使用方法不規(guī)范
體育教學中要提高器材利用率,不僅要保障器材的利用頻率,還需保障每種器材的使用規(guī)范性。如頻繁使用體育器材,但每種器材的使用都不規(guī)范,也無法突顯體育器材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目前的高中體育教學中,器材使用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教師并未從思想層面意識到體育器材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關注理論教學,體育運動技能的專業(yè)訓練相對較少,僅向學生介紹了幾種比較常見器材的使用方法,并未深入開發(fā)器材的其他用途,導致學生不熟悉器材的使用方法,經(jīng)常存在錯用、濫用問題。
2.3、缺少健全的器材管理制度
要達到體育器材多效利用的目標,學校需結合體育教學要求,加強對器材的管理,及時處理破損器材,更新器材,保障器材利用完后可按照規(guī)定存放。顯然,許多學校在體育器材管理上存在疏漏,表現(xiàn)在采購、存放、使用等方面。第一,采購體育器材時,相關人員并未提前與體育教師溝通,分析體育教學中的器材種類、數(shù)量等需求,導致盲目采購器材,所選擇的器材種類、數(shù)量等不符合教學需求,一些器材在采購后長期閑置?;蛘哂嘘P人員在采購時過于追求低成本,未把握器材質量,導致器材的質量不佳,后續(xù)器材使用效果不佳、壽命較短;第二,器材存放管理不到位。有關人員未準確把握器材特點,合理分類,采取專業(yè)化方式管理不同器材。一些體育器材對存放環(huán)境有嚴格要求,但學校卻未關注器材的存放管理,沒有安排專人完成器材分類及存放,導致器材室內雜亂無章,積灰嚴重。第三,使用器材時有關人員未督促教師、學生做好登記管理,導致器材回收不及時,丟失率較高。
2.4、器材的維修和保養(yǎng)意識不強
體育教學中為合理利用器材,在實際的工作中也需要做好器材的維修和保養(yǎng),以延長器材的使用壽命。但是,很多學校在利用器材時,往往過于注重前期器材的購買、后期器材的使用,不具備器材維修和保養(yǎng)意識,也未將器材維修和保養(yǎng)作為常態(tài)化工作。一些學校雖對體育器材采取了維修和保養(yǎng)措施,但在維修保養(yǎng)時未做好區(qū)分,對全部體育器材均采取統(tǒng)一的維修和保養(yǎng)方法。事實上,每種體育器材的使用周期、用途等有所不同,維修保養(yǎng)方面應做好區(qū)分。顯然,一些學校在器材的維修和保養(yǎng)方面未制定科學且合理的維修、保養(yǎng)制度,導致維修保養(yǎng)工作相對混亂、無效。
3、高中體育器材多效利用的相關措施
3.1、轉變理念,高度重視體育器材的利用
對于高中體育教學中器材利用率低下的現(xiàn)狀,學校、教師都需要積極轉變觀念,從思想上重視體育器材的利用,并采取多種利用方式。當前,在體育教學改革穩(wěn)步推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貫徹現(xiàn)代教育觀念,堅持正確的體育器材利用意識,使教師在各項體育教學中合理利用器材,制訂最佳的教學計劃、器材使用方案。學校必須緊跟新課標要求,培訓教師與學生,使他們意識到體育教學中器材的作用。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需提前根據(jù)教學內容選定器材類型,并制訂器材使用計劃,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條件。為提高學校全體人員對體育器材的重視程度,學校需經(jīng)常性組織宣教活動,向教師、全體學生宣傳器材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不僅需開展理論教學活動,還需要組織“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等專題活動,鼓勵教師、學生積極參與,從這些活動中意識到體育器材的重要性。
3.2、科普教育,促進體育器材的規(guī)范使用
體育器材使用不當?shù)膯栴}較為常見,為有效解決此類問題,體育教師應組織各種科普教育,向教師、學生傳授體育器材使用方法、適用條件等操作相關內容,使教師、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有所收獲。作為體育教師,其在日常的教學及訓練過程中必須規(guī)范使用各種器材,主動向學生講解各種器材的用途、使用技巧,進行示范、詳細講解。結合實際經(jīng)驗,教師在促進體育器材的規(guī)范使用方面需注意以下方面:
(1)根據(jù)體育訓練發(fā)掘器材的使用方法。
每種體育器材都有其適用的訓練項目。為提高體育器材的利用率,教師需根據(jù)訓練內容、目標來挖掘器材的使用方法。事實上,每種體育器材不單單有一種使用方法,比如移動籃框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作為投籃訓練器材而存在,但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可作為團隊戰(zhàn)術訓練器材。另外,當利用一種器材訓練到一定程度后,還需挖掘器材全新的利用方法,以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因此,體育教學中利用器材時,應以體育訓練項目內容、目標為參考,盡可能保持器材“一物多用”“一用多物”。也就是說,教師需準確把握每一種體育器材的特點,挖掘器材的用途。以跨越式訓練為例,教師需挖掘欄架的新用途,使學生可以將其當做“跨越”訓練的器材,又可以將其作為鉆越障礙物的輔助器材,或者作為足球射門訓練的主要器材。一些體育運動項目,可以使用器材組合來達到訓練目標,使器材之間疊加使用。以投擲訓練為例,學生在訓練時應利用欄架作為投擲標記物,使學生在投擲時可以快速確定其投擲距離;采用鉛球,訓練學生在投擲時的感覺;利用沙包與鉛球,使學生在訓練時感受到不同重量的物品在投擲時的發(fā)力特點,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投擲技巧。
(2)根據(jù)訓練人員需求定制使用器材。
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所差異,教師在教學時需關注這一差異,據(jù)此為學生選定器材。因學生的個體差異,即使有相同的訓練內容,采用同種體育器材也很難保障同樣的訓練效果。因此,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從實際需求出發(fā)來定制器材,使體育器材的種類、形狀、尺寸等與學生身體素質相匹配。高中體育中比較常見的籃球教學中,正式比賽時學生數(shù)量較多,但圍繞戰(zhàn)術安排,學生的位置有所不同,教師在教學之前應率先分析不同位置學生對籃球手感、彈性等的要求差異,據(jù)此為學生定制籃球,組織相應的訓練任務。當定制各學生專用的籃球后,能提高訓練效果,使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掌握籃球技巧。
(3)專項體能訓練中使用器材。
體育教學中為提高學生的體質、體能,教師常常需為學生安排一定的專項體能訓練,以通過這些訓練活動來鍛煉學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與綜合訓練內容相比,專項訓練對學生素質、能力等的要求較高,適當引入器材可幫助學生更好的訓練。具體的訓練活動中,教師需分析體育訓練項目、學生身體素質等,為專項訓練選定器材。同樣以籃球教學為例,此項運動需要學生具備耐力、速度、敏捷度等素質,還需保障學生的投籃命中率。在組織籃球專項訓練時需用到多種輔助器材??棺栊杂柧毞矫妫瑥椓槌R娖鞑?,由天然乳膠制作而成,學生在運動之前可利用彈力帶來熱身;后續(xù)的抗阻性訓練中通過彈力帶開展相應的訓練,可逐步提高學生的對抗能力;專項抗阻性訓練結束后,學生使用彈力帶能放松肌肉。一般來說,籃球運動的對抗及力量訓練方面均需利用彈力帶來實現(xiàn),但兩者所用彈力帶存在顯著區(qū)別,前者主要使用藍色彈力帶,后者使用黑色彈力帶,兩種彈力帶的規(guī)格有所不同。
3.3、宏觀管理,完善體育器材的管理體系
對于學校體育器材管理問題,有關人員需加強宏觀管理,不斷建立完善的器材管理體系,以制度形式規(guī)定體育器材的管理內容、方法、責任劃分等,使各部門、崗位人員可依據(jù)制度規(guī)定來管理各類體育器材。學校需從頂層設計、宏觀統(tǒng)籌、理性分析等方面綜合體育教學環(huán)境、教學目標等因素,制定科學且合理的器材管理制度體系,突顯制度對實際工作的指導及約束作用。由于每一所學校的體育器材種類、數(shù)量、使用等情況各有不同,在制定制度體系時需考慮這些特殊情形,并且由專人分析已有制度體系的執(zhí)行情況,采取合理化優(yōu)化措施,使器材管理制度體系的內容更為科學,具有現(xiàn)實的可操作性。比如以體育器材的采購為例,制度體系中應規(guī)定前期規(guī)劃要求,使學校分配專人負責器材采購工作,這些人員需提前與體育教師溝通,了解體育教學中對器材的需求,制定詳細的采購清單,其中應包含所需器材的種類、數(shù)量及質量規(guī)定。后續(xù)有關人員開始采購后,必須進入市場展開詳細調查,獲取器材廠家的生產(chǎn)資質、能力、信譽等,貨比三家與最優(yōu)的供應商、生產(chǎn)廠家建立合作關系,由其負責提供學校所需的體育器材。當采購到體育器材后,有關人員需加強內部管理,參考相應的管理制度,進行檢查與驗收,當器材種類、數(shù)量及質量達到標準后,遵循一定的分類標準,將各類器材存放到專用的器材室,統(tǒng)一管理。但是需要注意,器材存放管理方面必須考慮每種器材的具體特點,定期由專人打掃器材室,使每一種器材規(guī)范就位。體育教學活動中,無論教師還是學生使用器材,都需要做好登記,記錄器材領用時間、領用量等信息。
3.4、多措并舉,加強器材維修及保養(yǎng)
體育器材的維修及保養(yǎng)十分重要。各學校為提高器材利用率,必須將維修管理作為重點任務,制定完善的維修和保養(yǎng)計劃,在其中明確規(guī)定每種器材的維修、保養(yǎng)周期、工作方法。傳統(tǒng)的體育器材維修和保養(yǎng)方面,有關人員主要開展安全檢查,學校會成立巡查小組,由體育教師帶頭來檢查各類器材是否安全。在當下人們對體育器材維修和保養(yǎng)提出新要求的過程中,學校應成立器材維修和保養(yǎng)部門,選派專業(yè)的維修和保養(yǎng)人員,由該部門來統(tǒng)籌器材維修和保養(yǎng)任務,使有關崗位人員嚴格依據(jù)每種器材的使用場景、使用頻次等,組織更有針對性的器材維修和保養(yǎng)工作。任何器材的維修和保養(yǎng)過程中,有關人員都需要嚴格執(zhí)行操作標準,做到相應問題的早發(fā)現(xiàn)、早處理。
4、結束語
體育器材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具有重要的輔助意義。為在當前提高體育教學整體水平,教師應結合學生情況、教學任務及要求,合理應用體育器材,并加強對體育器材的管理工作,將體育器材應用在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
參考文獻:
[1]成天明.學校體育活動中自制體育器材的利用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3(24).
[2]張文薈.少兒趣味田徑器材在體育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以軟式趣味繩套為例[J].體育視野,2023(12).
[3]張禹.按年級分項統(tǒng)籌體育器材的教學方式探究[J].體育世界,2023(05).
[4]邵嘯.體育器材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華人時刊(校長),2023(03).
[5]韓慶敏.巧用自制體育器材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以跳躍類技術動作教學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2022,41(12).
[6]戴小娜.基于快樂體育理念的高中體育器材開發(fā)與應用研究[J].玩具世界,2024(02).
[7]龔利利.高中體育器材的智能化升級與學生體能提升的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03).
[8]張愛國.高中體育課程場地和器材有效利用策略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