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又“上心”的消費場景打造激起一波波消費熱潮,折射出我國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激揚著澎湃的經濟動能。
重點監(jiān)測的零售企業(yè)家電銷售額同比增長7.9%,重點監(jiān)測的餐飲企業(yè)銷售額同比增長6.5%,縣域民宿預訂量環(huán)比上周增長1.2倍,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9%,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510.47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8.0%……今年中秋假期,全國消費市場亮點紛呈。節(jié)慶特色疊加推陳出新的消費產品,有力激活市場活力。
消費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今年以來,中國市場銷售持續(xù)恢復,服務消費較快增長,消費態(tài)勢穩(wěn)中向好,韌性十足。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3.6萬億元,同比增長3.7%,其中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07萬億元,同比增長2.0%,為經濟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撐。
消費態(tài)勢穩(wěn)中向好
4月5日,北京頤和園景區(qū)6個進出口全面開啟入園通道,增設訂單二維碼快捷入園,并在玉瀾堂、樂壽堂增加坡道,設置軟質隔離帶,引導客流。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數據顯示,包括頤和園在內的北京市屬11家公園和中國園林博物館清明假期共接待游客近220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16%。
同一天,安徽省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人頭攢動,多個商場同步舉行主題促消費活動。清明節(jié)3天假期,淮河路步行街客流量和銷售額均同比增長30%左右。
今年的清明假期,全國消費市場熱鬧紅火:全社會跨區(qū)域人員流動量超7億人次,日均24679.5萬人次,比2023年同期日均增長53.5%;國內旅游出游1.19億人次、國內游客出游花費539.5億元,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11.5%、12.7%。
彭博社報道稱,這是自疫情暴發(fā)以來,中國游客的人均假期旅行支出首次超過2019年,這進一步表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消費正在復蘇。
打開更多觀察窗口,中國的消費活力可見一斑。
在商品消費方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上半年,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2%。升級類商品銷售較快增長,限額以上單位通信器材、體育娛樂用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1.3%和11.2%。據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數據,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2%,占新車銷量比重達35.2%,較去年同期提高6.9個百分點。
服務消費保持著較快的增速。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上半年,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7.5%,增速比同期商品零售額增速快4.3個百分點,餐飲收入同比增長7.9%。其中,6月份餐飲收入增長5.4%,增速較上月加快0.4個百分點。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數據,端午假期國內旅游出游人次、出游總花費同比分別增長6.3%和8.1%。從“爾濱”冰雪游火熱、甘肅天水麻辣燙走紅,到云南芒市等“小機場”城市旅游火爆,其背后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服務消費持續(xù)回升的支撐所在。
最后看物價運行。3月,受春節(jié)后消費需求季節(jié)性回落等因素影響,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1%,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上漲0.6%,仍保持溫和上漲。
亞洲開發(fā)銀行發(fā)布的《2024年亞洲發(fā)展展望(4月版)》報告指出,隨著經濟的持續(xù)改善,預計今年中國CPI漲幅將升至1.1%,2025年將升至1.5%。
新的結構性亮點不斷涌現
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我國消費市場呈現出諸多新特點。
當下,多地正在積極加力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消費市場的活力和潛力得到釋放。安徽銅陵市結合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落實及消費券發(fā)放活動,啟動家電及家裝廚衛(wèi)消費品“煥新”、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等活動;貴州貴陽市組織200多家新車和二手車經銷企業(yè)開展置換換新活動,消費者享受“酒車聯動”大禮包;北京市重點支持的電冰箱、洗衣機、電視等8類家電商品,中秋假期以舊換新訂單超2.5萬單……給力的政策加持、豐富的消費場景、高漲的消費熱情,激蕩著消費市場的“一池春水”。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順應了居民消費結構升級趨勢,有助于撬動居民消費、擴大有效需求,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chuàng)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tài)平衡,讓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出來。
此外,中國消費還涌現出一些新的結構亮點,居民消費觀念也更趨理性。比如城市中成群結隊的CityWalk(城市漫步)愛好者,就是以徒步方式走街串巷,其背后是更加看重性價比和消費體驗。
隨著中國人消費觀念的變化,新模式、新業(yè)態(tài)消費正在不斷涌現,比如從熱衷奢侈品到去折扣店購物,從追崇進口轉向國產;健身、旅游等服務消費明顯增加;平替消費、反向消費受到追捧等。
“不能把這種消費觀念變化曲解為‘消費降級’?!敝袊鴥r格協會副會長許光建說,我國居民消費已整體從注重量的滿足轉向追求質的提升,從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費轉向個性化多樣化消費。
從統計數據看,這種趨勢更加明顯:前兩個月,數字音樂、節(jié)能洗衣機和滑雪裝備等數字、綠色和健康類商品同比分別增長95.1%、167.5%和66.4%。馬面裙、國風香水和新中式首飾等國貨“潮品”網絡零售額分別增長6.3倍、4.2倍和1.7倍。
美團、大眾點評最新數據顯示,3月以來,反映“賞花經濟”的全國“實時花訊”相關筆記量環(huán)比增長近70%,清明假期“漢服妝造”搜索熱度同比增長2.3倍。
新型消費快速成長,將不斷重塑消費結構、釋放消費潛力,為經濟發(fā)展注入新動力。
撬動消費增長的新支點
酣暢騎、放肆吃、肆意購、痛快玩……翻開7月上線的南京夏季消費電子地圖,記者發(fā)現,該市各大商圈的夏季消費場景盡收眼底,為市民及游客的夏季出行提供了“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全方位的指南。這個夏天,南京各大商圈均舉辦了內容多樣、形式豐富的促消費活動。
在蘇北地區(qū),消費增長勢頭同樣迅猛。今年上半年,徐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350.1億元,總量位居全省第三,僅次于蘇州、南京,同比增長6.3%,超全省平均增速1.4個百分點。
南京秦淮區(qū)張府園社區(qū)網羅了李記、二條、靖小館等一眾特色網紅小店,瞄準“活力街區(qū)、時尚潮地、幸福家園”的發(fā)展定位,打造“最貼近民生的生活街巷”;鼓樓區(qū)南秀村社區(qū)打造金銀街國際青年藝術街區(qū),強化“年輕力、書卷氣、國際范”標簽印象,咖啡面包、文創(chuàng)手工、潮流零售等市集攤位上琳瑯滿目,成為年輕人的歡樂聚集地;建鄴區(qū)文體社區(qū)“南湖記憶”街區(qū)突出“老城煙火”主題,展示20世紀80年代記憶,增設美食街區(qū)、打造網紅商店、設置餐車外擺等,打造區(qū)域特色街巷名片……近年來,江蘇不斷豐富消費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激發(fā)消費市場活力。
新業(yè)態(tài)、新場景的不斷涌現,將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選擇,不僅可以增強消費者的參與度和體驗感,還能帶動場景內的其他消費,成為撬動消費增長的新支點。